
请翻到马太福音第5章,我们继续学习八福。让我们先读出马太福音第5章1- 12节。
「耶稣看见这许多的人,就上了山,既已坐下,门徒到他跟前来,他就开口教训他们,说: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为义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人如果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
如果你跟随我们一起学习马太福音,你会知道这是王的宣言。马太福音呈现耶稣基督为王。我们在这里听到王呈现他的国度宣言。我们说过这里呈现两个方面。我们的主告诉我们如何进入他的国度,以及在他国度里如何生活。唯有虚心的人可以进入。唯有哀恸的人可以进入。唯有温柔的人可以进入。唯有饥渴慕义的人可以进入。他们一旦进入,他们会继续虚心、哀恸、温柔、饥渴慕义。
这次我们来到了第五个福,马太福音5:7说:「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亲爱的弟兄姐妹,我再说一次,这是同样包括两个方面。为了可以进入神的国度,你必须做一个怜恤人的人。当你在神的国度里,你将会是那个怜恤人的人。换句话说,怜恤也是在神国度里的人的一个特征,能够怜恤人。
在耶稣的时代,宗教是肤浅、表面和外在的。我们学习到主耶稣面对一种仪式繁杂,着重外在的犹太教。犹太领袖以为他们地位稳固,必然是天国的一份子。他们认为在弥赛亚的统治下,他们必然是领袖,因为他们有某个正式的、外在、自以为义的宗教。他们骄傲、冷漠、自私,他们寻求自己的益处,他们也相信因为他们表面的「公义」行为,所以他们必然是被拣选的人。
但事实是,他们内心没有改变。其实,我们的主对同一批人说:「你们好像粉饰的坟墓,外面好看,里面却装满了死人的骨头和一切的污秽。」因此在马太福音第3章,当施洗约翰出现的时候,他的信息是针对这个问题而发。在3:7,当他看见许多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来受洗,他对他们说:「毒蛇的种类!谁指示你们,逃避将来的愤怒呢?你们要结出果子来,与悔改的心相称。」换句话说,他们拥有外在的东西,却没有里面代表真正悔改的内涵。「不要自己心里说:『有亚伯拉罕为我们的祖宗。』」换句话说,不要靠外在的种族身份,来拯救你们。「我告诉你们,神能从这些石头中,给亚伯拉罕兴起子孙来。现在斧子,已经放在树根上,凡不结好果子的树,就砍下来,丢在火里。我是用水给你们施洗,叫你们悔改。但那在我以后来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给他提鞋也不配。他要用圣灵与火给你们施洗。他手里拿着簸箕,要扬净他的场,把麦子收在仓里,把糠用不灭的火烧尽了。」
施洗约翰说的是审判。他说的是有一个巨大的、火的审判,将会临到那些只注重外在宗教的人,他们仅有形式,却没有任何永恒的真实性。他们将会被神审判。斧头将砍下去。火要开始燃烧。耶稣面对这些仅仅着重外在、自义和自私的犹太领袖和群众,对他们说,真正关键的是内在的东西,就是:虚心的、哀恸的、温柔的、饥渴慕义的、怜恤人的、清心的和使人和睦的。这些都是内在的特质。他不关注所谓的外在声誉,而直接挑战事情的核心。
耶稣基督总是强调内在的特质。他并不是不关注行为。他关注行为,但只是因为行为是由内在产生。内在的、公义的果子会产生正确的行为。但你可以因为没有真实性,而扭曲了行为,那就变成律法主义。基督想要的是由真实的态度所产生的真正行为。耶稣想要的是从正确品格所产生出来的行为。顺便说一下,从马太福音第6章一直到第7章的登山宝训,讲的都是行为。讲的都是我们所做的,或说的,或想的。但前提是,这些行为都是建立在正确的心态上。这就是他在这里所说的内容。
锺马田说得好:「一个基督徒在他做某些事之前,已经是某种人。」「一个基督徒在他做某些事之前,已经是某种人。」要做王的子女,要做天国的臣民,首先要拥有某种品性,包括:破碎的品性,为罪哀恸的品性,温柔的品性,饥渴慕义的品性,怜恤人的品性,清心的品性,使人和睦的品性。
我们并不应该控制我们的基督教;我们的基督教应该控制我们。律法主义强调我们控制基督教。真正的属灵,是我们的基督教控制我们。这就是耶稣追求的目标。他不想我们控制某些外在的活动;他想要神在我们里面控制我们。因此耶稣在这里给的原则不是表面的,它们不是在人生的边缘,而是内在的。作为一个真正的基督徒,意思是没有虚饰,没有表面。基督教是在我们的内心发生的,然后它会控制我们的心,从心里会流出生命的活动。
神从来对表面都不感兴趣。神对公牛和羊的血从来都不感兴趣。神对那些没有意义的属灵活动从来都不感兴趣,除非那颗心是正确的。我经常想到阿摩司书第5章,神说:「停止你们的敬拜,停止你们的献祭,停止你们的歌唱。你们的心不正确。」这就是神想要的。神关注我们的动机,那些能产生正确外在行为的内心。
让我们回到马太福音第5章。耶稣向一群形式主义者发出挑战性的言论。他在他们最脆弱的地方,击打他们,也就是在第一个福,他说: 「你们需要的是属灵的破产。你们需要承认你们是赤贫的,是道德败坏的乞丐,你们没有任何好东西带到神面前。你们唯一的盼望,是让你们自己能看到你们卑贱的状况,让你们退缩到黑暗的角落,如乞丐一样伸出你们的手。自己不能为自己做任何事情。」
犹太人非常愚蠢。然后耶稣继续说:「你不能因为你的自义而高兴或满足。你要为你的罪痛哭。你要做一个哀恸者。此外,你不能因为你们遵守某些律法而骄傲。你要在圣洁的神面前温柔。不仅如此,你不能对你的自义洋洋得意,但你必须意识到你缺乏公义,而你必须渴慕它。」
容许我藉着以上的概念联系到八福的第五个福。前四个福都是关乎内在的原则,关乎内在的态度。它们处理的是你在神面前怎样看自己。但现在,当耶稣说到第五个福的时候,虽然这也是一个内在的态度,但这个福开始向外触摸到他人。这个福有一个表现,它是其他五个所结的果子。我们在灵里跟乞丐一样破碎,我们哀恸、温柔、饥渴慕义、而我们会发现这些结果促成我们对人会有怜恤的心。
有人曾说:「那些在灵里贫穷的人,当他们承认他们需要怜恤的时候,就会开始怜恤他人。那些为他们的罪哀恸的人,当他们哀恸,把他们的心洗干净的时候,他们也就是清心的人。那些温柔的,总是使人和睦。那些饥渴慕义的人,总是愿意为了公义的缘故受逼迫。」
你看到前面四个福怎么跟随后面四个福了吗?前四个福是关乎内在的态度,后四个福是它们彰显出来的表现。当你灵里贫穷,你意识到你只不过是一个乞丐,你就会乐意给予那些乞丐,因此你就变得有怜恤的心。当你在为你的罪哀恸的时候,你会用忏悔的眼泪,把你的心洗干净,你就会变得清心。当你温柔的时候,你总会使人和睦,因为温柔使人和睦。当你饥渴慕义的时候,你会愿意为公义的缘故受逼迫。
因此,我们现在做了一个转变。我们现在要谈当一个人有前面四个福,他的内在态度会彰显怎样的品质。当你有前面四个福,你将会彰显出四个特质。当我们学习这个美妙序言的最后四个方面的时候,我们就会看到这些特质。
让我们来思考怜恤人是什么意思。第7节,耶稣说:「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这句陈述看似简单,实际上内涵非常深奥。当你手中仅有一点资料,那样讲道很容易,你只要重复,再重复你的重点,扩充一点就好了。但当你有一本满满都是资料的圣经,你很难选出最好的。怜恤这个概念从圣经的开头延伸到末尾。从神的历史的开头,从人类的堕落一直到终结。这是一个巨大的事实。 我想探讨怜恤的四个方面,那就是:意义、源头、实质和结果。意义、源头、实质和结果。意义是什么呢?
换句话说,怜恤人是什么意思呢?第7节说:「怜恤人的人有福了。」这是什么意思呢?这个陈述令当时的犹太人大吃一惊。他们冷漠无情,那个年代的罗马人也很无情。他们很骄傲、自我、自义、定他人的罪、轻视人。而耶稣所表达的真理,触摸到他们的内心需要。
很多人尝试用人文主义的方式,来使用这个福。你会听到有人说,「怜恤人的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他们使用一种人道美德。「如果你对每个人好,每个人都会对你好。」莎士比亚在他的剧本《威尼斯商人》里面,有一段波西亚的演讲。波西亚说:「怜悯的本质是不吝啬,也不牵强;它像天堂赐下凡间一阵阵温柔的雨;它是一份双重的恩典;它的恩泽滋润了它的受惠者;也同时滋润了倾赠它的人。它是强者中的强者;它成为一个比皇冠更能代表皇者的加冕。」莎士比亚说,怜恤人是一个王能穿戴的最合适的东西。
甚至犹太法典塔木德都承认在怜恤中有一种宽宏大量的人类美德。塔木德经说加马列尔说:「如果你有怜恤,神就会怜恤你。你没有怜恤,神也不会怜恤你。」这似乎是人类思想的定律:如果你善待人,人也善待你。如果你善待神,神也善待你。我不清楚前者的真实性。你听到一些筹款的人说:「如果你给我们寄一点钱,我保证你一定会有回报。」很多人把这看为公平交换,甚至那些像加马列尔一样,以神学角度看,除了莎士比亚,他纯粹从人类的角度去看。他们会想:「如果我为神做这事,神就会同样为我做这事。」你就像把神置于难堪位置。
有一位作者意译这节经文:「这是人生大道理。如果人们看见我们关心人,他们也会关心别人。」不幸的是,没那么简单。这不仅是陈词滥调。我同意加马列尔。如果你把神带进来,那会有交互作用。如果我们敬重神,神会关心我们。但世界不是这样运作的,相信我。其实,罗马人不明白怜恤的意思。如果你想听他们是怎么定义的,你只要回忆罗马哲学家的言论,他们认为怜恤是「灵魂的疾病。」换句话说,怜恤是软弱的表现。怜恤象征着你没有能力做该做的事。
罗马人崇拜公正,崇拜勇气,崇拜规则,崇拜权势,轻视怜恤,因为怜恤是软弱人做的,向人施怜恤。当一个孩子出生在这世界上,父亲有家长权。他们把孩子举起,然后如果他想孩子活下去,他就竖起大拇指;如果他想孩子死,他就放下来。如果大拇指放下,那个孩子立刻被淹死。没有任何怜恤。如果一个罗马公民不再想要他的奴隶,他可以拿出一把刀,把他的奴隶杀死,埋葬,不需假他人之手。如果你在谈论罗马社会,那种陈词滥调没有用。
不仅是说,如果你怜恤人,那么,人家就会怜恤你。在罗马社会里那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在我们这个自私、有竞争性的社会里,也是一厢情愿的。在我们的社会里,我们可能说:「你怜恤人,他就会踩上你的脖子。」并不是每次都管用。主耶稣彻底地证明这不是人类的陈词滥调。
耶稣基督来到世上,成为最怜恤人的人。耶稣基督来到世上,从来都没有伤害过任何人。从来都没有。耶稣基督来到世上,他触摸病人,医治他们。他触摸瘸腿的,使他们能够行走。他触摸瞎子的眼睛,他们就看见;触摸聋子的耳朵,他们就听见;触摸哑巴的嘴,他们就开口说话。他找到妓女和税吏,以及那些道德败坏的人,把他们拉进他的爱里,拯救他们,让他们恢复尊严。他使那些悲伤的人振作起来,他和他们一同哭泣;他找那些孤单的人,让他们感觉到爱。他找到小孩子,把他们带到他的怀里。他爱他们。世上从来没有第二个人像耶稣这样怜恤人。
有一次,耶稣走在街上,遇见一队殡葬队伍,他看见一位母亲在哭泣,因为她儿子死了,这样的事有谁在乎呢?没有儿子,没有丈夫。耶稣走到殡葬队伍哪里,叫他们停下棺材。他把手放在棺材上,使孩子从死里复活,交给他母亲。在约翰福音8章记载,有些人抓到一个犯奸淫的女人。他们把那女人拉到耶稣面前。他跟那女人说话,看着她。他责备了那些控告女人的人之后,就饶恕了那女人,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这是何等怜恤人的心肠。
耶稣和税吏一起吃饭,他和罪人一起吃饭。当文士和法利赛人看见他和税吏和罪人在一起,马可福音2:16记载,他们对他的门徒说:「他为什么和税吏、罪人一起吃饭,又同这些地痞流氓一起。」从头到尾,主耶稣的一生从始至终都在怜恤人。他怜恤每一个人。但是,你怜恤人不代表对方会怜恤你。这种老生常谈的话题套在耶稣身上是行不通的。他是最怜恤人的人,但他们却要他流血,把他钉在十字架上。那不是老生常谈。不,不是在说这个。如果怜恤人,就会有人怜恤你的话,他们就不会把最怜恤人的人钉十字架,不会在他脸上吐唾沫,不会咒诅他。最怜恤人的人并没有从他所怜恤的人那里得到任何怜恤。
当时有两个残酷的体系,就是罗马体系和犹太体系联合在一起来杀他。罗马人是极其残酷的。你看看凯撒。残酷罗马的极权主义与冷酷无情宗教体系,把耶稣看作一种威胁,因此,他们夺取了他的性命。这里说的怜恤不是可以得到回报的个人道德。不是这个意思,不是说你怜恤别人,他们就会怜恤你-不!不是这样。那么,主耶稣说的是什么意思呢?简单地说,就是:你怜恤别人,神就会怜恤你。这就是耶稣的意思。神是第二句的主角。神会怜恤你。我们不是在说人类的事情。
现在让我们来看「怜恤」这个词。这个词只在新约里出现过两次。一次用在这里,一次用在希伯来书2:17。那里说:「他凡事该与他的弟兄相同,为要在神的事上,成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这里的「慈悲」就是指「怜恤」。基督说明了怜恤的含义。他是代我们祈求的大祭司,怜恤是从他而来。然而,这个动词形式在圣经中被使用了很多次。这是非常,非常正常的。这在旧约,七十士译本,希腊版本中很正常。希伯来的同义词是非常正常的。「怜恤」就是说去帮助痛苦的人,帮助悲惨的人,救助痛苦的人。这是非常广泛的概念。
你做任何需要帮助人得到利益的事,就是怜恤。非常广泛的概念。我们经常认为怜恤是救赎中的饶恕,但这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词。这意味着同情的行为。它超越同情。在行为中,同情任何有需要的人。当我们的主在这里讲怜恤,真正的怜恤,不是指虚弱的同情,基于肉体自私的感觉,对人毫无帮助。这不是指虚假的怜恤,肉体表面的良知所发出的慰藉。这不是指安静消极的同情,那可能出于真诚,却从不会用明显的方式去帮助人。这不是指任何表面的东西。这里的「怜恤」是指带着一个纯真不自私的动机,出于真诚的同情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就是「怜恤」。
换句话说,耶稣对他们说:「天国的人,不是接受者,他们是给予者。天国的人不是谴责者,他们是怜恤人的人。天国的人不高抬自己,比任何人都高,他们是俯身帮助别人的人。」耶稣透过这些话谴责那些犹太人。他们高抬自己,自以为义,他们不愿意给任何人东西。
事实上,耶稣讲过一个故事,说到某个人不愿意照顾父母,因为那个人说:「我已经奉献钱给神了,我不敢违反我对神的誓约。」我们的主对他说:「你有祸了,你把神命令你尊敬父母的诫命,变成你自己发明的传统。」他们专门创立一些规条。即使对他们自己的父母也毫无怜恤的心。
但是我们的主说,如果你是天国的一员,你就会怜恤人,满有怜恤。这不意味着同情。不意味着感到同情。这意味着,真实地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与他们一样地思想,感受他们的情感,然后明显地关心他们。怜恤是:当我看见一个人没有食物,我给他食物。怜恤是:当我看见一个人祈求爱,我就给他爱。怜恤是:当我看见一些孤独的人,我就会陪伴他们。怜恤是:满足需要,不是感觉它。怜恤超过这一切。
现在,让我拿「怜恤」和几个单词对比,你就会明白它的意义。首先,「怜恤」和「饶恕」的对比。我们一起思想。怜恤和饶恕。怜恤是饶恕吗?饶恕是怜恤吗?怎么不同呢?请跟我一起思想。 在提多书3:5说:「他便救了我们;并不是因我们自己所行的义,乃是照他的怜悯,借着重生的洗和圣灵的更新。」在这里「怜悯」成为救赎的一个元素。。在以弗所书2章说:「他极丰富的恩典, 叫我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所以,怜恤包含在救赎里面。神的怜恤使他救了我们。神的怜恤使他买赎了我们。所以,饶恕背后是怜恤,毫无疑问。所以,怜恤和饶恕是并列的。在但以理书9章9节说:「主,我们的神是怜恤饶恕人的。」「怜恤」和「饶恕」联系在一起。所以,怜恤和饶恕是并列的。
诗篇130同样美妙地把怜恤和饶恕联系在一起。诗篇130说:「耶和华啊,我从深处向你求告!主啊,求你听我的声音!愿你侧耳听我恳求的声音!主—耶和华啊,你如果究察罪孽,谁能站得住呢?但在你有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你。」这是一个认罪。「但在你有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你。我等候耶和华,我的心等候;我也仰望他的话。我的心等候主,胜于守夜的,等候天亮,胜于守夜的,等候天亮。以色列啊,你当仰望耶和华!因他有慈爱,有丰盛的救恩。」
这是个人的认罪祷告,寻求神的饶恕,知道饶恕来自于怜恤的泉源。所以怜恤和饶恕是相联的。我们不能思想怜恤,却忽略它在饶恕中的表达。我们不能思想饶恕,而忽略它的源头:怜恤。饶恕不止是怜恤的表达。不要狭窄地看怜恤,以为这只是一个救赎的思想,或者救赎的事实。怜恤无限地大于饶恕。这是它的一部分。诗篇119:64说:「你的慈爱遍满大地。」创世纪32:10说:「你向仆人所施的一切慈爱和诚实,我一点也不配得。」撒母耳记下24:14说:「他有丰盛的怜恤。」尼希米记9:19说:「你还是大施怜恤。」诗篇69:13说:「按你丰盛的慈爱。」所以怜恤远大于饶恕。
饶恕是怜恤的行为,是的。但是还不仅如此。当我饶恕人的时候,我可以怜恤对方。但是我可以透过很多方式怜恤别人,不是非要饶恕才行。耶利米哀歌可能是所有圣经经文中最美的。在耶利米哀歌中说:「我们不致消灭,是出于耶和华诸般的慈爱;是因他的怜恤不致断绝。」有多经常?「每早晨,这都是新的;你的诚实极其广大!」
神的怜恤是无限的。但是怜恤和爱呢,它们怎么对比?我们现在得到一个定义。我们在思想怜恤的重要性。这是第一点。我们怎么把怜恤和爱相比呢?好吧,我们后退一步来思想。饶恕出于怜恤,怜恤出于什么呢?怜恤出于爱。为什么神怜恤人?因为他有伟大的爱,他爱我们。你看到这个顺序了吗?神爱我们,爱是怜恤人,怜恤是饶恕。你可以这样想:爱在怜恤背后,但是爱大于怜恤。
你会说:「慢着!你说怜恤大于饶恕!」是的。怜恤大于饶恕,爱大于怜恤。因为爱可以做很多的事,除了展示怜恤,爱可以做更多的事。因为怜恤假定一个问题,当没有问题的时候,爱也可以施行出来,对吗?父爱子,子不需要怜恤。子爱父,父不需要怜恤。父爱天使,天使爱父,他们之中没有人需要怜恤。爱大于怜恤。怜恤是医生。爱是朋友。因为喜爱,所以施行爱;因为有需要,所以施行怜恤。爱是持续的,怜恤是为遭遇艰难的时候才施行出来。没有爱,就没有怜恤。但是爱大于怜恤。
这是很奇妙的概念,不是吗?你看!神伟大的爱如何透过怜恤输送到我们的需要里?这里还有其他的范畴。当我们是公义的,不需要怜恤,神仍然爱我们。神会永远爱我们,我们不再需要怜恤。但是,爱透过怜恤输送到我们的生命里;怜恤也缩小到饶恕这个思想上,但是怜恤是更加广泛。
容许我补充一下。我们来思想「怜恤」和「恩典」。人们要问:「怜恤像恩典吗?」「恩典像怜恤吗?」答案是:像,也不像。请留意听,这是神学问题。「怜恤」和所衍生出来的词,都是与痛苦、苦难和伤痛有关。通常是罪的后果,不管是个人的罪,还是世人的罪,还是生活在犯罪的世界的问题。怜恤通常假定一些问题。怜恤处理痛苦、苦难和伤痛。但是,恩典处理罪本身。怜恤处理症状,恩典处理问题。
怜恤为惩罚提供了解脱。恩典为罪行提供了原谅。首先是恩典,恩典挪走了罪,然后怜恤消除了惩罚。它们是不一样的。你知道,在保罗的三封信里,就是在提摩太前后书和提多书里,保罗说「怜恤和恩典和平安。」在给教会的信里他没有这么说。怜恤和恩典是不一样的。怜恤消除了痛苦,恩典给予一个更好的条件。
让我给你举例说明。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这个人躺在路边,他被强盗殴打到奄奄一息,他被抢劫,祭司经过,却不理会这个人。利未人经过,也不想受到牵连。突然,一个撒玛利亚人经过,他看见这个被打到残废的、倒霉的犹太人,于是他过去照顾他。你知道怜恤做什么吗?这个撒玛利亚人的怜恤疏解他的痛楚。撒玛利亚人的怜恤使他倾倒膏油在他身上;撒玛利亚人出于怜恤,为他包裹伤口。撒玛利亚人的怜恤疏解了他的苦难。你知道恩典做什么吗?撒玛利亚人出于恩典,为他租一个房间,让他在里面疗伤。
怜恤处理负面的事,恩典提供积极的应对。怜恤带走痛苦,恩典带来一个更好的条件。怜恤说没有地狱,恩典说天堂。怜恤说我同情你,恩典说我原谅你。所以怜恤和恩典,是同一件奇妙的事的两个方面。神提供怜恤和恩典。
接下来我们作另一个对比,那就是「怜恤」和「公义」。人们问:「好,如果神是公义的神,他怎么成为怜恤人的神?」如果你那样看神,如果神是公义、圣洁、公平的神,他可以否定公平吗?他可以说:「好,我知道你是一个罪人,我知道你做了糟糕的事,但是,哦,我如此爱你,我有丰富的怜恤,我将要原谅你。」神可以这样说吗?他可以这样做吗?是的,神可以这样做。你知道为什么?因为神道成肉身来到世上,死在十字架上。当耶稣死在十字架上的时候,公义被满足了。请牢牢记住这个真理。
你明白这个真理吗?神说,没有流血就没有饶恕。神说,为了承担世人的罪,就必须要有一个完全的祭物。而耶稣就成为赎罪祭,于是公义被满足了。怜恤并没有违背公义。当我谈论神的怜恤,这不是说一些愚蠢的、为罪找借口的多愁善感。我们周围发生太多事情了,包括在教会里。当某个人为罪恶付上代价的时候,神就在那唯一的一次怜恤世人。
有一种虚假、愚蠢、多情的怜恤,想直接除掉公义,并且说「不要让人为任何事付上代价。」以及「不要让他们认为他们不被接受。」然后就一带而过。扫罗王与亚玛力王亚甲争战。扫罗王怜惜亚甲。这是一个感情用事的怜恤,违反神的圣洁。大卫在一次感情用事的、伪装的怜恤中,对待押沙龙,轻易地放了他,结果在押沙龙心中种下了背叛和毁灭的种子。请牢牢记住这些事件。
神不会违反他的公平和圣洁,来施行怜恤。神会怜恤人,但只有当真理得到处理之后。如果押沙龙悔改,接受了神的真理,那么怜恤就会成真,但这只是感情用事,因为他从没有默认真理。教会里有一些人犯罪行恶,违背神,他们没有真的承认罪,没有真的处理罪恶,然而他们想要得到怜恤。
请看雅各书第2章。雅各书2:10,很重要的真理。雅各书2:10说:「因为凡遵守全律法的,只在一条上跌倒,他就是犯了众条。原来那说『不可奸淫』的,也说『不可杀人』;你就是不奸淫,却杀人,仍是成了犯律法的。」换句话说,雅各说,如果你触犯了神的律法,你就是干犯整件事。你在整件事情上犯了罪。「你们既然要按使人自由的律法受审判,就该照这律法说话行事。」
现在请听第13节:「因为那不怜恤人的,也要受无怜恤的审判;怜恤原是向审判夸胜。」请注意:「要受无怜恤的审判」。凡不接受真理的人,都要面对神没有怜恤的审判。这个真理当然是指基督的牺牲。我们不是在谈论感情用事。我不是告诉你,如果你犯罪,又不承认耶稣基督,神还是会怜恤你,接受你。这不是真实的。你将会接受没有怜恤的审判。我相信,只有当你接受真理,神才会向你施怜恤。只有当你接受基督的牺牲,或者,作为基督徒,我们犯了罪,但我们愿意认罪,悔改,离开罪恶,神就会怜恤我们,然后我们就认识他的怜恤。
因此怜恤很特别。怜恤比饶恕要多一点,比爱要少一点。怜恤与恩典不一样,怜恤与公平相关。怜恤比饶恕要多,比爱少。怜恤与恩典不一样,与公平相关。总结一下作为一个怜恤人的人的重要性,怜恤人的人不但听到恶人的辱骂,但他满怀同情心,要去触摸同一个恶人。
怜恤人的人有同情心。他饶恕人。他有恩典。他有爱。他不感情用事,包容邪恶。他不感情用事,只因为某人伤心或悲惨,以致容许罪恶不被处理及惩罚。不,怜恤意味着当真理被接受时,你会伸出同情心,完全饶恕,爱和恩典。诗篇37:21说:「恶人借贷而不偿还;义人却恩待人,并且施舍。」我们要对那些接受真理的人施怜恤。
如果我儿子来找我说:「爸爸,我做错事了,我对不起你,」我会怜恤他。但我从小告诉我的孩子们,「如果我发现你没有诚实地告诉我事实,或你没有承认你做过的事情,那就没有怜恤,会有惩罚。」你在处理对待真理的态度,不是什么感情用事。但是,当碰到处理真理的时候,我们就要怜恤人,要有恩典,要有爱和饶恕。
当亚伯拉罕被他侄子罗得得罪之后,他要去拯救罗得,因为亚伯拉罕心里有怜恤。约瑟被他哥哥们恶待,但他心存怜恤,使他最终能够接纳他的兄弟,满足他们的需要。米利暗叛逆摩西之后,摩西心存怜恤,耶和华让米利暗得麻风病,摩西呼喊说:「神啊,求你医治她!」大卫心里怜恤扫罗,放过他一命。怜恤。正是这个美丽的特质,告诉我们要伸出手来饶恕、关心、帮助和高举人。我们不要支配他们。我们不要踩在他们脖子上。我们不要压倒他们。我们不要认为我们比对方强。
与此相反的是诗篇109篇,我们读到有关一个没有怜恤人的人。诗人描述不怜恤人的恶人。诗篇109:14说:「愿他祖宗的罪孽,被耶和华记念!愿他母亲的罪过不被涂抹!愿这些罪常在耶和华面前,使他的名号断绝于世!」为什么呢?哦,神啊,为什么你判断人呢?为什么定人的罪呢?「因为他不想施恩,却逼迫困苦穷乏的和伤心的人,要把他们治死。」
神一直都理解穷人和有需要的人。事实上,我们的主耶稣在橄榄山上的伟大讲道中说:「有一天,当审判来临的时候,我将会对你们说,『你们知道,为什么你们,会被赶出我的国吗?你们知道,为什么你们不能成为天国一分子吗?因为当我来到你跟前的时候,你没有给我我所需要的。我赤身的时候,你没有给我衣服穿。我饥饿的时候,你没有喂养我。我渴的时候,你没有给我水喝。』」人们会说:「慢着,我们根本没有见到你。」主会对他们说:『你看见的人都是代表我,他们来的时候,你们没有喂养他们,没有给他们水喝,没有给他们衣服穿。这些事,你们既不做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不做在我身上。』」
神能理解赤贫的人。怜恤人的人是那些触摸人的人。不是那些掠夺人的人。神用他的方式帮助我们,胜过腐败的社会。这个腐败的社会告诉我们尽可能地抢夺,但是,神的声音告诉我们要把我们所有的都给出去。我们要怜恤人。如果有人冒犯你,你怜恤他。如果有人敌对你,你怜恤他。要有同情心,要仁慈,有真爱。如果有人犯错,判断错误,或者,如果有人不能还债,不能按时归还从你那里借来的东西,你要怜恤他。这是天国的特质。
箴言11:17说:「仁慈的人善待自己;残忍的人扰害己身。」你想特别痛苦,那就做一个无情的人。你想快乐,那就怜恤人。箴言12:10说:「义人顾惜他牲畜的命;恶人的怜恤也是残忍。」他在这里说的是义人怜恤动物,恶人对一切都是残酷的。
我想要告诉你一个无神社会的特质。保罗这样描述。罗马书1:29节说:「装满了各样不义、邪恶、贪婪、恶毒;满心是嫉妒、凶杀、争竞、诡诈、毒恨;又是谗毁的、背后说人的、怨恨神的、侮慢人的、狂傲的、自夸的、捏造恶事的、违背父母的、无知的、背约的、无亲情的、」-整个清单的高潮是什么?-「不怜恤。」你说:「你的意思是说这就是总结吗?」对。不怜恤。我们这些领受过怜恤的人怎么能不怜恤人呢?我们配得什么?当你需要得着神的怜恤,你怎么能够对人残酷呢?
好了,第二点,我们来探讨怜恤的源头。谁是怜恤的源头?你知道是谁,就是神。神是我们怜恤的源头。怜恤是来自神的礼物。怜恤只是给那些体验过其他四个福的人。怜恤只是给那些虚心的,为罪哀恸的,在圣洁神面前温柔的,饥渴慕义的人,当他们领受神的公义的时候,当他们领受神的怜恤的时候,他们就可以怜恤别人。
怜恤并不是一个正常的人类属性。你不能使怜恤自然发生。怜恤不是自然发生的。你以为你怜恤人,他们就怜恤你。千万不要相信这样的事。偶尔有些人会怜恤人,但怜恤不是一个正常的人类属性。成为一个怜恤人的人的唯一方法,是在你里面有来自神的怜恤。唯一可以获得来自神的怜恤,是拥有透过基督而来的公义,那就是耶稣说的意思。除非你来到饥渴慕义的地步,并且被神所充满,否则,你永远不会知道怜恤是怎么回事,因为怜恤是你被神充满而有的一种特质。
很多人想要祝福,但他们不想要归属。他们想要祝福,却不想要赐福者。他们跟巴兰一样。假先知巴兰说:「我愿如义人之死而死;」他说:「 我愿如义人之终而终。」一个老清教徒说,他想象义人一样死去,他只是不想活得像义人。或许有些人像要怜恤,但他们不想按神的规矩做事。唯一有怜恤的人是那些符合前四个福的人,那些以一颗破碎,如同乞丐一般的灵,来到圣洁的神面前,寻求来自基督的公义。当神给我们他的公义的时候,伴随它的是怜恤人的能力。
神是怜恤人的神,我们拥有神。以弗所书3章说:「便叫神一切所充满的,充满了你们。」神有两种属性。绝对的和相对的,两种。比如,你问:「他绝对的属性是什么?」神是爱,神是真理,神是圣洁。如果没有人活在世上,神依然是爱、真理和圣洁。如果你从来没有出生,神依然是爱、真理和圣洁。但是,当你和我来到世上,那些绝对的属性就成了相对的了。神的真理对我们来说变成信实的。他的圣洁变成公平,他的爱变成恩典和怜恤。那些是从他绝对的本质出来的相对的属性。他的爱变成怜恤和恩典。
神有丰盛的怜恤,他是唯一可以给予人怜恤的神。诗篇103:11的作者说:「天离地何等的高,他的慈爱向敬畏他的人,也是何等的大!」我们敬畏神。我们来到基督面前,神给我们他的怜恤。因此我们的主在路加福音6:36说:「你们要慈悲,像你们的父慈悲一样。」
因此神是怜恤的源头。神是唯一可以给我们怜恤的神。明显地,十字架是展现怜恤的最崇高行为。没有一个行为可以与怜恤相比。耶稣来到十字架上。他亲自成为肉身。他怜恤人,这就使他成为一个怜恤人的大祭司。巴恩豪斯博士这样说的:「当耶稣基督死在十字架上,神为人的救恩所做的一切,已经超越预言成为历史的事实。神现在怜恤我们。如果有人祷告『神啊,怜恤我』,等于让他重复基督的牺牲。神对人所有的怜恤,都已经在基督舍命的时候彰显出来。这就是怜恤的整体。不可能有更多。现在神可以向我们施恩,因为他已经怜恤了我们。泉源已打开,水在涌流并且不断涌流。」
有时候我们说:「我陷罪中他看见我,知我将受地狱之苦,他即甘心为我舍命,这大恩惠,当怎爱惜。」我们唱:「在那里主赐下大恩典,在那里主赦免我罪愆,在那里脱重担得自由在各各他。」在各各他有神怜恤的作为。你知道弥迦书7:18说神喜爱施恩。他在十字架上怜恤我们,当我们接受基督的时候,他赐我们他的怜恤。神是怜恤的源头。
第三,怜恤的实质。怜恤人是什么意思呢?我如何把怜恤实际行出来?我的生命如何成为一个怜恤人的生命呢?我们可以参考很多经文,例如:罗马书15章,哥林多后书1章,以弗所书4章,歌罗西书3章,加拉太书6章,马太福音5章,马太福音6章,这些章节都呼吁我们要怜恤人,一而再地教导我们要怜恤人。
那么「我怎么怜恤人呢?」首先,在行动上。你可以在行动上怜恤人。例如,给穷人一点钱,给一个饥饿的人食物,给一个赤身的人衣服,给一个没有床的人一张床。把积怨变成饶恕。有很多方法。旧约记载了许多例子,教导我们怜恤人的方法,怜恤比饶恕更大,指示我们满足人的各种需要。
申命记15:8-9说:「总要向他松开手,照他所缺乏的借给他,补他的不足。你要谨慎,不可心里起恶念,说第七年的豁免年快到了,你便恶眼看你穷乏的弟兄,什么都不给他,以致他因你求告耶和华,罪便归于你了。」甚至当你知道你几个月后将要失去你的奴隶,你还是要给他他所需要的任何东西。你要给他他所需要的任何东西,甚至是在豁免年,你都要给他所需要的任何东西。就算你知道在释放他的那年,他的债务全部会被免掉,还是要给他所需要的一切。那就是怜恤。
当某人要某些东西,我祷告神,如果他们来找我的话,我就给他们。我从来不问人要任何东西,因为怜恤是给有需要的人。因此在行动上,有很多很多方法。怜恤从来不怨恨人,从不报复,从来都不批评某人的弱点。怜恤从来不拿某人的失败做文章,从来不列举人的罪。圣奥古斯丁对人如此怜恤,他的餐厅里面摆了一个大的、漂亮的桌子,他总是邀请没有地方吃饭的人,来他家吃饭。他就在餐桌上喂养他们,并且他餐桌上刻了一些字,说:「凡拿人家名字来发牢骚的人,这张桌子不是给他使用的,所以,让他禁食吧!」
因此我们不仅在行动上要怜恤人,也要在声誉上怜恤人。耶稣会的信徒-苏柳斯说马丁路德的神学是从魔鬼学来的,而且他是酗酒而死。这是毁谤人的话。不怜恤人的人背叛他们自己。弟兄姐妹,如果你是基督徒,如果你饥渴慕义,那么你就会怜恤人。
罗马自然历史作家--艾利安,在他的历史书中写到一种很有趣的动物。他说在印度,他听说有一只鹫头飞狮,这很有趣,因为从来没有人听过这个动物,他是这样描述的:「它有四只脚,像一只大兽,还有像鹰一样的翅膀。」艾利安说:「很难把它归类。只有那些神明知道。」我认为这听起来像一些假冒的基督徒。他们声称会飞,但他们的脚却紧紧贴着地。他们是鹫头飞狮,声称自己是天国的子女,却从来没有从恶中回转。一个有报复心的、自义的、自我保护的人,就像那走在马路另一边的祭司和利未人。他们信奉虚假的宗教。因此有很多在行动上怜恤人的方法。
那么属灵上要怎么做呢?这是高潮。让我给你四个建议。首先是透过可怜。圣奥古斯丁说:「如果我为离开身体的灵魂哭泣,我岂不应该为神所离开的那个灵魂哭泣吗?」我们为尸体掉很多眼泪。我在想,如果是灵魂死去了,我们怎么样呢?如果我作为基督徒,见过也经历过怜恤。我每天都经历怜恤,当神不断洗净我,饶恕我的时候,我就经历怜恤。如果我没有公义并且虚心;如果我站着为我的罪哀恸,像乞丐一样绝望地定自己的罪;如果我悲惨且温柔;如果我为我必需有的东西饥渴,却是得不到;如果我得着神伟大的心所赐予的怜恤,却不让那相同的怜恤流到别人的生命中,那是何等的矛盾呢?
在使徒行传7:60,当犹太人向司提反扔石头,把他置于死地的时候,司提反跪下大声对神说:「主啊,不要将这罪归于他们!」「哦,神啊,不要叫他们为这事负责。」他可怜他们的灵魂,你看到了吗? 这如同耶稣在十字架上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那是可怜他们。你和我必须用可怜的眼光,看待失丧的人,而不是支配他们,或觉得自己比他们优越。
第二,我们不仅可以透过可怜来怜恤人的灵魂,还可以透过激励引导他们。这是什么意思呢?提摩太后书2:25告诉我们:「用温柔劝戒那抵挡的人;或者神给他们悔改的心,可以明白真道。」换句话说,「激励」的意思是,使人承认他们的罪,让神可以饶恕他们。
他们必须听到福音。提多书1:13说:「你要严严地责备他们,使他们在真道上纯全无疵。」如果你不斥责人,他们不会在真道上纯全无疵。我可以透过斥责你,来关心你的灵魂。我可以透过面对面斥责那个罪人,来关心他的灵魂。那并不是不友爱。残酷不代表什么,你知道吗?在犹大书23节说有些人要从火中抢出来,搭救他们;有些人你们要存惧怕的心怜悯他们,连那被情欲沾染的衣服也当厌恶。那不是恨,那是爱。怜恤会激励人,在一个人意识到罪之前,他必须先面对自己的罪。
第三:我们除了透过可怜和激励关心人的灵魂,我们还可以透过祷告帮助他们。我们要为那些没有神的灵魂以及那些在罪里的信徒,献上祷告的祭,那是怜恤人的行为。你有多怜恤人可以体现在你多么忠心地为他们祷告。你有为失丧的人祷告吗?你有为你的邻舍祷告吗?你有为那些不认识基督的人祷告吗?你有为那些不顺服神的基督徒祷告吗?你的祷告是怜恤的行为,因为这会给人带来神的祝福。
最后,我们透过讲道关心人的灵魂。你向人传福音,就是为对方的灵魂做了最有怜恤的事。总结一下:我们可以透过可怜、激励、祷告和传福音来怜恤人。神要我们怜恤人。
我们谈过了怜恤的意义、源头、实质。最后我们来思想怜恤的结果。你或许会问:「如果我怜恤人,那会怎么样呢?」你会蒙福。我们的主说:「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哦,多美丽啊!你看到这个循环了吗?神赐给我们怜恤人的心肠,我们怜恤人,神就再加添我们怜恤人的心肠。太棒了,怜恤的循环。
顺便提一下,又是那个强调代词。只有他们,唯有他们可以蒙怜恤。在圣经里这并不是新的真理。撒母耳记下22:26说同样的事:「慈爱的人,你以慈爱待他。」雅各书2:13也有同样的强调代词。雅各书2:13说:「因为那不怜恤人的,也要受无怜恤的审判。」马太福音6章说到同样的强调代词:「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第14节说:「你们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的过犯。」同样的。在诗篇18篇出现。在箴言14章出现。唯有怜恤人的蒙怜恤。
我在这里想警告你,这很关键。有人认为,这是你得救的方式。这是天主教会的错误,他们认为你要满足神,当你怜恤人的时候,神就怜恤你。因此,这个概念产生一大堆修道院和修道士。而整个事件是从误解一个词产生的。这不是我们赢得救恩的方法。天主教的许多信徒误解了这一点。他们认为,只要他们有怜恤和慷慨的行为,如果他们周济穷人和有需要的人,他们就会得到救恩的怜恤。不对!重点不是这样。你不会为功德得到怜恤。否则,怜恤就不是怜恤了,对吧?
只有在没有功德的情况下,才可能有怜恤,否则就不是怜恤。因此你不能拥有功德的怜恤。功德应得的是奖励,不是怜恤。不,人被给予怜恤,因为他需要怜恤,甚至那些施怜恤的也需要。关键是在马太福音18章,那里记载某个人把他仆人带进来,他说:「你把你欠我的,所有都还给我。」那人说:「哦,我会还你一切的。」主人说:「经过思考,我还是饶恕你吧。你被饶恕了。」那个刚被免掉他所有债务的人出去了,找到了那个欠他一点点钱的人,就抓着他的脖子,说:「还我所有的钱,否则我把你扔监狱里。」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神是真正的主人,他怜恤那个仆人,但那仆人并没有真正被改变。他从来没有接受神给他的救恩。他从来没有领受神的怜恤,因为他从来没有认过罪。他从来没有把它与真理联系起来,因此怜恤和真理,没有彼此相亲。这是虚假的怜恤。在他的这个例子里不生效,因为他从来没有承认过他的罪。很明显,因为当他离开后,他有机会施怜恤,但是他做了什么?他掐了那个人,把他扔到监狱里。
我们的主在马太福音18章所说的那个比喻是这样的:当某人不施怜恤,那证明他们没有接受过怜恤。另一方面,这一节经文说,如果你是施怜恤的人,你在给那领受的人提供证据。他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马太福音18章的那个人从来都没有得到真正的怜恤。那就是为什么他不能向人施怜恤。但那位领受怜恤的人向人施怜恤,并且领受到更多。哦,多么美丽的想法。他在说那领受过怜恤的人,必会怜恤人。那位领受过饶恕的人,必会饶恕。那就是他说的意思。
你知道那有什么奇妙的吗?如果你是一个怜恤人的人,你会怜恤人,因为你领受过怜恤,神给你更多的怜恤。每当你犯罪,他饶恕你。每当你有需要,他会满足你的需要。他看顾你的衣着,你的食物;他给那些施怜恤的人,不断地施怜恤,因为他们从怜恤的神那里领受了。或许,我们可以跟之前说的一样:查看你的生命。你有怜恤人吗?如果你没有,那很有可能你不是基督徒,因为那些施怜恤的人,是那些领受过怜恤的人,他们也不断地从神的手里领受怜恤。
「他们必蒙怜恤」这一句要怎样理解呢?有些人认为意思是指未来的审判。我一点也不相信。我觉得是关乎现在和未来。我们现在就接受怜恤。大卫一次又一次呼喊:「主啊,求你怜恤我,主啊,求你怜恤我,哦主啊。」他说的不是未来,而是现在。在诗篇86:3,他说:「主啊,求你怜恤我,因我终日求告你。」诗篇23:6说什么呢?「必有恩惠慈爱随着我。」这是指将来吗?是这样说的吗?「恩惠慈爱随着我,」-什么时候随着我?是「一生一世。」
神的儿子是怜恤人的大祭司。怜恤是为了现在,也是为了将来。提摩太后书1:16,我们看到未来,当使徒保罗说:「主怜恤阿尼色弗一家的人,因他屡次使我畅快,不以我的锁链为耻。」他也是为阿尼色弗祷告。我想保罗在期待着审判,期待着救恩的日子。但不只是这些。难怪诗篇的作者说:「我会大声高唱你的怜恤。」让我们祷告。
父啊,我们感谢你让我们学习你的话语。神啊,我为着每个人的耐心,献上感恩。我的心里有好多东西,想分享,我相信你的灵指引我的话语有目的,是直接的。主啊,我深深喜爱你的话语,我什么都不想错过。主啊,我的祷告是,求你大大使用这些话语来改变这些人的生命。哦,神啊,让我们充满怜恤。让我们不要被玷污,做自私的人,而是让我们需要怜恤。你赐给我们的怜恤。愿我们不要像那位从主人那里领受却没有再给其他人的人。愿我们不当假冒的基督徒,让我们可以证明自己是真基督徒。因为我们是怜恤人的。那样,我们就晓得你不断的怜恤,所带来的持续祝福。所以父啊,我们把自己献给你。让我们为着耶稣的荣耀,在这无情的世界成为怜恤人的人。阿们。

This article is also available and sold as a bookl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