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来看马太福音第6章。我们来到门徒的祷告第11次信息,我先读出这段祷文;然后是两个看起来不太重要的经文,也就是第14和15节;然后我们进入今天的研读。
马太福音第6章,从第9节开始:「所以,你们祷告要这样说:『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尊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阿们。』你们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的过犯。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
第12节是请求。「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赦免」这个词立刻击中我们。在任何语言中,赦免或许是最美妙的词。你的罪全都被神赦免,没有什么比知道这件事更美妙了。对我们来说,没有什么比被某个你所大大错怪、所伤害的人赦免更美妙的事情了。赦免是一个令人激动的词。
在纽约城外的一个坟场里,有个刻在大墓石上的墓志铭。上面没有名字,也没有出生和死亡的记载。墓石上也没有写着亲爱的母亲、父亲、丈夫、妻子、兄弟、姊妹、儿子、女儿。从墓石的这一端延伸到另一端,就只有一个词:「赦免。」有人想让人知道,他们因为被赦免,可以安然离世。这就是真正重要的事情。
毕奇尔牧师曾说:「让我去,从我花园中正在发芽的一棵树上锯掉一根枝干,整个夏天,在这棵树的伤口上有一个丑陋的伤疤。但是,到下一个秋天,这个伤疤就会被长出来的树枝完全遮盖;四、五年之后,原本的伤疤,就只剩下很轻微的一点;十年、二十年之后,你不会想到这棵树曾被人锯掉枝干。树木都晓得如何成长,淹没、隐藏它们的伤口;而人的爱不会像树那样,要经历如此漫长的等待。」我喜欢这段话。彼得说,爱能遮掩许多什么?许多罪。爱比树快得多。赦免是爱的一个重要成分。
神在圣经中说了很多关于赦免的事情。你会看到,赦免是人最深的灵性需要。因为如果没有赦免,人就无法进入与神的关系中。没有赦免,人就要为自己的罪,自己接受惩罚。没有赦免,他就要永远待在地狱。因此,赦免就成为了人最深的灵性需要。如果他想要认识神,如果他想要享受天堂,他就必须被赦免。赦免是人最深的灵性需要,这也是因为只有透过这个方式,人才可以从罪恶感的焦虑和压力中解脱出来。因此,当你阅读第12节、这个祷文中两个灵性请求之一的时候,你正在触碰人最深处的需要。来到神面前请求赦免,是最重要的事情。
我们需要问自己一些问题。如果赦免是人最深处的灵性需要,那么你是否经历过在基督里的赦免?这是第一个问题。如果你经历过,那么即便作为一个基督徒,当你在世上,是否每一天都带着你的罪来到主面前,求他都洁净你?当你的脚沾满尘土时,请求他洗去你脚上属于世界的尘土呢?你是否经历过因为每天认罪而从神那里得到的果效、喜乐和亲密感呢?赦免其他人呢?你是否透过公开地、诚心地赦免他们,以将他人从冒犯别人而来的捆绑中释放呢?我想,这些是我们需要问自己的问题。赦免是一种被祝福的美德。
在上两次讲座中,我们已经探讨了关于神赦免我们的事情。今天,我想探讨关于我们赦免他人这个题目。因为,第12节的末了说:「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随后第14、15节说:如果我们赦免他人,我们就得到赦免;如果我们不赦免他人,我们就不被赦免。所以,我想要讨论我们彼此赦免这个概念。让我这样开始吧,我希望你们写下来:我们之所以要彼此赦免,有几个原因。我会列出清单。
第一:我们要彼此赦免,因为这是圣徒的品德。基督徒的特征,就是赦免人。马太福音5:43,我们会找到传统犹太拉比的教导:你们要爱邻舍,恨恶敌人,这就是原则。但是,主教导说:爱你的仇敌。为那些咒诅你的祝福。要善待那些恨你的人。为那些凌辱你、逼迫你的人祷告,这样你就可以表明,你是天父的儿女。换句话说,赦免他人、为咒诅你的祝福这些等同于赦免的事情,以及爱你的仇敌这个同样的观念,都是表明你神儿女的品格。赦免是圣徒的品格。我的意思是,我们是那被赦免的,不是吗?我们是否很快就忘记了我们被赦免了什么,以至于我们无法赦免其他人呢?你晓得,作为基督徒,却无法赦免其他人,你就为自己设立了比神还高的法庭,因为神对人是无限地赦免。那就形同偶像崇拜了,因为你正在崇拜你自己,仿佛你就是神;你褫夺了他的位置。
第二,我相信,我们之所以要彼此赦免,不仅仅因为这是圣徒的品格,而且因为效法基督。约翰一书2:6说:「人若说他住在主里面,就该自己照主所行的去行。」对吗?主如何行的?他行在赦免中。这就是为什么以弗所书4:32说:我们要彼此赦免,就如神为了基督的缘故赦免我们。基督已经设立了榜样和模式,就是基督的死与神透过基督给予我们的赦免,不仅是为了赦免本身。这赦免诚然是为了赦免本身,但又超越本身,为要给我们赦免的榜样。当他在十字架上,对着那些用钉子穿过他手的人,以及吐唾沫在他身上的人,还有将荆棘冠冕戴在他被祝福的头上的人,他说,父啊,赦免他们。
这就是模范。任何对我们造成的冒犯的严重性,都无法相比;正如希伯来书说:你们还没有抵挡到流血的地步。我们没有人承受过基督所承受的,而他赦免了我们所有人,他也设立了模式、榜样和模范。我们要彼此赦免,因为这是圣徒的品格;第二,因为这是跟随基督的模式。
第三,我们要彼此赦免,因为赦免表达出神最高的德性。人最高的德性。当人赦免的时候,他最能彰显他按着神形象受造的荣美。箴言19:11说的也正是这一点,经文说:「人有见识就不轻易发怒。」然后请注意听:「宽恕人的过失便是自己的荣耀。」宽恕他人的过失,这就是人的德性的最高彰显。我们要彼此赦免,因为这是圣徒的品德、因为基督的榜样、也因为这是人的最高德性。
第四,我们要彼此赦免,因为赦免能释放人心脱离罪疚感。当人有需要被赦免、有需要赦免人,罪疚感就存在。我想到了大卫,他处于一个无法赦免的状况中时,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他的生命枯干了,包括淋巴系统、血液系统、他的神经系统、他的唾液。什么都出了问题。他病了。他的骨头老化,他整日咆哮。这都与无法赦免他人的心相连,这对撒但而言是优势;按照哥林多后书第2章的说法,苦毒的根生长出各样捆绑良心的东西。所以,我们要彼此赦免,为的是释放良心。
人们若带着怨恨与苦毒,无止尽地愤怒却无法遏制,他们实际上就是在伤害自己。卡内基曾讲过一个故事,关于去黄石公园喂灰熊的故事。很明显,你要站在远处喂他们。但当他在那里的时候,他们腾出一块空地,堆上一堆的垃圾在那块空地里面;然后导游就会说,看,熊会过来吃了这垃圾。当然,熊就来了。灰熊大概是北美洲大陆上最凶猛的动物。灰熊没有很多敌人。牠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脾气。然后,灰熊进来,开始吃东西;导游会告诉你,灰熊不喜欢任何人来侵犯牠们的领地。突然,一只黑白的臭鼬经过了这片空地。然后,这只臭鼬闻到灰熊所在的地方,也开始吃起来,并且很享受地吃灰熊的食物。
卡内基说,他注意到,臭鼬非常的鲁莽,但是灰熊什么也没有做。牠们在一起分享食物。卡内基问:为什么会这样?答案很简单:报复要付出高昂代价。灰熊不想付代价。牠真聪明。比我所知道的很多人要聪明得多;人常常陷入中毒性甲状腺肿、心脏病与结肠炎之中,只因为他们怀怨。
有一天,一个父亲带着他十四岁的孩子去找医生,他说:「医生,我来拿妻子吃的结肠炎药。」他的孩子马上回答道:「她最近又和谁起冲突了?」马克米兰医生写了一本书,其中有一章的标题是:「不是你吃什么,而是什么吃你。」这的确是真正的问题所在。为何我们应当彼此原谅?首先,因为这是圣徒的特质。第二,这是在跟随基督的榜样。第三,这是人类美德的最高表达。第四,这会将我们的良心从罪疚中释放,而罪疚会带来身体和心灵的许多疾病。
第五,我们应该彼此原谅,因为原谅会让我们从惩罚中脱离出来。原谅会让我们从惩罚中脱离出来。有不肯原谅的心,也就会有罪;有罪,也就有惩罚。主所爱的儿子,他必管教,又会鞭打,这是希伯来书第12章说的。哥林多前书也说,他们彼此的憎恨、苦毒、分党的心、分裂,让爱宴变成了可怕的事情,非常可憎的事情。因为这样,他们当中有许多人要么很虚弱、要么是病了,有一些甚至死了,而主要如此管教他们,因为他们缺乏彼此相爱的心。以上就是为何你们应该彼此饶恕的重要理由。但是,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理由,比以上五点都重要。
我们应该彼此原谅,因为如果我们不彼此原谅的话,我们也不会被原谅。这一点也在经文中。第14节和第15节很令人震惊。许多人不理解这几节经文。你们需要理解最后两段,以便能够领会我今天所说的全部含义,因为我无法重复所有的背景。但是我会尝试尽可能简洁地告诉你们。请记住,在这一段祷文中,我们是在专注于这一点,也就是关于人灵性需要的第一个请求。头三点是关于神的:「愿人都遵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将临,愿你的旨意成就。」
换句话说,在你们求自己的事情之前,神已经在你们的祷告中有了正确的位置。在你们已经渗透着头三个请求的时候,你们会立刻撇下自己所有的私欲。然后你会承认,神会供应你日用的饮食。如果你没命的话,就更不会拥有灵性的生命,所以他必须照顾你的生命。然后你来到灵性的方面,这里,你要立刻处理罪的问题。神在先,而后才是人的需要,无论是灵性的需要还是物质的需要。当我们来到这一节的时候,我们已经与你分享到,这里有四件事你需要知道:关于罪的问题是用债务这个词来表达,而在第14节和第15节,用的是过犯这个词。赦免或者饶恕这个词,在第12节中出现两次,在第14节中出现两次,在第15节中出现两次。问题在于,我们是罪人,而罪带来罪疚感和定罪;但基于基督的死亡,却带来赦免。
那么,关于赦免,我们要说些什么?记得我们告诉过你,有几种赦免吗?有两种。第一种是司法式的赦免;第二种是家长式的赦免。如果你不记得了,你就无法诠释这些经文。司法式的赦免是这样的:神将这种赦免给予那些未重生、未得救,而信靠基督的人;神将基督的义归给他们,宣告他们永远为义,敲下木锤,赦免了,宣告永远为义了。司法式的赦免是永恒的,是将基督的义归给我们。这是一种永远的、确定下来了的行为。一劳永逸。你的所有过犯全部被赦免了。
然后,问题来了:如果我被司法式地赦免了,我的每一个罪都在基督宝血遮盖下了,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的每件事都永远地得到了结,不会被改变了,我在这里说「免我们的债」究竟是在搞什么?你说,或许这是非信徒的祷告。不是的。祷文的头几个字是什么?祷告的人是谁?「我们在天上的父。」这里不是在讲非信徒。你要以此祷文祷告,就必须先在这个家中。这是你作为信徒的祷告。
你说,好吧,如果我是信徒,那么因为救恩的缘故,所有一切都如在法庭上得到解决了,那么我为何还要请求赦免?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家长式的赦免。这与救恩的事实没有关系,却与因为救恩而来的喜乐有关。我们在这里用约翰福音第13章中耶稣对彼得说的话,作为一个非常伟大和综合性的例证。你不需要再洗澡。你的所有需要就是在这一天,你的脚被洗净。神已经在基督的义中将我们洗净。他想要的,就是洗掉我们脚上的尘土,这些尘土是我们在世上行走沾染的。
第一种是关乎地位的赦免,第二种是很实际的赦免。一种处理的是我们在神面前的地位和状态;另一种处理的是我们在世上的生活。主要洗掉我们脚上的尘土。这就像约翰在约翰一书中所说的,不是吗?我们与父相交,但是我现在写这些给你们,不是让你们藉此可以相交;你们已经借着救恩而相交,以至于你们的喜乐会如何?会充足。这里所说的,是喜乐、是有用、是生产效率、是你的灵性福祉。当信徒得救了,得到了司法式的救赎,所有罪都被遮盖了,他不会停下来面对罪,不会变得对罪不敏感,不会忽略罪,而是会持续认罪。如约翰一书1:9所说,对吗?认罪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我们借着信而来,我们会在那里停止信靠,甚至放弃信靠吗?不会的。我们借着什么而行?借着信。我们借着认罪而来。我们不会停在那里,我们会继续。认罪是一种生活方式。约翰一书第2章说,如果我们爱神,我们就在主里,我们就会继续爱我们的弟兄。我们会继续顺服神的律法。你回到约翰福音第1章,这里说的是同样的事情:如果你真是信徒,那么你会继续认罪,因为你对罪的敏感,会比得救之前强得多,因为你得救之前是行在黑暗中的,没有什么事情会被揭露。当你成为基督徒,你就行在光中,每件事都显明了,尤其是你的罪。所以他在这里说的主洗脚,就是他一天天洗净我们,净化我们,纯洁我们;这不是让我们获得救恩,而是让我们经历相交而来的亲密。
我用过我家庭的例证。如果我家中有一个小孩得罪了我,违背了我设定的标准,他们不会被逐出家门。他们不用做什么才能够回家,但是他们需要回来做一些事情,来让家庭团契的亲密感能得以维持和修复。
所以,我们看到了罪的问题。神为我们预备了赦免。第三,恳求就是认罪。恳求和呈请就是在于我们认自己的罪,向神认自己的罪。亲爱的弟兄姐妹,我要告诉你,如果你不这么做,那么你就会阻碍自己的灵性效率。就是这么简单。你说,那么当你说认罪的时候,你的意思是什么?让我说一点。认罪这个词语的意思是说同样的事情。希腊原文的意思就是说同样的事情。意思就是,你与神在关于你的罪这件事上意见一致。就是承认你的罪。就是为你的罪悔改。就是离弃你的罪。就是为了神赦免你的罪而感谢他。不这么做,就不是真正的认罪。
神啊,我对于我的罪,与你意见一致。你一这么做的时候,你就让神可以自由地管教你,给你惩罚。因为你承认了,你该承受惩罚。神也有权利让你承认这一点,因为当人们不承认自己的罪、神管教他们的时候,他们经常会责怪神。这就是为什么在约书亚记7:19中,约书亚对亚干说:「我劝你将荣耀归给神,在他面前认罪。」换句话说,神要审判你。你最好承认,你该受审判,这样神才会仍然得到荣耀。所以,当你承认你的罪,当他有权利管教你,你就荣耀了神。然后,你要为罪悔改,转离罪。你要离弃罪,然后要为神赦免你的罪而感谢他。这就是神要你做的事情,这要成为你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约翰一书1:9指出,我们是一羣持续不断地认罪的人,我们也是一直得到赦免的人。这里是现在时态。这是一种生活方式。然而我发现,许多基督徒本该认罪,却从来不认罪。时不时地,当你对你做的事情感到绝望,频率会有变化、程度会有变化,有时候我们会把球扔回给神。但是我们要处理我们的罪。我相信,这是认识我们生活中的完满祝福的一部分。每次你向主说自己的罪,你以一种具体的方式向他陈明的时候,有些事情你就很难再走回老路。
相反地,我相信,多数人之所以不愿意具体地认自己的罪,是因为他们想要积存在那里,以便他们可以再次用到。做一个不对罪撒谎的罪人实在够糟糕,所以他们就干脆不认罪了。那么,我们考察这第四点,可以从中学习到什么?我们看到,问题在于罪,对策就是赦免,而这仅仅是开始。因为,恳求就是认罪。但是还有一个前提,前提就是赦免他人。赦免他人。一个绝对重要的前提。第14节、第15节对此作出阐明,在第12节的末尾: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
请与我一同思考。前提就在于赦免他人。我在开头,已经给了你们五个理由,关于你们为何应当彼此赦免。五个应当彼此赦免的理由。这是圣徒的品格、这是效法基督的榜样、这是人的荣耀、这是良心的自由、这也是从管教中得释放;最后,这一点是:为了我们自己获得赦免,我们必须赦免他人。
请看第12节,让我从这里开始。你可以翻译成:「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这里的观念是,在我们为自己的债寻求赦免之前,在我们为自己因违背神而欠下罪债之前。在我们寻求赦免之前,我们已经赦免了那些得罪我们的人。弟兄姐妹,这真是强而有力。第一,我们赦免他人,而后我们蒙赦免。这就是次序。这里的经文不是谈论非信徒,还有另一个理由,因为非信徒没有能力、没有属灵的品德来赦免,以至于藉此可以蒙赦免。这里说的是信徒。在我们的脚每天被洗净前,在我们带着罪来到主面前说,主啊,再次洁净我、使用我之前。我们必须确定,我们已经赦免了别人。这是前提。
暂时停下脚步,想一想:你会这么做吗?回顾你的人生,你说,牧师啊,我一直参加教会,我读圣经,我听录音,我去神学院读书,等等等等。但是我却没有本应得的喜乐。我错失了被神使用的机会。我感到,我的生命不是本能够有的样子。我厌倦了日复一日地尝试达到一定的属灵标准。有人说,你需要更多祷告,所以我尝试了。或者,你需要上一门关于灵性成长的课程。或者,你需要读圣经;你读神话语还不够。或者,这里有一本你需要读的书。或者,看看这些数据。看看这些材料,寻找看看你的灵性生命里面缺少了什么。
或许答案很简单。就是你没有认自己的罪,你没有来到主面前说:我是罪人,我承认。这些就是我的罪。请你洁净我。你说,是啊,牧师,我正在做,我已经做了。我到主面前说,主啊,我生命里面有罪,这就是了。我遇到过一些人,有清单列出自己的罪,将它写下来。但是,即便如此,我还是没有喜乐。我仍然没有满足感。我仍然看不到生命中应当看到的东西。
你做得还不够。还有一步。或许你的所有认罪并没有斩除它们,因为主没有让你从这些罪中得释放,因为你和某人还有问题,你还没有赦免他;如此你就阻碍了自己的灵性福祉。这就是耶稣说的。这不是我说的话;这是主耶稣基督说的,我们知道他晓得这一点。
弟兄姐妹,请在这一个层面上开始审查自己的生命。我正在这里审查我的生命。桑奥斯说:「耶稣在此陈明了一个原则,神正在处理与子女的关系。」他处理与我们的关系,正如我们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他用我们测度他人的尺码来测度我们。祷告不是因为我们赦免了他人,所以请赦免我们;而是正如我们已经赦免了他们,所以请赦免我们。这里的观念就是如此。他要处理与我们的关系,正如我们处理与他的关系。
另一个例证很清楚。耶稣这么说:「你们要给人,」然后怎样?「就必有给你们的。」你按照什么标准给予,神就按照什么标准给你。这是路加福音第6章。还有这样一个例子:少种的如何?少种的少收。多种的如何?多种的多收。神处理与我们的关系,正如同我们处理与他的关系。我们在他的国中投入的是什么,我们就收什么。如果我们怀着罪和怨等等,那么我们就会因为这些事情,将自己与本该增长的祝福隔绝。你给的时候,就是在神那里投资,你就会得到回报。你认罪和寻求赦免也是同样真确的。神处理与你的关系,正如同你处理与他人的关系;或许你灵性生命中的阻碍,正是你对一些人含怨怀恨,并且一直如此。
甚至犹太人也知道这一点。在公元前200年,犹太人这么说:赦免你邻舍的过犯,意味着当你祷告的时候,你的罪也会得到赦免。他们知道这一点。他们可以理解这一条属灵原则。塔木德,也就是拉比对旧约的注释上这么说:「对他人的错处宽容的人,他自己也会被至高的法官怜悯对待。」
你的人生如何呢?你会赦免人吗?因为如果你不赦免人,神也不会赦免你;你在世上生活的时候,就会满脚泥土。哦,你的确得到了司法式的称义,基督的义归给了你;但是,却没有了喜乐,没有了亲密感,用处也消失了。你说,好吧,牧师,如果我对人怀恨,我该如何处理呢?
有三个步骤。非常实际。第一:将怨恨带到神那里,承认这也是罪。这就是处理怀恨的开始。将怨恨带到神那里,承认这也是罪。「主啊,就是这个人,这就是我所感觉的;这是一种罪,我承认这一点;对不起,我承认这一点,我也为之悔改,我要离弃它。」这就是你开始的地方。
第二步,找到这个人。很难,对吗?但我只能这么告诉你,以至于你能认识灵性的喜乐。你要做决定,你想要放弃所怀有的审判和怨恨。第二步,找到这个人。你对他说:「我想要请你赦免。」你晓得,有很多次一些人这样来告诉我,而你会看到随之而来的自由。我可能已经原谅他们了。我可能甚至不知道我做了一些事情,他们因此被冒犯。但是,请找到这个人。
第三步,也是很实际的:将你极为珍视的某样东西给这个人。这是非常实际的方法。让我告诉你为何要这么做。耶稣说:「你的财宝在哪里」,然后呢?「你的心也在哪里。」你对某人怀恨或怀着苦毒,或许是你家庭里面的人,或者是你家庭外面的人,或者是你教会里面的人。无论你怨恨谁,要做的是,第一,将怨恨带到神那里;第二,找到这个人;第三,给一件有价值的东西给他。我告诉你,你将一件有价值的东西,一件对你而言很珍贵的东西,放到他手中;那么,你的心也会随之而走,这会改变你感知他们的方式。
在这里,我会告诉你一个真正的认罪。我不会把一切罪都认了,只是会挑选一些。我的生命中有很多次,我对某人有一种不应该有的感觉:苦毒,怀的感觉,你冤枉了我。很多次我都通过这个方式,来让自己从捆绑中得释放;其中的关键,就是当我找到他们的时候。或许是我带去的一本书。或许是我给他们的一张账单。每次都不尽相同。但是,当我把礼物给他们的时候,就是我真正开始在灵里感受自由的时候。没有什么喜乐是这样的,就是那给予的喜乐。这就是主在这里告诉我们的。向主承认你想要的,但是你不会得到被赦免的自由,直到你先这样处理与人之间的关系。
现在,让我们通过其他几段经文来看这一点,而后我们就结束了。很简短地看看。马太福音5:7。我们只能把原则突出,而没有时间细细地看。我们在过去已经谈到这些方面了。马太福音5:7。请听:「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在马太福音中,我们有一整章谈论这一点。这实在是极好的表述。「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如何?「因为他们必蒙怜恤。」换句话说,如果你想要从神那里获得怜悯,那么你就必须如何?你就必须怜悯人。这是灵性生命的一项原则。在基督国度里面的人是有怜悯的。他们会承受恶人的羞辱,他们的心会生发怜悯。
在这个处境里面,这一点有更广阔的意义。可以这么来比较。你想要怜悯,你就要给予怜悯。另一节经文。第5章第21节:「你们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这个陈述,是要指涉拉比传统。你们的拉比传统说:「『不可杀人』,又说:『凡杀人的难免受审判。』」换句话说,你们的教导是这样的,这一点当然有真确的地方,但不是全部真理,因为你们的教导只到了这里。
你们的传统说,只要不杀人就行了,如果杀人,你们就会因为法律而陷入麻烦。但是我告诉你们,凡向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判。凡骂弟兄是拉加的—顺便一提,拉加这个词无法翻译出来。这个词和我们会说的概念都不同。它更多是一种语气,而非一个词。对于他们来说,这就像说:「你这没脑子的蠢蛋。你如何如何。」你看过一部卡通吗?查理·布朗发疯了,就会有星星和波浪线。这就是如此。无法翻译。
当你对某人说,「你这笨蛋」,你就踏入了非常危险的境地。为什么?第23节说:「所以,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你同告你的对头还在路上,就赶紧与他和息。」
我们就停在这里。在我们的研读中,处境有了一点不同,但是核心观点还是一样的。你要先与某人和好,才能向主献祭来处理你的灵性生命。去吧,把与某人的关系弄好。
你们当中有些人可以接受训导,但你无法向神献上崇拜,因为他不接受你的崇拜。你来向神献上崇拜,说:主啊,我想要你知道,我赞美你。主啊,我想要你洁净我。但你走的时候会像来的时候一样,因为你与人的关系还没有处理,你在一些地方还是没有赦免人。因此,你就失去了真实的崇拜。离开祭坛吧,回去,把与人的关系弄好,然后再回来。所以你今日或许无法真正投入崇拜中,你的罪也无法处理,但是你可以得到这个教导,开始这个步骤,让赦免变成现实。
我是谁,竟然不赦免某人?我认为我是谁?我当然不能赦免你。但是神已经赦免了他们。我认为我是谁?诗篇第23章说:「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随着我。」为什么?因为我的一生虽然犯罪,但是早已蒙恩惠。如果神如此有怜悯,他的怜悯不会消失,那么我是谁,竟然不怜悯任何人呢?难怪基督教的力量那么经常受阻。有那么多与他人没有解决的冲突。所以,离开祭坛吧,直到你把你的人生弄对。诗篇第66篇说,「我若心里注重罪孽,主必不」如何?「主必不听。」如果你怀有某些东西,他必不听你。
雅各也再次说到;只不过不在福音书中。雅各书2:13说:「因为那不怜悯人的,也要受无怜悯的审判。」你把自己放在被管教的境地。如果你不怜悯他人,那么主真的要管教你。我的意思是,每个人都以不同的方式显示同样的软弱。请让我们变得怜悯。
史劳勃住在南太平洋,他习惯让孩子每天聚集在身边。他们一起短短的讨论结束的时候,就会读主祷文,如他所说。他开始重复主祷文,读到一半,他就起身离开。在那个时候,他的健康状况很不稳定,所以他的妻子以为他感觉不舒服。他的妻子找到他,对他说:「出了什么事吗?」他回答说:「只有一件事,就是我今天不适合做这个祷告。」
这就是步骤开始的地方,意识到你不适合。不要来要求得到怜悯,但是你自己又不愿意给予怜悯。马太福音第18章给我们提供了最后一个关于这个极大真理的例证。马太福音18:21。顺便一提,在这节经文之前的整个段落直到第15节,处理的是同样的问题,但是我们没有时间细读。当某人犯罪了,你去寻求和解,然后你带着某个人,将这件事告诉教会。这里都是在处理罪的问题,也是关乎赦免。所以彼得为了回应主所说关于教会中犯罪的弟兄这件事,就说:主啊,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呢?
拉比教导说要饶恕三次。彼得认为自己已经够宽宏大量了。七次如何?我们已经将拉比传统教导乘以二,再加一次?耶稣对他说,我告诉你,不是七次,而是七十个七次。无限的饶恕。为什么?因为我们要饶恕他人,就如神为了基督的缘故饶恕我们一样。他如何饶恕我们呢?490次吗?最好不是。因为如果你在死之前,做了第491次错事,你的麻烦就大了。他无限地饶恕我们,这就是主说的。
然后他说,让我给你举个例子。在第23节:「天国好像一个王要和他仆人算账。才算的时候,有人带了一个欠一千万银子的来。」请在这里停一停。这个人真卑鄙,我想让你知道:是渣滓,是最糟糕的人。一千万银子的数目太大了,对于我们而言很难想象;但是他居然欠了一千万银子。你说,一个仆人怎么会欠这么多钱?他或许偷了镶嵌珠宝的王冠,给抵押了,而后因为一次糟糕的投资而血本无归。或者,他盗窃了国王的宝库。在世界历史上,在那个时候负债如此多是绝对难以想象的。一千万美元对于任何人而言已经无法理解了。而这个家伙却一直有组织地从国王那里攫取财富。
所以,第25节说:「因为他没有什么偿还之物。」他把所有财富都花光了,一毛不剩。如果你认为,他如何得到这些财富是无法想象的,请想象一下他如何将钱花光的。多么愚蠢的人啊。你说,这人不仅狡诈,而且蠢。偷东西是一回事。这是狡诈,但是将偷来的输个精光,那就着实太蠢了。所以,他必须用他一切所有的来清偿,而他一切所有就是他的妻子儿女。所以,第25节,他说:好吧,把他们给卖为奴隶,换一点钱,这就是他所能够得到的了。
第26节:「那仆人就俯伏拜他,说:『主啊,宽容我!将来我都要还清。』」这真是太蠢了。这个家伙,他蠢得无可救药。通常你的反应是勃然大怒。你或许会遇到某人从你这里窃取了几千块钱,那时你几乎会精神崩溃。但是你看,那个仆人的主人却动了慈心,并且免了他的债。这实在太奇妙了。猜一猜,这个王代表了谁?他代表神。猜一猜这个仆人是谁?我们所有人。我们欠了一份无法偿还的债吗?你最好相信这一点。然而他却赦免了。为什么?他满有怜悯。你说,哇,有谁能够免除天文数字一般的债务?
我想让你多看一点。在第28节,同样是这个仆人,他出去遇见他的一个同伴欠他十两银子。你晓得那值多少钱吗?三个月的工钱而已。不过是一点钱。根本不值一提。但是,这个仆人,这个被赦免了一千万两的仆人,出去遇见这个欠他三个月工钱的人。圣经说,「他便揪着他,掐住他的喉咙,说:『你把所欠的还我!』 他的同伴就俯伏央求他,说:『宽容我吧!将来我必还清。』」这个仆人本可以赦免他的。但是他没有赦免。他竟去把他下在监里,等他还了所欠的债。但是,这个欠债的人在监狱里是无法还债的,因为他被关押着,无法工作;但是这向你表明这个仆人心里的恶。所以,当众同伴看见他所做的事,就甚忧愁,去把这事都告诉了主人。
「于是主人叫了他来,对他说:『你这恶奴才!你央求我,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你不应当怜恤你的同伴,像我怜恤你吗?』主人就大怒,把他交给掌刑的,等他还清了所欠的债。你们各人若不从心里饶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这样待你们了。」
弟兄姐妹,这幅图画就是如此,这就是那个人,他想要从神那里获得所有的赦免,但是他自己却不愿意赦免其他人。你在这个故事中看到你自己了吗?你怀有怨恨吗?哦,你有没有很快就赦免呢?还是你记性太差,忘记了你自己获得过的怜悯呢?
曼多玛说:「那些自己得到过怜悯的人,对待他人是最温柔的,因为他们晓得,神如何温柔地对待他们。」请听我说,你之所以需要承认自己的罪是存在的、并且具体地、持续地认罪,是因为这样你就会一直被提醒,你是何等的一个罪人,他的赦免又是如何不断绝;因此,在这个提醒当中,你会更容易赦免别人。但当你无法承认自己的罪,将罪掩盖,并且不处理它的时候,你不仅会失去亲密感、喜乐、已经满满的用处,而且也会发现自己变得不容易赦免他人,因为你并不老实承认神在你生命中的赦免。
我觉得,赫伯爵士说得好。他说:「那些无法赦免他人的人,把他自己过路必须用的桥给断了。」我们学到了什么?我们有一个问题,就是罪。神为我们预备了赦免。主作了一个恳求;而后是我们认罪。还有一个前提,就是赦免他人。一个不赦免的基督徒是自相矛盾的:一个骄傲、自私、忘性的生物,他居然忘了他的罪已经被洗净。亲爱的弟兄姐妹,让我们学习如何认罪;而在你认罪之前,请学习赦免。

This article is also available and sold as a bookl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