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翻到马太福音第9章,我很喜欢这卷书的叙述。一个月前我们读到第17节便停了,今天我们从第18节开始。在18节,马太说:
「耶稣说这话的时候,有一个管会堂的来拜他,说:「我女儿刚才死了,求你去按手在她身上,她就必活了。」耶稣便起来跟着他去;门徒也跟了去。有一个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来到耶稣背后,摸他的衣裳繸子;因为她心里说:「我只摸他的衣裳,就必痊愈。」耶稣转过来,看见她,就说:「女儿,放心!你的信救了你。」从那时候,女人就痊愈了。耶稣到了管会堂的家里,看见有吹手,又有许多人乱嚷,就说:「退去吧!这闺女不是死了,是睡着了。」他们就嗤笑他。众人既被撵出,耶稣就进去,拉着闺女的手,闺女便起来了。于是这风声传遍了那地方。」
我将这篇道起名为「耶稣的权能胜过死亡」,因为这篇道是关于耶稣叫死人起来,另外他在途中,医治了一个患了血漏病的女人。如果你读了其他福音书卷,你会知道,耶稣医治血漏病女人这段小插曲,是因为耶稣想拖延时间,等到小女孩死了,葬礼已经开始了,才去医治小女孩。这里告诉我们,当耶稣第一次走近男子,男子对耶稣说:「我的女儿快不行了。」当耶稣到达他家里,她已经死了,并且葬礼正在进行中。因此,主透过医治血漏病的小插曲,从而为小女孩带来死而复生的事迹。所以我们看到耶稣有战胜死亡的大能,我认为这是一个关键的信息。我们生活在一个垂死的城市里,所有人都必须面临死亡。我们生处在一个不断恶化的世界里,人类继续被摧残,这个世界从此充满了悲伤、痛苦和死亡。人类堕落的一刻,记录在创世记3章,地球上便出现了诅咒。而这个诅咒令地球上的生物和居民都跌进一个又一个的旋涡,有眼泪、灾难、痛苦、疾病和死亡。事实上,我们不断面对这些事情。
就这个月,我已得知很多坏消息。大约四至五星期前,我得知一位好朋友死于癌症,也有几位朋友在癌症的治疗中挣扎。我知道有一位年轻人在他的车中杀害一名八岁的男孩。我知道有一个基督徒男子在高速公路上驾着一轮中型货车,另一名男子突然在他面前冲出来,被卷入车辆的前端。在过去的一个月,我望着睡在棺材中的死者:都是一张张冷漠、赤裸裸的脸。我听到家人悲哀的哭泣声。我认识一位年轻的女士,她带着两个孩子。但可惜,那位年轻的小姐因为肺肿瘤而死亡。我见过一个年轻男子从手术室出来后,因为麻醉剂已失效,所以他感到痛楚。我已经走遍了几间医院的病房,沿途我听到了病人的呻吟声和那些充满痛苦的呻吟声。我见过患白血病的儿童。我跟一位牧师朋友打电话时,他说:「约翰,请你为我的十六岁女儿祈祷。她进行了两次心脏手术,现在她的心脏衰竭,我们几乎失去她。」在这个月里,我想起了一年前,我们教会里有一位妻子和母亲被烧死。上星期日,我遇到了一名男子,他慢慢失明。又遇到一名女士,她慢慢耳聋。上个月,我跟一个九岁的小男孩谈天,原来他失去了患癌的母亲。上星期日,我和一位患有脑瘤的男子谈天,他活在痛苦中,我便为他祷告。这些经历只是一部分,但它发生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这都源于我们的罪,就是诅咒的后果。
当耶稣来到拉撒路的坟墓,他的反应是否很特别呢?圣经说,在约翰福音11:33:「耶稣看见她(玛利亚,即拉撒路的姊姊)哭,并看见与她同来的犹太人也哭,就心里悲叹,又甚忧愁。」他心中有深深的痛苦。这个伤害,不是因为拉撒路发生了什么事。他知道所有罪的后果,并真切感受到罪给所有人类带来痛苦。我们无法想象,对这位同情者,的确伤害了他的心。圣经说,他哭了。而犹太人说:「你看他爱这人是何等恳切。」还有一些人说:「他既然开了瞎子的眼睛,岂不能叫这人不死吗?」耶稣再次悲叹起来,因为他看到罪的源头和罪的痛苦。上帝也不希望这样,那不是祂原有的计划。旧约先知说罪将自生自灭,然后上帝将扭转罪的诅咒。神会扭转一切。
我们读到启示录21:4:「神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约翰有独特的眼光,预言诅咒将会结束。谁能够这样做呢?谁可以扭转呢?谁可以消除疾病的痛苦和悲伤,抹干眼泪和战胜死亡呢?先知说,有一位弥赛亚,有一位王子,有一位君王,他将做到这一点。他有带来生命的力量,因此,当耶稣来到这个世界,他证明了他是有权力的。虽然这些预言在不久的将来才会实现,但将会履行这个预言的人充分证明了他有能力这样做。所以,当耶稣来到这个世界,正如你所看到的,他的目的,是把疾病从巴勒斯坦除掉。他使死人复活。他原谅所有罪人。这些事情,都是伟大而光荣的,未来国度也是如此。而他第一次来临时已经证明了。
耶稣所行的神迹证明了他有力量去扭转诅咒,也证明了他有能力去建立王国,因为他在约翰福音第5章所说的,他有朝一日会从死里复活。他一定会证明他有这样的权力。因此,他行了不同的奇迹来证明他的能力。马太福音4:23-24说:
「耶稣走遍加利利,在各会堂里教训人,传天国的福音,医治百姓各样的病症。他的名声就传遍了叙利亚。那里的人把一切害病的,就是害各样疾病、各样疼痛的和被鬼附的、癫痫的、瘫痪的,都带了来,耶稣就治好了他们。」
我们再读马太福音8:16:「到了晚上,有人带着许多被鬼附的来到耶稣跟前,他只用一句话就把鬼都赶出去,并且治好了一切有病的人。这是要应验先知以赛亚的话。」我们可以明白到,耶稣不仅医治他们,同时也透过此事去证明他的能力。他医治所有的人,因为他们全都有信心,不是凭空想象出来。他医治所有的人,因为他们都是值得医治的。他治好了所有的人,这足以证明,他可以治疗一切疾病,没有任何事情能限制他的能力。马太福音9:35:「耶稣走遍各城各乡,在会堂里教训人,宣讲天国的福音,又医治各样的病症。」马太福音11:5:「就是瞎子看见,瘸子行走,长大痲疯的洁净,聋子听见,死人复活,穷人有福音传给他们。」因此,他证明了他是神,是弥赛亚,也是君王。
如果你之前与我们一起研读马太福音,你会明白马太的重点是什么。马太希望我们知道,耶稣就是君王。因此,马太告诉我们关于祂的祖先。祂有君王的血脉。马太告诉我们祂的来临,耶稣是一个君王,是一位处女所生的儿子。马太告诉我们,万民都要敬拜祂,其他君王也要跪拜祂。他告诉我们他期待耶稣的降临,因为旧约圣经预言祂的诞生。他也告诉我们祂的王室使者,祂的施洗约翰。他告诉我们祂被肯定,因为神在耶稣受洗时,亲自和祂说话。他告诉我们祂得胜的地方是,耶稣成功对抗撒旦的诱惑。他告诉我们耶稣的医治能力,祂到处宣扬福音。他在第5至7章告诉我们,耶稣有讲道的权柄。第8和9章,我们看到耶稣行神迹。马太把神迹分为三种。在第8章中,第一种神迹是医治疾病。第8章23节至第9章17节,是第二种神迹,祂拨乱反正,无论是身体上、灵命上或是道德上。而第三种神迹是,我们将要在未来的日子面对的,就是死亡,这是今次讲道的高潮。耶稣能叫死人复活。
今天的讲道中,我们会提及三个奇迹。第一,耶稣使死人复活;第二,耶稣让盲人重见光明;第三,耶稣让哑巴重新说话。表面上看,最后两个神迹似乎比从死复活稍为逊色,你可能会问,为什么马太会把这两个神迹归类为耶稣有能力战胜死亡呢?我也不知道,而我也不会凭自己的智慧去判断作者的观点。但在我看来,这两个神迹能印证耶稣有复活的大能。首先,他叫死人复活,然后他向我们显示,他可以叫身体死去的部分复活过来。例如他叫已失去功能的眼睛恢复正常视力,又叫已死的舌头重新恢复说话的能力,所以耶稣有能力战胜死亡。
究竟耶稣能战胜死亡吗?一位加拿大的科学家哈迪先生说:「当我思想宗教问题时,我会问两个问题。问题一:究竟有没有人曾经战胜过死亡?问题二:如果他们真的战胜过死亡,我也可以成功吗?」他又说:「我去过佛祖的墓,它的确存在;我又查过孔子的坟墓,孔子的尸体的确还在;我又查过穆罕默德的坟墓,他的尸体也在。当我来到耶稣的坟墓,我很震惊,它是空的。所以当时我立即说:「有一个人真的战胜死亡。」而我又问第二个问题:「那么我也能够战胜死亡吗?」我打开圣经,耶稣说:「因为我活着,所以你们也要活着。」问题是:耶稣,你可以战胜死亡吗?你可以扭转死亡的诅咒吗?启示录1曾经提过,你的手紧握着死亡和阴间的钥匙,如果你有这样的大能,向我们展示吧!同样的,耶稣站在拉撒路的坟墓前,呻吟着,与玛利亚一同哭泣的情况,同耶稣对玛大说话的情况是一样的,祂说:「我是复活和生命。凡相信我的,虽然死了,但他是活着的。凡活着并相信我的人,必不死亡。你相信吗?」是的,耶稣真能战胜死亡,祂叫死去的女孩复活显示了祂的大能。
现在,让我们看看几个基本概念。奇迹中有另一个奇迹,在耶稣复活前的奇迹,也是奇迹的一部分。它暗示了耶稣带着复活的大能,令人更觉得耶稣复活升天不是巧合。所以我也用这种形式讲道,道中有道,希望你能明白基督更多。但同时间,我希望你能看到,圣经中所发生的事,能告诉你耶稣怎样和人相处,因为圣经展示了最精彩的部分。祂的温柔,祂的敏悦,祂的柔和,祂的慈爱,和祂的力量都在这里展示,祂以不同的姿态向世人展示祂与我们同在。祂如何与人相处,也用同样方式与他们相处。
现在,我们可以先看看耶稣如何与人相处,再从而剖析这次奇迹。首先,耶稣是易亲近的。马太福音9:18:「耶稣说这话的时候,有一个管会堂的来拜他。」我们可以看看耶稣究竟和谁说话呢?你还记得之前发生的事情吗?祂把鬼驱逐出来,并把它们赶到猪栏去。祂又平静风浪,而且耶稣的事迹也传得很快。事实上,当祂回到迦百农北部的小村庄,彼得住在那里。当祂行完各神迹后,祂便留在彼得家中。施洗约翰的门徒前来,说:「你为什么不禁食?为什么你和你的门徒都不禁食?你为什么不禁食?你为什么不履行斋戒?」
所以我们得知,在18节里,耶稣其实对法利赛人和施洗约翰的门徒说话时,有一个管会堂的人来找他。就如我之前说,当时的人可去到耶稣面前。我的意思是,祂在那里。祂不是一尊佛像,周围没有栏杆围着祂,祂不是住在寺院里。这里没有阶级之分,你不需要先找副总统,然后才找到祂。祂在人群中走动。祂是神。因为耶稣道成肉身。约翰福音1说,「他住在我们中间。」祂曾走在街上,他祂住在农村里。祂走在布满尘埃的道路,祂曾在犹太教堂出现。祂曾留在别人的家里,因为祂没有自己的居所。人们可在教堂里找到祂,我们可以亲近祂。
马太福音19章讲述,有一天,很多父母带来了小孩子,叫他们去到耶稣里去,因为他们想耶稣触摸他们。门徒说:「叫这些孩子走吧。」耶稣说:「不,叫小孩子来到我这里来,因为天国是属于他们的。」祂便聚集这些小孩子。所以无论大人或小孩都可以亲近祂。我的意思是,祂到处走动。有一次,祂说:「我怜悯这群人,因为他们已经跟了我三天。」你可以想象吗?你觉得这群人会问祂问题吗?你认为他们会找耶稣解决困难吗?因为他们知道耶稣是全知的神,祂会开导人,祂会医治病人,祂教导人们。祂在人中间居住,就只有三天,耶稣便对他们生怜悯。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耶稣和人们的谈话,他们有无尽的需求,有无尽的问题。甚至,有时候,祂不得不撤退到橄榄山上,找些时间同天父单独交谈。甚至有些时候,祂要对人说:「不要告诉别人这个奇迹。」因为这样会对祂构成压力。祂就在这里,祂是世界的主宰,祂是宇宙的创造者,祂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祂在加利利和周围行走,小孩子围着他转,人们也会围着祂和祂说话。耶稣在农村,海边和岸边,在船上,在耶路撒冷挤逼的街道上行走,一直被人群围着。祂是无处不在,可以亲近的。这些事迹都告诉我,上帝也是无处不在,是可以亲近的。上帝显示给我们知道,我们在人群中是可以找到祂的。
耶稣走在人群中时,两个人在人群里寻找祂。一个是管会堂的人,另一个是生病的女士。一个是富有的人,一个是穷人。你知道这有什么分别吗?其实法利赛人试图绊倒他,欺骗他,谴责他。然而那些受伤害人的人,生病的人,有焦虑的人,穷人,被遗弃的人,奴仆,俘虏,这些人寻找耶稣因为想耶稣满足他们的需求。这令我很惊讶,因为你可以找到耶稣。另一方面,耶稣是随处找到的。所以你不仅可以找到耶稣,耶稣也会寻找你。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消息。耶稣对每个人的需要都十分敏感,祂会亲自寻找那个有需要的人。
好吧,让我们回顾一下第18节,看看发生什么事。「耶稣说这话的时候,有一个管会堂的来拜他。」耶稣说:「看呀,」我们可理解为看看这个人。这是一个令人震惊,不可思议的事情。究竟有什么特别的事呢?原来这个人是一个管治者。马太说:「他是管会堂的人。」他是犹太教堂的首席长老,他名叫睚鲁。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他是迦百农宗教组织的最高代表之一。他是首席长老,不是在耶路撒冷的圣殿,而是在迦百农的会堂。
现在,犹太教堂被长老统治。他们是属灵的领袖。他们管理地方,他们互相协调,并确保一切都正常进作,令大家可以顺畅崇拜。他们是影响很大的人,在他们的组员里,他们有很多长老。他们将选出一个主领人,去主持大局,去监管会堂,任命牧师祈祷和宣读律法,他们负责来管理整个会堂。可想而知,他是会堂的头号人物,是会堂的缩影。如果你了解福音的真正意义,你会知道宗教条文是死的,是反对基督。如今经文中的管会堂者可能是法利赛人。我们不知道,但他面对同侪压力,要成为一个忠实的犹太传统教徒,所以他去到耶稣那里。可能,你会期望他说对耶稣说:「先生,我现在是犹太教堂的首席长老,我想和你谈谈。我们可以私下谈谈好吗?」但他没有这样做,他没有保护自己的权利。太奇妙了,请看第18节:他来了,并拜他。在希腊语中,敬拜,指有人前来膜拜,要亲吻他的脚,亲吻他的衣裳,或者在他面前亲吻地面。人们觉得耶稣是一个异端份子,因为法利赛人追随他,宗教组织也追随他
因为他是神,因为他是神人,他是神圣的君王。普通人类是没有耶稣的超自然力量。
马太翻译得很好,他有十三次提及「崇拜」一词,因为这词十分适合一个国王,不是吗?而经文讲到一个男士去崇拜耶稣,为什么呢?怎样才能让一个高高在上的人这样做呢?告诉你,好容易理解,因为第18节,他说:「我的女儿已经死了,我女儿死了。」马太的叙述是很简短的。但路加以及马可写的篇幅更长。这两卷福音书的作者告诉我们,这人第一次跟耶稣便说:「我女儿就快死了。」到后来,他才得知,她已经死了,他就告诉耶稣,她已经死了。在这一点上,马太只简短描述。而另外两位作者告诉我们,这个小女孩已经十二岁了。十二岁的女孩,在犹太文化里,其实等于一个成年的女人。我们都知道妇女是较早熟的。十二年了,这女孩刚刚长大成人,前程充满希望,但一剎那,十二年的光阴化为乌有。你明白他为什么寻找耶稣?他不理会社会舆论和压力,他不介意声望,他也不在乎什么宗教体制,因为他的女儿已经死了,他跟本没有任何方法去救她,然而我相信,上帝在他的生命已动工,因为他的信救了他。因此他说:「来吧,把你的手按在她身上,她就会活了。」他是没有半点犹豫的,他放下骄傲,他不理社会的压力和宗教的枷锁,他来到耶稣,他的脸贴在地上,亲吻耶稣的脚,说:「我的女儿已经死了。」
现在我告诉你们两件有关这个男子的事。第一:他有深切的需要,所以他来到基督面前。当你没有需要时,就不会亲近神。如果你没有任何需要,就不会找基督。如果你需要耶稣的帮助。我们会为着你的需要祷告,为你会受的痛苦,绝望的心情,失去的一切而寻找神。经文中的管会长,在他心目中,他已经相信基督的力量,虽然这一刻,他仍有些犹豫,但事实上,他的女儿死了,他在绝望中唯有寻找帮助。他是有动机来找耶稣,不是因为耶稣基督的奇迹。他不是因为爱基督而来。他来是因为他受伤了,他经历了一些从来没有受过的痛苦。他是有求而来的人,所以圣经告诉我们,耶稣喜欢接待穷人、病人、弱者、卑鄙的人、俘虏和囚犯等人。然而他来了,尽管他的信心是不够的,他的动机是自私的,因为耶稣是随处可找到。
这男子是有急切的需要,第二,让我谈谈他的信心。这就是让他来的第二件事。他真的相信耶稣有能力叫死人复活,这份信心很了不起。你还记得第8章,有一个百夫长说他的仆人在家里,瘫痪了。仆人说:「如果你说一句话,我的仆人就会痊愈。」耶稣说:「我从没有见过以色列里有人有这么大的信心。」此人有足够的信心,相信只要耶稣说一句话,就能够医治他的仆人。耶稣认为这份信在以色列中已经是最大的信心,那么那管会长相信耶稣可以把一只手放在死人身上,叫她复活,这不是更大的信心吗?他的信心比马大的信心更大。马大对耶稣说:「噢,如果你在他重病时医治她,就好了。现在他已经死了,已经太迟了。」她甚至不相信耶稣有复活的能力。然而这个男人愿意被救赎,所以我相信耶稣再来之时,他会进入神的国。
另一个奇迹发生了,但耶稣没有涉及奇迹中,他不是自愿的。他说:「我觉得有些能力离开了我的身体。」然后他环顾四周,问:「那是谁?」其实耶稣这样做是为了拖延时间去管会长的屋子,以确保这个女孩已经死了。耶稣如何回应他的需要和信心呢?19节说:「耶稣便起来跟着他去。」他并没有说:「你知道,我同这些人进行一个十分重要的会议,我不知道我可以如何溜走。这里生病的人有很多呢。」但耶稣立刻起来,跟着他走。
有时候,主希望我们能够满足个人需要。有些时候,在茫茫人生里,我们都需要耶稣。耶稣对我们的需要十分敏感。约翰福音6:37说:「凡父所赐给我的人必到我这里来;到我这里来的,我总不丢弃他。」祂在人群中行走,任何人也可找到祂。耶稣是可以接触到的。
请看第20节:耶稣现在就跟睚鲁去,门徒和一大群人也跟着去。忽然,一个已患血漏病十二年的女子来到祂身后,你和我都不能相信,她触摸了祂一下。你会说:「这女子有问题吗?」
基本上没有女性会接触别人的身体。这个词「触摸」并不意味着接触一下,是「抓」。这个动词在约翰福音20章出现过,你还记得吗?玛利亚想伸手触摸耶稣。然而耶稣说:「不要摸我,因我还没有升上去见我的父。」她想抓紧耶稣,但他说:「你不能抓紧我,我要回到天国去,并差派圣灵来。你不能留我在这里。」而这个患血漏病的女人竟然伸手紧紧抓住耶稣。
你会说:「她是否有问题?」你看,她已经「患血漏病十二年了。」她有十二年都活在幽谷中。她努力寻找一个机会接近耶稣。患血漏病有什么坏处?基本上,十二年里,这个女人不能止血,可能是由于在子宫内的纤维瘤,今天可能透一个过简单的手术便解决了。但当时她无法处理这个问题。路加说:「她不可能被治愈。」因为这是一个不治之症。马可说:「她花了她所有的钱看医生,但情况却更糟糕。」路加没有提及这点因为他是医生。但从犹太人的观点,你无法想象患血漏病的女人有多糟糕。这是一种羞辱,除了麻风病,这病带来的羞辱超乎想象。例如在巴勒斯坦,血漏病这问题非常普遍。在犹太的法典中,犹太人编纂了十一个不同的治疗方法给人们去尝试。一些人喜欢饮滋补品,有些人会用中草药的东西,收敛剂等东西,虽然我不知道它们是否有效,但病患者会用尽一切方法尝试。大部分都是迷信的。其中一个例子是,你夏天必须用麻袋子装一个鸵鸟蛋的骨灰,然后在冬季时把它转到棉布袋。另外一个方法更差,是病患者必须亲自携带一堆由粪便中拿出来的麦子。这些方法真的很奇怪。这些迷信的方式令人不敢去尝试,但人们为什么对这个病存有恐惧呢?利未记15:25-27指出,这是上帝给以色列人的律法:
「女人若在经期以外患多日的血漏,或是经期过长,有了漏症,她就因这漏症不洁净,与她在经期不洁净一样。她在患漏症的日子所躺的床、所坐的物都要看为不洁净,与她月经的时候一样。凡摸这些物件的,就为不洁净,必不洁净到晚上,并要洗衣服,用水洗澡。」
利末说:「这是一个不干净的女人,她患有血漏病。她的床是不洁净的。她坐过的所有地方都是不洁净的。她穿的所有衣服都不洁净,每一个与她接触的人是不洁净的。」因此,她被逐出犹太会堂的教会,她被逼和丈夫离婚。她被逼和其他人断绝关系。十二年,这个女人活在完全孤立的境地,更不用说这病带来的医疗问题。她从来都不能够进入会堂。她不能与丈夫和家人接触。这个伤心女人,她摸了摸耶稣。为什么?因为有一个急切的需要,她深信主耶稣的力量。她已失去了所有,她只有绝望。有些人说:「我想来到基督前,但我肯定不会去恳切寻找他。」那么,你只是不够绝望。当你面对绝望,门尚未打开,你必定会先敲门,因为绝望驱使你这样做。于是这个女人就摸了耶稣的衣裳。
在旧约中,民数记15:37-41和申命记22:12,犹太人会用流苏挂在衣服上。旧约翻译为衣衫的边缘。他们用蓝色线编织衣服,衣服边缝上四条蓝色的流苏,很光亮的蓝色。那些流苏是有特定图纹,围绕衣服七次和八次。不同的数量有不同的意义。但总的来说,代表信实,忠诚于上帝的话,和圣洁。让每一个犹太人去任何地方的时候,全世界都知道他属于神。每次当他把他的衣服脱掉或穿上时,他看到这件衣服,都会提醒他。今天还有这种衣服。有些人会挂一个小十字架,或一条鱼,当你每一次带上它或穿上它,会提醒你你属于谁,这就是这些物件的意义。
当然,这些是归耶和华为圣的标志。在马太福音23:5,说:「他们一切所做的事都是要叫人看见,所以将佩戴的经文做宽了,衣裳的繸子做长了。」你看,他们认为,衣服的流苏越大,他们就越圣洁。你可能有兴趣知道,在欧洲的时候,犹太人被迫害,他们仍然穿着这件衣服,但他们已经当内衣穿。在当今时代,你会发现,正统犹太人会带上有蓝色流苏的披肩。
回到我们的话题,耶稣穿上这种衣服,那些流苏在后面左右摇摆。当祂在人群中走动,这位女士看着这些流苏,她心里说:「我只摸他的衣裳,就必痊愈。」她不停地,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这话,最后她使尽全力,终于抓住了那流苏。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吗?当她抓住的一刻,她就痊愈了。耶稣说:「有种力量从我身体流走。」这奇迹是不由自主的,因为祂按照天父的意志和力量做事,但今次祂没有参与其中。祂说:「谁摸我?」在祂找出是谁之前,她就痊愈了。
如果我们把整件事情重新编排,这群人和将要到睚鲁家的人,突然,当那个女人抓住了耶稣的流苏,时间像停顿了,一切失去焦点。我们只看到两个人:那个女人和耶稣。其他福音书告诉我们,祂问:「谁摸我?」门徒说:「你在开玩笑吧?谁摸你?人们都在你附近走过,看看他们⋯⋯」「不,有一个很特别的。我感觉到有股力量流走了。那是谁?」
她是充满信心的人。她说:「如果我可以触摸那流苏就好了。」你会说:「这不是容易让人相信的事。」你说得对,这几乎像迷信,是十分神奇的事迹。有些人说:「上帝肯定不会回应她。」你要记住,即使像一粒芥菜种那么小的信心,也能移动一座山。主定必回应,即使之前提及的会堂管长,他的信心是出于自私的心态,这位淑女的信心是带些迷信,但神也会把大山挪开,因为他们有得救的信心。祂不能让那位女士继续迷信下去,祂把她拉进与神完满的关系中。我不相信她的信心医治了她,反觉得上帝的主权医疗了她。上帝拣选了她并亲自医治她。虽然耶稣说祂感觉到力量流出祂的体外,但其实耶稣医治过很多信心不足的人。
耶稣无处不在,四周围行神迹,医治生病的人,拯救那些有信心或者没有信心的人,反而他医治那些没有信心的人。我们之前研读过,那个百夫长的仆人显然没有任何信心,这女子原先只想触摸一下耶稣的衣服流苏就能得痊愈,这是十分迷信的。耶稣不会让她的信心停在那个光境,祂要把她救出来。两件事件中,虽然管会长的信心不足,他的动机是自私的;患血漏病的女人信心也是不足,也过分迷信。然而,耶稣救赎了他们两个。他们就像对耶稣说:「主啊,我相信你。但我的信心不足,求你帮助我。」令我那一点点的信心变成相信能得救的信心。耶稣知道信徒的不同特质:善变的信徒和忠心的灵魂,因此他感觉到她触摸了他。所以,耶稣是无处不在,耶稣是可找到的,祂是可触摸的。今天早上,我一直在想:
你所有的焦虑,所有挂虑的事情,带到施恩的宝座前,放手给主; 祂从来都为我们承担每一个包袱。
我要提醒你,耶稣无处不在,耶稣是可找到的,祂是可触摸的。有两个情况下你会去到耶稣的身旁,请仔细听着:一是当你有深切的需要,在无奈的情况下,你需要神;第二是你有很大的信心。你相信神吗?回望一下你过着的生活,你满意吗?你想改变你的生活吗?听听以下的话:
亲爱的主啊,像这位女子一样,我也去到你面前,生病了,充满罪恶感,独自在人群之中。我不敢告诉他们我对祢的渴望,但这一切祢都知道。救我吧,救我吧,亲爱的主,只有祢可以回望已逝去的岁月。人的援助是徒劳的,但你能抚平我的伤口,擦干我的眼泪。哦,主啊,如果只有我可以触摸你的救恩的灵魂到灵魂,无论如何,让所有的人知道耶稣基督使我痊愈。
你可以触摸耶稣。祂无处不在,人人都可寻觅祂。上帝派祂到这个世上,去触摸你的灵魂,让我们低头祈祷:
哦,我们的父,我们十分感恩,因为你降生来到这个世上,你与人建立关系,我们有一天,不再有痛苦、悲伤、疾病、眼泪和死亡。主啊,感谢你证明这一切。感谢您养育我们,谢谢您让我们知道您如何与人沟通。感谢你,我们可以随时找到你,你也看顾我们。我们软弱时,你在乎我们,你知道我们的需要,你爱我们,你怜悯我们。我们有恳切的需要,我们对你充满信心,我们被你救赎。现在,我们聚集在这里,我们为着一些有急切需要的人祷告,那些仍然活在痛苦里,受过伤害的,还未回心转意去寻找你的人,求主光照他们,让他们意识到,他们可以在绝望中投靠你。愿你接纳他们微小的信念,并挽救他们的灵魂。主啊,让我们心存感恩的心。正如我们早些时候听到的诗歌,我们知道你死了,但我们也知道你复活了。愿我们有勇气告诉那些有需要的人,你无处不在,你会赐给他们丰盛的生命,并且拥有永恒的生命,以上祈祷,奉靠主耶稣基督的圣名而求,阿门。

This article is also available and sold as a bookl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