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我们很喜乐,能够回到马太福音第13章比喻的研读。我们要看主教导的两个比喻,非常简短,我们可以把它们放在一起。它们触及的是相同的主题。
请听我读马太福音13:44-46,马太福音13:44-46:
主说:「天国好像宝贝藏在地里,人遇见了就把它藏起来,欢欢喜喜地去变卖一切所有的,买这块地。天国又好像买卖人寻找好珠子,遇见一颗重价的珠子,就去变卖他一切所有的,买了这颗珠子。」
如果要概括这两个比喻的含义,我们可以用「国度那无可比拟的价值」这个标题来总结。国度那无可比拟的价值。伟大的老圣托马斯·格思里曾经写过关于国度的价值、或关于拯救的价值。
他说:「在基督的宝血中,洗净罪那最黑暗的污点;在神的恩典,洁净最污秽的心灵;在平安中,平静生命里最艰难的风暴;在盼望中,使罪疚感最黑暗的时刻欢呼;在勇气中,不畏死亡,平静地进入坟墓;在其中,最穷的也成为最富有的;不在其中,最富有的也只是最穷的;东离西有多远,福音的宝藏却比这更大;它的奖赏比所有的黄金加起来还要珍贵。」
他说的,就是主说的。宇宙中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与国度的无限价值相比。我们把这两个比喻放在一起看的时候,就会看到。请记住,主在这一章,用一系列的比喻来教导,确切地说是七个比喻。这些比喻是他描述国度的方式。神掌管整个宇宙,神掌管,是因为国度在宇宙中,在地球上。
在这个地球存在的所有时间中,神都统治着这个地球。这个规则运行的形式,在不同时期是不相同的。神可能通过族长,作为他在地上统治的中介。他可能通过先知、祭司或国王,作为他在地上统治的中介。他可能通过道成肉身的主耶稣基督的存在,作为他在地上统治的中介,就像耶稣在这里的33年那样。
今天,他可能是通过使徒、通过活的教会,作为他在地上统治的中介。但在地球的历史中,这一切都指向的是,神正在掌权。所以,我们现在活在地上神国的形式中。在马太福音第13章,这个国度被称为天国。在这个部分,主为我们描述了神在这个时代神掌管世界的特征,这个时代就是从基督被拒绝到基督再来之间的时代。
在这七个比喻的系列中,我们获得了关于这段时间的洞见。前两个比喻告诉我们,这个国度所谓的奥秘形式的性质。这个国度的一部分在过去的世代,被隐藏起来,如今向我们显明了。这已经是个显明了的奥秘。我们首先会看到,国度的性质在两个比喻中被描述。
土壤的比喻告诉我们,在这个国度里,将会有一些信的人,也有一些不信的人。所以,国度的这个部分,有信徒,也有非信徒。在关于麦子和稗子的第二个比喻中,我们发现信徒和非信徒将共同成长,直到最后的收成。所以,这个国度的性质就是,它包含了善与恶。邪恶不是国度的真正成员,但他们被包含在神的统治之下,因为在这个时候,他统治着世界。
然后是第二组比喻,它们是成对出现的。第二组比喻说的是国度的能力。尽管善恶共存,但是善最终会取得胜利。所以我们看到,在邪恶世界,国度的好元素,首先被描述为种在田里的芥菜种,它最终长得非常大;所以尽管国度开始时很小,只有一些使徒,但是当耶稣来建立他的国度时,国度将充满全地。
下一个比喻,是面酵的比喻,它说的本质上是相同的。面酵代表着国度,就像被埋在世界的面团中,最终将渗透、渗透、影响全地。面酵的比喻,表明了这个国度的内在渗透影响力,它触及到人生的方方面面。
所以,我们看到了这个国度的性质,我们看到了国度的能力。但在这四个比喻中,我们注意到,我们正在一般性地看这个国度。我们从上面看它,看看它是怎样运作的;我们还没有说明它是怎样被个人拥有的。所以我们会发现这个问题在这里出现了:如果这个国度覆盖全地,渗透全地,影响全地,那么,我们是不是就生在这个国度里面呢?是不是就像一个犹太人,你就生在在这个圣约的民族中呢?是这样的吗?你是因为属于那属于教会的父母,而生在这个国度里面吗?
所以,主想在这第三组比喻中,谈论拥有国度。首先是国度的性质,然后是国度的能力,现在是拥有国度。这两个比喻就和前面的两组比喻一样,讲的是同一个主题。我们首先看一下这两个比喻,然后看它们教导的原则;很简单的大纲,先是比喻,然后是原则。
先看比喻。首先我们来看第44节。第一个是隐藏宝贝的比喻,非常简单的故事。「天国好像宝贝藏在地里,人遇见了就把它藏起来,欢欢喜喜地去变卖一切所有的,买这块地。」在主的时代,这是非常普遍的说法,但对我们就不是那么普遍了。我们把钱作为储蓄金,或者借给人,或者存在银行里,或者存在股票、债券、证券或房地产里,等等。如果我们有钱,我们就会放在这些地方。
但是在当时,对于平民百姓,他们没有银行;银行也不一定是把你所有的资源都放进去的好地方。所以,人们通常把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东西,都埋在地里。在巴勒斯坦尤其如此,因为巴勒斯坦是个战争地。这是个战场。它的历史真的充满了一场接一场的战斗,一场接一场的战争。
不可避免地,就有征服者,他们进来抢劫。所以,当战斗即将来临的时候,人们经常会把有价值的东西从家里拿出来,埋在地里;做个记号,这样他们就可以重新找到这些东西;他们会把东西埋在地里。这是非常普遍的做法。地是名副其实的储藏室。
所以,这里说的是在田地里的人。我们不知道他是在田地里工作,还是因为某种原因,正好在属于另一个人的地里;也许他被那个拥有这块地的人雇用。当他在那里工作的时候,也许正在耕种,或者正在犁地之类,他刚好找到了埋在地里的宝贝。他立即把它放回到原处,卖掉了他在世上拥有的一切,清算了他拥有的一切,买了这块地,以便获得这个宝贝。
他在这块地里找到一些东西,这并不罕见。在马太福音第25章,主讲述了主人把银子交给仆人的故事。还记得吗?头两个仆人拿了五千两和两千两,还赚倍了;而第三个仆人,他的投资方式非常胆小,只是把钱埋在地里。
这告诉我们关于这个没有智慧的人的一些事情。主说,他本应该投资取利。但是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那些不想投资,只想留着这笔钱的人,通常会这么做。所以我们看到这个人来到田里。他发现了宝贝,他把它放回原处,去买了这块地。这是非常非常普遍的。
那个时代的历史学家约瑟夫说:「犹太人拥有的金银以及最珍贵的其他家具,物主把这些东西藏在地下,是为了躲避战争。」所以,这是非常非常普遍的事。会有人在地里耕种,或者会有人为了其他目的而挖地。他们会时不时在不经意间挖到宝贝。
在这个时候,比喻引入了一个伦理场景。人们说:「看,这家伙做得不对。你怎么能让耶稣讲一个有不道德行为的故事呢?你怎么能让耶稣讲一个人做错事的故事呢?我的意思是,这个家伙发现了宝藏,然后隐瞒了,没有告诉拥有这块土地的那个人,反而去买了这块地。他发现宝藏时,本应该做的,是把它拿出去说:『这是我在你的地里找到的宝贝。』」所以,有些人被看似不道德的事情给吓到了。
让我来帮助你—虽然这不是重点。如果我们不能搞定这一点,有些人会因为这个问题而被阻塞,无法得到其余的信息。首先,犹太拉比律法说:「如果人发现散落的果实或金钱,它就属于发现者。」这是律法说的。如果你发现丢失的果实或金钱,它属于发现者。所以,这个人是在犹太拉比律法的许可范围内。听耶稣说这个比喻的犹太人,不会认为这个人是不道德的。
其次,藏在地里的东西,不属于拥有地的人。如果那是他的东西的话,他不会在没有挖出来的情况下,就卖掉他的地。他不知道里面有东西。他没有去努力发现它,挖出来。毫无疑问,它属于同一块地的前任所有者,他们把宝贝埋在里面,然后在战斗中死亡,或者意外死亡,而无法寻回宝贝;因此,这既不是第二个物主的,也不是第一个物主的。所以他没有优先权利。那个发现它的人,按照犹太律法,确实有权利可以拥有它。其他人没能做到。
第三,这个人很公平,这个人非常公平。如果这个人找到宝藏的时候,不是一个诚实的人,他会怎么做?我的意思是,他会断绝关系。他会收拾好他的宝贝,一早就离去,把宝贝埋在自己的地里。当你手中已经有这个宝贝时,为什么还要去买整块地呢?你说:「也许他的良心困扰他。或者,这块地也许是他的岳父或亲戚的。」
我想过了,然后想到了一个好主意。你可以拿走宝贝,并变卖了,然后用其中一部分从宝贝获得的钱购买这块地。不错,是吧?他没有那样做。他知道按照犹太律法,这是属于他的。他要拥有那个宝贝。
他知道,与拥有土地的人相比,他对这个宝贝有更多的权利,或者至少是平等的权利。他把宝贝放回地里,甚至没用它来买地;他把自己拥有的每一样东西都变卖了,去买了整块地,以便他能合法地得到那个宝贝。这里不涉及伦理问题。没有人被欺骗。
尽管说了这些,但这些都不是这个比喻的重点。这只是免费附加的。这个比喻的重点在于,这个人发现了非常有价值的东西,所以他卖掉了自己拥有的一切,为了得到这个东西。这是比喻的重点。他太高兴了,欣喜若狂,以至于愿意做任何事情,来获得这个宝贝。
我们来看看关于珍珠的第二个比喻。 「天国又好像买卖人。」这是个做批发生意的商人,这里的希腊文指的是批发商,他四处批量地买东西,然后卖给零售商。所以这个批发商在寻找精美的珍珠。在当时,对于企业家而言,这是非常普遍的。
他要做珍珠批发业务,他会发现,他得努力寻找,才能获得他渴望获得的珍珠。许多人在将投资多样化的时候,把投资放在珍珠上。珍珠就相当于今天的钻石。珍珠是当时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宝石。如果你有珍珠,你就等于拥有大笔财富。
那个时代的人在珍珠狩猎中,付出的程度是不可思议的。他们特别会在红海、波斯湾和印度洋搜寻。那些地方可以发现珍珠,但要付出高昂代价,许多人为了得到珍珠而死去。他们实际上无法使用任何现代工具,来潜水搜寻珍珠。
基本上,他们所做的事情,就是把石头绑在身上,然后从小船的一边跳到水里,深入到水底,到他们所知甚少的各种怪物之中,鲨鱼等等;彻底搜索水底,试图找出那些牡蛎,摒住一次深呼吸;他们害怕陷得太深,胀破而死。他们会找到这些宝贝。
一旦发现一颗完美又美丽的珍珠,那就真的是无可估价,非常有价值。珍珠这么有价值,以至于塔木德说:「珍珠无法用价格衡量。」珍珠这么有价值,以至于埃及人会在实际生活中崇拜珍珠,还传入了罗马人的生活。珍珠这么有价值,以至于当妇女想要显示财富时,按照提摩太前书2:9所说,她们就把珍珠戴在头上。
据说,卡利古拉皇帝的妻子萝莉雅·宝丽拉在一次活动中,身上有价值三千六百万美元的珍珠。历史学家说她头上戴着珍珠,头发上戴着珍珠,耳朵上戴着珍珠,脖子上戴着珍珠,手指上戴着珍珠。她站在那里,简直就是天堂的一个门。
这就是当时的人对珍珠的观感。历史学家普林尼说,克丽奥佩特拉有两颗珍珠,每颗珍珠价值五十万美元;那时,金钱的购买力比现在多20倍。当罗马皇帝想要展示那难以置信的财富,并显示有多么富有的时候,他们会用醋溶解珍珠,并放在酒里喝。所以,珍珠是非常宝贵的。
主在马太福音7:6说:「不要把你们的珍珠丢在猪前。」因为他在试图比较最坏的东西和最无价的东西。你不给猪最有价值的东西。这是愚蠢的。所以珍珠真的像我们今天对钻石的看法一样,是非常非常有价值的。即使进入启示录,我们也发现,当神开始形容天国时,天国就像美丽的珍珠一样。
所以,这里有一个四处寻找珍珠的人。他会推销出去,因为它们是好投资,价值会上涨,你可以分散投资,你可以把一些钱放在地里,用一些钱买珍珠,用一些钱买地产等等,这就是人们开展业务的方式。有一件事你不会做,你即便是聪明的投资者也不会做,就是把一切都投入到一个投资中。
但是在这两个比喻中,这两个人都是这么做的,这不是很有趣吗?第一个人卖了一切,买了一块地;第二个卖了一切,买了一颗珍珠。那么,这两个比喻的原则是什么呢?你现在明白原则是什么吗?我会给你六个原则。请仔细听。
第一,这个国度是无价的。这个国度是无价的。这两个比喻都旨在教导我们,神的国度有无与伦比的价值。当我们谈论主的国度时,我们谈论的是救恩;我们正在谈论基督自己和他所赐的救恩礼物。通过耶稣基督认识神,在他的国度中多么宝贵,与君王相交多么宝贝,成为主权者的臣民多么宝贵。
国度的赐福是多么宝贵,以至于它是最有价值的商品,只有傻子才不愿意出卖他所有的一切来得到它。没有什么东西的价值有这么高的。在基督和他的国度里,有一个宝贝。有一个宝贝,它的丰富是无与伦比的。有一个宝贝,它的丰富是无法想象的。有一个宝贝,它是不朽坏的、无玷污的、永恒的。
在这个贫穷、破产、被诅咒的世界上,有一种天上的宝贝;这个宝贝足够让地球上所有贫穷,悲惨,瞎眼,赤裸的居民都变得富有。救恩与赦免,爱与喜乐,平安与美德,良善与荣耀,天国与永生,这一切都藏在这宝贝里。这宝贝就是那救恩,这珍珠就是那救恩,等同于在国度里。
诗歌作者也这么说:「我已找到无价真珠,永远长存美好;借着救主伟大牺牲,我得着这珍宝。」在世界上所有珍贵的珍珠中,在可能藏在地里的所有宝贝中,救恩在永恒价值上超过了这一切。何等的宝石!何等的宝贝!世界对这宝贝的了解是多么少!他们何等的完全不明白!他们何等地把自己蒙蔽在那些毫无价值的东西里。
第二个教训,这个国度并不是表面上可见的。宝贝是隐藏的,对吧?珍珠不得不被寻找。它不是躺在地面上。宝贝对人来说,并不明显。天国的价值和宝贵,救恩的价值和宝贵,并没被人看到;虽然天国在那里,但是人们并没有看到,并没有看在眼里。
世人看着我们,他们不明白我们为什么崇拜神。他们不明白,我们为什么要把生命献给耶稣基督。他们不明白,那些违背我们最深切的欲望和驱动力的道德规范,我们为什么要活出来?还要顺服?他们不明白,为什么我们把这看得这么贵重,而对他们来说,却意义不大。不,这个国度不是表面上可见的。
哥林多前书第2章说:「属血气的人不领会神圣灵的事,反倒以为愚拙。」哥林多后书第4章说:「此等不信之人被这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不叫基督荣耀福音的光照着他们。」所以,这不是那么明显的。即使信息在这里,道在这里,他们也看不到。他们是瞎眼的。这不是表面上显现的。这两个比喻,一个比喻是寻求;另一个比喻是发现,并追求那被发现的东西。
有些人从来不打算超越表面来看问题。他们忙着摆弄小玩意儿、玩具和躺在表面的鹅卵石,却从来没有去找下面的宝贝。有一位作家这样说:「在一个人的形式下,在一个拿撒勒人的荫庇和贫困下,是完整的神,在那时候,对世界上有智慧的和精明的人就隐藏起来。那光靠近了他们,但他们看不见光。神恩的丰富被带到他们的门前,但他们继续过着贫穷和悲惨的生活。」
这是真的。我和你们也有不知道多少次去向人描绘宝贝和珍珠,但他们转过身去,离开了。他们不在乎。他们不需要。他们不明白那无法估量的价值,不是表面上可以看到的。这就是为什么马太福音7:14说:「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这就是为什么马太福音第11章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努力的人就得着了。换句话说,天国必须被追求。
国度是宝贵的。但是这个国度对于那些肤浅的观望者,对于不想深入看隐藏在神话语中真理的人,也是隐藏的。这就是为什么路加福音13:24说:「你们要努力进窄门。我告诉你们,将来有许多人想要进去,却是不能。」
即使是珍珠也给了同样的想法。珍珠虽然没有被隐藏起来,人不需要从某处挖出来;但最初,珍珠还是要在最难以置信的情况下才能获得,就是潜入海里,把它从海底挖出来,打开壳,找到它。这个人在世界各地寻求珍珠,直到找到。
因此,这里有一种意义,从中我们看到信息的隐藏性。世人看不到。耶稣说:「你们不肯到我这里来得生命。」他说:「你们查考圣经;给我作见证的就是这经。」约翰说:「他在世界,世界也是借着他造的,世界却不认识他。他到自己的地方来,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
你看,只是平淡无奇地、肤浅地接触生命,只是抽身而行,每天都在踩踏着生活的道路,从来没有想过任何深层的、深刻的或真正的价值;这样的生活根本不会给你真理。真理不在表面上。在某些时候,必须渴望去回应,才能找到真理。即使一个人找到了宝贝,他也必须追求到他最初找到的这个宝贝。也许他把自己的犁头勾到了某些东西,他要愿意追求那东西。
第三个想法。这个国度是被个人所拥有的,这是比喻的关键。国度是被个人所拥有的。前两个比喻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想法:就是国度是有影响力的,或者国度是很大的。并没有说到任何关于个人拥有的方面。这就是为什么主给了我们这两个比喻的原因。你在第44节看到一个人。你在第45节看到另一个人。我们正在谈论的是个人。他们每个人都具体地为自己找到一些东西,并拥有了这个东西。这是很重要的。
请听。这是要向我们显明,你可以在这个国度中,你可以在神的统治之下,而不是国度的一员。如果你活在地球上,如果你生活在宇宙中,那么你就是在神的统治之下。对吗?因为他是宇宙的主宰。如果你在地球上,你就是在国度里,因为他在掌权。但是你不是君王的臣民;你不是国度的成员。就像教会里,有很多人不是基督徒。
这个广阔的世界是在耶稣基督的统治之下,但这不是他真国度的一部分。这就是为什么在马太福音第8章,当他与犹太人说话的时候,他说:「惟有本国的子民竟被赶到外边黑暗里去,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换言之,有些犹太人,虽然他们是犹太人,虽然他们在神与以色列的约之下,但会丧失一切;这意味着因为他们从来没有亲自认识神,对吗?
在罗马书第2章,经文说:「割礼不是肉体的割礼,乃是心的割礼。」罗马书9:6说:「从以色列生的不都是以色列人。」所以你可以成为犹太人,在那君主之下,在神权统治之下,在神的掌权之下,但是永远不会成为天国的真正成员。今天也是这样。地球上有一些人,他们在这里,但从来没拥有过这个国度。所以我们在这两个比喻中谈到的,就是个人的拥有。
只是处于国度的影响下,这是不够的。只是处于教会的影响或基督教的影响下,这是不够的。只是栖息在树枝上,或者只是被渗透性的影响力触及,这是不够的。个人必须拥有它。为了做到这一点,人必须达到一个地步,就是认识到它的价值。
人们花时间寻找没有价值的东西。我的意思是,真不可思议!如果归结来说,当时的珍珠,就是今日的钻石。在我们的世界里,钻石是价值的缩影。我不知道,你知道要怎样发现钻石吗?那绝对是不可思议的!
我读过《洛杉矶时报》的一篇文章,描述了联合钻石矿业公司怎样找钻石。当然,这是在西南非洲的海岸上进行的,并且是全天候、不间断地寻找钻石。文章说:「嵌入在所谓海洋阶地的钻石被发现,在古大西洋波浪圆大石块的沙滩上,石块、砾石和沙子凝结成像混凝土一般的物质,称作砾岩。」
「钻石就藏在那砾岩中。在某些地方,它被15米的波浪沉积物或风吹来的尘土覆盖,藏在荒漠之沙中。猛犸铲土机和推土机挖走海洋阶地上的沙子。然后,其他铲土机和推土机把砾岩推下海洋的海滩岩床,那砾岩平均有1米半深;然后,液压挖掘机以及拿着长尼龙刷的二十个男人,仔细地在古代基岩的裂缝和窟窿中清除砾岩残余;这个程序是为了寻找钻石。」
「清除人员每周可以找到两千个钻石。在砾岩被从基岩上铲走、挖走、冲刷、炸毁之后,这砾岩就运到加工厂;在加工厂里,砾岩的大石块、砂砾、沙子被捣烂、研磨、冲洗、颠簸、碾碎和磨碎。剩下15%的浓缩物,被冲到3.0比重的帕拉硅胶溶液中。」好像有谁在乎一样。「然后,任何具有3.5比重的东西都沉到底部,他们就可以分离程序。」
「接着,他们进行所谓的荧光灯手术:找到钻石,钻石来到一个仓库中,被筛选、分类、切割等等,待这一切都结束,总经理说:『我们要处理一亿八千万份的物质,才得到一份的钻石。』」
这让我想起约伯记第28章。这一切都让我想起一句圣经经文,但是这一点让我想起约伯记第28章,在那里,经文说人们到地里找钻石,找绿宝石,找到一切有价值的东西,珍贵的宝石。他们挖洞,走到光从未到过的地方,从来都见不到鸟儿的地方,他们筑坝拦水,挖入地下等等,他们正在寻找这种一文不值的东西。
基本上,当你有一颗钻石的时候,你知道你拥有了什么吗?你只不过是有了一颗钻石而已。你拥有的不过这样。它不能为你做任何事情。它不能让你感觉更好。它不能给你平安。它解决不了你的问题。你只不过有了一颗钻石而已。几个月前,我正在华盛顿特区的街上走。有一家商店写着,钻石,一克拉,100美金。我心想:「真便宜。」
于是我进去了,这个人在等客人。我说:「你怎么搞的?你怎么能这样卖钻石?」我不过是在街上走,注意到它。「你怎么能把钻石卖得这么便宜呢?」「呃,这不是真正的钻石,但没人能分辨出来。」没人能分辨出来。这使得钻石的价值甚至更低。它们没有任何价值。
还有人们经历的事情。约伯记第28章,在讲述了那些之后,他在第12节说:「你们一直在寻找那些东西,让我告诉你们。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你们却永远都不去寻找,那就是智慧。」如果你想知道生命中事物的真正价值,你不会在这些地方找到。 「你会在在神的启示中找到它们。」这一章继续说。你看,神给了人们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可思议的是,他们竟然穷尽一切,去寻找毫无价值的东西。
第四个原则。国度是宝贵的,它是隐藏的,它可以被个人拥有。第四,国度是喜乐的源泉。如果你看第44节,那人发现了宝贝,就卖了一切来买,他就是为了那喜乐。这是喜乐。这是对这个比喻的非常非常有洞察力的补充。经文在那里并没有必要这么说。但它确实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因为主正在承认我一生相信的事情。已经在这里证实了。
地表上的全人类,他们的基本渴望就是要快乐。就是这样。你说:「我认识一些喜欢悲惨的人。」是的,他们很高兴能够变得悲伤,但他们仍然追求的是快乐。我不明白这个方法,但是如果悲惨能让他们开心的话,它仍然证明了这一点。世人正在寻求快乐,寻求喜乐。人们想要感觉良好。主知道这一点。喜乐。
我的意思是,耶稣在约翰福音15:11总结他要给出的最好东西时,甚至对门徒说:「这些事我已经对你们说了,是要叫我的喜乐存在你们心里,并叫你们的喜乐可以满足。」在约翰一书第1章,约翰说:「我们将这些话写给你们,使你们的喜乐充足。」主在约翰福音16:24说:「向来你们没有奉我的名求什么,如今你们求,就必得着,叫你们的喜乐可以满足。」
罗马书第14章说:「因为神的国只在乎公义、和平,并圣灵中的喜乐。」是喜乐。在罗马书第15章,那个伟大的祝祷说:「但愿神将喜乐赐给你。」人们希望充满喜乐,他们想要快乐。快乐就在这里。快乐都包含在这宝贝里了,不是吗?真正的喜乐,是从发现天国而来,是从主耶稣基督而来。
所以,这个国度是宝贵的。这个国度是隐藏的。这个国度是个人所拥有的,这个国度是真正的喜乐之源。为了这个喜乐,这个人卖掉了他拥有的一切,拥有了这个宝贝。为了喜乐。这么做完全没错。主希望我们喜乐。圣经说:「你们要常常喜乐,我再说,你们要喜乐。」我们应该成为所有人中最喜乐的人,因为我们找到了宝贝。
还有第五个原则,这是非常非常有用的原则。这个国度可能可以从不同的情况下进入。这个国度可能可以从不同的情况下进入。这些情况有一些相似之处。在两个比喻中,你都看到一个人,在两个比喻中,他们都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在两个比喻中,他们都明白宝物的价值,在两个比喻中,他们都愿意为此付出任何代价。所以他们非常相似,不是吗?
但是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在第一个比喻中,那个人只是恰好碰到了宝贝。在第二个比喻中,那个人确切地知道他在找什么。即使第一个人是寻宝者,他也不知道他在找什么。但第二个人知道。
这告诉我们什么?在这块地里的那个人很可能不是在寻找宝贝。他正在做任何日常的事务,工作,耕田,建筑或预备一些土壤之类。他正在田里,做着维持生计的事情,做他所做的事情,然后偶然发现了一笔财富。
有一些人,他们进入国度,却好像不在里面吗?当然有。使徒保罗,他是否想寻求进入国度呢?任何时候都不想。他以为他已经在里面了。他正在前往大马士革的路上,要杀基督徒。他遇到的下一件事就是,神从天上向他攻击,他落在泥土里,他得救赎了。他只是在做他自己的事情而已。他只是在耕田,然后偶然发现了一笔财富。
那么,撒玛利亚妇人呢?她渴了。她来到井边,喝了口水,回家去,就得救赎了。还有那个生来就瞎眼的人,他真正想要的就是能够看见,结果他离去的时候,也得了救赎。有些人来教堂嘲笑传道人。然后他们竟然得救了。所以你最好小心点。有些人,他们并不是特别追求,但他们却偶然发现了宝贝。
司布真年轻的时候,坚定恒常地参加教会,因为他参加惯了。但他不认识基督,也不寻求基督。他满足于他的宗教性。有一天早上,那时他才15岁,那是元旦的早晨,他决定了,去教堂是适当的。他的传记作者说,有一场很大的暴风雪,使得他无法到达惯常参加的教会。
他说:「当我不能走更远的时候,我走过球场,来到一个简单的小卫理公会教会。由于天气阻碍,原定要在那里主持礼拜的传道人无法到达。很快,有一名职员被邀请,主持大概有15个会众的礼拜。司布真说,「那人真是很蠢。他的经文是:地极的人都当仰望我,就必得救。他只是不断重复,因为他没有别的话要说。」
但是,年轻的司布真身上有一些东西,吸引了牧师的注意。 他突然说:「年轻人,你看起来非常悲惨。如果你不顺服我说的这段经文,你活着、死了,都会很悲惨。」突然,他大声喊道:「年轻人,仰望耶稣,仰望,仰望,仰望。」
司布真说:「我仰望了。然后,云就散了,黑暗就消失了,那一刻我看见了圣子。」他不是在寻找任何东西,而是无论如何,天国得着了他。他偶然发现了一笔财富。很少有活过的人,像司布真那样影响了这么多人。我不知道那个一直在重复着这段经文的蠢家伙是谁,但这经文是来自神。
还有另一个人,就是那个寻找珍珠的人。他知道他在找什么。他和那个耕地的人不同,不是在做世俗事务的人。他不满足于世俗,或稍微的敬虔;这人真的在寻找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对我来说,这是真正的寻求者。这是使徒行传第8章的埃塞俄比亚太监。这是使徒行传第1章的哥尼流。这是使徒行传第16章的吕底亚。这是使徒行传第16章的腓立比狱卒。这是使徒行传第17章的庇哩亚人。
这个人在寻求神,寻求美德,寻求有真正价值的东西。但是,他在寻求那总是靠人的行为而来的宗教中,不理解的是,所有这一切都包裹在一颗珍珠中,只有一颗珍珠。他在寻找珍珠;他正在寻找有价值的东西。
他正在寻找善良、诚实、美德,寻找神、赦免、平安、喜乐,寻找天堂与救恩。也许他认为,这些散布在各处,在众多的珍珠中。令他震惊的是,这一切都在一颗珍珠里面。他需要的一切都在一颗珍珠里面。所以,有些人几乎是偶然地进到这个国度,不过从神那边看,却不是偶然。也有一些人,他们一直在寻求。
几个月前,一对夫妇庆祝结婚五十周年……丈夫是个盲人。他们坐在这里,就坐在前排;后来他们来找我。他们说:「我们今天能和你的家人共进晚餐吗?」我们通常不会这样做,但是由于某种原因,我们感到主的带领,我们说:「好吧,我们一起吃晚饭吧。」我们坐在桌旁,他们开始哭泣,他们说:「你知道吗,我们已经找神找了五十年?找了五十年。」
「当我们刚结婚时,我们渴望找到神,我们渴望认识神。我们在一个又一个的宗教中寻求他。最后,我们最终来到一神普救教会中,待了很多年。」以为终于从坑中出来。「有一天,我们回到家里,似乎那里有无尽的空虚;我们打开收音机,听到了你的声音。你的信息还没有讲一半,我们两个都失声痛哭,说:『这是我们追寻了五十年要找到的真理。我们不得不从俄克拉荷马州来这里告诉你。』」
有些人寻求,有些却偶然发现。还有些人是两者的结合,对吗?这个国度可以从不同的情况下进入。
还有最后一点。你要把握,因为非常重要。这个国度是通过一个交易,而成为个人的。这个国度是通过一个交易,而成为个人的。在这两个比喻中,都涉及购买的字眼。有些人开始真的很紧张,他们说:「等一下。你不是要告诉我们,你们要购买自己的救恩吧?你不是要告诉我们,他们买了自己的救恩吧?」
请仔细听。圣经说他们确实这样,但是你必须明白这是在什么意义上。当然,这个故事本身讲述的,就是用金钱买来真正的宝贝,用钱买来真正的珍珠。但这只是故事而已。神的国度被买来,但是你不会把钱从比喻中拿出来,带到国度去。所以无论这里说的交易是什么,都不会是金钱。
圣经说,你不能用金钱购买救恩。财主不能花钱进入天国,就像你无法让骆驼穿过针眼。那不是重点。圣经告诉我们,救恩是神免费的礼物,这是罗马书第3章说的。这不是出自人的行为,免得有人自夸。我们不是靠自己,用自己的东西来购买救恩。但这救恩已经被买了。
有一段伟大的旧约经文,人们总是将这段经文与靠恩典得救联系在一起,这是以赛亚书第55章。我会读给你听,就是以赛亚书55:1。经文这么说:「你们一切干渴的都当就近水来;没有银钱的也可以来。你们都来,买了吃;不用银钱,不用价值,也来买酒和奶。」
每个人都说:「是的,不用银钱,是的,不用价值,你不需要任何金钱。」但他们忘记了,经文说来买,来买,来买。你买了它。你只是不用花钱买。但救恩中有个购买交易。你说:「那是什么?那不是钱。那不是人的行为。那是什么?」必须有个交易。交易是这样的。交易是这样的。你放弃了你所有的一切,来交换他所有的一切。你明白了吗?这是救恩交易的本质。我放弃了我所有的一切,神把他所有的一切给了我。
请仔细听。我不想在这点上被误解,你需要在自己的头脑中清楚理解。路加福音9:57说:「他们走路的时候,有一人对耶稣说:『你无论往哪里去,我要跟从你。』耶稣说:『狐狸有洞,天空的飞鸟有窝,只是人子没有枕头的地方。』」
这是价格。你的安舒。你把你的安舒给我,我把我的国度给你。没有成交。他不愿意做这个交易。下一个人说:「我想跟从你,但我想埋葬我的父亲。」他的父亲还没有死呢。他想要等着继承遗产。耶稣说:「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你只管去传扬神国。」没有成交。第一个人不愿意付出他的安舒。第二个人不愿意付出他的钱,他的遗产。
另一个人说:「我要跟从你,但容我先去辞别我家里的人。」耶稣说:「手扶着犂向后看的,不配进神的国。」你犁一条笔直的犁沟的时候,不能看相反方向。这个也没有成交。这个人无法放弃他的家庭。
你不是靠着金钱得救,你不是靠着所有这些其他因素而得救。这不是救恩的因素,而是表明你是否愿意做出救恩的交易,愿意说,没有什么可以拦阻我放弃自我,以接受你。这就是问题。马太福音10:37说:「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爱儿女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
换句话说,在需要放弃的时候,如果你不愿意放弃你的家庭,那么你就不会进入国度。「不背着他的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配作我的门徒。」而后经文说:「得着生命的,将要失丧生命;为我失丧生命的,将要得着生命。」这就是交易。你放弃你所有的一切,然后领受到他所有的一切。这就是救赎。我可以一直举出经文谈这个问题,例如在马太福音16:24,耶稣对门徒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这就是交易。
救恩是这样一种行为,就是我把自己跟他交换,让他做我生命的主宰。这是基本原则。在马太福音第19章,有一位少年财主到耶稣那里。他说:「要进入你的国度,我要做什么?我该做什么善事才能得永生?」耶稣是这么说的:「如果你想要进入我的国度,可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
你想要我的宝贝,就像那个地里的宝贝;你想要我的宝贝,那么放弃你所有的一切。你是靠着把钱给穷人而得救吗?不是的。你来到基督那里,当你愿意放弃一切,以确认他是你生命的主时,你就得救了。这就是交易。这就是交易。
我们把自己、我们的罪、我们的意志、我们对生命的控制与基督的带领互换。我不认为那些得救的人,我不认为他们在得救的那一刻,就明白了这一切的后果。我不认为他们理解所有这些元素。但是我相信,真正的救恩的标志,就是当开始理解的时候,就愿意这么做。
这并不是说,「当你停止犯罪,停止咒骂,停止喝酒,不再打老婆,停止争吵、打闹和好色,到我这里来时,你就可以得救。」不,不,不。这是说—我无法摆脱这些事情。我用自己的意志、自己的力量和自己的资源来作交换,我让自己赤身敞开,接受你的力量和能力。这就是交易。愿意放弃一切,把一切放在基督的主权之下。
腓立比书第3章有个例证,我希望你仔细聆听。这是保罗。经文说,他会告诉你,在他的肉身里有什么。他过去拥有的,他曾认为是他的财富。这本会是他拥有的一切。这本是他的家当。他说:「我第八天受割礼;我是以色列族、便雅悯支派的人,是希伯来人所生的希伯来人。就律法说,我是法利赛人。」
换句话说,他的记述中所说的是他的犹太人身份,他属于便雅悯支派。这很重要,因为在历史上,便雅悯支派是个好的支派。所以他被认为是真正的犹太人,法利赛人。「他有热心。就律法上的义说,我是无可指摘的。」哦,我的犹太教,我的自以为义,我的圣洁,所有这些都是我在交易中的可用资产。那是我的积蓄。
但是当面对基督时,发生了什么?「只是我先前以为与我有益的,我现在因基督都当作有损的。」这就是交易。「是的,我把所有的东西都当做有损的;我把一切当做粪便,为要得着基督。」你看,这个人买了那宝贝,对吧?这个人买了珍珠。他要变卖一切。他所有的自以为义,自己的全部资源,所有的自我意志,都被抛弃,为了肯定耶稣基督的主权。
他不明白这一切意味着什么。他不明白这一切的意思,但他愿意这样。如果我可以在他里面被找到,如果我能认识他,如果我能够实现死后复活,那么任何代价都是值得的,任何代价。我认为,我们在向人呈现救恩的时候,代价的因素强调得不够。我们在呼吁交易。
主在路加福音第14章说:「一个人要盖一座楼。如果他要盖的话,他就要计算代价,他是否有足够的成本完成这座楼。如果一个国王打仗,他算了一下代价,他是否能够用一万兵力来对抗对方的两万兵力。」没有人是盲目做事的。你要计算代价。你需要付出代价,但这是值得付出的代价。珍珠是这么珍贵,宝贝是这么珍贵,以至于值得付出任何代价。
一个星期前,我跟女儿美林达窝在沙发上,我说,我想给你读个故事,亲爱的,我想你会喜欢的。这是关于一条名叫条纹的毛毛虫的故事。所以她跳了起来,我们读了关于条纹的故事。条纹是一条毛毛虫,它只是做毛毛虫所做的事情。它只是稍微在一块地里走来走去。他有些无聊,所以有一天他远远望去,他看见一根柱子直通天空。他想,「我想知道那是什么。」
于是他越走越近,他看到那是一根毛毛虫柱子。这是一根爬满毛毛虫的柱子。他看不到顶部,因为那上面有一片云。这是一堆毛毛虫,它们爬在彼此身上,想要去到云端。他想,「也许这就是毛毛虫做的事情:爬上毛毛虫柱子。」于是他也爬上了毛毛虫的柱子,他开始爬。
当你爬上毛毛虫柱子时,你会踏在任何一条毛毛虫的头上,继续向上爬。所以,他只是不停地往毛毛虫柱子上爬去,它不时地问身边的虫子:「顶部有什么东西?」它们都说:「我们不知道,但好像每条虫都往上爬,所以那一定是重要的东西。」所以它们都只是不断往上爬。有一次,他踩到一条很漂亮的小毛毛虫的头,他感觉不太好。
然后他做了一件事情,是你在爬毛毛虫柱子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它看到另一条毛毛虫,你不会跟你踩到的虫子有任何关系。当他犯了错误,看脚下的这只虫子时,他想:「这是一条可爱的小黄毛虫。」它对对方说:「也许不要爬这根毛毛虫柱子还好,不如回到地里,我们可以拥抱很久。」
所以这两只虫子沿着毛毛虫柱子往回走,进到地里,他们拥抱了很久。过了一会儿,拥抱变得有点无聊,他说:「我想,我要回到毛毛虫柱子上,看看那上面有什么。拥抱很无聊。」小黄毛虫说:「我不能回去。」于是它离开了小黄毛虫,小黄毛虫很孤单。
于是小黄毛虫在地里爬来爬去,她抬头看着树枝,看到一些有趣的东西垂下来。一半是小壳,一半是毛毛虫。她对毛毛虫说:「你在干什么?」他说:「好吧,我在结茧。」她说:「你为什么这么做?」毛毛虫说:「因为我要死了。」她说:「你为什么要死?」毛毛虫说:「因为如果你死了,你重生的时候,就会变成一只蝴蝶。」
她说:「你确定吗?因为如果你死了,你就死了,万一你不会重生变成蝴蝶呢?」他说:「哦,你一定会重生变成蝴蝶的,因为这就是毛毛虫的命运。它们必须先死。」她想了很久,因为这是个很大的决定。她也决定,她愿意去死,并重生变成蝴蝶。那么她就不必攀爬毛毛虫柱。她可以飞过去,看看上面有什么。所以她结了个茧,她死了。
你猜怎么着?她的确重生变成了蝴蝶。她飞过了毛毛虫柱子,发现了条纹,它几乎要到顶端了。它已经足够接近顶端,以便可以看看顶端上有什么。你知道当你到达顶端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吗?下面有虫子推你,你就一路掉到底端,死掉。在他跌到底端之前,小黄蝴蝶救了他,他也结茧,也成了蝴蝶。
这个故事是什么意思?我问美琳达。她说:「我知道这个故事是什么意思。这个故事说,如果你愿意死,你就可以重生作基督徒。」是的。这就是这个比喻的信息。就是这个意思。想想基督。他抛弃了自己的生命,为的是世界可以得救赎。在太阳西下之前,他的痛苦就已经结束了,以红色的冠冕圆满完成了那一天。他知道他赢了。
国度是宝贵的。国度是隐藏的。国度是个人的。国度是喜乐的。国度是从不同的情况都可以进入的;但代价总是要放弃自己,以接受耶稣基督那至高无上的主权。

This article is also available and sold as a bookl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