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我们看但以理书第6章。读这章经文,是非常奇妙和刺激的历险。处理这些叙述章节时,我常常犹豫,可不可能把它们分开,然后用一段时间去讨论,可是,这个故事作为整体,又是这么精彩,让我忍不住要全部一起处理,所以,我们一直看但以理书这些很棒的叙述章节。来到最后一段,但以理书第6章以历史性的叙述作为完结,然后从第7章起,是深奥且让人兴奋的预言真理。
我们看但以理书第6章,非常著名的章节,但以理进出狮子坑。关于这个段落的教导,先让我给大家一些看法作为序言。国家诞生,存在或灭亡。兴衰有定律。实际上,当你研究历史,就会深深体会到,这些国家很快从舞台上消失。我们看从前的赫人、埃及人、亚述人,还有最后,但以理在那里做首相的巴比伦帝国。这些帝国分别由波斯人、玛代人、希腊人和罗马人消灭。一批国度兴起,一批国度消失。
在我们这片陆地,在西半球有伟大的玛雅民族、印加民族和阿兹特克民族文明的故事,可是,除了考古学的工艺品以外,只有很少,或是几乎没有留下什么痕迹。她们来了,然后消失。
近代,有些人经历过英国光辉的岁月。你们记得法国的伟大。记得意大利曾经一度是世界上的主要力量,在墨索里尼的领导之下,甚至威协要统治欧洲。我们也记得德国。希特拉,本着他的雅利安人的哲学思想,认为自己可以征服整个世界。我们曾经见过日本崛起,成为军事力量。中国也曾经拥有光辉的日子。现在俄罗斯看来正值强大的时光。而美国可能正在衰落。
国家兴起,国家衰落。来来去去。可是,圣经在使徒行传17章说,国家的兴衰受到神的权力约束。这些国家发生的事,全都在神命定的计划里。特别让人兴奋的就是,国家的建立和衰亡,跟神子民的行为只有很小的关系。
但以理书5章,不能想象发生更灾难性的事件。巴比伦灭亡了。就在最辉煌的时候,大概是,那个金头,从前人类认识最伟大的帝国,然而,玛代和波斯人进入城里,不费一枪一炮,整个帝国就崩溃了。但是,让人惊奇的是,这对神的子民只有很少,或是几乎没有影响,因为但以理安然经历这些国家的盛衰。
来到第6章,我们进到但以理在第2章描述,那四个伟大帝国场景当中的第二个,就是玛代波斯帝国,胸膛和膀臂是银的。然后看到那个帝国,但以理在场,他正正在这事件的核心。他是巴比伦的首相,而且,他同样要当玛代波斯国的首相。
想到这里,我就很兴奋。因为今天我看到美国以致世界各地,很多基督徒都在关注某些国家,甚至我们自己的国家。而且有点奇怪,他们倾向于把美国等同教会,或是,把美国与神的计划看为等同,然而事实不是这样。国家兴起衰亡,神的工作仍然继续。而且,跟永恒神的计划相比,根本没有一个国家是真正重要的。
例如,以赛亚书40章15节说:「看哪,万民都像水桶的一滴,又算如天平上的微尘。」这句话非常有趣。万民好像从水桶里漏出来的一滴水。我想到的唯一描述,就是「无关紧要」。万民就像天平上的微尘,无足轻重。当神着手量度人类的历史,万民根本不值一提。当神把他的救赎计划像奔流的水倾倒出来时,相较之下,一滴水实在无关紧要。万民只是水滴。她们只是微尘。
以赛亚书40章7到8节,他把百姓比作会枯萎和凋残的草。让我们想想宁录、西拿基立、尼布甲尼撒、古列、亚达薛西、亚历山大、该撒、法老、拿破仑、丘吉尔、墨索里尼、希特勒、毛泽东、赫鲁晓夫,一直到近代,这些领袖和国家来来去去,然而,神的工作仍然继续。
但以理书4章17节,要记住那重要的话:「这是守望者所发的命,圣者所出的令,好叫世人知道至高者在人的国中掌权,要将国赐与谁就赐与谁。」
神掌管历史。国家来来去去,我们的也一样。但是神借着他子民展开的救赎计划,会如期进行。神的子民经历到万国的兴衰。他们胜过了。那是我们很大的盼望。在但以理身上,我们也看到同样的事情。巴比伦灭亡了。金头被压碎了。外邦人的时代刚转移到第二个阶段,不过,但以理就刚好在神希望他身处的位置,神不会被人的决定干扰。
当你想到巴比伦灭亡这个事实,真的让人十分惊奇。当然,尼布甲尼撒有个习惯,就是喜欢把他的名字刻在每一块巴比伦用来建造的砖头上。一位作家说,人们真的发现无数的砖头,上面刻有尼布甲尼撒的名字。他希望建造永恒的帝国。在大英博物馆里就有一块砖头有尼布甲尼撒的头像和名字,面有狗的脚印。
世界就是这样,但神的子民和计划超越这一切。所以,我们看到但以理活着,在第6章,我们看到他在玛代波斯帝国。
现在,我要用一些关键词带领我们看这段经文。第6章一开始是叙事经文。我们不会在每个段落花很长的时间。希望在最精彩的部分,找出实际的含义。但是,我们要用一些关键词来帮助理解。
第一个关键词是晋升,晋升。第1-3节:「大利乌随心所愿…」这是在玛代波斯帝国,「立一百二十个总督,治理通国。又在他们以上立总长三人…」这里是圣经唯一用「总长」这个希伯来词,或是亚兰语,它的意思像「首领」。他立了一百二十个总督,或叫地方领导官员,上面又有三个首领。
「(但以理在其中),使总督在他们三人面前回复事务,免得王受亏损。因这但以理有美好的灵性,所以显然超乎其余的总长和总督,王又想立他治理通国。」
这里说到晋升。请注意,首先,我们遇见大利乌。大利乌是非常难以描述的人,因为除了圣经以外,没有任何其他现有的资料,可以告诉我们任何关于大利乌的事情。我们真的不太清楚他是怎么样的人。在那段历史里,我们找不到叫大利乌的人。在当时王族的家谱纪录也找不到一个人叫大利乌。
有些学者认为大利乌是古巴鲁王的别名。古巴鲁不是真的王,他只是被古列王指派作巴比伦地区的管治者。作为整个玛代波斯帝国的君王,古列委任这个古巴鲁作巴比伦的管治者。有些人说大利乌只是古巴鲁的别号。
但是,我倾向认为大利乌是古列王的别名,是古列王的另一个名称。大概是众多解释里最好的一个。为什么?因为大利乌是个头衔。就好像法老、或是王、或者该撒。是个头衔。
例如,我们发现,在考古学里,至少有五个不同的波斯统治者的碑文,都用上大利乌这个字。他们都叫「大利乌」。所以,把它看为头衔,封号,重要的称呼最为恰当。所以,我们可以假定,它只是给古列的头衔。你读第6章28节,或许可以得到一点帮助。经文说:「如此,这但以理,当大流士王在位的时候…」当然,按亚兰语也可以读作 「甚至在波斯王古列在位的时候,大享亨通。」 有一些解经专家倾向那样翻译,是并联句,而不是「和波斯王古列在位的时候。」
如果你看第6章,你发现大利乌在全国立了120位总督,看样子,如果他有能力做这件事,他一定比巴比伦那些地方官员要大。而且如果他要在全国设立3个总长,他应该是相当重要的人。所以,我相信他应该是玛代波斯的君王古列,只是另一个官方头衔。事实证明,他设立了120个总督,显明了他管治的范围一定比巴比伦,或是单单巴比伦这个城邦更广阔。
我们见过古列,大概是大利乌这个名称背后的那个人。他是个能干的人。也很聪明。在组织和建构方面来说,他有效率。他也有权力。他不相信神,就是以色列的神,不过他有好些自己的神明,但是又对但以理的神有很大的兴趣。我们继续看第6章,他这兴趣也随着增加。
请注意,经文说,当他委任那120个人,还有3个总长,第2节说:「但以理在其中。」或者,我们可以翻译为「第一位」,意思就是他是首先被选的,或他是最高级。其实也无所谓。重要的是第3节:「所以显然超乎其余的总长和总督。」亚兰语「超乎」这个词的意思是「他不断地超越其他人。」毫无疑问,他是全玛代波斯国最优秀的官员,就像他从前也是巴比伦国最优秀的官员,他大概是地上最优秀的官员。
你大概会留意第3节说:「他有美好的灵性。」实际是在说他的态度。当然,态度影响我们做的所有事情。这是可钦佩的,正确的态度。不过但以理拥有的不只是态度。他有经验。上一个政权,他一直都当首相。他有智慧,无人能及的智慧。
他了解历史。很明显他有很强的领导能力,这卷书较前部分记述,他在那三个年轻人的生命里能够做的事情,就证明了。他有行政的能力,而且曾经被指派承担一些广泛和影响深远的工作。更重要的,是他有解梦和异象的能力,还可以预先让人知道将要发生的事情,对君王来说那是非常宝贵的。多么棒的人!
神把他放到他认为适合的地方。神容许大利乌认出但以理的能力,而且把他放到关键的位置,有影响力的位置。
你知道吗?有趣的是,古列在位第一年,或是大利乌在位第一年,他颁布了命令让犹太人回到犹大。古列颁布,在巴比伦长达70年的囚禁期满了,古列裁定他回去,我相信在背后是但以理大大的影响着他。
我认为这是因为但以理生命的力量,因为他的智慧,因为他的影响,甚至在古列统治的第一年,大概主前538 或537年,他颁布命令让人民回去。那是在狮子坑事件之前,是古列在位第一年。
所以,我们再次看到但以理。不过这一次,就好像过去一样,我们看到的他,是非常年老的人,而不是年轻人。注意,在第6章,但以理是以90岁的高龄在拼搏-90岁-他仍然是属神的人。仍然是神所属意的人。而且仍然是君王所属意首相的人选。就是,品德高尚的生命。他的能力一直伸延到晚年。
达拉斯第一浸信会的克里斯维尔博士,说了罗伯特.李的故事,他是南部伟大的布道家。在罗伯特.李84岁寿辰那天,那是1970年11月11日,有人问他:「李博士,你会一直传道吗?」他回答:「当你发现到处还有那么多未得救的人;还有忧伤的心灵需要人安慰;还有许多年轻人在娱乐场所和追求肉体享乐的地方失去生命;还有那么多邪恶的事情需要我们起来对抗;还有许多老年人晚年孤独一人;当1910年,在我的按牧礼上,我跟传道结合了永不分离;我为何要在生命的第85个年头放弃传道呢?」
李博士还补充了一些有力的统计,对你们将近90岁或是80岁的人,应该是祝福和鼓励。他是这样说的:「纽曼达兰,德高望重的学者,他曾经就历史上400位最重要的人物,他们的生命和成就作了分析。结果显示,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物当中,有80%在58到80岁,他们的生命就停止活跃。有25%过了70岁仍然继续,22.5%过了80岁仍然活跃。有6%甚至超过90岁。想想80岁的人能够做的事情。」
「格拉斯顿83岁的时候第四次担任英国首相。米开朗琪罗89岁的时候完成了他的『最后审判』,可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画作。约翰韦斯利在88岁的时候,传道丝毫没有减退,以那非凡的岁月作为终结,是他的年代里最出色的传道家。当电力或是蒸汽仍然不为人知的年代,他已经走过百千里路,有人估算,他大概讲了4000场道,写了很多很多书。」
「爱迪生90岁还在努力研发。赖特90岁的时候还被视为有创意的建筑师。萧伯纳90岁的时候还在写戏剧。美国民间艺术家摩西奶奶80岁还在画画。著名基督徒潘妮,95岁仍然在桌边努力不懈工作。」
然后我们说:「噢,我55岁了。应该要引退了!」我们放弃了丰盛的岁月。但以理将近90岁了,他仍然是神拣选的人。神把他放到心目中的位置,连玛代波斯国的政权都不能反抗。
第二个字。第一个字是晋升;第二个字是计谋,第4到9节。每当一个人被主人提拔到重要的位置,那人就会陷入难处。总是要付出代价。几乎没有任何晋升、成功和显赫不是用苦役换来的。能够成功的人就是会努力工作、苦干和劳动的人。他受束缚。
如果他是音乐家,他就是跟钢琴绑在一起。如果他是艺术家,他就跟帆布绑在一起。如果他是传道人,他就跟书本和祷告绑在一起。如果他是作家,绑在一起的就是手稿。如果他是诗人,就是诗词。如果他是医师,就是病人和书本。如果他是神学家,就是研究。任何、以致每一个出色的人都是囚犯。所以,要付出代价。对于托付他的工作,他努力不懈。为了工作,甚至倾出性命。
但是处于被神祝福的位置,要付出的却是另一种代价。事实上,每当你身处那个位置,你会发现自己不断被嫉妒困扰着、纠缠着和紧随着。事实就是这样。在腓立比书1章不也有吗?当保罗被囚时,有些人跟他的同伴说了一些他传道的坏话,让他很不好受。他们传讲的基督是备受争议的,与保罗的事工对立。
当神要救人,是多么的奇妙。纵然那人没有对他人造成任何伤害,而且绝对没有损害他们,其他人心里的愤怒、嫉妒和苦毒就是如火燃烧。 为什么会有人恨但以理呢?为什么会有人鄙视像他这样的人?我要问你们更尖锐的问题。为什么会有人把耶稣基督钉在十字架上?可是,他们的确这样做了。
在伦敦,与年轻的查尔斯. 司布真同年代的人,是较年长的传道人,他在这个城市已经很多代了。他花了很多年,在牧职上忠心、努力工作。后来司布真,这位火热、迷人、年轻、充满活力的人,来到伦敦,当时他20岁。来到伦敦后,随即带来巨大的影响,以致人们都拥来听司布真讲道。他就好像天上出现的星星,闪啊闪的。
那位较年长的牧师说:当人群开始在这个年轻人周围聚集的时候,羡慕和嫉妒开始进入我心,一直蚕食我。著名的布道家司布真来到伦敦,会众都去听他讲道。那位较年长的牧师就跪下来,向神呼喊,把这一切都向主说了。然后主开始把赞美放进他的心里,甚至为司布真祈求。引用他的说话:「从那天起,在我向神祷告,把事情带到神面前之后,每次司布真赢了,我感觉好像是我自己赢了。」神让他得胜。
但是,事情不常这样发生。看第4节,我们会看到相反的事情。「那时,总长和总督寻找但以理误国的把柄,为要参他;只是找不着他的错误过失,因他忠心办事,毫无错误过失。」但以理没有遭遇水门事件。他没有不可告人的事。无可指摘。
当一个人90岁的时候,在他工作的地方,身边所有人都尝试到处找他的渣子,可是都找不着,那人真的很值得尊崇。高度的正直、非常诚实、纯洁而且品格高尚。他们在他身上找不到任何错失和疏忽,找不到任何他不应该做而做了的事情,也没有任何他应该做而没有做的事情。品德多么高尚!找不到任何把柄。
第5节:「那些人便说:『我们要找参这但以理的把柄,除非在他神的律法中就寻不着。』」假如你完完全全把自己交给神,当他们找不到你任何把柄来攻击你,那么你就应验新约说的为义受逼迫。他们唯一可以责怪他的,就是他对神完全忠诚。实在值得嘉许。他们找不着其它了。如果真的有什么把柄,他们应该能够找到的,可是没有任何发现。
第6节:「于是,总长和总督纷纷聚集来见王,说:『愿大利乌王万岁!』」典型的礼仪。每一次进去你都要说的。甚至但以理在狮子坑的时候也要说。第7节开始步步推进:「国中的总长、钦差、总督、谋士,和巡抚彼此商议…」纯粹只是恐吓,因为不过是大堆废话。他们一起设计谋。不是每个都同意,只是把每个人都聚集一起,恐吓他们,然后一起商议,他们说:「-要立一条坚定的禁令,三十日内,不拘何人,若在王以外,或向神或向人求什么,就必扔在狮子坑中。」
你们有没有听过当一天皇后?这是当30天君王。我们要你当30天神。如果你都可以被选举作神,那是很烂的神学。而当你可以当神30天,那是更烂的神学。他们来了,说:「我们跟国中的总长、钦差、总督、谋士,和巡抚彼此商议过了,所有人都同意定一条法例。你实在太了不起,你配得当神30天。我们要给你这个特权。我们希望在这里立定法例,就是三十日内,不拘何人,若在王以外,或向神或向人求什么,就必扔在狮子坑中。」
如果你回去看第6节,很有趣,那里有个动词:「聚集」。亚兰语非常有趣的动词。意思是「匆忙和激动地来到」。有点像乌合之众。好像一群起哄的人。一进来,就起哄。非常强烈的动词,的确能够说明大群设计阴谋的人。不过,不是每个人都同意,因为但以理是首领,他不同意。我可以肯定他甚至没有被咨询。
所以,他们都来到,说出谎言。当他们说:「国中的总长」,那不是真的。他们当中有一个不同意,甚至不知道这事,有可能。我们想定立法规,坚定的禁令。顺道一提,重复用词,皇家法令和坚定的法令,要让你知道,他们希望这法令有强大的约束力,就是三十日内,所有人只可以向你祈求,不可以向别的神或向人求什么。
当时,他们的信仰也当然有一些像人的神明。他们的神明好像人一样容易犯错。换言之,他们按着自己的形象来创造这些神明。所以,他们的神明是容易犯错的。所以,对我们来说,如果说一个人可以是神,绝对是荒唐可笑的,因为神是圣洁的、是公平的、完美的、而且一点人类的瑕疵也没有。
但是,对他们来说,就没有问题。我们仔细研究历史,就会发现埃及人相信法老是神,罗马人相信该撒是神。托勒密人被认为是诸神。也有显示说塞琉人担任神明的角色。就连希律,你们还记得使徒行传12章,他取代了诸神的位置。所以,这些情况在君王当中非常普遍。
大利乌受宠若惊。我的意思是,当整个政治部门到来,还表示要为你这样做,哇,那真的很难抵挡。所以,他想都没想。在情感上,他的心已经完全被这个建议迷惑了。第8节:「王啊,现在求你立这禁令,加盖玉玺,使禁令决不更改;照玛代和波斯人的例是不可更改的。」
我们对于玛代和波斯人的律法没有很多认识,我们只知道,一旦你定立了法令,就不可以违反。那是他们系统的一部分。大部分研究都指出,这是为了防止心血来潮的法令,所以一旦法令被定立了,就有约束力。所以,他们对于那些法令颇为小心。
当这些人到来,突击这位君王的弱点,他的自我,他有反应了。第9节:「于是大利乌王立这禁令,加盖玉玺。」法令就这样定立了。如果你向这个神求什么,就会被扔进狮子坑中。
所以,我们看到晋升和计谋。还有第三个,坚忍,第10节,坚忍。这是按着但以理说的,我希望你知道他做了什么。「但以理知道这禁令盖了玉玺,就到自己家里(他楼上的窗户开向耶路撒冷),一日三次,双膝跪在他神面前,祷告感谢,与素常一样。」我喜欢!
「那些人就纷纷聚集,见但以理在他神面前祈祷恳求。」留意,这里我看见的是坚忍。他们立了法令,但以理就回到自己的房间,如常做每天都做的事情。很明显,这个习惯是大卫首先开始的,诗篇55篇说:「早上、中午、晚上都跪下来祷告。」当然,在那些日子,通常在屋子的顶层都会有个小小的阁楼。
新约也有。退修的地方,没有玻璃窗。他们会用栅栏放到窗上,让窗开着,巴比伦暖和,那里是个非常热的地方,然后微风就可以从窗吹进来,让他们凉快。
所以,他会到房里,而透过那些栅栏别人可以看到他,他会面向耶路撒冷,因为那是他之心所系,神的子民、神的城,对他来说都象征着神。毫无疑问,他会祷告,为着耶路撒冷的平安、为了复国,还有任何其他心里想的事情、认罪,还有其他,就好像平常。坚忍。
换句话说,人定立他们自己的法令,不过当这些法令跟神颁布的律法不相符,甚至抵触,我们不会理会那些法令。使徒行传也有论及这个问题,不是吗?彼得说我们要顺从神而不是人。
你说:「但以理不可以低调一点吗?他不可以先把窗关上,然后才祷告吗?」没错。「这30天他不可以冷淡一点吗?站着或是走着来跟主说话,不就没那么明显吗?」也是。不过任何妥协就变成了自私,以他的性格,不会这样做。
公元155年,当他们在士每拿把波旅甲绑在行火刑的柱上烧死的时候,他已经当了86年基督徒。他们点火之前,向波旅甲说:「否定神吧,你就可以不死。」他安静却很有信心,用平稳的声音说:「我侍奉了他86年。他从来没有害过我。到了现在我为何要放弃他?」波旅甲,约翰的门徒,发出赞美,安静地交托给主,俯首看着那火焰,相信这是神的旨意。
我想到西门彼得。西门彼得当时被囚在监狱里。再过一天就要被处决,然后有天使来救他,他睡着了,要弄醒他。很惊奇。就像那首歌说:「他不睡觉,也不打盹。」我记得有个人在船下层很害怕,然后他想起了,就仰望主说:「你不会睡觉,你会看顾我。我可以打个盹了!」
所以,坚忍。拥有真正高尚品格而且属神的人。然后还有另一个关键词,起诉,第12节。到现在那个计谋开始深入了。「他们便进到王前,提王的禁令。」他们窥探但以理。他们看到但以理所作的事。
我肯定他们是早上去的,他们马上就看到那件事,可能他们是在中午看到的。那可能性更大。早上他们进到王前,让王颁布禁令。然后中午到但以理的家去窥探。他们只看了那一次,然后就跑到王那里。
他们提王的禁令。「王啊,三十日内不拘何人,若在王以外,或向神或向人求什么,必被扔在狮子坑中。王不是在这禁令上盖了玉玺吗?」他们这是要让王生气。「王回答说:『实有这事,照玛代和波斯人的例是不可更改的。』」
那没错。「他们对王说:『王啊,那被掳之犹大人中的但以理-』」他们这样说但以理。那个外国人。囚犯。被掳的。甚至没有一个合适的称呼「-他不理你。」真有其事吗?不是这样。只要不迫使他违反原则,但以理绝对是忠心和忠诚的仆人,就像主说,他把「该撒的物归给该撒。」他们还说:「他不遵你盖了玉玺的禁令,他竟一日三次祈祷。」
我知道他们没有真的一整天待在那里、看到但以理祷告三次。他们只看到一次,他们只是假定他这样做,而他们的假定是正确的。所以,他们大胆与王对质。开始的时候他当王一个月,当神明一个月,结果只消一天就当了傻瓜!多么愚蠢!多么愚笨,完全没有经过考虑。你知道他在生谁的气吗?他是有智慧的人。他在生自己的气。
第14节:「王听见这话,就甚愁烦。」你知道吗?至少这个人诚实承认这事应该归咎谁。是自我让他堕入圈套。其实,到处都是诱惑,除非牵涉到我们的自我,否则我们通常不会受到诱惑。不过,我喜欢这句:「他一心要救但以理,筹划解救他,直到日落的时候。」
让我们假设这法令是在早上签订的。他们急着出去看中午的时候但以理会做什么。但以理在那里祷告。他们跑回去告诉王,当下他有整个下午的时间,因为按他们的习惯,处决通常会在黄昏前执行。所以,他还有下午的时间。他耗尽每一个可行的法律途径。用尽任何方法。那就是第14节的意思:「他一心要救但以理,筹划解救他,直到日落的时候。」
我不知道他做了什么,有可能他尝试找出法律的漏洞,又或者他尝试从玛代-波斯法律里找到可以解除法令的东西。不过技术上来说,就是没门。在这件事上,我喜欢的,是但以理没有说过半句话。但以理从来不为自己绸缪。但以理从来不为自己辩护。就好像基督,在剪羊毛的人面前,他就是哑巴,连口也不张开。
你看,他对神是多么有信心,这么多年来他只把自己交托给神。他没有自辩护,是吗?没有-他还能说什么呢?唯有说:「没错。我在祷告,而且我会一直祷告。」没有其他话了。
所以,晋升、计谋、坚忍、起诉。第16节引伸出另一个关键词,就是「刑罚」。第15节说:「那些人就纷纷聚集来见王,说:『王啊,当知道玛代人和波斯人有例,凡王所立的禁令和律例都不可更改。』」已经没法摆脱了。然后「王下令,人就把但以理带来,扔在狮子坑中。」
弟兄姐妹,那些狮子是真的,活生生的狮子。他们特意让狮子捱饿,成为行刑者。我不知道里面有多少只狮子,应该不只两三只。我看见过有些画作里面画了两三只狮子。不,我真的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一定有非常非常多狮子,因为,当你读到这一章的末段,所有参与设计的人都受到严厉的责罚,他们全部,连同家人都一起被扔进狮子坑里,他们还没有到坑底,已经被狮子吃掉了。里面有很多狮子。
一位解经家说:「嗯,只不过几只狮子而已,但以理找了一个角落藏起来了。」不、不、不。那里不是很大的吗?「他找到一个角落,用禾秆把自己藏起来,或是其他什么。」没有。是很多狮子。而且那些狮子就像我们所认识的狮子。
接着,「有人搬石头放在坑口,封闭那坑。」那个坑大概是在山丘的旁边,而在较低处就是出入口,他们应该有块石头来封住。然后在山顶,也有个洞,洞口有栏栅盖着。就是个坑。
所以,这里有点像地底坑,坑的旁边有出入口,而通过这个天然的洞口,他们可以带狮子进出,或是当他们需要喂饲的时候,透过顶部那个口,整个行刑的情况都可以看到。
曾经有人从考古方面做过研究。他们发现,有些狮子坑被君王作执行刑罚使用。凯尔,非常著名的旧约释经家,描述了一个坑。他说:「那坑由地底下的洞形成,中间有分隔的墙,墙上装有门,看守的人可以从上面开关。」
「他会利用食物,把狮子从一个房间引到另外一个房间,然后把门关上,那么他们就可以进到那空室去打扫。洞顶是开放的,洞顶的口有栏栅围着,一半高,从围栏看过去就可以看到洞里面。」这里大概就是这样,在山旁很大的地方。
第16节说:「王对但以理说:『你所常事奉的神,他必…』」什么? 「『救你。』」他这个想法究竟是从哪儿来的呢?听着,如果你一直和我们一起研读,你会开始了解但以理,就是他侍奉王的时间,至少到现在为止,一或两年,所以,大利乌应该有听过一个又一个关于神的信息。他应该知道那段历史,就是但以理曾经见过神过去所做的事情,而且这也成为了大利乌委任他出任这职位的原因之一。
很明显,我认为,但以理很愿意彰显他的信仰。很多神迹都与他有关。释放犹太人回家这个建议也是涉及他。所以,我肯定,但以理的神有能力救他这个信息,已经很明显了。我相信,他非常清楚亚撒利雅、米沙利等的故事,还有其他,我想不起他们的希伯来文名字-在巴比伦的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他们从燃烧的火炉被救出来。所以,他知道这位神可以救他。很好,因为证明了但以理的传道工作开始有果效。
所以,「有人搬石头放在坑口,王用自己的玺和大臣的印,封闭那坑;」没有任何人可以揭开那个封印,「使惩办但以理的事毫无更改。」
这一切引领我们到另一个关键词,保守。第18节:「王回宫。」圣灵行事非常巧妙。你觉得你会直接跑到狮子坑去,是不是?我的意思是,譬如,如果我是在看电影,那电影来到了最紧张的部份,就是他们把但以理拿下,再把他扔进狮子坑里,然后镜头一转就到王的宫殿去,我想我会说:「哎呀,我不想看王的宫殿。回到狮子坑吧!我要看狮子坑里有什么事情发生。」直接回宫殿。没有说过任何关于狮子坑的事情,没有。
「终夜禁食。」谁管他呢,对不对?狮子坑那边有什么事情发生吗? 「终夜禁食,无人拿乐器到他面前。」有一个译本这样说。其实,亚兰语是「消遣」。可以是音乐、女人、舞者,任何他们用来让王愉悦的东西。不过他什么也不要:不要音乐、不要舞蹈、什么也不要。「他并且睡不着觉。」他只是在踱步。
「次日黎明,王就起来,急忙往狮子坑那里去。」「一大清早」的意思就是「在破晓时分。」就在太阳刚刚冒出来那一刻,他出去了。「急忙往狮子坑那里去。」大部分释经家觉得他大概62 或63岁左右,所以对他这个年纪来说是有点折腾。匆匆来到狮子坑,在破晓时分他尝试看有什么事情发生。显示他对但以理的神有点信心,不是吗?
第20节:「临近坑边,哀声…」就是忧伤哀痛的声音,痛苦的声音,焦急的声音,「…呼叫但以理,」希望得到最好的结果,但可能做最坏打算。「对但以理说:『永生神的仆人但以理啊。』」
你认为他是从哪儿听说的?你认为他从哪儿听过「永生神的仆人」这句话?让我告诉你,是但以理。但以理教过他很多东西。「永生神的仆人但以理啊,你所常事奉的神能救你脱离狮子吗?」坦白说,这个问题会不会是晚了?神能救但以理吗?现在,我们正处于事情的关键点,对吗?神能够吗?
第21节:「但以理对王说:「愿王万岁!」当你和王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有那些礼仪,你不能说:「我很好!」你一定要说:「愿王万岁。」然后第22节:「我的神差遣使者,封住狮子的口。」引伸出来的意思,应该是说他也处理了狮子那些爪的问题,否则牠们早已把他撕碎。
神差遣天使。天使是很有能力的。天使能够处理18万5千亚述人,一个就可以把他们全部杀死。所以,一个天使就足够了。「我的神差遣使者,封住狮子的口,叫狮子不伤我;因我在神面前无辜。」那不是自负。那是事实。如果是事实,就不是自负了,明白吗?「我在王面前也没有行过亏损的事。」这是要把真相搞清楚。
很有趣!他先任由神让他经历试炼,然后才为自己辩解。在狮子坑里,他愿意把自己的生命交托在神手里。就好像他在说:「神啊,我不明白为什么我要到那个狮子坑里去,不过,你可能是有原因的。或许你知道我生命里有些东西不对,这是部份原因。」只有在神救了他以后,他才说:「我什么也没有做。我是无罪的。」你怎么知道自己是无罪的呢?因为神曾经有完美的机会可以惩罚我,不过他没有。他让神来定夺。
第23节说:「王就甚喜乐,吩咐人将但以理从坑里系上来。」再一次显示了那是个坑,大概把绳子放下来,然后那个将近90岁的人抓住那根绳子,爬上来了。「于是但以理从坑里被系上来,身上毫无伤损,因为信靠他的神。」
但以理正在写第6章,证明自己对神有极大的信心。他相信神,而神尊重他这信心。事情不一定这样发生的,对吗?以赛亚也相信神,他却被锯锯死。保罗也相信神,他把头放在石块上,斧头在阳光下闪烁,头就从他的身体被割了下来。彼得相信神,却被倒转钉在十字架上。
相信神不代表狮子就不会把你吃掉。相信神的人,他们都死了,在历史上,这类殉道者多的是。重点是我们接受神的旨意。如果要生,就生。如果要死,就死。不过,是生是死,我们从来都不被击败。
事实上,如果但以理真的被狮子吃掉,他应该是跟神在一起了,对吗?那一定比看着大利乌说:「愿王万岁」好多了。他不可能输。我们从来不会输。如果他被撕碎了,那位天使就会来把他带到主的面前,在亚伯拉罕的怀抱里。
接下来是另一个关键词,「惩罚」。第24节:「王下令,人就把那些控告但以理的人,」就是那些诬蔑但以理的总督、王子和总长,「连他们的妻子儿女都带来,扔在狮子坑中。他们还没有到坑底,狮子就抓住他们,咬碎他们的骨头。」真的让人吃惊!一定有非常多的狮子!
有人说:「你知道吗?但以理没有被吃掉,是因为那些狮子根本不饿。」牠们是饿的。牠们的饥饿足够让牠们把这一群人给吃了。有些人甚至说但以理没有被吃掉,是因为那些狮子老了。又说它们像克拉伦斯,那只内斜视的狮子。那些自由派释经家对圣经的诠释真是让人吃惊。
不过,这段文字的重点,是要向你们说明那些不是老弱和没牙齿的狮子。牠们没有被喂饱。牠们饿着。而且非常凶猛,那些人还没有到坑底,就被抓住,咬碎他们的骨头。神行了神迹。可怕的场面,描述了神的惩罚和报复。
异教徒的法例也很有趣。玛代和波斯的法例说:「因为一人的罪,他所有的族人都要一同处死。」那是玛代和波斯的法例。他们真的这样做了。
我们看到晋升、计谋、坚忍、起诉、刑罚、保守、惩罚。还有两个关键词,宣告。第25-26节:「那时,大利乌王传旨,晓谕住在全地各方、各国、各族的人…」你们记得在但以理书里面常常用到这三个相关联的字,就是包括整个王国里的所有人。「晓谕住在全地」至少是他所认识的全地。「说:『愿你们大享平安!现在我降旨晓谕我所统辖的全国人民,要在但以理的神面前,战兢恐惧。』」很好!
一个人,他是真正影响了整个国家。现在,整个玛代波斯王国都在神面前战竞恐惧。没有牵涉很多人,只牵涉适当的人。「因为他是永远长存的活神,他的国永不败坏;他的权柄永存无极!」他说话像写诗篇的作者,不过他是相信异教的王。
噢,神在这卷书里放进了好些有说服力的例子,对吗?国家的兴衰,不论是巴比伦或是玛代波斯,当神把属他的人放在适当的位置,他的信息就能传开去。
第27节:「他护庇人,搭救人在天上地下施行神迹奇事,救了但以理脱离狮子的口。」
让我简单问你,在这一章节里,谁得到了荣耀?是但以理吗?不是但以理。没有一刻是但以理。他只是刚好在故事里,就这样。神得到了荣耀。如果你看到贯穿但以理书的脉络,不是要高举但以理,而是神的威严,是神抵挡了世上万国,维护了他的主权。
最后,亨通。「如此,这但以理,当大利乌王在位的时候和波斯王古列在位的时候,大享亨通。」他大大亨通。现在我要你们听我说。当我结束,我想很快的做总结。
当我们看这一章经文,我们觉得但以理怎样?我们从他身上看到了什么?在他的性格上有什么特质,是可以转化到我们身上?究竟是什么让一个人能够影响一个国家?是什么让一个人有这么深远的影响到整个王国?但以理有什么特质?
让我举些例子。我会逐一列出,你只要听着,认真想想。首先,这个人、他超越了历史。他很棒,而且他对神很有用,因为他超越了历史。他不让自己牵涉到人类那些肮脏的事情里。他寻求神的国。
第二,他从头到尾都过着贯彻如一的生活。年轻的时候他品德高尚,老了,也是这样。我真的认为,按人的标准,是无法量度长年过着品格高尚的生活所带来的力量。很不幸,我们大部分人会发现我们的品德会随着年月变化,有时高尚,有时候不。不过但以理没有。
我们从属神的人身上学到了什么?他超越了历史。他从年轻到年老都过着贯彻如一的生活。第三,他彻底地完成他的使命。换言之,他绝对以神的旨意为他生命的核心。他唯一的愿望就是神的旨意得到完成。
第四,他有正确的态度。他们不断说他有很好的灵性。他有美好的灵性。
第五,在他身边的人都妒忌和憎恨他,可是他从来不会因而愤恨。
第六,他受责罚,不过就算他受谴责,也是因为他的义,因为他没有其他过错。作为教会的长老,他应该-什么?-是无可指摘的。
第七,他以高尚品德和廉洁闻名,这是连他的敌人都知道的事。
第八,他是忠诚的市民。只要不让他违反神的法律,他绝对遵守人的法令。
第九,只要是在神的旨意内,他愿意面对任何后果,结局怎样就听神安排。
第十,不论要他付出什么代价,他都忠心服侍。
第十一,他从来不为自己辩护。他让神为他作主。
第十二,他巩固其他人的信心,给了他们对神的盼望。有没有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在王身上?我的意思是,因为但以理坚定的信心,王也相信了。
第十三,无论遭遇什么伤害,他都会被救;在神的旨意之内,他都会被保守。
第十四,他是神荣耀的器皿。我希望我们可以只讲这一点。作为基督徒,我们尤其重要的,就是要成为神荣耀的器皿。
第十五,神会为他伸冤。神会为他报仇。神会对付他的仇敌。他不用自己应付他们。
最后,他身边的人,还有在他之上的那一位,都表扬他。
这一章表明的道理,就是要展示属神的人品德高尚的生命。我希望所讲的对你有具体的用处,希望神会把这道理放进你的心里,就好像他把道理放进我的心一样。让我们一起祷告。
主啊,看见你能力得到彰显,这是多么让人兴奋,为此,我们感谢你。我们感觉好像可以伸手触摸但以理。我们感觉好像可以看到那个坑,看到那些狮子。这画面是这么栩栩如生。我们知道你仍然是那位神,从来没有改变,当我们有需要的时候,你总会看顾我们。你是用我们来超越历史盛衰的那位神。你是呼召我们去过好像但以理从前那样生活,从年轻到年老的那位神。
神啊,有没有可能,你会从这会众中,还有世界各地,兴起那些诚实、正直和品德高尚的人,那些把生命完全交给你的人,那些受苦,但因为他们坚信那位信实的创造者会保守他们、而没有产生愤恨的人。
主啊,帮助我们成为这种人。借着你的大恩典,让我们成为这种人。塑造我,以致我的生命能够贯彻如一,如果耶稣耽延,而且你允许,让我能够体会年老却仍然有用,这是多么有福啊!我也为聚集在这里所有你所爱的人向你同样地祈求,奉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END

This article is also available and sold as a bookl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