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翻开约翰福音第13章,我们会从第一节开始。约翰福音13章。题目是:谦卑的爱,名符其实的谦卑的爱。我想提提你关于基督死亡和复活之前,最后一周的星期四晚上的过程。他在清晨被捕,真正在半夜的黑暗中。他在星期五的凌晨接受不正式的审判,然后在星期五被处决。他的死表明他是神真正的羔羊,逾越节的羔羊。这是星期四晚上发生的事。
这件事发生在以色列北部,北方犹太人庆祝逾越节的时候。南方的犹太人在星期五庆祝逾越节。北方的犹太人在星期四晚上。星期四晚上。正是在星期四晚上,耶稣参加逾越节,逾越节是纪念的筵席,纪念神从埃及救出以色列人的一段历史,神吩咐他的子民把羔羊的血涂在房屋的门上,逃避死亡天使的击杀。神希望以色列人借着逾越节,纪念神是他们的救主和拯救者。
那个星期四晚上,耶稣和十二个门徒一起,他们没有其他明显的原因聚集在那里。犹太人追随耶稣,耶稣必须在那天晚上直到在花园被捕之前,秘密地与他们一起举行宴会。星期四晚上,就在那个星期四晚上,主对门徒作出了一系列应许,这些应许也延伸到我们所有的人。应许的内容都包含在第13-16章。不朽的四章,记载了主对他所爱的人的应许。当然,应许从门徒开始,但透过历史的演进,已经延伸到所有信徒。
然后,到了第十七章,他去到天父面前,祈祷天父履行所有的应许。他应许的对象,超越了使徒的范围,延伸到所有追随门徒的人。所以,在第13-16章,耶稣说的是他最后的遗言。我写了一本书,名叫《楼上的房间》。刚刚出了新版。各大书店有售。其中一张照片刊登在《今日恩典》。
现在让我们来到星期四晚上的现场,第一节。经文说:「逾越节以前,耶稣知道自己离世归父的时候到了。他既然爱世间属自己的人,就爱他们到底。」
第一节建构成整个场景。是那种爱的表达。那种爱的表达。是关于耶稣对世上所有信徒的爱。首先,他爱与他聚集的使徒,其次,他爱所有明确相信他的人。这是充满爱的夜晚。在这个夜晚,救主出于爱,把所有天国的福气赐下,给予使徒和所有相信的人。他给我们所有人的礼物,记载在第13、14、15、16章里。然后到了第17章,他祈祷天父实现他所作的应许。
这是圣经里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部分。整整五章圣经集中说到神的儿子,他表达对属于他的人的爱。这就是他爱我们的方式。经文说他永远,无限地爱我们到最后,以最大程度的爱,爱我们到底。无限,永恒的神怎样爱我们,耶稣也怎样爱我们。这份爱难以测量,不可思议。爱的深度,高度,长度:完全不可思议。这就是主的爱。
现在,我们从第一节开始,看到第17节,我们会读到基督一生令人最熟悉的事件之一,但是我希望你可以在他爱的背景下看这段经文。好,让我们逐一查考。
第2节开始说:「吃晚饭的时候,魔鬼已将卖耶稣的意思放在西门的儿子加略人犹大心里。耶稣知道父已将万有交在他手里,且知道自己是从神出来的,又要归到神那里去,就离席站起来,脱了衣服,拿一条手巾束腰,随后把水倒在盆里,就洗门徒的脚,并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干。挨到西门‧彼得,彼得对他说:「主啊,你洗我的脚吗?」耶稣回答说:「我所做的,你如今不知道,后来必明白。」彼得说:「你永不可洗我的脚!」
耶稣说:「我若不洗你,你就与我无分了。」西门‧彼得说:「主啊,不但我的脚,连手和头也要洗。」耶稣说:「凡洗过澡的人,只要把脚一洗,全身就干净了。你们是干净的,然而不都是干净的。」耶稣原知道要卖他的是谁,所以说:「你们不都是干净的。」耶稣洗完了他们的脚,就穿上衣服,又坐下,对他们说:「我向你们所做的,你们明白吗?你们称呼我夫子,称呼我主,你们说的不错,我本来是。我是你们的主,你们的夫子,尚且洗你们的脚,你们也当彼此洗脚。我给你们作了榜样,叫你们照着我向你们所做的去做。」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仆人不能大于主人,差人也不能大于差他的人。你们既知道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
爱的谦卑。无私的谦卑是爱的灵魂。换句话说,只有谦卑的人才懂得爱,而你爱心的容量和能力,与你谦卑的程度直接相关。你明白吗?这是圣经简单的真理和原则。只有谦虚的人懂得爱。 你愈谦虚,愈少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那么,你爱别人的能力就愈大。两者互有关连,成为正比。自我关注的程度愈低,对他人的关注就愈高。你愿意牺牲自己愈多,那么,你为他人作的牺牲也就愈大。
真正的爱,圣经的爱,我们在这里谈论的爱,是那位爱我们的主完全奉献的爱,他对他所爱的人,他们的需求,幸福,祝福和喜乐的完全奉献。
我明白,在这个世界上,在人的层面上,我们可以真正关心别人,甚至作出牺牲,作出巨大的牺牲。但是对于作为信徒的我们,神命令我们去爱每个人,而且不要求任何回报。从最纯粹的形式来说,圣经的爱是完全无私的。这不是人类的爱。当然爱是有来有往的,让彼此相爱的人感到满足,但对我们来说,最纯粹的爱是完全无私的。我们不会关心个人的利益,不会关心个人是否感到满足,或有没有成就感。
这种纯粹的爱是完全承诺给予别人快乐,满足和成功感,无论付出任何代价,作出任何牺牲;所付出的代价是不小的。这就是我们所要表现的爱。
保罗用一句话总结了这种爱:「爱是不求自己的益处…爱是不求自己的益处」。爱不是在寻找令自己满足的东西。这种爱对自己的欲望毫不关心。只想在别人身上花费一切,付上一切。这是保罗说的。
他又在哥林多后书12章说:「难道我越发爱你们,就越发少得你们的爱吗?」我们看到他一生倾尽所有去爱。在第12章之前的第11章,他说:「我比他们多受劳苦,多下监牢,受鞭打是过重的,冒死是屡次有的。被犹太人鞭打五次,每次四十减去一下;被棍打了三次;被石头打了一次;遇着船坏三次,一昼一夜在深海里。又屡次行远路,遭江河的危险、盗贼的危险、同族的危险、外邦人的危险、城里的危险、旷野的危险、海中的危险、假弟兄的危险。受劳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饥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体。除了这外面的事,还有为众教会挂心的事,天天压在我身上。有谁软弱,我不软弱呢?有谁跌倒,我不焦急呢?我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些从来都不是关于我个人的事。为什么我要担任哥林多教会的牧者,而且必须忍受来自进入哥林多教会和撕毁教会的,虚假老师的毒刺。我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些从来都不是关于我个人的事」。
直到有一天,他把头放在木头上,他们砍掉他的身体。这就是牺牲,牺牲,牺牲,他以他的牺牲表达爱。他问哥林多教会的人说,「你们是否以仇恨和叛逆,回报我对你们付出的所有的爱呢?」保罗了解爱是什么,他说:「爱是不求自己的益处」,他用他的一生为我们树立爱的榜样。这份爱与世界的爱不同,世界的爱追求自我实现,是放纵的,寻求自我满足的。只有基督徒才有能力去爱这类人,倾尽能力一直去爱这类的人。
现在,我们需要一个例子。我们需要一个榜样,就是主自己。腓立比书2章说:「他本有神的形像,与神是同等的」意思是基督作为三位一体的真神的其中一位,经文接着说:「他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是的,他没有紧紧抓住这个身份。「反倒虚己,」从字面上解释就是,他剥夺自己所有属于神的权利和特权, 经文又说,「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他来就是为了放下自己。
现在,请思想。基督纡尊降贵,极度屈就降卑,付出最大的爱。他谦卑自己,爱与谦卑有直接的关系,所以最谦卑的人就表现出对别人最大的爱。他的爱无与伦比,无法理解,无法明白。它的高度,深度,长度和宽度超出我们的想象力。在马太福音11:29,耶稣说:「我心里柔和谦卑」,他一路降卑,最后像罪犯一样死亡,承担他不应该承受的刑罚。他屈就降卑,一路向下,代替我们受死,让我们可以一路向上,来到神的面前。耶稣向我们表达他对我们永恒的爱。
所以,从他身上,我们看到谦卑和爱之间,最完美的表现。这种爱,是圣经的爱。耶稣在约翰福音15:13说:「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没有比这个大的。」如果爱是谦卑地牺牲,那么爱的最大表现,就是最后的牺牲,对吧?
所以,如果你爱你的小女儿,眼见汽车正沿着街道向她撞,你会立刻把她摔在一旁,宁愿自己被车子撞死,我们可以说,这是人类表达的最伟大的爱。又如果你像使徒保罗那样,努力向人传福音,而且最后因此入狱坐牢,甚至被斩首,这也是人类伟大的爱。是的,很伟大,但是你只能这样做一次,对吧?你只能这样做一次,因为你死了,不能再这样做了。你在天堂啦!
我们都希望尽可能地生存下去。 我们谁都不急于成为烈士。而且我们不能为人类的罪而死,不能以死有效地拯救他们。我们为别人牺牲,丢了性命,不能使我们从神那里得到任何好处。如果有好处,倒不如把炸弹绑在自己身上,炸死自己,直接下地狱算了。你不会以任何自我牺牲的方式上天堂,不能赢取神的任何恩典。这不是我们说的牺牲的爱。我们说的是,如果你是信徒,你已经被神改变了,那么你就有能力,以这个世界无法理解的方式,去爱每个人。事实上,就是这种爱,把我们与这个社会分别开来。
这是一种爱,愿意承担十字架,对吗?如果需要的话,会为了救赎别人而死,不过你只能做一次。在你的余生,你需要以不会终结生命的方式去爱。我不知道。在这里,也许有人最后会因为向人传福音而死,有人可能会。我们中有些人可能会这样终结生命。作为传教士,我可能会因为向人传福音而冒犯某些人,我会在某个地方被杀。但这种事在你们身上,都不太可能发生吧?
但是每天发生的是,我们被要求彼此相爱,而且得着能力去爱,我们需要效法榜样,学习怎样为了爱而付上性命。谁是我们的榜样?谁是我们的榜样?就是这段经文里的耶稣。这是无与伦比的经文,主耶稣以自己为榜样,向使徒传授爱的意义,完全爱的意义,爱到底的意义。我爱你到最后,我以永远的爱爱你,这是你今天的第一堂课。爱就是这样实践的。
这是重要的课,因为当我读约翰一书时,你明白彼此相爱首先要确保我们的得救。你还记得约翰说什么吗?他说当你爱的时候,你就免去被审判的恐惧。完美的爱驱散恐惧。你没有任何恐惧,因为你知道自己已经逃脱了神的审判。你不会受到刑罚。为什么?你怎么知道?因为你知道自己已经属于神。神就是爱,那些去爱的人属于神。
世界不单借着我们的爱认识我们,而且我们也借着爱,明白自己在神面前的状况。如果你说自己是信徒,却讨厌你的兄弟,那么你就在撒谎了。不过,如果你说自己是信徒,同时爱你的兄弟,真理就在你里面。这是非常非常个人化的。我们彼此相爱,就成为我们的保证,我们的确据。我们彼此相爱,也成为世界的见证。
现在请看约翰福音13章。「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
这就是我们展示基督教的方式。我们中最虔诚的人不会杀人。我们中最虔诚的人会爱人。我们以神的爱去爱世界,尤其是爱我们的弟兄,也爱基督里的其他人。我们用谦卑的行动表达爱。而替别人洗脚是必须的。如果你不知道,留意,洗脚是必要的。我只想提醒你。我不希望它消失。我想你明白,为你自己和所有与你联系的人,保持脚部清洁有一定的好处。明白吗?我们用脚走遍世界。我们走遍世界。
在远古时代,人穿着凉鞋在尘土飞扬的路,泥泞的路或潮湿的路上走,鞋子不能发挥作用,双脚仍然十分肮脏,布满尘土。所以在每个房子前面, 都放着一口大水缸,免得进入的人弄脏房子。 放在房子外的水缸是用来洗脚的。而当时替人洗脚是十分低下卑微的工作,由奴隶或最低等的仆人负责。虽然不需要任何技巧,而且十分令人厌恶,却非常必要。
在远古时代,在圣经的年代,当人们吃饭时,像逾越节吃饭时,会持续好几个小时。他们会斜靠在椅子上。不是坐着,而是在椅子上躺下。所以你的头在这边,有些人的脚也在这边。按照简单的礼貌,人们会照顾好双脚。就是这样。今天如果你进入房子,比如说我回到家里,我和太太帕特里夏都会把鞋子脱在门外。我理解这种做法,但实际上,有时候情况可能会更糟。但你明白脱下鞋子,是为了保持清洁。
主跟门徒,在那个星期四晚上,在楼上的房间聚会。他在世上的事工即将结束,第3节说:「耶稣知道自己是从神出来的,又要归到神那里去,」这就是第一节所说的话。他知道他将离开这个世界,回到天父那里。这是最具特征,最有代表性的场面。主耶稣正走向荣耀。他将回到在创造世界以前,与父同在的荣耀里。 他将回到荣耀里。似乎在这个时刻,应该有人来替他洗脚,对吗?
也许在经历了这33年的卑微屈辱的生活后,或许有人会站出来,明白到主正在走上十字架,复活和升天,也许这时候让我们认识到他尊贵的身份,认识到他的荣耀,于是有人站出来,替主洗脚。他将要获得高于万有之名的名字,万王之王的名字。天上地下的人都要向他跪拜。可是当时没有人站出来,没有人替他洗脚。
在这个场景,我们看见门徒躺在椅上吃晚餐,他们双脚十分肮脏。 这是非常不礼貌的。在这种情况下,主一定十分失望,十分失望。而且别忘记,在这之前,门徒还彼此争论呢!根据路加福音22章的记载,他们当时争论,谁在王国理最大。他们只是关心自己的尊严,自己的荣誉,自己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人愿意担任奴隶的角色,没有人愿意替人洗脚。
这让主感到悲痛。门徒软弱又顽固,但无论如何,主还是爱他们,他的爱是这么令人难以置信,因为门徒实在十分丑陋,十分丑陋。还有门徒之一的犹大。他更丑陋,多么的丑陋。从他们身上,我们开始明白,主以最大的爱来爱他们的意思。是完全的爱,彻底的爱,直到世界终结的爱。
我们从经文中,看到几个重点。首先,他的爱在第1节已经说明,经文说:「他既然爱世间属自己的人,就爱他们到底。」这说明了他的爱。作者约翰在圣灵感动下,作出一段鼓舞人心的描述。耶稣知道他的时候到了。他知道自己要回到天父那里去。约翰在第3节再次重复。主的荣耀即将出现。是的,当然,虽然主的死迫在眉睫,但是借着他的死,神的恩典把他提升,从恩典变成荣耀,他明白。
他应该是被尊敬,被高举,被提升,受到礼貌对待的人,但没有。没有!所以,他把自己的爱展现给那些,请留心听,展现给那些不值得被爱的人,软弱,自私,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的门徒,以他们这种态度,将来不会为教会带来任何的见证。完全没有帮助。经文说:「这样,你们彼此相爱,所有人就知道你们是我的门徒了」。别人会怎样看待你的行为?我的意思是,门徒彼此争论,相咬相吞,你们没有以爱相待。
如果这是你教会正在发生的事情,有争执,纷争和分裂成不同的派系,其实我们知道,所有这些事在使徒的书信中都有提及。如果世界上的人看见了,他们会下什么结论呢? 不是说我们已经转变了,可以彰显出神圣的爱吗?是世人不认识的爱吗?耶稣本来可以斥责他们,严厉地斥责他的门徒,像斥责法利赛人一样,但他没有。他爱他们,保护他们,也为他们留下怎样彼此相爱的榜样。。
第十七章,耶稣的最后举动是爱的举动。他的爱永无止境,永不改变,任何事情都无法令他的爱改变。爱来自永恒的源头,直到永恒。在门徒还未出生以前,主耶稣就以永恒的爱爱他们。他爱他们从永恒到永恒。他以永恒的爱爱他们。赞美诗歌的作者说: 「被永恒的爱所爱,被爱的恩典所带领。」是的,恩典,被恩典所爱。耶稣充分表达了这种爱。他作了爱的声明。
第二点,这爱被拒绝了。第2节,我们看到这爱被拒绝了,你问:「为什么?」经文说:「吃晚饭的时候,魔鬼已将卖耶稣的意思放在西门的儿子加略人犹大心里。」我们真的需要看到吗?我们看到了主的爱完全表达。又为什么特别提到犹大呢?很丑陋。对于犹大来说是灾难性的,他永远是该死的。
我们不了解犹大。作为信徒我们很难理解他。他曾经与基督在一起生活三年,看到一切,听到一切,他观看耶稣所做的每一个举动,知道他生命的绝对完美,却把自己献给撒但。他把自己献给撒但。把自己的生命交由撒但掌管,经文第27节说,撒但就入了他的心。
那天晚上,星期四晚上,在晚餐时,撒但进入犹大的心里,耶稣知道撒但出现的时间。 他知道人的内心。 他看清人的思想。 他当然知道那个无影无形的诽谤者撒但何时出现。撒但果然准时出现了,耶稣对犹大说:「你要做的,快做吧!」去做吧!安排背叛吧!时间表已经开始了,时钟滴答作响,确保明天逾越节当羔羊被杀死时,我被处死。快点去做吧!
这是献给撒但的人。耶稣在约翰福音6:70对他说,他是魔鬼。 他是魔鬼。为什么在这里提及?为什么?因为对比鲜明。对比是有启发性的。对比就像在幕后投下了黑色的布帘。突显出爱的表达,让耶稣的爱大胆地脱颖而出。最黑的仇恨与最纯洁的爱形成对照。犹大充满仇恨。犹大是仇恨者,耶稣越没有实现犹大的野心和贪婪,犹大就越憎恨耶稣。
犹大自私。他受贪婪、野心和自我满足驱使,没有能力去爱。骄傲的人不能爱。自私和追求个人利益的人不能爱,犹大也不能爱,他憎恨任何阻碍他野心的事情。所以,你知道背后的图画是:犹大的仇恨。
耶稣赐予我们这些经文,树立爱的榜样,他慈爱的话语抓住我们的心,温暖我们的心,吸引我们更爱他,却同时让犹大更恨他。
一位作家说:「我希望犹大的叛徒之吻是唯一的吻,但从精神上的意义来说,耶稣至今仍要忍受一千遍叛徒之吻。在行为上出卖他,却虚伪地用嘴唇向他认罪,歌颂他的人高举他的名,却同时剥夺他神圣的荣耀,从他的头上扯下普世王权的冠冕,向他歌唱赞美诗的同时,却用言语和行为践踏他的福音;那不是犹大的吻,又是什么呢?」
今天仍然有很多犹大。第1节说了爱,而这爱一直在犹大的生活中刺激他。
最后,第三点,是显示爱。爱被显示出来。他是怎么爱的,那爱怎样表现出来?我说过,这种爱的本质是无私的。这种爱的本质是无私的。他把爱完全消耗在所爱的对象身上,这种爱是自我谦卑的,就像耶稣所做的。耶稣在这里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为了爱作出最终的牺牲,甚至不惜失去生命,好让我们一生学习。
耶稣知道,父将万有交托他手中,他知道自己是谁。我们不希望人们认为耶稣这样做,只是一个人降低自己罢了,因为他是人,他不过想表明自己要谦卑。不!约翰说得很清楚:「耶稣知道自己是从神出来的,又要归到神那里去,」这是对他绝对,永恒神性的声明。这也是他忍受屈辱的要点。他从荣耀中弯腰降卑而来,在那个星期四晚上,在那个小房间里,他再次弯腰降卑。
经文说:「他离席站起来,脱了衣服,拿一条手巾束腰,随后把水倒在盆里,就洗门徒的脚,并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干。」还记得第2节吗?当时是「吃晚饭的时候,」说明当时他们已经在吃饭了。他们在吃逾越节晚餐了,没有人愿意站出来替人洗脚,没有人愿意。
在约翰一书3:18,约翰提醒我们:「我们相爱,不要只在言语和舌头上,总要在行为和诚实上。」你的行动就是爱的体现。耶稣做了别人不会做的事,别人不愿意做的事。他从晚饭的桌子前站起来,脱下外衣,只剩下通常穿着的内衣。他拿了一条毛巾,又在腰间放了一条毛巾。然后,他从放在每个房子门前的大水缸里,倒水入盆,开始替门徒洗脚,洗完再用毛巾擦干。他拿束腰的手巾擦干门徒的脚。当时他脱下外衣,以免外衣上的灰尘弄污门徒的脚。这是非常不起眼的动作。也是非常谦卑的表现。
对于打鱼的人来说,他替另一个渔夫洗脚,只是稍稍的放下自己的尊严罢了!这是谦卑的行动,但对于造物主来说,替骄傲自大的罪人洗脚,却确实是更了不起的降卑行动。你或许认为,耶稣当时只是想站起来舒展一下筋骨,或者在门徒中,也有神圣的人吧?不,他是要替那些自以为是,自私,只顾自己和野心勃勃的人洗脚。这就是他要做的。
耶稣和门徒一直从伯大尼尘土飞扬的路,穿过肮脏,泥泞的耶路撒冷街道,步行到上层的房间。门徒处于互不相干的环境中,每个人都想肯定自己,他们不会做违背自己尊严的事,确保自己不会在耶稣眼中降低身份。他们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做!耶稣走到门口的大石缸前,准备,为他们洗脚。
门徒的记忆力真是短暂。就在不久前,耶稣对他们说:「你们中间谁能成为最大的人,他就要…」就要什么?「作别人的仆人,奴隶。」可是门徒听了就忘。充耳不闻。所以,就在这个晚上,耶稣平静地,庄严地站了起来,脱下外袍,把毛巾束在腰间,开始替门徒洗脚。我不想多作猜测。你知道我不喜欢这样做,但我知道这几乎毁了那些人。对他们来说,这是「哇,哇,哇!不可能发生。不可能发生的事!」彼得最终表达了他们的心声:「主呀,这是不对的!」
他们感到震惊,悲伤,后悔,觉得自己有罪,因为主做了他们都不愿意做的事情。看,他们知道替人洗脚是社会阶梯中最低贱的工作。而且他们深深地受伤了。他们知道自己是骄傲的,心中骄傲,行事为人骄傲。但耶稣为他们洗脚。耶稣来到西门彼得面前,当然,彼得就开始发出哇,哇,哇!的惊叹,他有自己的感觉。他说:「主啊,主啊!」他试图作出强烈的对比,「主啊,你洗我的脚吗?」这事不可能发生!
其实,彼得知道耶稣是谁。他知道,因为他曾经说:「你是那圣者。我们还可以跟从谁呢?你有永生之道,我们相信你是独一圣洁的神。」他又说:「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他知道耶稣是谁。其余的人都知道耶稣是谁。没有争论。彼得还知道自己是谁,他曾经对主说:「主啊,请离开我,因为我是有罪的人。」主多次提醒他犯的罪,他的过错。
记得,主在不久之前对他说:「离开我吧!」是什么意思呢? 「撒但!离开我吧!」所以彼得在这里试图做对他具有意义的对比。「主呀,你洗我的脚吗?我是有罪的人!」他也表达了其他人的心声。当时他吓坏了。他不能让这事发生。不能让这事发生!
耶稣在第7节回答他说:「我所做的,你如今不知道,后来必明白。」耶稣不是指洗脚这回事。他把彼得带回现实。他说:「彼得,你仍然不明白吗?不明白我的屈辱吗?你不明白。」请记住,门徒对弥赛亚的看法是弥赛亚会凯旋而归,大大的胜利。他来了; 会建立王国。驱逐敌人。他会统治耶路撒冷,统治以色列和整个世界,应验先知所说的一切。先知重申了神对大卫应许的一切,对亚伯拉罕应许的一切。
他们仍然有弥赛亚凯旋而归的观点。即使是在主耶稣复活后,他们在使徒行传1:6问耶稣说:「主啊,你复兴以色列国就在这时候吗?」呀!他们的观点是耶稣作王。他们无法忍受耶稣的屈辱。 所以主对他说:「你不明白,彼得。但最后会明白,这是我承受屈辱的一部分。是我向你展示我是怎样爱你的例子,也是我道成肉身,受屈辱和被人藐视的隐喻。可是现在你看不到,但以后会明白。」是的,彼得后来明白了。
如果你读彼得前书,你会看到他深深明白基督的谦卑。彼得在经文说:「你们得赎,脱去你们祖宗所传流虚妄的行为,不是凭着能坏的金银等物,乃是凭着基督的宝血,如同无瑕疵、无玷污的羔羊之血。」彼得明白什么是道成肉身。他了解什么是屈辱。更了解耶稣为什么被处死。
他在第1章描述了这件事。在第2章,他说:「他被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他最终明白了,而且写下经文。约翰也明白,其他使徒也明白,写下了不同的书信。可是当时他们仍然不理解耶稣所受的羞辱。所以耶稣说:「彼得,你现在还没有意识到这种侮辱。以后你会明白。」是的,当时彼得说的话证实了他还不明白,他说:「永远不要洗我的脚!」重点是代名词。主啊,你永远不要洗我,罪人,脚。永远不要!
他在对话中好像说:「放下!立刻停止! 你不能这样做。」真的,他是勇敢的家伙。 借着认罪与创造主交谈。 他称耶稣为主,也真的对待他像对待主人。这里用的语言是极端的。否定,永远不要,是最强烈的否定。就像永远永恒地说,任何时间,任何途径,在任何情况下你都不要洗我的脚。确定了,洗脚这回事永远不会发生。
耶稣对他说:「我若不洗你,你就与我无分了。」第9节彼得说:「主啊,不但我的脚,连手和头也要洗。」彼得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你永远不要洗我!」变成「洗洗洗,不但我的脚,连手和头也要洗。」是什么让他这么快就改变呢?因为他最想要的,就是与耶稣基督建立关系。记得第6章耶稣问:「你们也要去吗?」西门彼得回答说:「主啊,你有永生之道,我们还归从谁呢?」主啊,如果这是与你保持联系的方法,请替我洗脚!连手和头都要洗。
耶稣说:「如果我不洗你,你就与我无分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原来,耶稣指出彼得的灵性需要被清洗,得洁净。彼得需要以西结先知应许的新盟约:洗净,洗净。他需要保罗在写给提多的书信中,提及的得到新生命的洗涤。他需要灵性的清洗,而基督屈尊降卑,忍受羞辱,一直走上十字架,就是为了清洗我们的灵性,洗净我们的罪。
彼得,你不能阻止我受的屈辱。我要一直走下去,借着替你们洗脚,然后走上十字架。这是我的路,你必须接受。你必须接受我的屈辱,一直到十字架,因为这是你的罪得以清洗的唯一方法。 这是洁净你的方法。当时彼得已经得救了,因为他信基督还未作成的事,几天后基督才上十字架,但是对所有相信旧约的信徒来说,彼得已经得救了。
耶稣说:「除非我洗净你的罪,否则你不能与神建立安全稳妥的关系。如果我不洁净你,如果我不替你洗脚,那么你就与我毫无关系。」让我说得更详细。除了耶稣基督的名外,没有别的名字使我们可以得救。除了借着基督,我们得不到宽恕,罪孽不能洗净,不能得救赎。就像耶稣说:「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我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
「你想与神建立关系吗?就要借着我。如果我不洁净你,你就是不干净的。与我毫无关系。唯一的拯救就是透过耶稣基督。」所以,主从这简单的举动出发,显明属灵的真理,显明给我们和世世代代的人看。当耶稣这样说的时候,显然,彼得想要与神建立完全的关系。耶稣在第10节回应了这个属灵的真理。耶稣对他说:「凡洗过澡的人,只要把脚一洗,全身就干净了。你们是干净的。」
你不需要再洗澡。 他们可能会在早上离开伯大尼的时候洗过澡,也许当时他们和马大和马利亚,拉撒路住在一起。然后他们离开,走了好大段路,终于抵达楼上的房间。但他们不需要再洗澡。他们只需要洗脚。这是堂皇的事。耶稣说:「彼得,你不再需要救赎。你只需要清理和洁净一下!」我希望你留意。
耶稣说:「彼得,你很干净。你很干净。」彼得认为,这可是他一生中听过耶稣对他说的,最伟大的宣告,因为耶稣是在告诉他:你得救了。他告诉彼得,你得救了。你们中有多少人希望耶稣出现,走到你面前对你说:「我想让你知道,你已经得救了。」你认为我是在开玩笑吗?不是吗?我可从来没有怀疑自己的得救,有时候,魔鬼会利用一直缠绕我们的问题来动摇我们的心。耶稣说:「你们都很干净。你们已经得救。你们已经重生了,已经被赎回。所有人都得到了生命。但不是所有人,」第11节指出,耶稣知道谁会背叛他。所以,他说:「不是所有人都干净。」
这里还有一个未得救的人,主明确指出,他这样说:「你们是干净的,然而不都是干净的。」你得救了,听见主的救赎是有功效的,真是令人难以置信。你问,我怎么知道我的确得到救赎呢?请听我读约翰一书,经文说因为你承认耶稣是基督,因为你爱神,因为你听从了他的命令,又彼此相爱。这就是得救的证据。这就是证据。你洗完澡了。你很干净。你无需再洗一次澡。你只需要常常清理和洁净一下就可以了。但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
作为信徒,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应该怎样生活呢?首先约翰一书1:9提醒我们,我们要认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这是作为信徒应该做的事。信徒是指一个人,罪得洁净了,被称为义,重生之后,仍然活在世上,沾染世上的尘土,需要常常悔改认罪,得到洁净。
好了,彼得,你已经得救了。 彼得不是有很多缺点吗?耶稣的话会不会也让你得到鼓励呢?我的意思是,如果你看见自己像彼得一样,听到主对你说,你是干净的,你会得到鼓励吗?主耶稣为什么认为彼得是干净的呢?因为借着彼得对基督的信心,他已经被神的公义遮盖了。可是,在这里耶稣又说不是所有人,不是所有人都是干净的。
好了,到了最后一点。爱的表达。爱被拒绝。主不可思议的举动显明了爱。因为爱,他屈尊降卑,降到最低的水平,做最肮脏的工作,无私奉献自己,照顾别人最基本的需求。最后,爱被召唤出来。我们在最后五分钟看最后一节。
如果愿意,这里会召唤或发出爱。「耶稣洗完了他们的脚,」完成了,然后「就穿上衣服」,回去,再次斜靠在桌子上,经文说,「耶稣对他们说:我向你们所做的,你们明白吗?」他从整个行为的神学现实出发,回到爱的实际运用。他问:「我向你们所做的,你们明白吗?」门徒当然明白。 他们当然明白。耶稣又说:「你们称呼我夫子,称呼我主,你们说的不错,我本来是。」谁能否认基督的主权呢?我可以用这节经文,讲十堂道。你们称我为「主」。你们称我为「老师」,我的确是。你们说得很对。
「我是你们的主,你们的夫子,尚且洗你们的脚,你们也当彼此洗脚。我给你们作了榜样,叫你们照着我向你们所做的去做。」这是主的教导。
这样去爱。从生命最琐碎最简单的需要,无私,谦卑地爱。从这里开始,所有更高的都会来。爱满足别人最低层次的需求。耶稣说:「我给你们作了榜样,叫你们照着我向你们所做的去做。」这是主传给他的跟随者的信息。「如果我,主」从大到小依次排列。 「如果我,你们的老师这样做了。」「如果我,」第16节说:「如果我,神差派来的,你们的主人做到了,那么,你,学生,奴隶,被我差派的人,不是更应该这样做吗?如果我,宇宙中最崇高的人,可以弯腰替你们洗脚,难道比我低微的你们,不可以谦卑自己吗?」
耶稣的教导原来是围绕路加福音22:24说的。当时门徒争论哪个门徒才是最伟大,最重要的。 耶稣可以说一堂课解释给他们听,但是,他却以行动树立了榜样。这个榜样肯定震动了他们的心。 到底,我们应该怎样教别人去爱呢?就是借着爱。我们必须教导教会去爱。怎样做到呢?是借着演讲,还是借着爱的行动呢?
所以,第17节说:「你们既知道这事,」但这里应该翻译为,因为,因为是表示事实的陈述。「因为你们既知道这事,」门徒当然知道,因为耶稣刚刚教导他们。耶稣接着说:「因为你们既知道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若,本来是如果的意思,但这里是完全不同的词。 是完全不同的结构。 有点不太确定的意思。第一句是肯定的。「因为你们既知道这事,」而第二句就不是很确定,「如果照着去做的话…」
我们的生活何尝不是这样?我们知道应该彼此相爱。因为我们知道,如果我们这样做了,就会有什么回报?得到祝福。有人想兑现这个应许吗?有人想被祝福吗?有人希望神打开天上的宝库,倾倒福气给我们吗?你的生活可以怎样蒙福呢?你怎样释放天上的祝福呢?就是借着牺牲无私的爱,谦卑自己,不考虑个人的利益,个人的满足感,完全致力于为他人谋取幸福,快乐,满足和成就感。
圣经说: 「那些走在主的道路上的人多么蒙福。那些信靠主的人多么幸福。那些听了耶和华的话并遵行的人多有福气呢。」「因为你们既知道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祝福之一,就是你知道自己已经得救。另一个祝福,就是世界知道你已经得救。福音会被高举,基督将被高举。
现在请跟我一起祷告。
主啊,我们感谢你今天赐给我们这段美好的时光。这是令人难忘,令人难忘的例子,一直会存在我们心中。愿我们忠心,忠诚地像你一样去爱。这不是神秘的事。也不是感情用事。爱是服务最低层的人,关心他们,不是因为他们赢得或值得我们服事,我们爱他们,就像你一样也爱那些骄傲和自我中心的人一样,爱那些不断争论要抬高自己的人一样。
主啊,帮助我们去爱。 愿我们谦卑自己,像救主那样谦虚卑微,让我们的爱心得以提升。我们祈求我们的服事让你得荣耀,让教会得荣耀。奉基督的名祈祷,阿们。
END

This article is also available and sold as a bookl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