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拿出圣经,预备你的心,我们来查考罗马书第2章1到3节。从第1到16节,是单一的部份,告诉我们神审判人的原则。在我们研读神话语之前,让我们先低头祷告。
天父啊,我们知道今天你与我们同在。求你带领我们思想,你是多么奇妙,又预备我们的心来领受你的真理。我们期待你赐给我们的教诲,我们感谢你。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罗马书一章18到32节告诉我们,神的愤怒,是透过审判展示出来,就是说,神借着审判世上有罪的异教徒,来展现他的愤怒,因为他们得罪了神,拒绝神的启示,选择拜偶像和那些可怕的假神。这些是罗马书第一章所说的真理。
使徒保罗给我们非常清楚、明显的画面,展示异教徒邪恶,和放荡的特性。他也清楚表明,由于人类不断犯罪,神的愤怒已经开始在世上动工。人类离弃了神,所以神放弃了人类,任由他们面对自己犯罪带来的恶果,证明神的愤怒,正在彰显出来。
好了,当你们来到第一章末,如果你真的有思想过,这里有非常重要的问题,还没有答案,就是:好人又怎样呢?那些有道德的人、那些没有杀人的、没有说谎的、那些不是盗贼、那些没有犯奸淫,也不是同性恋的人又怎样呢?有些人,他们基本上是好人,品行端正,没有拜偶像,也没有完全是非不分,和失去道德判断力的人,又怎样呢?那些没有公然信奉假神的人,又怎样呢?他们属于哪一类呢?
我真的相信,有很多人,很多品行端正的人,基本上从外表看来是好的人,大概都认同保罗在第一章里,对邪恶异教徒的谴责。他们大概会对保罗说:「阿们。我们认同你。」而在世界上,整个历史中,都有一些基本上品行端正的人。就好像跟保罗同期的赛内卡。也许,赛内卡曾经听过罗马书第一章,还说:「保罗,我同意你的说法,我认同你。」或许赛内卡曾经说过这些话:「是的,就绝大部份人来说,那绝对是真确的,我同意你对他们进行审判。不过,当然,世界上还有其他人,就好像我自己,跟你一样,强烈谴责这趋势!」因为赛内卡是个品行端正的人。
赛内卡擅长写作,他曾经写过基督徒生命的题目,而且非常出色,后来的基督徒都叫他做:「我们自己的赛内卡」,虽然,他不是基督徒,但是,他的品行跟基督徒的道德规范非常相近。他高举道德美德。他揭露虚伪。他宣扬人人平等。他承认罪恶无处不在。他实践,又教导人每天自省。他讥讽庸俗的偶像崇拜。在社会里,他担当道德引导者,从外表看,他是品行非常端正的人。我的意思是,至少,看起来,他没有做任何坏事,而且,他一定会同意保罗的控告。
不过,注意,赛内卡自己,被个人的恶习缠累,他谴责别人的恶习,而最骇人听闻的就是,他牵涉一桩杀人事件,尽管这样,他仍然会认同保罗。
好了,关键就是:世界上有些人,似乎没有崇拜偶像。他们甚至认同真实的宗教。在保罗的时代,那可能是犹太人。而今天,他们应该是「所谓的基督徒」。他们会捍卫圣经的道德标准。不过,就好像赛内卡一样,因为他们不是真的相信神,纵然他们愿意持守外在道德价值系统,却都不能在自己的生命里维持着,因为,他们不能克制自己的罪性。所以,他们是用光明作斗篷,把黑暗的心遮盖着。
然后,保罗在第二章开始揭露那些道德主义者,那些犹太人,他们说:「我们没有盲目崇拜偶像,我们没有堕落到这个水平。我们都认同你的谴责,所以,我们跟他们是不一样的。我们不应该受谴责。」而且他们会有一种错误的安全感。可是,如果你看第三章19节,就是在这段指控人类的章节的结尾,你会看到,保罗有他的目的。他说:「我们晓得律法上的话都是对律法以下之人说的,好塞住各人的口,叫普世的人都伏在神审判之下。」好,就看到那里。
对于整个基督教福音的基础,人们理解的就是:他们在神面前是有罪的,不论他们是不是像第一章所说的不道德,或像第二章所说的品行端正,不论他们是不是第一章所说的外邦人,或是第二章所说的犹太人。我相信,在第二章,保罗可能想到那些不信教的道德家,就好像赛内卡,他认为自己是品行端正的人,而且希望捍卫合乎道德的法规。但是比这更甚,他想到犹太人。犹太人会草率地认同保罗对外邦人的谴责,然后他们会说明,他们知道,自己已经被免除审判,而且他们真的相信,自己已经被豁免了。
传统上,犹太人相信,神会消灭外邦人,因为他们犯了罪。就好像约拿的例子,除非他们悔改,否则神可以彻底消灭尼尼微城。但是他也认为,犹太人永远不会经历外邦人所受到的谴责。他们相信,因为他们是犹太人,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因为受了割礼,因为保留犹太宗教的服饰,所以,他们能免于任何审判。
例如,他们有些有趣的说法。其中一个是:「在众多国家之中,神只爱以色列。」另外一个:「神审判外邦人是一个标准,审判犹太人却是另一个标准。」他们还说:「亚伯拉罕坐在地狱门口边上,阻挡任何邪恶的以色列人通过。」就是说,亚伯拉罕不让任何邪恶的以色列人下地狱。
在《与特里福的对话》中,殉道者游斯丁与犹太人争论,犹太人说:「那些亚伯拉罕的后裔,在任何情况之下,即使他们肉身的时候是罪人,不相信神,也不顺服神,他们仍然可以承受天国。」这是他们所相信的。他们相信自己能免于审判。他们不相信自己与世人、与外邦人一样被谴责,因为他们自以为义,他们属于以色列这个民族。
你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去解读。第一,他们相信,靠行为可以得到救赎。他们相信律法主义-透过行为得救。他们以为,因为自己是以色列的子民,因为他们遵守传统,因为他们的身份,因为他们的宗教认同,所以,得到豁免。他们是被拣选的民族。他们期望被看重和优待-注意-不限于个人层面,而是延伸到整个民族,他们认为,神有义务特别看顾这个民族,所以,作为民族的一份子,应该被免于审判。所以,他们个人的罪没有后果,全因为受到类似全民救赎的保障。
你也可以说,他们不仅相信靠行为可以得救赎,而且相信,可以靠圣约得救。他们不仅相信律法主义,而且相信我们所谓的「圣礼主义」。因为他们第八天受割礼,因为遵守了那个圣礼、那个仪式,所以,他们在圣约之内。
不要以为这是远古的事情,基本上,今天真的有很多新教教会仍然这样相信。假若一个小孩在婴儿时受洗,那就是圣礼,通过这个圣礼,那个小孩就进入了圣约。那个小孩在婴儿的时候已经进入了圣约,而当小孩满12岁的时候,那个圣约就会被肯定,所以,透过这圣礼,那个小孩就保证,能在神的国里有份,而且,不会跟世人一起被定罪。所以,今天我们看到的圣约神学,基本上就是错误安全感的改编,是犹太人从老师那里得到的错误教导。他们相信,只要表面上遵守传统,在圣礼方面按圣约来做,他们就会被豁免。
这样的人今天仍然存在。他们接受了洗礼,他们上教会,加入教会,他们守律法,从外表看来,品行端正。他们自以为义,尝试做正确的事,不认为自己会被审判。他们真的不信。基本上那没有错。有一个神学家说:「在每个人里面,都有微小的声音,不断的在说服他们,就是,到最后,一切都会安好。」所以,你常常听到人们说:「神不会这样对我!我一直都是好人!」坦白说,那些合乎道德、自以为义的人,是最难去接触的。比那些堕落的、别无选择的坏人更难接触。
所以,保罗从第一章的堕落者,转移到第二章那些合乎道德的人,他更大力和清楚地指出,那些合乎道德的人,甚至犹太人,如果不改变的话,到最后,他们会发现自己跟那些外邦人、不信神、拜偶像的人一样,落在同一个地狱里。请留意-如果外邦人没有任何借口,那么,犹太人更没有任何借口,因为,他们拥有更多信息和知识。所以,当说到合乎道德的人、说到敬虔的人,就是那些没有盲目崇拜偶像,却认同犹太教,或从外表上看来遵从基督教的人,保罗要他们知道,如果这只是流于表面的信仰,他们也要被审判!
在头十六节经文中,有六个审判的原则。今天我们尽管开始,看能够完成多少。六个原则,留心。我会一一告诉你们。请写下来,道讲的时候,我们按这个顺序讲下去:知识、真理、和罪咎-这是头三个原则-知识、真理、和罪咎,还有后面三个原则:行为、公正性和动机。神的审判,基于这六个原则。他审判人是按他们的知识、按事实、按他们的罪咎、他们的行为,他以公正来审判他们,也要断定他们的动机。这六个元素加起来,说明神是怎样审判的。
现在,让我们看第一个原则,在第一节,就是知识。「你这论断人的,无论你是谁,也无可推诿。你在什么事上论断人,就在什么事上定自己的罪;因你这论断人的,自己所行却和别人一样。」
让我们来看这里要说什么-很有趣的经节。在英文圣经,是以「因此」开始。这「因此」,把我们连结到前一章。有些人被「因此」这个字混淆了,不过,真的没有理由要这样。听着:因为,在第1章18到32节,那些人的真实情况,对于你们,也是真实的,你们也无可推诿。那就是两者相关连之处。回到第18节,它说:「原来,神的忿怒从天上显明在一切不虔不义的人身上,就是那些行不义阻挡真理的人。」第19节说:「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因为神已经给他们显明。」
换句话说,因为他们认识真理,所以第20节末说,他们怎样?无可推诿。现在,看第2章1节:「无论你是谁,也无可推诿。」为什么?所暗指的是:因为你也认识真理。还有,你怎样证明你认识真理呢? 你证明了,因为你在论断其他人,如果你知道要按什么标准来论断别人,这就证明了,你一定认识真理。所以,你也是无可推诿的。
他们认识真理。很明显,他们认识真理。明显地,第一章说,所有人都认识真理,而要发生在那些人身上的,也要应用到第二章的犹太人身上。他们不仅从大自然得到外在的启示,他们的良知也让他们晓得。请看第二章14节。外邦人与生俱来做事,都受律法控制,如果那是外邦人的天性,如果他有良知,那么,犹太人天生也应该有良知。如果不道德的人有良知,品行端正的人也有良知。所以说,他们可以从大自然得到启示,而且,透过良知也知道。还有,犹太人和品行端正的人,敬拜真神的人,应该从神的律法中认识真理。看第三章1节:「犹太人有什么长处?」作为犹太人有什么优势呢?割礼有什么益处呢? 「凡事大有好处:第一是神的圣言交托他们。」
所以,他们是知道的,他们是同样的无可推诿,或是更没有借口,因为他们不仅得到大自然的启示,得到良知的启示,也从神自己的话语得到启示。在第九章4节,保罗加强了同一个概念。他说:「他们是以色列人;那儿子的名分、荣耀、诸约、律法、礼仪、应许都是他们的。」换句话说,他们得着所有的好处和启示。
所以他说,正是这样,你没有任何借口。「你这人哪」,意思就是任何人,不单包括犹太人,还有任何道德主义的人,就是那些以为自己没有拜偶像、不是同性恋、也不是前段所谴责的那些人,就能免于被审判的人。考虑到任何道德主义的人,那些会说:「看,我不属于那个类别」的人,保罗要对他说:「你这人哪,你也无可推诿。」而那短句「你这人哪」在第三节,还有后面第九章也有用到-只是非常的笼统的标示。「你也无可推诿。」你说:「为什么?」因为你晓得,你拥有那方面的知识。其实,因为你认识的更多,你就更没有借口。
你甚至可能也想知道,这章节里面的犹太人,假如他们认识基督,他们会不会就成为最无可推诿的人?希伯来书10章提到,那些践踏神的儿子,将那使他成圣之约的血当作平常的人,他们要受更重的刑罚。你看,他们是最无可推诿的,他们知道神的标准。那我们怎样知道呢?看下一句:「你这论断人的。」当你用同样的标准来论断别人的时候,那不就等于告诉别人,你是知道神的标准吗?任何人,坐在道德审判者位置,或谴责别人的罪,都证明了,他自己是无可推诿的。如果他可以论断别人的罪,也就证明了,他晓得审判的标准。
看第一章32节,有趣!它说,连异教徒都知道神的审判,他们知道,如果有人犯了这些错会死。就连异教徒也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就连异教徒,如果他们愿意,他们也可以把神的标准应用到自己的生命里,甚至比你们那些得到神亲自启示的人更甚,而你就坐着论断那些异教徒,证明自己认识神审判的标准。就好像法官审判罪犯的时候,按法律来判罪。很明显,如果他要坐在审判席,要审判其他人,他就得有责任,去遵守同样的法律。
然后下一句-语气很强:「你在什么事上论断人,就在什么事上定自己的罪。」当你把神的律法,应用到别人身上的时候,你把律法展示出来,这证明了,你也认识律法,而你对律法的认识,也让你定自己的罪。这句话蛮有力的。你定自己的罪。而这也正是耶稣说的。请看马太福音7章,保罗说的这一切,是从哪里来的?是得到圣灵的启发。他把主在马太福音7章1节所说的,再重申一次:「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
它的意思,不是要你不作适当的评价,你应该要对事物作出适当的评论。在同一章较后的地方,第15到20节,它甚至吩咐你这样做,嘱咐你去审查,要按你眼所见,人生命里所结的果子来判断。但这里的意思是,停止批评,停止论断、审批、挑剔、找错处和自以为义。不要再扮演神。停止抨击别人的动机,因为,你甚至不能够看透他们的心。不要再充当神,像他一样的批评,因为第2节说:「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
换句话说,如果你证明你可以论断每一个人,这同样证明,你也将会按同样的标准被论断。如果你对它很熟悉,又应用到别人身上,你最好先肯定,它不会被应用到你身上。所以,雅各书3章1节说,不要多人作师傅,因为他们要受更重的批判。为什么师傅要受更重的批判呢?因为,他所知道的越多,就批判自己更多。
然后,在第7章,主继续说,在你看到别人眼中有刺之前,你为什么没有看到自己眼里,有一根梁木呢?那是致命的倾向-对吗?-夸大别人的过错,把自己的缩小。这是那些坐着,审判每一个人、以为自己得到豁免的犹太人,一贯的作风,不过神说:「你没有得到豁免。你不单不被豁免,你甚至更没借口,你自己证明了,因为你把律法应用到别人身上,这就证明了你是知道的,这律法也要用来审判你。」
为什么也要审判他们?这是关键,经文最后说:「自己所行却和别人一样。」你也在做同样的事。然后,随即,无论这个虚拟的犹太人是谁,都可能会抨击保罗,他应该会说:「你是什么意思?我没有做那些事。我没有犯那些罪。我品行端正。我遵守神的律法。」就好像那位年轻的官说:「这一切我从小都遵守了。」那只是假像。「我是有道德的人。你说我也行了这些事,那是什么意思?」
请看马太福音5章,让我们找出答案。看主怎样化解这个问题-第21节-他较早前说:「我来是要成全律法」,而现在我要再重申一次。「你们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你们的拉比这样教导你们。」「你们的拉比说:『不可杀人』,然后你说:『我们不杀人。天啊,我们永远都不会这样做。』只是我告诉你们,凡向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判;凡骂弟兄是拉加的,难免公会的审判;凡骂弟兄是魔利的,难免地狱的火。」主是说:「没错,你没有公然杀人,不过你在心里杀人,你能够制止真实的谋杀,因为你很努力追求自以为义,还有,因为你想每个人都以你为榜样,只是在里面,你是凶手!所以看不出来。」
你看,假宗教可以做到这个地步。虽然它能够用自以为义来掩饰,但是,不能真正阻止内心的罪。你问自己,那些异教徒,像摩门教和其他的,为什么他们看上去这么好?因为,他们被归属感限制了,他们被以善行进天国的渴望限制了,他们被自义感限制了,然而,实际上,在内里,他们没能力控制。
如果你看下去,到第27节:「你们听见有话说:」-「你们的拉比说:」 -「『不可奸淫。』」你说:「我们没有。我们不犯奸淫。」「只是我告诉你们,凡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这人心里已经与她犯奸淫了。」从外在看,你能够控制,让你的虚伪得以延续,但是在内心就不能。
然后,他继续说,如果你休妻也是犯了奸淫,第31到32节。你知道他们怎样做吗?当他们想通奸,他们不会直接犯罪,他们先休妻,然后再娶想要通奸的人,把这件事情合法化。所以主说,如果你们都休妻,就是到处犯奸淫。技术上,你就是到处犯奸淫,你只是先休妻来达到目的,那是罪。
第33节说:「你们又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不可背誓,所起的誓总要向主谨守。』」你知道他们做了什么事吗?他们有林林种种的盟誓,他们会说:「我向什么什么起誓。」「我又指着什么什么起誓。」其实,只要你不是向神发誓,都不算数,当你说:「我承诺,又向天发誓,我会遵守承诺,我一定会还债,」结果你没有还债,你说:「哈!我只不过是向天发誓,这不算数!」你就这样一直下去,尝试遵守盟誓,在表面上守法,但在内里,你只是个大话精。
然后在第38节, 他说:「你们听见有话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你知道拉比说什么吗?「要报复,你要报仇!如果有人向你做了什么,你就以牙还牙,这合乎圣经,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但那句话是在法庭用的,不是应用在私事上的。我们有相关的法律来处理那些事。「我告诉你,当有人打你的右脸,如果是私人关系,就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你看,你忽略了事情的重点。你是个有仇报仇的罪人。
整个第5章,都在说这些,就像我说过,他们都只能够在外表上制止着。「噢,我们不杀人!」「噢,我们不犯奸淫!」「噢,我们没有说谎!我们的运气好,我们只是遵照圣经的话去做!以眼还眼,以牙还牙!」那只不过是掩饰复仇的心。你看,自以为义的人,通常都犯两个致命的错误。他们误以为神的律法包容内心的罪,他们也低估了,自己的罪孽有多深重。他们错过了重点!
所以,主的逻辑是很清楚,和有说服力的。你们论断别人的人,证明了你们也认识律法,按你们对律法的认识,你们也是在论断自己,因为你们所行的都是一样。你的良知让你察觉别人的过错,同时也定了自己的罪。挺让人震惊,是吗?对着那些自以为义,和虔诚的犹太人,那些道德主义者,他说,你跟其他所有人一样差劲,你只不过是遮掩了,神会按着你所知道的来审判。
所以,有人走过来说:「呀,我肯定不是罗马书一章里面说的那种人。我不作那些事。基本上我是个好人。我的生活没有那么糟。我的道德品行端正,也是虔诚的,我有上教会,也受洗了,也有上主日学。」大概,不论是什么理由,是压制着的,不过在里面是不受束缚的邪恶,你将会因此受审判,你不会因为身为以色列的一份子,而得到豁免,你也不会因为有上教会,就可以得到豁免。
审判的第二个原则, 就是真理-真理。第2到3节,保罗说:「我们知道这样行的人,神必照真理审判他。」说的都跟第1节一样,也就是第一章所说的。「知道」这个希腊字的意思,是指知道众所周知的东西,是显然而见的,是外在的事实-我的意思是,神的审判是按照真理,这是明显和基本的原则。为什么?因为神不撒谎。神的本性是信实的。五经上说:「审判全地的主,岂不行公义么?」我们是根据真理受审。
罗马书三章第4节说:「神是真实的,人都是虚谎的。」神是信实的。信实就是他的本性,而他将要用真理来审判一切。9章14节,保罗说:「难道神有什么不公平吗?断乎没有!」神永远不会做任何不对的事。神永远不会作任何不确实的评论。反复看旧约,神信实的本质常常都有被提及。在诗篇第9篇,有一句很棒的陈述,第4节说:「因你已经为我伸冤,为我辨屈;你坐在宝座上,按公义审判。」第8节说:「他要按公义审判世界。」
诗篇96篇13节说得好:「因为他来了,他来要审判全地。他要按公义审判世界,按他的信实审判万民。」神要按他的信实来审判。我们的感知可能有歪曲,但神的感知没有。没有人得到豁免。神将会查看,神要查看真理,然后按着真理来审判。诗篇145篇17节说:「耶和华在他一切所行的,无不公义;」在他审判的事上,还有其他任何事情上,都一定是这样。
以赛亚书45章19节说:「我没有在隐密黑暗之地说话;我没有对雅各的后裔说:你们寻求我是徒然的。我-耶和华所讲的是公义,所说的是正直。」你看,神不做错的事。他不作不确实的评论。人的世界有歪曲,神没有。
在我们里面总有一个想法,就是倾向认为,能够免受审判,对不对?「神啊,神永远不会这样做的!」「基本上我是个好人。」「到最后不会有事的,所有事情都能够解决!」听我说,我们都习惯了仁慈,以致滥用了。我们习惯了神不会杀我们,以致当我们犯了罪,我们都不认为会被杀。可是,圣经说罪的工价乃是什么?是死。每一次你犯罪,神绝对有权拿去你的性命。只是我们都习惯了仁慈,我们没有好好看待仁慈,却滥用了。「不,他不会为了那事杀我。会没事的。」他是这么仁慈。他爱我们,而我们对他的仁慈没有感恩的心,作为人,我们选择利用、扭曲了原意。
哥林多前书4章3节,保罗说:「我被你们论断,或被别人论断,我都以为极小的事;连我自己也不论断自己。」这样去承认,真的了不起。保罗是说:「看,别人论断我,我觉得不是回事,因为我清楚知道,人的判断是极度扭曲的,他不能作合适的评论,他不能作正确的评论,因为人缺乏对事实的认识。」他不会特别去审视别人,他甚至不审视自己。保罗还说:「我不论断自己。」第4-5节:「我虽不觉得自己有错,却也不能因此得以称义;但判断我的乃是主。所以,时候未到,什么都不要论断,只等主来,他要照出暗中的隐情,显明人心的意念。」
人的判断跟事实不相称,神的判断却是公平的,道德主义者的问题就是,他们以为自己没问题,因为,保罗较后一点跟哥林多人说,他自己评论自己。希伯来书4章13节说:「并且被造的没有一样在他面前不显然的;」-留意-「原来万物在那与我们有关系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开的。」那不是把我们放到容易受攻击的位置吗?你曾经犯过的每一项罪,有可能就是在神面前那个大屏幕上演。我们在思想里每一个邪恶的念头,口里所出的每一句恶言,我们做过的每一件恶事,神都知道得一清二楚。你知道他怎样看罪吗?他憎恶罪,然而,我们却不断在他面前犯罪。
「我们既然有一位已经升入高天尊荣的大祭司,就是神的儿子耶稣,」然后继续说:「我们只管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就是说,如果我们知道在神面前,是无所遁形,那么,我们最好跑到主耶稣那里,他能够帮助我们跟神调解,对吗?
神审判人不是按外表,也不是按专业,而是基于事实。坦白说-这或许能够让你们洞察,伪君子的希望-伪君子的希望就是,神会按事实以外的东西来审判他。那是伪君子的期望。如果你现在坐在教堂里,你从来都没有真正把你的心交给神,你从来没有来到基督面前,你只是在玩宗教游戏,你想有虔诚的行为,让人以为你是虔诚的人,以为你是整个系统里的一员,你的核心期望就是,永远不会按事实被审判,你活在谎言里,希望自己按这谎言被审判。但事情不会这样的!
你看,伪君子不希望按自己真实的一面被审判,他想藏起来-就好像犹太人一样-他的国民身份,或是他跟教会的联系,或是他的洗礼,他守法,高举道德主义,或是他实际上是所谓的「好人」。人看的是外貌,撒母耳记上16章7节说,神看人是看内心,他是按所知道的来审判,如果他要审判,然后第3节说,如果神要按知识和真理来审判,「你这人哪,你论断行这样事的人,自己所行的却和别人一样,你以为能逃脱神的审判吗?」当神按真理和你的知识来审判,而你,因为你论断别人,就展示了你的知识,神也知道,你行的和你批评别人所行的一样,你以为他们逃不了,而你就可以逃脱吗?你以为呢?
接下来,就是向良知传道。那是一针见血,针对个人的,因为那些道德主义者和犹太人以为,他们能逃脱,现在也有些人,他们上教会,可能会去路德会、长老会、浸信会、天主教、圣公会,或是任何宗派的教会,他们都以为,自己可以逃脱,他们可能会批评这个不道德的世界,而同时,心里却充满了一样的东西,从外表看来,他们就好像粉饰的坟墓,里面却装满了死人的骨头。
然后他说:「对神来说很明显,你一定认识规条,因为你正在按它们来定别人的罪,而你却在做同样的事,你有没有估算,你有没有认为,或是你有没有在计算着,你可以逃脱呢?」
巴恩豪斯博士对这节经文作出评注,我认为他说得妙极了!他说:「这是我的翻译:『你这愚蠢的人啊!你真的认为,你已经推测出一个角度,让你可以得罪神,又能够逃脱吗?你一点机会也没有!没法逃脱!你明白吗?没法逃脱!意思是,你这个德高望重的人,坐着审判其他人,却仍然没有对你心里面的罪恶,感到悔疚。你这愚蠢的人!』」
你逃不了!最后那句说:「你以为能逃脱吗?」就是说那些道德主义者。第一,不能避免被论断。第二,被论断的时候,无可避免要受到责备,还有第三,受责备,就不能避免被判刑。
多年前,一位早期基督教作家说过:「按他自己的判断,他不能够逃脱。他又怎能逃脱神的审判呢?如果我们被迫责备自己,那么,那无限的圣者责备我们又是多少呢?」
约翰一书3章20节说:「我们的心若责备我们,神比我们的心大,一切事」-什么?-「没有不知道的。」如果我们的良知会责备我们, 你能够想象,神拥有无所不知的能力,他又会怎样责备我们呢?神造我们的时候给了我们良知。良知就好像痛楚。当你的身体受伤的时候,痛楚叫你停住,而当你的灵魂受伤的时候,良知叫你停住。良知的作用跟痛楚是一样的,只是它是在灵性方面,如果良知让我们知道自己邪恶,如果良知责备我们,我们的良知就是我们堕落的一部分,你能够想象,神作为从未跌倒、永恒和无限的圣者,他要怎样责备我们?所以,保罗在第3节要说的是:「你们这些认识神律法,并且用它来责备他人的人,你们以为自己犯了同样的罪,还能逃脱审判吗?」
看希伯来书12章,作为总结。希伯来书12章25-29节。今天我们谈论过伪善,是吗?「你们总要谨慎,不可弃绝那向你们说话的。因为,那些弃绝在地上警戒他们的尚且不能逃罪,何况我们违背那从天上警戒我们的呢?当时他的声音震动了地,但如今他应许说:『再一次我不单要震动地,还要震动天。』这再一次的话,是指明被震动的,就是受造之物都要挪去,使那不被震动的常存。所以我们既得了不能震动的国,就当感恩,照神所喜悦的,用虔诚、敬畏的心事奉神。因为我们的神乃是烈火。」
希伯来书的作者在说什么呢?他是拿那些西奈山的以色列人比较,他说,那些拒绝听神在地上说话的人,拒绝听神从西奈山咆哮声音的人,他们逃不了。他们逃不了!整个民族在旷野死去,如果当神在地上向他们发出声音,当神从天上发出福音的时候,他们逃不了,你想,如果你不接受的话,你可以逃脱吗?神从山上说话,跟神从天上宝座上说话的时候相比,哪一种审判会更大?神会定夺,因为,他是烈火!
第二章说:「那借着天使所传的话既是确定的;」-所指的是在西奈山颁布摩西的律法-如果天使所传摩西的律法是确定的,每一次违法和不服从者,就会受到审判。换言之,如果神审判旧约那些领受了律法的人,那么,我们这些忽略这样伟大救恩的人,就是主自己传的救恩,我们要怎样逃脱呢?如果他们因为拒绝由天使所传的律法,而被审判,我们这些人,拒绝由基督自己所颁布的律法,由于基督比天使更大,我们将要面对什么程度的审判呢?非常重要的问题!
神知道我们真实的一面。我们身边的人不知道。他们可能略知一二,不是全部。甚至你自己也不清楚知道,你内心深处的动机。我们都偏向自己的利益,我们甚至倾向把坏事假装为好事,但是神知道,你将按事实被审判,按你的知识被审判。神会按这两个原则,来审判那些道德主义者。那只是六个原则里面的两个。明白了吗?我们完成这个系列的时候,我肯定你们会明白。
你说:「那么,牧师,你要怎么做呢?如果我查看我的内心,心里知道我对不起神,我认识真理,我玩宗教游戏,论断别人的罪,也知道在我里面也有很多挣扎,为了自我感觉良好,我克制着,我明白这一切神都知道,神看到了这一切,他会把我扔进地狱,我要怎么做呢?怎样才可以逃脱呢?」只有一个地方,就是来到耶稣基督跟前,因为,主耶稣基督已经还了罪债,不是吗?他已经接受了神的审判。
弗雷德.巴尔萧给我一个故事。请听。当一些部落在俄罗斯迁徙,跟印第安人在美国迁徙差不多,那些部落,拥有最强和最有智慧的领导者,就控制着最佳的打猎环境,和最优良的天然资源。能够控制领土当中唯一最好区域的部落,也就是拥有至高能力,和最有智慧的领导。某一个部落能够一直控制优质的土地,是因为它的领袖,不单是体能上最强,还是众多领袖中最有智慧的,而那个部落的成功,取决于这伟大的领袖所颁布,和实践在他民众身上的律法有多公平、公正和聪明。他的话就是法律,而在众多伟大的法律中,就有一条说,所有父母都一定要被爱和尊重。他又说,杀人的,一定被处以死刑,而偷窃的,也得受重罚。
这个部落大大昌盛,直到突然让人烦扰的事开始发生。部落里有人偷窃。此事被报告到大领袖那里,于是,他宣布,如果抓到这个贼人,他就会被重重处罚,被行刑者鞭打十下。尽管发了警告,偷窃还是没有停止,所以,他把惩罚加到二十鞭。但偷盗还是继续,他就加到三十鞭,到最后,他把惩罚加到四十鞭,他知道整个部落里,就只有一个人能熬过这些鞭打,那人就是他,因为他拥有超乎寻常的能力。
终于,抓到贼人了。事实让每个人都惶恐,原来,犯人是他自己的母亲。整个部落都很惊慌。这个领袖要怎么做呢?他的法律说,在任何情况,要爱和尊重父母。只是,偷窃者要受鞭刑。审判的日子快到了,大家都议论纷纷。他会不会选择爱,然后救母亲;还是选择法律,让母亲死于鞭刑?因为她一定熬不过来。不久,部落的民众里产生分歧,他们甚至打赌,他最后会怎样做,终于,审判的日子到了。部落里的人,聚集在庭院里,在庭院的中间,竖立着一根很大的柱子。领袖的宝座设立在显眼的位置,在隆重的排场和仪式底下,领袖进场了,坐在宝座上,庭院里鸦雀无声。
很快,他弱小的母亲被士兵带进来。他们把她绑在柱子上。民众窃窃私语。究竟他会无视法律,守着他的爱,还是守着法律,放弃爱呢?部落里负责鞭刑的师傅进来了,他是强壮,又肌肉发达的人,手里拿着大皮鞭,当他来到那弱小的妇人面前,撕掉她的上衣,让她脆弱的背部承受残酷的鞭打。大家都屏息观看。究竟领袖是不是就这样让她死掉?
他坐着不动,只是凝视着。每一双眼睛都在他和行鞭刑的师傅之间游走。行鞭刑的师傅准备就绪,正当他预备开始的时候,他强大的手臂捉住鞭子,在空中扬起。每个人心里都在问:究竟他会容许他的爱被违背,还是他的法律呢?
正当行鞭刑的师傅开始把他强壮的手臂伸出来,把如刀割的鞭打在那脆弱的背上,领袖就举起手来叫停。民众都松了一口气。他是要守护爱。那他的法律怎么办呢?他们看着他从宝座上起来,大步走向他的母亲。他一边走,一边把自己的上衣脱下来。他把衣服丢在一旁,走上前双手抱着他弱小的母亲,让自己强壮的背部向着行鞭刑的师傅,然后他打破沉默,下命令说:「继续行刑!」就这样,他的法律和他的爱,两者都兼顾到了!
.
圣经说,罪的工价是什么?是死。然后,圣经又说,耶稣为我们的罪死。他满足了他的爱,代我们舍命;他也守住了他的律法,他为罪死了!如果你来到基督面前,你应当受的审判,基督会替你承受。多美好的礼物!

This article is also available and sold as a bookl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