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打开圣经,翻到哥林多后书8:1-2。我们正探讨奉献的真理,讨论基督徒奉献模式系列的第二讲。不是我们怎样相互给予很多,而是我们怎样为了教会的需要,和国度的推进而奉献,因为神的灵催促我们,要积攒财宝在天上。
坦白说,全本圣经里,最熟悉、也最鼓舞人心的应许,在腓立比书4:19。经文说:「我的神必照他荣耀的丰富,在基督耶稣里,使你们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何等的应许!神将使你们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这是信心最基本、最重要的根基,应该对我们的奉献,产生巨大影响。
让我举一个例子说明,怎样产生影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成百上千万人死亡。欧洲死了很多人。在欧洲各城市,出现了严重的孤儿问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盟军在重建欧洲的过程中,必须承担起处理所有这些孤儿的责任。所以他们建造了一些营地,来安置他们,照顾他们,喂养他们。这些营地开始发展,然后,找到孩子,带到那里,这些孩子考验了营地的容量,营地必须扩大,好容纳所有这些孤儿。他们得到了可能给予的最好的照顾,又给予提供最好、最健康的食物。
但尤其在一个营地中,官员变得非常非常不安,因为孩子在那里待了几个星期,他们睡不着。虽然每天有三餐,满足了他们的需求。又让孩子保持清洁,也给了足够的睡眠空间,但孩子整晚都保持清醒。官员无法理解怎么回事,所以他们努力做研究,跟孩子交谈,找出问题所在。最终,他们开始了解。
每天晚上,当他们把所有的孩子都安置到床上,那是宿舍长长的铺位,他们睡前,有位女士会走到中间,带着满满手推车的小面包,她会在每个小孩的手上放一条面包。孩子晚上经历的最后一件事,就是用他的小手攥着那条面包。
几天之后,他们可以睡一整夜。他们意识到,即使在白天吃饱了,经验告诉他们,今天有饭吃,不意味着明天还有。让他们睡不着的,是第二天没有吃的焦虑和恐惧。但是手里拿着小面包去睡觉,恐惧就会消失。他们可以享受所拥有的,因为明天的应许,有些许的安全感。
我真的相信,神放在每个信徒手中的小面包,就是腓立比书4:19:「我的神必照他荣耀的丰富,在基督耶稣里,使你们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对于明天,我们没有什么可担心的。神的应许,他将满足每个需要。这对我们怎样奉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确保将来的安稳方面,我们并不孤单。是的,我们想要变得聪明。是的,我们想要制定计划。是的,如果可能的话,我们想要储蓄。
是的,我们希望成为神的好管家,管理好他提供给我们的东西,储备起一些东西,预备将来之用。但同时,我们可以完全有信心地这么做,相信如果神要来到我们面前,要求我们拿出原本计划用于未来的东西,投资到他的国度,他会用其他来代替。我们生命中,每天晚上都可以有那小块面包而睡着,「我们的神将使你们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因为这是他的应许。」这是带走焦虑和消除恐惧的应许。
哥林多后书第8章,我们读到像这样生活的信徒,他们因为理解神的应许,对于未来这么有安全感,以至于可以在现在慷慨地给予。他们是马其顿人,8:1提到的马其顿教会。他们为我们提供了基督徒奉献的榜样,这是基督徒奉献的典范。
摆在我们面前的两章,第8和第9章,列出了奉献的模式。他们告诉我们奉献的各种事情,与奉献有关的原则,我们将学习很多有关的内容。但是这两章的开头,是马其顿这个基督徒模范团体,和他们怎样奉献。这为基督徒的奉献奠定了基础。现在让我简要介绍背景知识。保罗敦促哥林多人奉献。事实上,他敦促他们去为一个特定的计划奉献,那就是耶路撒冷教会的需要。
那需要是什么?教会非常大,里面有成千上万的人。显然,五旬节那天诞生的第一个教会,非常非常贫穷。事实上,耶路撒冷的教会是穷困潦倒的。一年多来,使徒保罗在外邦的第三次传教旅程中,一直在筹钱,从外邦人的教会那里筹钱,要带回去给耶路撒冷可怜的圣徒,为他们提供衣食和生活必需品。
请记住他们贫困的原因,基本上有三个。第一,教会的大部分成员都由朝圣者组成,他们到耶路撒冷参加宗教活动,听了福音,得救,就再也没有回家。所有,他们没有工作,没有家园,没有生计,他们成为那里教会的负担。住在耶路撒冷的人,必须照顾他们。
他们也有问题,他们是相信基督的犹太人,他们受到迫害,这是第二个问题。朝圣者构成他们资源的第一次消耗;迫害是第二次。当犹太人接受耶稣基督作为他们的救主和主,这个耶稣就是犹太人最近钉在十字架上,又完全拒绝的耶稣,他们立刻就因为相信基督,而受到迫害。他们失去了工作,失去了社会地位,失去了职业,失去了家庭。,失去了一切。所以迫害造成了贫困。
第三,罗马经济在巴勒斯坦被占领期间,对土地产生了恶劣的影响。由于这些原因加起来,使得教会非常贫穷。最初,教会里的人确有土地,有房子,有钱,有财宝,有财产,就像我们在使徒行传第2和第4章发现的,他们开始出售这些东西,拿钱分发给有需要的人。
所以,教会一开始极为慷慨,他们确实做了最勇敢的努力,以满足历史上或许任何教会的需求。但很快,他们拥有的一切都耗尽了。教会继续成长;每天都有新人加入。教会越来越大。迫害越来越严重。曾经存在的资源已经耗尽,需求却很多。这让保罗试图从外邦人的教会筹款,带回去,帮助耶路撒冷的教会。
还要记住,他心中有一个属灵目标。因为犹太人和外邦人,现在在基督里是一体的,在基督到来之前不是这样的;犹太人和外邦人彼此之间曾经是敌对的。但在基督里,他们成了一体,中间的墙被打破了,他们在基督里成了一体。他想肯定这一点,通过从外邦教会那里拿钱,成为给犹太人爱的礼物,来巩固这一点;将大大有助于实现这种属灵的合一,成为实际的合一。
所以,保罗的计划对于帮助教会,对于教会的合一,都至关重要。所以,在他的第三次传教旅程,他主要强调这次的筹款。哥林多人知道了。他们已经开始要奉献了。但显然他们停止了奉献,可能是因为那里发生了反对保罗的叛乱。总之,他们的奉献停止了。保罗写信给他们,在哥林多前书16章,告诉他们要筹款,要筹集资金,好在他到达时,款项已经收集到位。但显然,他们没有完全遵循,所以,在哥林多后书,他鼓励他们,完成已经开始的事情。
请往下看,第10节。他在第10节,在这节经文的中间说,哥林多人是一年前最早开始预备奉献的。然后在第11节,他说:「现在把它完成。」你记得吗?曾有一个反对保罗的叛乱。但已经解决了。保罗和哥林多人又回到正轨。他们的爱已经重建。他们的关系得到了恢复和重建。现在,他想鼓励他们,完成给耶路撒冷穷圣徒的奉献。
这就是这两章的背景。他劝他们奉献。后来成为一种模式,告诉我们所有人怎样奉献。他首先使用马其顿人,作为慷慨奉献的例证。事实上,这是他提出的第一个要点,我们将在第8章看到几个要点。我上次给出了这些要点。他在开头的八节经文,提出的第一个要点就是:「奉献是虔诚基督徒的行为。」奉献是虔诚基督徒的行为。例如,在第9节,他给出了另一个要点,就是:「奉献遵循耶稣基督的模式,他也是首先将自己奉献给了我们。」
所以,他有很多要点想说。第一:奉献是虔诚基督徒的行为。虔诚的基督徒慷慨地奉献,他用作模范的虔诚基督徒,是马其顿教会。那里有三个教会,腓立比的教会,庇哩亚的教会,和帖撒罗尼迦的教会。马其顿在希腊的北部;哥林多位于希腊南部。所以他们不是很远,但情况非常不同。
马其顿严重贫困。它已经是罗马领土200年了。他们受到了罗马人的残酷对待,几乎沦为罗马的奴隶,他们的资源被没收,财富被挥霍。此外,在这段时间之前的很多年里,那里发生了内战,涉及凯撒和其他熟悉的军事人物,如布鲁图斯,卡西乌斯和安东尼等人。他们在马其顿打的战争,也导致这个地方穷困。
马其顿教会是迫害的对象。这么多的迫害,这么多的贫困,以至于他们贫穷,可能与整个外邦世界的任何教会一样,所以,它提供了在最深层贫困中最佳的慷慨榜样。所以,保罗想要鼓励哥林多人,从第1节开始:「弟兄们,我把神赐给马其顿众教会的恩告诉你们。」他们是典型的教会。他们的慷慨在本书后面的11:9特别提及。腓立比书2:25和4:15-18也提到了,保罗谈到腓立比教会,也就是马其顿的其中一个教会,怎样慷慨地奉献。
所以保罗说:「我想让你们留意马其顿教会的奉献。」他在之后的八节,特别指出了他们的奉献。当我们看这八节经文时,我们将找到虔诚基督徒奉献特征的清单。这就是虔诚基督徒的奉献方式。委身、投入、无私的基督徒就是这么奉献的。我们来看这份清单。今天,我们将只讨论第2节,因为第1和第2节有太多内容。以下是虔诚基督徒奉献的特征。
第一,他们的奉献动机是由于神的恩典。他们的奉献是由神的恩典推动或发起的。第1节:「弟兄们,我把神赐给马其顿众教会的恩告诉你们。」他甚至没有提到他们的奉献。他只是一直在暗示,又在第3节补充强调:「他们是按着力量。」他没有直接提及他们的奉献。但是他一直指的,都是他们的奉献,而且他一开始,是识别为马其顿教会被赐予的神恩典的工作。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起点。
他们慷慨的主要动机,不是人的良善。主要动机,不是人的慈善行为。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良心。不是想要做的愿望,分享人类良善牛奶的愿望。激励他们的,是神的恩典在他们心中工作,产生了这种慷慨。请听,我们将看到马其顿人所做的这种奉献,是不正常的。不仅仅是出于人的奉献。
这种奉献的出现,远远超出了任何东西,就是你在神形象所塑造的人心高尚品格里,所能找到的。我同意,尽管人类堕落,但仍然存在着神形象的残余,而且仍然知道对与错,仍然有良心谴责或指责他。人仍然可以做一些在人看来善的事,但在最高层次上,人类的善不会达到那种善、那种义的比例,那种善和义是神改变的恩典所带来。在谈到奉献时,也是这样。
我有例子说明,你也有的。如果你看电视,看到人们做一个又一个的保证,有时,某个名人承诺给出5百,或1千,或5千美金。你知道他们是百万富翁,他们有数百万美元家产。他们总是不会做出任何牺牲。基本上这不是牺牲式的奉献,不是典型的人类奉献。
哦,偶尔,在爱的联系深刻的地方,我们有家人或我们深爱的人,在那里有一定程度的牺牲,有时候,人类为了崇高的事业而牺牲。但是,一般来说,人类的奉献水平,不会改变人选择的生活方式。所以,他们的慷慨程度,可能被认为是达到人的水平。你在这里看到的,是远远超过的。在被改变的人心中,促成了神恩典的工作。
对新生活的敏感,渴望敬虔的事物,爱天胜过爱地,渴望实现国度的目的,这就是这种奉献背后的东西,就是拯救的恩典,成圣的恩典。例如,那种临到信徒的转变,使他们首先寻求国度,而不是其他一切。这种转变,导致信徒爱上面的事物,而不是地上的事物。这种转变,让我们爱神而不是世界。这种转变,让我们饥渴慕义。这种转变,让我们渴望神的话语和顺服,和顺服圣灵的带领。
这些都是恩典的影响。其中一个影响,就是渴望慷慨和牺牲的奉献。这是神在你里面所做的救恩工作的一部分。是神在你里面工作,产生意志,做他看来喜悦的事情。但保罗在腓立比书2:12和13节也说:「要做成你得救的工夫。」我们不像未得救的富人那样奉献。马其顿人没有像未得救的富人那样奉献。他们不是因为装样子地奉献,不是因为有钱才奉献。他们是牺牲的奉献。
此外,他们不是像自私的基督徒那样奉献,自私的基督徒对永恒的爱跟凡尘的爱差不多,以至于一切都是战斗,因为他们仍然抓着这个世界。他们不像自私的基督徒那样奉献,他们不像未得救的富人那样奉献。他们奉献,就像完全虔诚、投入、委身、倾尽所有的基督徒那样奉献,他们大度、慷慨地奉献,为的是回应神恩典在他们心中的工作。
慷慨的奉献是救赎、成圣恩典的效果,你看到某人,你看到牺牲的慷慨,那么你就知道,神在那人心中工作。神的恩典通过对真理的热爱、对感恩的顺服而运行,随后促成了奉献。保罗拿出马其顿信徒作为榜样或模式,是慷慨奉献的虔诚基督徒。请注意,他这样做,保护了整个恩典的议题。让我换个说法。我们被马其顿人可称赞的品格吸引。
我们可以把他们用作典范,但是保罗通过说,因为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受神的恩典引发,排除了人的所有可取之处。神的恩典才是他们意愿的主要动机。所以,他们的奉献,就是奉献的典范,是由神的恩典引发和启动的。保罗希望哥林多人回应同样的拯救恩典,同样的圣洁恩典,同样的让他们能够奉献的恩典,我们也必须这样。我们奉献不像世人。我们超越了世人的奉献,因为我们已经领受了神改变的恩典。
奉献不仅是出于神的恩典,第二,也超越了艰难的环境。奉献超越艰难的环境。请注意第2节。「就是他们在患难中受大试炼的时候,仍有满足的快乐,在极穷之间还格外显出他们乐捐的厚恩。」请留意,经文说,他们是在受大试炼的时候奉献的。艰难的环境对他们的奉献没有负面影响。
这不像是说:「嗯,你知道的,我们处在非常艰难的时期。我们不知道经济前景。马其顿的经济正在崩溃,我们受到无情的迫害。我们不知道明天有没有足够的东西。我们对所有一切感到焦虑。自从我们与耶稣基督认同以来,我们不知道未来会怎样。犹太人对我们充满敌意。」
例如,回到使徒行传17章,看帖撒罗尼迦教会。你记得当他们相信福音的时候,犹太人非常恶毒地追赶他们。当然,那个地方还有来自外邦人的、对教会的迫害。所以,他们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保罗将他们的情况定义为大试炼。他喜欢堆积文字来丰富他的描述。
大试炼,让我们来看「大」这个词。它意味着严重,巨大,大,大量,宏大,强烈,严重。「试炼」意味着一个试验,用来形容把金属放进炉里试验。所以,在这里,你会受到火、苦难的严重试验。帖撒罗尼迦前书2:14-15节提到了苦难。他说:「你们曾效法犹太中在基督耶稣里神的各教会;因为你们也受了本地人的苦害,像他们受了犹太人的苦害一样。」
他承认帖撒罗尼迦的教会正在受苦。帖撒罗尼迦前书1:6说:「你们在大难之中…领受真道。」帖撒罗尼迦后书3:3-10,他讲述了苦难,试探,忍耐,痛苦和更多的苦难。他们度过了一段艰难时期。帖撒罗尼迦后书1:4也谈到了。腓立比书1:29谈到腓立比教会受的苦难和迫害。所以,他们经历了艰难的试炼,是巨大的考验和受苦的时刻。当然,像往常一样,试验揭示了属灵品格,他们真的是经过了试验而闪闪发光。
马其顿已经沦为赤贫。他们因罗马的税收而瘫痪。当然,这些税收使人民陷入贫困。事实上,变得这么糟糕,以至于罗马一度消除了税收,好让人们可以爬出洞来,维持温饱。然后,除了那场迫害,还有大试炼。他用另一个词,在患难中受大试炼,描述的是榨葡萄、压力、压榨,因贫困和迫害而来的精神的、身体的、属灵的压力。
然而在这期间,却没有「我多可怜」的心态。他们没有那种心态说:「你为什么要问我们要,我们自己的问题还没有解决」。他们在长期的痛苦和匮乏中奉献。那是虔诚的信徒所做的。虔诚信徒的生活,超越他们的环境。
就马其顿人而言,他们以甲等的成绩通过了试验。他们的严重困难,对奉献没有任何负面影响,即使在可怕的情况下也是这样。他们没有考虑自己。他们考虑的,是从未见过的其他人。
这是令人惊讶的部分。他们甚至从未见过耶路撒冷的圣徒;甚至都不认识他们,然而在自己可怕的患难中,他们却无私地为从来没有遇到的,那些在另一个地方、却属于基督身体的人而牺牲。虔诚的基督徒就是这样。虔诚的基督徒之所以奉献,是因为神的恩典是他们生活中的控制力,又激励他们;虔诚的基督徒奉献,因为即使是最糟糕的情况,也不能阻碍他们对基督的虔诚。
第三,他们奉献的另一个要素,奉献带着喜乐。奉献带着喜乐。你可能会说:「嗯,他们是出于责任而奉献,他们奉献是因为感到自己需要奉献。他们之所以奉献,是因为他们知道,如果不这样做,神会惩罚他们;或者如果这样做,神会奖励他们。」不是的!这些当然是在奉献问题上的所有考虑因素,但是第2节却说:「在患难中受大试炼的时候,仍有满足的快乐。」
他们不仅满足于这样做,他们不仅满足于这样做。他们不仅愿意这样做。他们很乐意这样做,他们非常乐意这样做。这不是不情愿的。第9章第7节说:「各人要随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难,不要勉强,因为捐得乐意的人是神所喜爱的。」这就是他们的样子。他们带着满足的喜乐来奉献。从字面上看「满足」,意味着盈余,盈余。释经家兰斯基说:「他们为剥夺自己而喜乐。」
他们乐意剥夺自己。他们对主,对国度,对教会,对他们从未见过的兄弟姐妹的奉献,是多么深!他们的喜乐超越了痛苦,超越了悲伤,超越了环境。不论有没有舒适环境,都有喜乐,而不是因为舒适环境,才有喜乐。他们的喜乐是深沉的。他们的苦难,无法影响这份喜乐。
他们真的能够做到,保罗在腓立比书鼓励他们做的事:「你们要靠主常常喜乐。我再说,你们要喜乐。」请听,不仅是在环境困难的时候,而且甚至是因为他们的慷慨,而使环境变得更困难。失去他们所拥有的一切,是他们的喜乐。他们为积攒财宝在天上而喜乐,为寻求国度而喜乐,因为施比受更为有福而喜乐,因为知道神会更大程度地回报他们而喜乐。所以他们奉献。这就是神想要的态度。
他们示范性奉献的第四个特征。他们的奉献,没有受到贫困的阻碍。他们的奉献,没有受到贫困的阻碍。请注意,他说:「他们在患难中受大试炼的时候,仍有满足的快乐,在极穷之间还格外显出他们乐捐的厚恩。」高昂税负,高昂租金,奴役,迫害;我们已经讨论了所有这些问题。他们拥有的非常非常少。保罗希望我们知道,他们拥有的是多么的少,所以,他在这里使用了很有趣的短语。
首先,他所说的,在这里翻译为「极」这个字。在希腊文的意思是就深度而言,就深度而言。或者换句话说,极深。我们会说,「深坑」,跌至谷底。就深度而言,低到底部。
这里的意思是极度贫困。事实上,这里「贫穷」这个词,真的在表达最困难的贫困。在圣经的其他地方,用于形容「萎缩,蜷缩,像乞丐一样,在尴尬和羞耻中感到难堪,因为他是穷困潦倒的。」指的是几乎一无所有的人,乞丐。不是通常用来形容贫穷的词,指的是只拥有一点点的人。而这里指的是一无所有的,几乎无法生存的人。例如,在路加福音14:21,这个词用来指瘸腿的,瞎子,瘸子和乞丐。
在路加福音16章,用来指那个可怜的拉撒路,你记得吗?他浑身长满疮,被狗舔,他正在乞讨,只不过请求从桌上掉下的一块面包屑,很可怜!很可怜!他们虽然没有任何东西,却慷慨地奉献。怎么能做到呢?他们手里连一块小面包都没有!是的,他们做到了。他们也有来自腓立比书4:19的教导。「我的神必使你们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他们相信。他们也知道耶稣曾经说过:「你们要给人,就必有给你们的。」他们知道,所给的不可能超过神所给的。而且,他们也知道施比受更有福。
他们靠信心而活,不是靠眼见而活。他们手中握着神的应许,而且在那个应许上,他们的未来可以靠赖他。人们说:「如果我拥有更多,我就会奉献更多。」我不相信。奉献不是你拥有多少的问题;奉献是心灵的功能。虔诚的信徒不需要更多,他们不等待更多。他们在贫穷里就奉献,就像耶稣看到的那个寡妇,奉献了一些,两个小钱。在路加福音16:10,耶稣这样说:「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义,在大事上也不义。」这不是你有多少的问题。与此无关。这是关乎心灵的问题。
你忠心的话,就一定会忠心。如果你相信信实,意味着如果你相信神,就要信靠神。如果你手里拿着腓立比书4:19的小面包,足以维持你的未来,当你交出神放在你心上,要你奉献的东西时,你就没有任何问题。你拥有多少不是问题。慷慨是心灵的问题,无论拥有得多么微不足道,都会奉献。所以他们奉献。他们几乎没有足够的东西维生,但无论他们有多少额外的东西,他们都奉献出来。他们的奉献,是哥林多人和我们的榜样。当时的奉献,是受到神恩典的驱使,超越困难的环境,带着喜乐的奉献,与你拥有多少无关。这是心灵的问题。
第五,奉献是慷慨的。奉献是慷慨的。他说,尽管他们受限于自己的条件,但他们:「格外显出他们乐捐的厚恩」。在那里,他再次堆积这些词语。格外显出。从字面上看,这个词被用于形容洪水时期湮没堤坝的河流。涌出的东西,喷泉,水井,溢出边缘的东西,超级丰富。
他们的贫穷是明确的事实,但他们的奉献确实格外显出。请注意「厚恩」或「财富」这个词。这就是它的意思,财富。在以弗所书,被翻译为「丰盛」很多次,在腓立比书和歌罗西书也是这样。他们很丰盛,但经文没有说,他们是在钱财上丰盛。经文没有说,他们在房产上丰盛。经文也没有说,他们在财产上丰盛。经文说的,是他们乐捐的厚恩。这是一种态度,是内心的态度。他们的丰盛跟心灵有关。
更好的翻译可能是慷慨,慷慨。但是,乐捐用作慷慨的同义词挺不错的。这个词的意思是口是心非的相反,或者是心怀二意的相反。这个词在圣经被翻译作乐捐、慷慨甚至真诚。意思是一心一意,不是心怀二意。
用这种方式来看慷慨是什么,很棒!因为慷慨就是:胜过口是心非的态度。口是心非说:「嗯,我当然理解你的需要,但我也必须照顾自己。我当然希望能够满足你的需求,但我也有需求。」这是口是心非。心怀二意就是这个意思。我很关心我,我很关心你,我在这场交易中有点麻痹了。我会很乐意在这里稍微奉献一点,在那里稍微保留一点之类的。
但马其顿人不是这样。他们真的是一心一意。这就是虔诚基督徒的状态,完全不顾自己。口是心非没了踪影。「给你一点、给我一点」的战斗已经结束,我唯一关心的人是你。这是腓立比书第2章所说的。「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他们在这方面很丰盛。
他们在钱财上不丰盛,在财产上不丰盛。但是他们在一心一意的、无私的、谦卑的委身于他人和神方面,很是丰盛。他们的慷慨单单来自一个目的:把别人放在第一位,把神的旨意放在第一位,这就是使徒保罗,神的使者的目的。丰盛说的不是数目,而是他们心灵的丰盛。这就是神要评价的。所以,耶稣说,那给两块小小的铜币、两块小钱的妇人,比其他人奉献得更多,因为她没有口是心非。
保罗希望,那些可能比马其顿人更富有的哥林多人,在他们无私、一心一意的慷慨方面,是丰盛的。哪里有慷慨的心,对神而言数目并不重要。他只是想要那慷慨的心。所以,这些宝贵的马其顿人,虽然他们拥有的很少,却奉献了。他们之所以奉献,是因为神的恩典在他们的生活中,激励他们。他们的奉献超越了他们的困境。他们喜乐地奉献。他们的奉献,完全不受他们的贫困阻碍,他们的奉献,反映了他们内心的大度,乐捐和慷慨。这是何等棒的榜样!
还有更多要点。我们留待下次再讲。但这对我们来说是何等的榜样!他们拥有的这么少,给的却这么多。我们拥有的这么多,给的却这么少!神没有要求你,把自己剥夺到贫困水平。我们已经在过去的信息中讨论了。他只是在说:「慷慨到牺牲的地步,并相信神在未来会满足你的需要。」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你将怎样处理你的钱?照顾好自己的需要。这就是神供应的原因。照顾你身边的家人,如果你不这样做,你就会比不信的人更糟糕。储蓄,为未来计划,才是聪明的管家,然后奉献。所有这些都在圣经中清楚阐明了。神丰富地赐给我们所有东西来享用。他希望你能享受这个世界的壮丽美景,这个世界带来的所有舒适,让生活变得美好而丰盛。
只要你有像马其顿人一样的心,你就会在奉献时回应。要赞美神,他对我们是多么的好,我们可以在有钱时奉献,我们不必在处于极贫的时候奉献。我们有些人显然比其他人更穷。我们有些人因为错误处理财务的方式,而变成这样。
我们需要回到这种奉献的模式路上,这些美妙的教会,受迫害,陷入困境,受重创且贫穷的教会。他们告诉我们怎样生活,怎样握住一块确保你未来的面包,「我的神必使你们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你相信吗?那么你就可以紧紧抓住,都在这里。如果主需要,如果有需要,你就奉献,信靠他会给你更多。他会这样做的。下次会谈更多,让我们祈祷。
父啊,我们知道,我们许多人可以作见证,见证在困厄贫乏的时候,也一再奉献,不久后,突然地,我们又满满的了,你把祝福倾倒回来。主啊,有些人也有能力作见证说,他们无法奉献,他们拥有的愈发少,事情变得更糟。圣经说,有吝惜过度的,反致穷乏。有施散的,却更增添。
帮助我们靠信心生活。拿出今日的面包、美丽、善良、丰盛和喜乐,轻轻地握着,愿意分享,愿意分发,愿意满足需要,愿意并渴望奉献给你的国度,无论你要什么,也知道我们的未来,在你的应许中是安全的。我们的需求不会永远得不到满足,你将全部供应所有。活在这样的信心中,将这信心作为我们奉献的根基,这是何等的信心,何等的喜乐!父啊,感谢你,因为你在今天教导我们这些真理,愿这些真理可以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荣耀你。奉耶稣基督的名祈祷,阿们。

This article is also available and sold as a bookl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