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我恳求天父借着保罗写的腓立比书向我们说话,使我们的灵命更新,去到新的台阶。腓立比书实在是十分奇妙的书信,请翻开腓立比书第一章。请听我读出第一、二两节,经文说:「基督耶稣的仆人保罗和提摩太写信给凡住腓立比、在基督耶稣里的众圣徒,和诸位监督,诸位执事。愿恩惠、平安从神我们的父并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
这一次讲座主题名叫「充满喜乐的书信」,我祈求所信靠的神,借着腓立比书的内容,更新你们的心、生命和人生态度。腓立比书共有四章,里面提到「喜乐」有16次,提到「基督」有50次。昔日保罗在基督里找到了喜乐,今天,你也可以在基督里找到喜乐。
今天的世代充满忧愁,很多人都感到抑郁、失望、不满足和郁郁不得志。他们慨叹人生只是空等待、求不得。对现况和将来,感到越来越担忧。人们普遍相信恶劣的处境不会改变,活多久,就累积多少愁。虽然也历过几次的欢欣,但随着韶华老去,愁苦有增无减。因此,统计数字告诉我们,过了65岁的人,自杀率最高,不少老人家越来越不快乐,越来越感到人生缺乏满足感。
「快乐」这个词,常常挂在人的口边,但每个人的定义都不一样。因此,让我先为快乐作简单的定义。快乐是对人生某些事感到满意的反应态度,而那些事是偶然发生、没法预先计划或设计的。换句话说,那些事是随意发生,难以捉摸的。总的来说,一般有关快乐的定义,是出乎意料发生了一件事,使人感到欢欣及满足。但是喜乐却不是这样,它与快乐完全不同的是,不受外界发生的任何事影响。喜乐是不论遇到的事有多困难、有多麻烦,内心深处仍然保持平静安稳的信心。
我们对喜乐作出合乎圣经的解释,必须认识到神才是喜乐的源头,只有在基督里才会有真正的喜乐。这一种喜乐是持久不变的,并不会随着外界环境随机的变化,而增加或减少。可见,喜乐与快乐的分别很大。我觉得最好的定义,是把她比喻作一面在城堡外的旌旗,旌旗飘扬着,就代表国王坐镇在城堡之内。同一道理,我们的心有基督坐镇,才会有喜乐。这个定义说出了真理。相信只有经历过喜乐的基督徒,才知道什么是真实而恒久的喜乐。喜乐实在是基督徒的特征,在新约圣经,喜乐这个词,以动词的形态出现,合共有74次。以名词的形态出现,合共有59次。喜乐是基督徒的经历。
我巴不得把整套喜乐的神学介绍给你,但仍然必需按步就班地向大家介绍。首先,喜乐是来自神的礼物。诗篇4:7-8说:「你使我心里快乐,胜过那丰收五谷新酒的人。我必安然躺下睡觉,因为独有你耶和华使我安然居住。」可见喜乐的来源是神,是基于跟神之间安稳的关系。诗篇16:11,诗人说:「在你面前有满足的喜乐;在你右手中有永远的福乐。」我们再一次看见,喜乐的来源是神。
不过我要补充,这份礼物是给予那些相信福音的人。路加福音2章告诉我们,昔日天使在伯利恒之野地里,向人报佳音的时候说:「不要惧怕!我报给你们大喜的信息,是关乎万民的;因今天在大卫的城里,为你们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明显地这个福音会给人们带来喜乐,使人的心充满喜乐。
相信耶稣基督福音的人,都会蒙神赐给他喜乐这份礼物。约翰福音15:11,耶稣谈论到福音,对门徒说:「这些事我已经对你们说了,是要叫我的喜乐存在你们心里,并叫你们的喜乐可以满足。」神会把喜乐赐给那些相信福音的人。我要补充,神是借着圣灵把喜乐赐给那些相信福音的人。罗马书14:17说:「神的国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义、和平」,还有什么呢?就是「圣灵中的喜乐。」这实在是宝贵的信息!加拉太书5:22也说:「圣灵所结的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我们再一次看见神是借着圣灵把喜乐,赐给那些相信福音的人。因着圣灵内住,相信主的人内心就拥有仁爱、喜乐、和平。
我还要补充,神是借着圣灵把喜乐赐给那些相信福音,并且顺服神的人。耶利米书15:16,先知耶利米对神说:「耶和华万军之神啊,我得着你的言语就当食物吃了;你的言语是我心中的欢喜快乐,因我是称为你名下的人。」路加福音24:32,两个门徒在以马忤斯的路上跟耶稣谈话之后,事后回想那一段经历,说:「在路上,他和我们说话,给我们讲解圣经的时候,我们的心岂不是火热的吗?」这种火热的感觉就是喜乐,约翰一书1:4也说:「我们将这些话写给你们,使你们的喜乐充足。」只要我们接受和遵行神的话语,就会经历喜乐。
我已经介绍了真正的喜乐,是神借着圣灵赐给那些相信福音、接受和遵行神话语的人。我要再补充,还要经过试炼。这是十分重要的,只有那些经历过试炼中忧伤困难的人,才可以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喜乐。保罗在帖撒罗尼迦前书1:6称赞信徒是「领受真道就效法他们,也效法了主;」请注意他还说:「你们在大难之中,蒙了圣灵所赐的喜乐」。
总的来说,因着圣灵、苦难和神的话语,成就了喜乐。保罗在哥林多后书6:10形容自己在苦难中「似乎忧愁,却是常常快乐的。」雅各书1:2也说:「我的弟兄们,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都要以为大喜乐。」彼得前书1:6郑重向患难中的信徒说:「你们是大有喜乐;但如今,在百般的试炼中暂时忧愁。」
真正的喜乐,是神借着圣灵赐给那些相信福音、接受、遵行神话语和经过百般试炼的人。最后,要得到真正的喜乐,还要盼望将来显现的荣耀。罗马书12:12说:「在指望中要喜乐。」彼得前书4:13说:「倒要欢喜;因为你们是与基督一同受苦,使你们在他荣耀显现的时候,也可以欢喜快乐。」换句话说,当我们明白到荣耀很快显现,就会欢喜快乐,纵然如今受苦,也要坚持下去。犹大书1:24形容神是:「那能保守你们不失脚、叫你们无瑕无疵、欢欢喜喜站在他荣耀之前的我们的救主独一的神。」信主的人经历的喜乐,就是神借着圣灵赐给那些领受、相信圣经、遵行神的话语、经得起试炼以及对将来的荣耀充满盼望的人。这就是神学上喜乐的定义。
使徒彼得对这份喜乐,有更精彩的描述,他在彼得前书1:8说:「你们虽然没有见过他,却是爱他;如今虽不得看见,却因信他就有说不出来、满有荣光的大喜乐。」请注意,这段信息,是彼得写给受到大逼迫的基督徒,指出他们享有的喜乐,是神借着圣灵赐给他们的,因为他们相信神的话语、经得起试炼、并且对将来的荣耀充满盼望。这正是彼得书信的主题,彼得书信堪称为喜乐的书信。
此外,保罗在监狱写的腓立比书,多次提到喜乐,又在第一章四次提到他被囚禁,这是腓立比教会信徒担忧的,可见彼此互相关怀。我相信保罗跟腓立比教会之间的相爱,亲密程度和深度,是独一无二的,甚至可能超过他与其他教会的关系。
从腓立比书,我们看到保罗关心这个教会多方面的问题,例如在主内是否合一、对神的信心如何。保罗也关注到,有不少人热爱他的信徒,因他被囚禁所受的苦,以及可能被处决而担忧。因此,保罗要告诉他们,他很喜乐,叫他们不用担心。保罗在腓立比书2:18说:「你们也要照样喜乐,并且与我一同喜乐。」他写这书,目的是传达喜乐的信息。
现在,让我们从第一章开始,初步的认识。这卷书的内容十分浅白,在腓立比书1:1-2,请大家注意三个重点,头两个重点是关键词「仆人」和「圣徒」,出现在第一节。第三个重点是问候语,出现在第二节。腓1:1说:「基督耶稣的仆人保罗和提摩太写信给凡住腓立比、在基督耶稣里的众圣徒,和诸位监督,诸位执事。」
我先介绍腓立比书的背景,好让大家更欣赏这卷书的善和美。相信大家对保罗和提摩太已经十分熟悉,两位都是忠心服侍主的仆人,不用多作介绍了。保罗是在前往大马士革的路上悔改归信耶稣的,他信主之后成为忠心服侍主的仆人,在圣灵的引导下,他写了新约圣经中的十三卷,他爱主的热心是史无前例的,成为后世基督徒的典范榜样。
也许腓立比书,是最能够帮助我们认识保罗的一卷书信。腓立比书3:4说:「其实,我也可以靠肉体;若是别人想他可以靠肉体,我更可以靠着了。」为什么他这样说呢?腓立比书3:5,保罗介绍自己是在第八天受割礼的,这表明了他是遵守律法的犹太人。他说自己是以色列族,表明了他是神的选民。他又说自己是便雅悯支派的人,这个支派,在以色列12个支派中享有十分崇高的地位。保罗又介绍自己是希伯来人所生的希伯来人,这种说法突显了他在同辈中是出类拔萃的。就律法说,他是法利赛人。
保罗介绍了自己在第八天受割礼、是以色列族、便雅悯支派、是希伯来人所生的希伯来人,这已经证明了他很有地位、配受尊敬。然后,当他就律法说,他是法利赛人。就热心说,他是逼迫教会的;就律法上的义说,他是无可指摘的。便更加显示出他是犹太教中出类拔萃的中坚分子。然而,保罗在腓立比书3:7-8作了忠于真我的表白,他说:「只是我先前以为与我有益的,我现在因基督都当作有损的。不但如此,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
不错,他不仅是犹太人,更是热心的犹太人。他跟其他犹太人一样,严守律法。他自称是属于法利赛派别的的犹太人,表明他在民族和宗教族群中,是无可指责的,是备受尊重的,理当享有崇高的地位。但是在保罗的眼中,为了得着基督的缘故,这一切都是粪土。腓立比书3:9说,保罗最看重的,是得以在基督里面,「不是有自己因律法而得的义,乃是有信基督的义,就是因信神而来的义。」结果,他献上自己为活祭,一生传扬基督。这就是保罗一生的召命。
至于提摩太,使徒行传16:1说:「保罗来到特庇,又到路司得。在那里有一个门徒,名叫提摩太,是信主之犹太妇人的儿子,他父亲却是希利尼人。」保罗对这位热心信主的年青人,悉心栽培,结果他在属灵上成为了保罗的儿子,日后也成了忠实的同工,并且在保罗离世之后,承接了他的侍奉和使命。保罗在罗马坐牢的时候,写成了腓立比书,数年之后,他离开监狱,写了提摩太前书。后来保罗第二次入狱,也是他最后一次入狱,他写了提摩太后书。在腓立比书2章,我们看到保罗如何向腓立比教会推荐提摩太。
腓立比书2:19说:「我靠主耶稣指望快打发提摩太去见你们,叫我知道你们的事,心里就得着安慰。」在这里清楚明白,保罗向腓立比教会介绍他信任的信差,就是提摩太。为什么保罗会选择提摩太做他的信差呢?他在腓立比书2:20解释说:「因为我没有别人与我同心,实在挂念你们的事。」保罗的意思是说,提摩太与他同心,保罗怎样关心腓立比教会,提摩太也同样关心腓立比教会。
当保罗建立腓立比教会的时候,提摩太也热心参与。后来保罗第二次旅游传道的时候,提摩太也与他同心同行,探访教会。由此可见,保罗与提摩太的关系是何等密切。保罗差派提摩太作他的信差,原来还有一个令他心痛的原因,他在腓立比书2:21说:「别人都求自己的事,并不求耶稣基督的事。」保罗唯一的,和他同心的人选,就只有提摩太了。
腓立比书2:23-24说:「我一看出我的事要怎样了结,就盼望立刻打发他去;但我靠着主自信我也必快去。」保罗想要派人前往腓立比教会,合适的人选,必须是灵命成熟、与他同心事奉、热心委身于主,且程度和他不相伯仲。结果,只有提摩太符合他的条件,我们也知道提摩太是怎样的人。有人问:保罗是不是和提摩太一起合作写腓立比书的呢?肯定不是。因为由腓立比书1:3开始,在第4节及12节,保罗每一次提到自己,一直都没有称呼我们,只用第一人身份称呼自己。他和提摩太在事奉上是合作无间的同工,但是在书写的时候,却是保罗独自一人构思。
那么,为什么保罗在书信中提到提摩太的名字呢?第一、腓立比教会的信徒对提摩太是十分熟悉的,也十分敬爱他。使徒行传16:1-3,11说,腓立比教会还没有建立的时候,提摩太已经跟保罗一同开荒事奉,建立腓立比教会了。可见,腓立比教会的信徒从一开始就认识提摩太。因此,保罗写给腓立比教会的书信,开头的时候就对腓立比教会问安,并且把自己和提摩太的名字连在一起。保罗在书信中提到提摩太的第二个原因,是要求腓立比教会好好地接待提摩太,因为他忠心地跟保罗一起事奉。腓立比书2章,保罗把提摩太和其他只顾自己的同工比较的时候,形容提摩太是与他一同劳苦、兴旺福音,并且待保罗像儿子待父亲一样。
第三,腓立比书很可能是保罗口述,然后提摩太代为写出来的,因为保罗写的其他书信,都是这样做的。例如,罗马书16:22是这样说的:「我这代笔写信的德丢,在主里面问你们安。」保罗在罗马书1:1表明,自己才是作者。显然德丢是负责为保罗抄写的秘书。此外,有时保罗会在书信末端自己亲笔签名,例如他在哥林多前书16:21说:「我保罗亲笔问安。」保罗亲笔问安的例子,同样出现在歌罗西书4:18、加拉太书6:11和帖撒罗尼迦后书3:17。可见,保罗写的书信,往往是由别人代为笔录的,提摩太也很可能是其中一位笔录员。
保罗向腓立比教会推荐提摩太,并且介绍他是自己在主内的亲密战友,目的是希望提摩太抵达腓立比的时候,教会好好接纳他。提摩太和腓立比教会,早已经建立良好的关系。保罗向腓立比教会这样介绍提摩太,不过是温馨提示。在保罗的事奉生涯中,提摩太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保罗被关进监牢之后,提摩太仍然提供各方面的帮助。保罗虽然被囚禁仍然可以享受到一定的权利。
腓立比书1章,保罗曾经四次提及提摩太的名字。提摩太并不是囚犯,他可以用自由的身份去探望保罗;服侍他,除了为他笔录口述的书信,也在多方面协助保罗。请注意保罗怎样称呼提摩太。腓立比书1:1,他把自己和提摩太称呼为基督耶稣的仆人。同样的称呼,出现在雅各书1:1、彼得后书1:1和犹大书1:1。根据希腊原文,仆人含有丰富的意思,包括了奴仆、属于主人、忠心、顺服和倚靠等意思。
不少人把「奴仆」联想到奴隶、被强迫、不心甘情愿、出于恐惧、受剥削等意思。然而,刚才那些经文提到仆人,却不是这个意思。相反地,是出于对主人的尊重,甚至爱主人到一个程度,甘心乐意为主人当牛做马。出埃及记21:5,有一种仆人,他们本来可以获得自由,却说:「我爱我的主人和我的妻子儿女,不愿意行使自由的权利;离开他们。」那些为了爱主人、心甘情愿留下来一生服侍的人,会愿意按照律法的要求,接受一个仪式。主人就要带仆人到审判官那里,又带他到门前,靠近门框,用锥子穿他的耳朵,他就永远服事主人。在古代以色列,的确有很多爱主人的仆人,心甘情愿忍受痛苦,以表达对主人的爱。
因此,当保罗形容自己跟提摩太是基督仆人的时候,毫无被迫屈从的意思。相反,他们是出于爱主耶稣基督,甘心情愿、欢天喜地和顺服的态度。保罗虽然被关在罗马的监狱,他事奉的焦点并不是放在罗马,也不是放在教会,他一生的事奉都是以基督为焦点,心甘情愿作主的奴仆。今天,我们不论站在什么事奉岗位,都必须紧记,如果我们事奉的中心,只是围绕某些人或是某些教会,我们一定会失望。但是如果我们服侍的中心是基督,就永远不会失望。
另一方面,如果你的事奉,十分看重人或教会的看法,来决定你是否成功,肯定会迷惘失落。然而,如果你紧紧跟随神,顺服他的带领,就不会迷惘失落。在服事主方面,我们是享有绝对自由的。保罗在腓立比书1:7、13、14、17都表示自己是在捆锁之中,尽管如此,他不是罗马的奴仆,乃是基督的奴仆。因为基督是他一切的满足。撒母耳记下15:15所记载,大卫王的臣仆,就是抱着这样的服侍态度。他们对大卫王说:「我主我王所定的,仆人都愿遵行。」这种态度实在美好,尽心尽性服侍主的人,必定一无所缺。主会看顾他们,正如哥林多后书12:9说:「我的恩典够你用的」,这实在是保罗的深切体会。
保罗在监牢里写了四封信,就是以弗所书、歌罗西书、腓立比书和腓利门书,被称为监狱书信。保罗在每一封都提到自己在捆锁之中。可见,他是在监牢中写这四封信的。但是有人却认为,每一封信都是在不同地方写的,例如以弗所书是在以弗所写的,歌罗西书是在歌罗西写的,这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也有人认为是在该撒利亚写的,同样也是没有根据的。这四卷书,最有可能是在罗马写的。腓立比书1:13,保罗说他受的捆锁在御营全军中,有条件安排御营全军的城市,罗马比该撒利亚更具备条件。此外,保罗在腓立比书4:22说:「众圣徒都问你们安。在凯撒家里的人特特的问你们安。」这里提到凯撒家,更有力地证明保罗当时是在罗马。
再者,保罗在腓立比书1:14-18说:传道人有不同的类型,放胆传神真理的、无所惧怕的、有些是出于爱心、出于嫉妒分争的,出于结党和不诚实的。总的来说,有些传道人可以减轻保罗的担子,有些却是加重了他的苦楚。显然当地是大城市,才可能有那么多的传道人,因此,罗马比其他地方更具备这条件。另外,保罗在腓立比书1章谈到自己在活与死的两难之间,活着对教会有好处,离世也是好得无比。他当时应该是在等候法官的判决,因此,他对生死都作好了准备。
保罗在腓立比书2:17说:「我以你们的信心为供献的祭物,我若被浇奠在其上,也是喜乐」。换句话说,如果神定意接他回去,是值得高兴的。另一方面,他在腓立比书2:24说深信自己还要活下去,并且要继续跟腓立比教会的人一起。意思是,他可能很快就会知道自己被释放或者是被判死刑,而宣判的法庭,就在罗马。
所以,保罗当时应该是在罗马被囚禁,然而他仍然享有一定的自由,可以接待包括提摩太在内的到访者。相信保罗也期待自己很快被宣判释放,使他可以早日去探访各教会,估计当时是主后六十四年。他就是在这个生死未知的背景下,写了四卷监狱书信中的最后一卷,也就是腓立比书,并且在腓立比书1:1称呼自己和提摩太为基督耶稣的仆人。
保罗在腓立比书1:1跟着说,他是「写信给凡住腓立比、在基督耶稣里的众圣徒,和诸位监督,诸位执事。」这里说到的圣徒,就是腓立比教会的领袖、负责牧养信徒的人和参与事奉的人。由于在不同的文化里,对「圣徒」这个词都有不同的理解,我们有时受文化的影响,误会了保罗原本的意思。例如,有些人看见天主教堂那些圣徒的雕像,以为圣徒是指那些已故的伟大人物。另外,有些人以为圣徒是殉道的人,尤其是那些被封圣的人,例如圣彼得、圣保罗,他们以为只有某一类特殊的人物才可以被称为圣徒。
原来保罗对所有的基督徒,都称呼他们为圣徒。使徒行传9:13,亚拿尼亚在祷告中听到神要他去找保罗,回答说:「主啊,我听见许多人说:这人怎样在耶路撒冷多多苦害你的圣徒。」可见,圣徒就是信徒,也就是基督徒的意思。此外,使徒行传9:32说:「彼得周流四方的时候,也到了居住吕大的圣徒那里。」所以,圣徒就是信徒,也就是基督徒。
祖父以前也常常对我说:「这个世界只有两种人,不是圣徒就是非圣徒。」根据原文,圣徒含有分别为圣、与别不同的意思,可以翻译为在神眼中看为圣洁的人,因此圣徒并不是单指为主殉道的人,也不是指外表敬虔的人。大家都知道,哥林多教会的信徒都不是十分属灵、圣洁的人,但是保罗仍称呼他们是圣徒,可见圣徒就是指所有的基督徒。此外,在以弗所书1:1,保罗也是称呼以弗所的基督徒是圣徒。
诚然,圣徒是在耶稣基督里的人,因着基督的救赎,已经被神称为义,成为圣洁了。我们一旦成为圣徒,就得着神赐的生命。有了这个独特的生命,我们活在世上,才可以与世俗分别出来分别为圣。保罗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得以活在基督里,成为圣徒,是何等尊贵的身份! 从来没有一个佛教徒会说:「我是活在释迦牟尼佛祖里面的。」从来没有一个回教徒会说:「我是活在模罕默德里面的」。
即使在基督教的各种异端里面,从来没有人会说他是活在所属异端的教主里面的。唯独基督徒是活在基督里,与主同埋葬、同复活、拥有基督的新生命、可以过新生活,正如加拉太书2:20指出:「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并且我如今在肉身活着,是因信神的儿子而活。」诚然,我们的属灵生命已经与基督连成一体了。保罗在书信中称呼收信人为圣徒,因为他们借着神的大能,活在基督里,他们因信称义,已经分别为圣了。
腓立比书收信的对象,自然就是住在腓立比的基督徒。腓立比这个地方,确实有不少与别不同的地方。早于古代,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人全盛时期,腓立比已经被发现有金矿和银矿,很多人涌去采矿,并且逐渐发展,成为巨大繁华的商业中心。腓立比位于希腊东北部、爱琴海的北岸,极具战略位置,东面的小亚细亚,可以透过腓立比的康庄大道,向西通往亚得里亚海,直达意大利。腓立比实在是小亚细亚和意大利之间的交通枢纽,有康庄大道连接着周围地区。
从小亚细亚向西往欧洲,沿途都是山区,由于腓立比境内有峡谷,从东到西还建成了长达800多公里的伊格纳蒂公路。这条公路对东西方之间的贸易,有很大的贡献,因为由小亚细亚经过腓立比前往意大利和欧洲其他地方,就不用攀山越岭了。贸易经商的人到了意大利北部,还可以经过境内的公路直达罗马,交通十分方便。腓立比这个城市,当初是亚历山大的父亲马其顿王腓立比建造。在主前42年,这里曾经发生重大的战争,策划暗杀凯撒大帝的卡西斯和布鲁图斯,在战败之后,自杀身亡。结果改写了罗马帝国的历史。
第三、腓立比是罗马帝国的殖民地,虽然当地曾经有金矿和银矿,但在保罗的时候,金矿银矿已经被挖一空了。在缺乏资源的情况下,腓立比仍然由于地理位置具有战略性,不但可以扮演商业城市的角色,也有成为罗马的殖民地的价值,享有崇高的地位。罗马帝国为了维持地区安全,在各地有战略性的地方都设立了殖民区。一般的做法,是派300名退休的军人,带同他们的家眷住在殖民地的中心区域,他们不但扮演驻防军的角色,同时也负责担任当地政府的角色,他们过着浓厚罗马文化色彩的生活。
凡是在罗马殖民区的公民,都享有三种权利。第一、自治,人民并不是直接受罗马中央政府管理,只需要跟当地军人协调,可组织自治政府。第二、免税,不用向罗马政府交税。第三、他们跟住在罗马的公民一样,享有公民的权利。
罗马殖民地的自治政府首长,被称为法官。当地负责维持治安的人,称为刀斧手。殖民地的官员在生活各方面,都深受罗马文化影响。古典文学研究者威廉·巴克礼指出:「所有的罗马殖民区,就像小型的罗马,当地人对于自己拥有的罗马公民权利,感到十分自豪。他们使用的是罗马语言,穿的是罗马服饰,衣食住行社交各方面风格紧紧跟随罗马。政府官员的衔头以及一切官方的仪式,都一成不变地完全依照罗马政府的制度。各罗马殖民自治区的公务员,从来不会融入当地人的文化。他们不论到哪里,都是坚定不移地过着罗马的生活方式。」
从以上的描述,我们知道腓立比地方的罗马公民,对自己的身份深感自豪。腓立比在当代的正式名称,是该撒犹流腓立比殖民区。腓立比虽然位于分隔欧、亚两大洲一连串山脉之间的隘口,是兵家必争之地。然而,在历史上,从来不受到重视,也没有什么历史文献推崇,腓立比好像从来不存在一样。
保罗韦斯曾经指出:「多个世纪以来,不同城市因着他们的特点被世人认识,例如,提到罗马,人们就想到宏伟奢华的建筑物。提到雅典,人们想到光辉灿烂的文化。希腊的斯巴达,当地人民的独特质素。耶路撒冷,悠久的宗教情操和历史。然而,爱琴海西岸的马其顿城市腓立比,缺乏令人怀念的特质。」
那么,为什么腓立比这个地方如今却广泛被人认识呢?就是因为使徒保罗在圣灵的感动下,写出了篇幅很小的腓立比书,这一卷书被称为喜乐的书信。让我给你一个简短的介绍,使徒行传16:1-3说,保罗带着提摩太到处宣教,来到爱琴海岸边的城市特罗亚,他们寻求神的旨意,下一站往什么地方宣教,神在夜间借着异象告诉保罗。使徒行传16:9,异象中有个马其顿人站着求他说:「请你过到马其顿来帮助我们。」
特罗亚又名亚历山大特罗亚,建立于主前四世纪。是希腊的城市,距离著名的特洛伊城只有16公里,到了罗马奥古斯都时代,成了罗马的殖民地。神当时借着异象呼召保罗,把福音从亚洲传往欧洲。使徒行传16:11说,保罗回应了神的呼召,跟提摩太坐船到撒摩特喇。撒摩特喇是在特罗亚西北的海岛,岛上有很多高山。他们逗留了一夜。第二天到了尼亚波利。这是海边的小镇,从这里前往腓立比,还有16公里。接着,使徒行传16:12描述保罗来到腓立比,就是马其顿这一方的头一个城,也是罗马的驻防城。经文接着说:「我们在这城里住了几天。」这里提及的我们,包括了保罗、西拉、提摩太和路加。
保罗有一个习惯,不论在任何地方,到了安息日都会去当地的犹太人会堂。根据犹太人的规定,任何地方有十个犹太男人,可以成立会堂。使徒行传并没有提到当地有足够的犹太人组成会堂,也没有记载保罗去到会堂,只是记载他去到河边。明显地,在腓立比没有会堂。
那么,为什么保罗会去到河边呢?原来犹太人有一个习俗,就是在没有条件组成会堂的情况下,到了安息日就去到河边,诗篇137篇描述了,被俘掳的犹太人在异乡的做法。诗篇137:1说:「我们曾在巴比伦的河边坐下,一追想锡安就哭了。」因此住在外地的犹太人都有这个习惯,没有会堂,在安息日就去河边。保罗十分明白这个习惯,他找不到会堂,就前往河边,看看有没有犹太人聚集,结果让他找到了。
他们在河边祈祷。保罗一眼就认出那些犹太人妇女在做什么。显然当时在腓立比的河边并没有男性。于是,保罗向她们说话。住在腓立比的这些妇女,其中一位名叫吕底亚,是推雅推喇城的人,她是卖紫色布疋的妇人。使徒行传16:14说,她「素来敬拜神。她听见了,主就开导他的心,叫他留心听保罗所讲的话。」然后15节说她和她一家已经领了洗。
所以,腓立比教会就是从河边的一群妇女开始的。这让我想到,耶稣第一次透露他是弥赛亚,是向一位女性、撒马利亚妇人。如今在欧洲第一位相信福音的,也是女性。16:15形容吕底亚极力邀请保罗说:「你们若以为我是真信主的,请到我家里来住。」我相信吕底亚是出色的商人,她热诚待客,所以说话有说服力,结果保罗等人留下来了。就是这样,腓立比的教会在河边,从吕底亚的家发展起来。
使徒行传16:16说:「后来,我们往那祷告的地方去。」祷告的那个地方,就是刚才提到的河边那个地方,我们不知道保罗再去的时候,前后相隔了多久,但明显地那天又是安息日,所以才可以在那里碰见聚集的犹太人。这次保罗遇见了一个女性奴隶,使徒行传形容她是「迎着面来,她被巫鬼所附,」有关这个被鬼附的奴隶,是很值得研究的。因为时间关系,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圣经说这位女子是被鬼附的。其实在今天世界各地,仍然盛行着各式各样的邪灵活动。圣经形容因着有人用法术,利用这位被鬼附的女子,使主人大得财利。根据原文,我们大约知道她在邪灵的控制下,陷入癫狂的状态,能够预测未来,让她的主人获得丰厚的利益。当保罗去到河边,这个被鬼附的女人竟然紧跟在保罗和同工后面,使徒行传16:17,她喊着说:「这些人是至高神的仆人,对你们传说救人的道。」
她的话绝对没有错,她说的内容真实。不过,若是出自魔鬼的口,对教会会造成极大的危险。正如那些假师傅,如果他们说的是谎言,很容易遭人识穿,就没有人上当了。可是,如果假师傅说的,都是真理,就会构成很大危险。那些成功欺骗人的假师傅,都十分擅长用大量合符真理的内容,把自己包装起来,轻易吸引那些未能慎思明辨的人。对保罗来说,他跟耶稣一样,并不需要那些用真理包装的假师傅。因此,保罗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把鬼从那女人的身上赶走了。
结果,利用那女子作摇钱树的人,都很愤怒。使徒行传16:19说:「使女的主人们见得利的指望没有了,便揪住保罗和西拉,拉他们到市上去见首领。」他们并没有捉住提摩太和路加,因为在他们眼中,保罗和西拉才是主要的发言人。使徒行传16:20-21说,使女的主人把他们带到官长面前说:「这些人原是犹太人,竟骚扰我们的城,传我们罗马人所不可受不可行的规矩。」
换句话说,他们先指控保罗和西拉反犹太主义的罪名,然后诬蔑他们是反罗马政府的,希望挑拨尊崇罗马的官长感到被冒犯。使徒行传16:22-23说,他们鼓动暴徒和地方首长攻击保罗和西拉,剥了他们的衣裳,用棍打;打了许多棍,将他们下在监里,嘱咐禁卒严紧看守。我们知道禁卒一定会严格执行命令,因为万一保罗和西拉逃走了,他们的性命就会不保。因此使徒行传16:24说:「禁卒领了这样的命,就把他们下在内监里,两脚上了木狗。」
保罗和西拉受到的是怎样的遭遇呢?首先,他们受到职业打手用木棒打,因此皮肉及内脏会受伤出血,脊椎及胸骨会断裂而出现生命危险,这是常有的结果。当保罗和西拉被抛入牢房的时候,可能已遍体鳞伤、流血和行动不便,在极度痛苦的情况下,四肢还要锁上木狗。
当时所用的木狗,是把人的双脚和双手尽量伸展开,插入木狗上最远的洞内,使原本已经十分痛楚的身躯,在无法动弹的情况下继续流血,并且承受撕裂的剧痛。更甚的是,牢房漆黑一片,除了空间充满浓烈的排泄物气味,还要面对老鼠咬噬的威胁。保罗和西拉要承受的,就是这种十分恶劣的对待。他们只不过是帮一位女子驱赶在身上的邪灵而已,但对于那些利用她谋取利益的人,却是深仇大恨,因为断了他们的财路。
我相信,保罗不会仅仅驱赶邪灵,他一定会抓住机会,向她传福音。我深深盼望将来到天堂,可以遇见这位女子。现在让我们再去看保罗和西拉的处境,虽然他们身体被囚禁在监牢,他们的心灵却是另一种光境。使徒行传16:25说:「约在半夜,保罗和西拉祷告,唱诗赞美神,众囚犯也侧耳而听。」在极大的患难中,竟然还可以唱诗赞美神。这幅图画让我们看见,不但腓立比教会在喜乐中诞生,而且喜乐是不受环境影响的,那怕是孤独、痛楚和面对死亡,仍然可以喜乐。请注意:喜乐和快乐是两码事,喜乐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是深不可测、不受外界影响的。保罗十分明白喜乐是神赐予的礼物,给那些在患难中仍然信靠神、盼望将来得荣耀的信徒
使徒行传16:25-27说,约在半夜,保罗和西拉祷告,唱诗赞美神,众囚犯也侧耳而听。忽然,地大震动,甚至监牢的地基都摇动了,监门立刻全开,众囚犯的锁炼也都松开了。禁卒一醒,看见监门全开,以为囚犯已经逃走,就拔刀要自杀。为什么呢?因为若有人逃狱,他会被政府公开虐待而死。因此,他宁可自杀。使徒行传16:28-30说,保罗对禁卒大声呼叫说:「不要伤害自己!我们都在这里。」禁卒叫人拿灯来,就跳进去,战战兢兢的俯伏在他们面前;又领他们出来,说:「二位先生,我当怎样行才可以得救?」为什么禁卒会这样问保罗呢?他可能听过保罗讲道,即使他从来没有听过,当天晚上他也听到保罗唱诗赞美神。保罗应该是唱歌颂神、传扬福音的诗歌,就像我们熟悉的「坚固保障」,或是同类的诗歌。
圣经告诉我们,保罗听到禁卒问他:「二位先生,我当怎样行才可以得救?」他便回答说:「当信主耶稣,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就把主的道讲给他和他全家的人听。也许有人会说:「请禁卒决志信主就是了,为什么还要讲道呢?」事实上,是有需要的,例如保罗需要向他解释什么是信心,耶稣是谁?使徒行传16:33-34接着说,当夜,就在那时候,禁卒把他们带去,洗他们的伤;他和属乎他的人立时都受了洗。于是禁卒领他们上自己家里去,给他们摆上饭。他和全家,因为信了神,都很喜乐。说到这里我们已经很清楚,腓立比教会的建立,是十分奇妙的。首先是在河边的一位妇女归信主耶稣,开放她的家庭聚会。然后是禁卒和他一家归信主耶稣。
使徒行传16:40说,到了天亮,官长打发差役来,说:「释放那两个人吧。」为什么要释放保罗和西拉呢?因为有关当局知道保罗是罗马公民后,感到害怕。他们曾用暴力手段对付保罗,是十分错误的做法,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于是,他们想尽快打发保罗离开,草草了结这件事。使徒行传16:39-40说:「官员于是来劝他们,领他们出来,请他们离开那城。二人出了监,往吕底亚家里去;见了弟兄们,劝慰他们一番,就走了。」
在这里看到,教会的聚会在吕底亚的家中举行,她的家开展了腓立比的第一个教会。此外,保罗跟腓立比教会也建立了深厚和密切的关系,因为他们见证保罗为了传福音给他们,而受到极大的痛苦。毫无疑问,腓立比教会的弟兄姊妹十分敬爱保罗等人,这包括了吕底亚一家的人、在她家里聚会的人,还有禁卒一家的人。
我们透过腓立比书,也注意到保罗不用教导当地教会怎样面对来自犹太教教徒的攻击,原因十分简单,就是因为在腓立比只有很少犹太人。当地的犹太人基督徒面对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异教徒拜偶像的文化中活出基督徒的样式。因此,整卷腓立比书很清楚让我们看到,保罗着重劝勉和劝戒,却一点没有提到教会受到犹太教徒的冲击,因为事实上当地连一间犹太会堂都没有。
由于腓立比教会建立的时候,信徒充满了喜乐。可以说,若干年后保罗写信给腓立比教会,毫无疑问保罗会提醒当地信徒,他们的教会是在喜乐中诞生的,以后也要一直常常充满喜乐。保罗在腓立比书1:1-2说:「基督耶稣的仆人保罗和提摩太写信给凡住腓立比、在基督耶稣里的众圣徒,和诸位监督,诸位执事。愿恩惠、平安从神我们的父并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
请各位注意,这里提到两个教会的事奉岗位,就是监督和执事。在新约圣经,这两个事奉的职份,连同长老传道人等职份,都是教会里常有的事奉岗位。如果你研究提摩太前后书,会对这些事奉岗位有更深入的认识。保罗向腓立比教会提到这两个事奉岗位,显示了腓立比教会经过多年之后,已经成长了,需要发展不同的事奉岗位,而且已经出现了一批教会领袖。腓立比书1:3-4说:「我每逢想念你们,就感谢我的神;每逢为你们众人祈求的时候,常是欢欢喜喜的祈求。」保罗说,他为腓立比教会的成长、良好的发展,感到无比的喜乐。
在腓立比书,保罗只是向监督和执事问安。他在写完腓立比书之后大约一至两年,开始写提摩太前后书,并且在书中详细解释了监督和执事的职责。保罗实在很爱腓立比教会的信徒,并且称呼他们是圣徒。保罗跟他们的关系非常密切。他在腓立比书4:10说:「我靠主大大的喜乐,因为你们思念我的心如今又发生;你们向来就思念我,只是没得机会。」
腓立比教会也很爱保罗,经常关心他的需要,又奉献支持他的事工。保罗在腓立比书4:16-17也确认了,他说:「我在帖撒罗尼迦,你们也一次两次的打发人供给我的需用。我并不求什么馈送,所求的就是你们的果子渐渐增多,归在你们的账上。」后来,保罗路经雅典前往哥林多,他在哥林多后书11:9说:「我在你们那里缺乏的时候,并没有累着你们一个人;因我所缺乏的,那从马其顿来的弟兄们都补足了。」也是腓立比教会供应保罗的需要,很可能是以巴弗提带去给保罗的,腓立比教会实在很爱保罗。
从哥林多后书8:1-5看到,保罗再一次收到腓立比教会送的礼物,估计是在上一次收礼物之后大约六年之后了。从字里行间,我们看到腓立比教会对于奉献十分慷慨。保罗在哥林多后书8:2是这样形容腓立比教会的:「就是他们在患难中受大试炼的时候,仍有满足的快乐,在极穷之间还格外显出他们乐捐的厚恩。」因此保罗向腓立比教会众信徒一再表示,因着他们的灵命长进,感到喜乐。保罗实在很爱腓立比教会,他在腓立比书2:24说,自己一旦从监狱被释放,会第一时间去探望他们。我深信保罗一定会兑现他的承诺,结果,他被释放之后去了以弗所,安排好提摩太接手他的事工,就赶往腓立比去了。
我相信保罗是在腓立比逗留期间,写了提摩太前书和提多书。然后,当保罗再次被捕入狱,写了提摩太后书。就在这个时候,腓立比教会差派以巴弗提前往供应保罗的需要。但是保罗更加为以巴弗提和腓立比教会担忧,于是打发以巴弗提赶快回去以弗所。很可能保罗这一次是委托以巴弗提把腓立比书带回去,好让腓立比教会的弟兄姊妹知道保罗充满喜乐,因此放心,不用再为保罗担心。
当我们深入了解背景,就明白为什么腓立比书1章一开始,保罗对腓立比的兄姊妹说:「愿恩惠、平安从神我们的父并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根据我们对原文的理解,恩典是神赐的礼物。接受了神的恩典之后,自然得着平安。而恩典的源头就是圣父、圣子、圣灵三一真神。保罗的用意,是祝福收信的人获得来自三一真神最大的属灵好处。在保罗的书信中,常常都是这样向基督徒问安的。例如在罗马书1:7,哥林多前书1:3,哥林多后书1:2,歌罗西书1:3,以弗所书1:2,帖撒罗尼迦后书1:1,腓利门书1:2-3,都可以找到这种问安。
最后,我要总结。透过保罗众多大家都熟悉的的问安,结论就是他的心总是祝福别人获得最大的属灵福气。他爱别人已经到了忘我的地步。他在腓立比书表示,感激腓立比教会的爱心安排,接着表示自己已经很满足了,因此打发以巴弗提回去,好服侍教会,并且安慰腓立比教会,不要为他担心,因为他常常靠着主充满喜乐。
总的来说,腓立比书1章的中心信息是:「纵然有些人的表现使人感到失望,但内心的喜乐丝毫不受影响。」腓立比书2章的中心信息是:「虽然计划上事与愿违,但我仍然差派以巴弗提和提摩太离我而去,尽管只剩下我一人,我的心仍然充满喜乐。」腓立比书3章的中心信息是:「虽然我已经一无所有,但我的心仍然充满喜乐。」腓立比书4章的中心信息是:「虽然环境十分艰苦严峻,但我的心仍然充满喜乐。」保罗的重要信息,就是尽管人和事、计划和环境皆事与愿违,但内心的喜乐丝毫不会受到影响。在稍后的讲座中我会为各位详细讲解这些真理。让我们低头祈祷
亲爱的天父,在学习腓立比书的时候,我们深深感到这卷书盛载着温馨和爱心,并且教导我们在内心深处激发喜乐的秘诀。神啊!求你恩待我们的教会,使每一位弟兄姊妹都能够经历到,在主内充满属天的荣耀和说不出来的喜乐。我们这样祈祷,是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求。阿们。

This article is also available and sold as a bookl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