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牧师和废奴主义者:亨利·沃德·比彻尔(1813-1887年),他有一句很深刻的话:「教会不是杰出基督徒人士的展览馆,而是一个学校,帮助和教育各种有缺陷,有问题人士的学校。」他说的很对,教会是那些认识到自己有各种问题,而来寻求帮助和改变的人聚集的地方。教会从不完美,实际上,教会从来都主动承认自己是不完美的。
著名布道家查尔斯·莫里森写道:「基督的教会是一个罪人的组织。」而且,「教会宣称自己招收成员的唯一入门条件居然是:这个人必须是一个不够资格的罪人。这也是所有社会组织中独一无二的。」
教会总是问题很多,首先因为里面都是有各种各样问题和缺陷的人,即使因恩典而得救,也还是罪人,还是在和罪作斗争。教会要成长,就必须处理好如何对待自己内部的罪和种种相关问题。
教会的成长,也因此就是一个不断减少内部问题,消除和减少内部各种人格疾病,心理缺陷,认识偏差的过程,是消灭罪的过程。教会要想有力地成长为真正的神的教会,就必须处理好内部的罪和相关问题。
一个完全纯洁,没有问题的神圣教会,在这个世界上还没有出现过。也许早期使徒时代的教会是最接近那个标准的教会;那时,教会在烈火和热情中诞生,大有能力,那时候也是它在历史上最纯洁最完美最有激情的时候。
教会要成长,关键是在灵命上要成长,这也是神唯一在意的成长,这个成长也直接取决于我们如何应对教会中的种种问题。现在我们开始读保罗的文字了,保罗这几段话是专门针对这个问题的。先看看教会中的人们有哪些主要问题。
损害教会成长和健康的问题很多,我们把它们分作五类,这样分类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和分析问题。第一类问题,这些人的特点是任性和不守规矩,或者可以称他们为不高兴。这些人非常叛逆,他们任凭己意,总是偏离正道,偏离方向,别人向前走,他们故意往后退;别人各有职责的时候,他们忘记了自己的责任;他们不高兴做任何有意义的事,没有兴趣做任何事工,在教会只是消磨时间,或者擅离职守,不但对别人冷漠,有时甚至随便就争吵起来。他们有时冷漠,有时叛逆,做什么都不高兴,不守规矩。
保罗称他们为不守规矩的,从来不肯跟别人一致行动,而是永远不高兴,永远不听话,永远不一致。
如果说第一类问题人士是一种捣乱鬼的话,第二类则是一种挡路石,总是挡着别人的路,挡着教会的成长,可以叫他们作胆小鬼。因为这些人总是担忧,害怕,害怕一切,担心一切。他们缺乏勇气,在教会里面也把教会的进取心给弄没了。他们的座右铭是:「那种事情,我们以前没做过。」所以,就不能做。他们会告诉你这也不能那也不能,所以最好是什么都别做。
这些胆小鬼的字典里面没有好奇、探索、开拓这些词。他们憎恶任何改变,惧怕任何未知。他们喜爱传统,因为他们不想要任何风险;他们害怕一切,可以说是害怕整个世界。生命的一切,都超过了他们的承受能力,他们也因此总是伤心,烦闷,失望,忧郁,丧气,充满了失败主义。他们没有热情,没有兴趣,对什么也兴奋不起来。生活应该是生气勃勃,勇往直前,对未来充满好奇的,他们永远体会不到这一点。
第三种类型的问题,我们称之为软弱,对有这种问题的人,我们给他们一个名字:可怜虫。他们在灵命上软弱,在德性上软弱。作为基督徒,毫不例外,自然而然的,在信心上也软弱了。然后呢,面对生活的时候软弱,面对罪的诱惑的时候软弱,面对罪的挑战的时候软弱。你训诫他们,把他们从泥坑里拉出来,他们一回头又掉了进去。他们没有足够的意志去坚持按神的旨意行事,他们为自己羞愧,也让教会蒙羞,救主也因他们的软弱蒙羞。一个教会能不能管束好自己,就体现在能不能管束好他们身上;他们在教会里面的错误,往往吸引了世界的大部分眼光,让世人讥笑教会。
我们还可以找出第四种类型,令人抓狂的顽石。他们冷漠,如同硬石头,他们不仅是绊脚石,也是绑在你脚上的石头,让你脚步艰难;他们或许不制造麻烦,也不吵闹,但是他们总是需要别人拉扯着才能前进,他们总是一副有气无力,半死不活的样子,永远跟不上步伐。你教导他们,培训他们,规范他们,给他们鼓励,打气,一转眼他们又掉队到后面去了。他们总是分心,无法专心,无法集中精神,集中心志。他们总是没精打采,所以也没力气做任何事。他们一般不会和你争论,因为他们没力气没精神争论,但是他们总是让你事倍功半,无论你作多少努力,得到的回报总是少的可怜。他们原地不动,也不成长。
最后是第五类问题,这一类问题没什么好说的,就是纯粹的邪恶,这一类人就是坏人,我们给他们起个形象点的名字:大灰狼。他们是恶棍,做恶事。他们在教会里当然也对别的基督徒犯罪,他们引诱无知的少女,毁掉别人的婚姻,找机会偷窃,故意造谣,诽谤,还冤枉陷害人。他们不能分辨善恶,或者就算分辨了也不当回事。他们没什么好说的,就是坏人,恶人,是羊群里的大灰狼。
我们这样分类总结以后,我想大家应该能理解,教会要想成长,就必须想好,如何解决这五种问题,如何对待这五种人:不高兴,胆小鬼,可怜虫,顽石,还有最可怕的,大灰狼。我们要牧养好健康的教会,就要面对这些人的挑战,如何帮助、改变、治疗他们。
首先,不高兴,这些不守规矩的麻烦制造者需要站好队伍,和大家一致,和好。胆小鬼,当然是最需要建立勇气和信心,面对生活的挑战要学会刚强壮胆,学会自信自强。可怜虫,最需要好好管教,学会过圣洁的生活,不要把自己弄得一塌糊涂。顽石,他们要学会大步行走,要健步如风,要让自己的精神积极健康起来。至于大灰狼,要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要做到这一切,是不容易的。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
关于教会成长的问题,说的写的,已经太多太多,各种原则,各种数据,各种统计,各种微妙的管理手段,还有什么寓教于乐的教会活动方法,据说这样才能广开门路。但是,关于教会的健康问题,就是如何建设健康的教会,帮助教会成员灵命上的健康成长,消除和解决上述五种问题,还是说的太少,资料也不多。
实际上,圣经根本没说什么一致性原则,也没有什么文化人口统计,也没有提供任何教会的发展战略规划,也没有说教会活动要寓教于乐。那么,圣经说了什么呢?圣经说,如果你想要发展教会,你要把那些障碍都给清理掉,把那些阻碍教会发展的因素消除掉,然后教会就能纯洁和圣洁,就能大步前进,能得属神的能力,也对所在文化产生巨大影响。
这是使徒保罗的理解,保罗还指点了一些教会成长的原理。请注意,大家要关注的,是要理解保罗的建设目标,他的追求,他想要教会成为什么样。是不是说,我们要把教会建设得更大,更有钱,人数更多,更能和社会打成一片?让我们仔细阅读和学习相关经文。
现在,回到我们开始提到的帖撒罗尼迦前书,保罗想让帖撒罗尼迦教会能实现自己关于教会的理念,且为所有教会做个榜样。保罗在一开始就说:「我们为你们众人常常感谢神,祷告的时候提到你们,」保罗对这个教会非常感动,非常感谢这个教会的每个弟兄,非常感恩。
为什么保罗对这个教会非常感动呢?我们看第2章的结尾部分,保罗说:「因为你们就是我们的荣耀,我们的喜乐。」保罗很感激,因为帖撒罗尼迦教会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实现正确的目标,所以保罗非常喜欢他们,在书信里面一次又一次问好,感谢。
当我想到那许多许多所谓的教会管理学的专家们,我总是不由得想到大卫迎战歌利亚的故事,大家可以把圣经翻到撒母耳记上第17章到第39章。巨人歌利亚来挑战,那时扫罗要把自己的盔甲给大卫用,那是国王的盔甲,以色列最好的盔甲。但是大卫说:「我穿戴这些不能走,因为素来没有穿惯。」我穿不习惯,我没法穿上这些。于是大卫脱掉盔甲,带着自己的甩石机弦,就是可以扔出石头的弹弓,前去迎战,结局大家都知道了,巨人歌利亚再也见不到明天的太阳了。
所以,任何一个教会要去战胜自己面对的巨人,都要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要做好自己要做的来自神的委托,教会本身也是为了这些事情而被主耶稣训练和发展出来的。扫罗那样的人到处都会有的,他们总是建议你穿上什么高级牌子的盔甲,拿起什么专家推荐的盾牌,但是,如果少年大卫真穿上了那套盔甲,会怎么样?只怕见不到明天太阳的就是他了。所以我们也要警惕,我们应该效法大卫,拿我们自己的武器,用自己擅长的武器。
保罗对教会的目标是非常清楚的,我们看帖撒罗尼迦前书2:10,在这里,保罗对教会的发展目标说的非常清楚明白:「我们向你们信主的人,是何等圣洁、公义、无可指摘,有你们作见证,也有神作见证。你们也晓得,我们怎样劝勉你们,安慰你们,嘱咐你们各人,好像父亲待自己的儿女一样。」
好,毫无疑问,我们的目标也是这个,那么,手段呢?我们如何能实现这个目标?用什么手段?才能行事为人,对得起那召我们进他的国、得他荣耀的神呢?目标已经有了,你们要对得起神,对得起召你们的神。我们一起看后面第3章第1节:「我们既不能再忍,就愿意独自等在雅典,打发我们的兄弟,在基督福音上作神执事的提摩太前去。」
保罗的意思是:「我不想再等了,我想知道你们是怎么做的,是如何成长的,一刻也不想等了,所以,我先把提摩太派去,哪怕我一个人要在雅典继续等下去。」补充一下,还有另外一位使徒西拉,也从马其顿动身了。保罗说:「我让提摩太先去,坚固你们,并在你们所信的道上劝慰你们。」因为当时帖撒罗尼迦教会正在遭受迫害,所以保罗这样写道:「免得有人被诸般患难摇动。因为你们自己知道,我们受患难原是命定的。我们在你们那里的时候,预先告诉你们,我们必受患难,以后果然应验了,你们也知道。为此,我既不能再忍,就打发人去,要晓得你们的信心如何,恐怕那诱惑人的到底诱惑了你们,叫我们的劳苦归于徒然。」
保罗很担心,既担心他们被诸般患难摇动,也关心他们的信心能否坚固。保罗希望他们在一切困苦患难之中,能靠主站立得稳。所以,在后面第8节说:「你们若靠主站立得稳,我们就活了。」这是关心他们的属灵是否坚定,然后看第10节:「我们昼夜切切地祈求,要见你们的面,补满你们信心的不足。」
你们看,保罗最关心,所追求的,是让教会能有坚定的信心,成熟的信仰。所以他为此祷告和努力。保罗说:「愿神-我们的父和我们的主耶稣一直引领我们到你们那里去。又愿主叫你们彼此相爱的心,并爱众人的心都能增长,充足,如同我们爱你们一样,好使你们当我们主耶稣同他众圣徒来的时候,在我们父神面前,心里坚固,成为圣洁,无可责备。」
你看,保罗追求的,是信心,爱,和良好的行为。在第4章第1节,保罗说:「弟兄们,我还有话说:我们靠着主耶稣求你们,劝你们,你们既然受了我们的教训,知道该怎样行可以讨神的喜悦,就要照你们现在所行的更加勉励。」在行事上要讨神的喜悦,要站立得稳。
在后面第10节起,保罗这样说:「我劝弟兄们要更加勉励。又要立志作安静人,办自己的事,亲手做工,正如我们从前所吩咐你们的。」
再往后,在第5章第11节,保罗写道:「所以,你们该彼此劝慰,互相建立,正如你们素常所行的。」在这一章的后面第23节,保罗说;「愿赐平安的神亲自使你们全然成圣!又愿你们的灵与魂与身子得蒙保守,在我们主耶稣基督降临的时候,完全无可指摘!」
所以,各位,在保罗的心里,关于教会如何成长是有清晰明确的想法的。他想要的是:坚固生命,加深灵命,只要能消除各种阻碍,教会就会有能力地成长。所以保罗把自己主要精力都用在改变那些有问题的人身上,比如不高兴,胆小鬼,可怜虫,顽石,还有大灰狼,等等,要把他们变成公义的,有意志的,高效率的基督徒。
这些努力在帖撒罗尼迦教会很是成功,所以保罗为此很高兴。在帖撒罗尼迦前书1:3,保罗写道:「我们在神-我们的父面前,不住地记念你们因信心所做的工夫,因爱心所受的劳苦。」在后面第6节开始,他又写道:「并且你们在大难之中,蒙了圣灵所赐的喜乐,领受真道就效法我们,也效法了主;甚至你们作了马其顿和亚该亚所有信主之人的榜样。因为主的道从你们那里已经传扬出来。你们向神的信心不但在马其顿和亚该亚,就是在各处也都传开了,所以不用我们说什么话。因为他们自己已经报明我们是怎样进到你们那里,你们是怎样离弃偶像,归向神。」
跟着,在帖撒罗尼迦前书2:13-14,保罗有一次表扬他们:「为此,我们也不住地感谢神,因你们听见我们所传神的道就领受了;不以为是人的道,乃以为是神的道。这道实在是神的,并且运行在你们信主的人心中。弟兄们,你们曾效法犹太中在基督耶稣里神的各教会;因为你们也受了本地人的苦害,像他们受了犹太人的苦害一样。」保罗如此高兴,如此感动,因为帖撒罗尼迦教会是真诚信实的,是满有信心的,是坚定不移的,是有能力经受苦难的。
也因此,保罗不住地说:「你们是我们的盼望和喜乐;」「你们就是我们的荣耀,我们的喜乐。」这个意思他在第19和第20节重复了两次。到后面第3章第6节,可以读到提摩太刚刚从帖撒罗尼迦回来了,大家一起看保罗在这里说的:「但提摩太刚才从你们那里回来,将你们信心和爱心的好消息报给我们,又说你们常常记念我们,切切地想见我们,如同我们想见你们一样。所以,弟兄们,我们在一切困苦患难之中,因着你们的信心就得了安慰。你们若靠主站立得稳,我们就活了。我们在神面前,因着你们甚是喜乐;为这一切喜乐,可用何等的感谢为你们报答神呢?」
你看,保罗有这么多的喜乐,这么多的感谢,因为教会在大步前进,保罗在后面第4章第9节写道:「论到弟兄们相爱,不用人写信给你们;因为你们自己蒙了神的教训,叫你们彼此相爱。」所以,保罗觉得,他们做得很好,自己根本不用再多说什么了,只能说:很好,请继续努力。
一个信心坚定,正在成长的教会,且能在逼迫面前站立得住,对得起神的召唤,行为也圣洁,又有爱心,这是令人欢欣鼓舞的。
健康的羊群也是蒙福的羊群,健康的教会也是蒙爱的教会,所以保罗非常喜爱这个教会,喜爱这个教会的所有人。不过,这并不是说,帖撒罗尼迦教会就没有任何问题了。他们也还是有问题的,大家仔细看经文,比如第5章的第14和15节,这里那些有问题的人物浮出水面了。
大家看帖撒罗尼迦前书5:14-15,「我们又劝弟兄们,要警戒不守规矩的人,勉励灰心的人,扶助软弱的人,也要向众人忍耐。你们要谨慎,无论是谁都不可以恶报恶;或是彼此相待,或是待众人,常要追求良善。」这段文字可以称为杰作,而且也揭示了一个现象,在帖撒罗尼迦教会这样完美成长的健康教会里面,也是有问题人物存在的。这些有问题的人必定会在各个方面给教会带来麻烦,阻碍和扰乱教会的成长。
我们前面总结的五类问题,这里全都有。实际上,大家完全可以看看自己周围,恐怕也能找到对号入座的。包括我们自己,就算现在不是,以前呢?大家看看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对号入座?
从哥林多后书第11:28开始,保罗写道:「除了这外面的事,还有为众教会挂心的事,天天压在我身上。有谁软弱,我不软弱呢?有谁跌倒,我不焦急呢?」保罗是经过许多患难的,比如看前面哥林多后书第11:23-27说的,保罗多次受鞭打,下监牢,被暴民用棍子和石头打,等等。但是这一切加起来,都比不上保罗为教会所担的心事。正如他说的:「除了这外面的事,还有为众教会挂心的事,天天压在我身上。有谁软弱,我不软弱呢?有谁跌倒,我不焦急呢?」再看歌罗西书2:1,保罗说:「我愿意你们晓得,我为你们和老底嘉人,并一切没有与我亲自见面的人,是何等地尽心竭力。」保罗的意思,用通俗的话说:我把你们放在心上,背在背上,你们是我的负担,我的辛苦;但是我乐意,你们的成长对我来说,比什么都重要。
回头看帖撒罗尼迦前书5:14,这里也定义了教会面对的五种类型的麻烦人物,和我们前面的分类完全一样。保罗也简单概括了教会应该如何对待这五种问题人士。这一段经文前面有个小标题:「劝勉与祝福」,是对于教会的肢体和教牧之间的关系,还有肢体和肢体之间的关系的一个概括。比如第12和13节,保罗说:「弟兄们,我们劝你们敬重那在你们中间劳苦的人,就是在主里面治理你们、劝戒你们的;又因他们所做的工,用爱心格外尊重他们。你们也要彼此和睦。」后面第16节以后则是概括了教会肢体和我们的大牧者耶稣基督的关系。
我们看接下来的第16节:「要常常喜乐,不住地祷告,凡事谢恩;因为这是神在基督耶稣里向你们所定的旨意。不要消灭圣灵的感动。」等等。注意,前面第14节开始的时候说,我们又劝弟兄们,然后如何如何,可见这说教会肢体之间的关系,是教会的弟兄姐妹如何对待别的弟兄姐妹。当然,作为教会的教牧人员,有自己独特的权柄和责任去面对教会里面的那五种问题人士,但是注意了,教牧人员和教会弟兄之间的界限是非常模糊的,所以,保罗这里说的弟兄们,是非常概括的,你看前面第12节:「弟兄们,我们劝你们敬重那在你们中间劳苦的人,就是在主里面治理你们、劝戒你们的。」这是明确对教会肢体的要求,要如何对待教会教牧人员。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来,第12节和第14节都是针对教会全体会众的要求,教会肢体如何对待彼此,其中也包含了教牧人员和教会的领导。我想提醒大家一下,罗马书12:14-17是和这一段经文非常类似,平行互补的,罗马书这一点经文明显是针对教会全体的,不区分普通会众和教会领导牧养者。「逼迫你们的,要给他们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诅。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气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不要自以为聪明。不要以恶报恶;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
在这段经文的文字里面,带有一种急迫感。要求你立刻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保罗在这里的语气是急迫又热心的,要求所有教会的肢体要赶紧去关心和帮助别的有问题的肢体。所以,教会不是在周日早上聚集一次,显示一下自己是宗教人士,是有信仰的,然后各自回家,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去了。作为教会成员,并不是仅仅周末来作一个听众。你们不能把自己仅仅当作是一个来听演讲的。
你们应该把教会的成长看成自己的事,也就是要主动去寻找和帮助教会里面的那五种类型的有问题人士。我们先说这第一种问题。
第一种问题人士,不高兴,麻烦制造者,用保罗的话,叫做不守规矩的人。在第14节,保罗说:「我们又劝弟兄们,要警戒不守规矩的人,」这里,不守规矩的人这个说法,希腊语原文是常用来作为军事术语的,指的是军队里面不听话不服从命令的士兵,不执行命令,擅自行动。这里用来指任何一个这种类型的人,他们总是说:我不高兴,我想干啥就干啥。他们拒绝尽自己的责任,拒绝尽自己的义务。也有人把这个词汇翻译为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也有人建议翻译为:闲汉,懒人,脑袋有病的,没有行动的人。这些翻译都不太准确。
总之,是那些各种正事不干,没有责任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甚至故意对着来,有强烈叛逆性的人。在帖撒罗尼迦后书,也多次提到这种人,比如3:6-7,这么说的:「弟兄们,我们奉主耶稣基督的名吩咐你们,凡有弟兄不按规矩而行,不遵守从我们所受的教训,就当远离他。你们自己原知道应当怎样效法我们。因为我们在你们中间,未尝不按规矩而行。」还有3:11,「我们听说,在你们中间有人不按规矩而行,什么工都不做,反倒专管闲事。」
我们很容易理解,保罗这里指的是某些又懒又勤快的人,懒得做事,勤于捣乱的人,不守规矩的人,什么事也不做,却总期望别人来为自己服务,我们可以称他们为不高兴,因为他们极为叛逆,你说什么他都不高兴听。你说要往东,他们非要往西;你要往西,他们又要往东了。正常的人多少都有一些责任感,他们似乎没有。正常的人,拥有某种神恩赐的能力的时候,都乐于使用,为大家服务,教会也从而得以长进;而那种人,他们不乐意,或者脑袋里就没有这个想法。
他们总是反对别人,要么用语言反对,或者用行为反对。要么因为没有责任感,所以什么也不在乎;要么是因为总是不高兴,总是愤怒,叛逆,不满,所以什么也不在乎,不做任何积极的事情。他们在教会里面,但是又不属于任何团队。有时他们因为太愤怒不满了,越来越怨恨,所以干脆跑了。我以前在学校当运动员的时候,就发现这个现象:坐在凳子上啥也不干的人,总是怨恨最多,批评最多,越来越不高兴了。
批评别人最多的人,往往是那些自己什么也不做的人。而且,怨愤往往也就越多,一直这样下去,最后肯定是要跟你说拜拜了。我对此是有亲身体会的。
拒绝参与的人,除了作个板凳上的听众,什么也不做,他们要么是因为没有认同感,要么是因为性格太叛逆。这些人来了就是为了批评,甚至怨恨,什么都不做
有一个牧师说那些人通常是坐在后排的,便于观望。但是我认为这个描述不够精确,实际上,他们更喜欢批评挖苦。我就能看出来,有时我看到有人每星期往后排移动两三行,再移动,再移动,我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这其实也是一种懒惰,应该责备的懒惰。这些人只想在远远的边上坐着,不想真正参与进来,不想卷入太深,也不想担负任何责任。对于一个成长的教会,这其实是无法忍受的。那么,我们怎么办?很简单,警戒他们,劝告,训诫,警醒他们。具体如何做,教会其实没有固定的公式和固定的程序。
那么教会应该怎么样呢?教会每个肢体,每个弟兄姐妹,都要主动走向这些坐在板凳边缘的人,走向这些不参与,不高兴,不服从,不合拍的人,帮助他们,警戒他们,劝告,训诫,警醒他们。
再具体一些,我们看保罗的原话,保罗用的警戒这个词汇,在古希腊语里面的涵义是:把理解,意义,判断力提供给某人,把它们放到某人的脑袋里面去;你走向一个人,警戒他,也就是让他脑袋里面,能有更好的理解,明白其意义,形成自己的判断力。有一个学者说的更形象:「警戒,就是你走向某人,那个人正在一条危险的路上向前走,前面就是很可怕的东西在等着他;你告诉他这条路的危险,告诉他后果,让他明白,让他理解,让他自己作出判断,果断地离开这条危险的路。」所以,简单的翻译,可以说是警告,或者告诫,或者警戒,这并不是一种审判。
这里说的警戒,是面对面的,平等的帮助和分享,把你的认识告诉他,帮助他看得更清楚。比如,可以这么简单地说:「嗨,伙计,我知道你已经很久了,我觉得你有些冷淡,比较隔离,我还听见过你批评这个那个,能跟我说说原因么?」然后你接着说:「我觉得呢,如果你能如何如何,那会更好,你原来的某些做法,会如何如何,我觉得你也不想那样,我也不希望你会那样,你觉得呢?需要什么帮助么?」
那就是保罗说的警戒,告诉别人,你现在的做法,是朝着一个错误的方向,你自己也没有好处,等等。保罗自己曾经恳切警戒以弗所教会的长老们,甚至留着泪警戒他们,你们切不可这样行,因为神必报应,神必报应这样的故意叛逆,不要叫神的圣灵担忧。
只要你真心关爱谁,在应该警戒的时候,你不会迟疑。我在警戒我太太和子女的时候,不会迟疑的。我会直接对他们说:回归正道,别走歪路;因为我不想看到你得到什么不好的结果,我希望你能得到人生的一切美好,得到神所赐给的一切美好,也得到教会提供的一切美好。
我从来不认为,只要讲台上的讲道人更聪明,讲得更好,就能建造出强有力的教会,这绝对是一种幻觉。事实是,我们想要建造强有力的教会,能改变世界,我们就得走到教会每个有问题的肢体身边去,带领和帮助他们回到正确的路上来,然后他们也会成为教会有力的一部分,神的能力才能喷涌,教会才能真正站立得稳,改变世界。面对问题,是不能躲避的。
教会不是演讲会,不是大家来了坐在那里听人演讲,然后就走了。如果你仅仅来坐在那里听,你没什么可以得意和满意的,你不能因此就对自己满意了,说我是好基督徒了。加入教会,意味着奉献和分享,意味着帮助。大家必须去寻找有问题的人,找到那些在边缘试探水深的人,在边缘犹豫的人,在边缘抱怨的人,警戒他们,带领他们,让他们加入教会的生活中来。我们需要这样做,因为我们有爱心,我们知道得救的美好和沉沦的可怕。
接下来再看第二类问题,这种人不是在教会边缘,而是在教会中间了。我们前面称他们为胆小鬼。事实上他们害怕边缘,要挤到中间来抱团取暖。保罗的话是:「勉励灰心的人。」很有趣,是不是?灰心的人,灰心丧气的人?什么意思呢?实际上,希腊语原文是两个词构成的组合词,是由灵魂和小这两个词组成的,意思就是灵命小的人,心思小的人,气魄小的人。
要更好地理解一个概念,往往需要看看其反面是什么;要理解一个词汇,看看其反义词也是很有帮助的。这概念的反义词就是有强大灵命,强大心灵,强大气魄的人。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这种有强大气魄的人,能成就伟大事业,开创伟大思想,创造伟大价值。」印度的甘地,大家都认为他很谦卑,但是他在定位自己的时候,他用了一个古代梵语词:摩诃。这个前缀词和希腊语的词是完全一个意思,意思就是大。甘地的意思是称自己为有大气魄和有强大心灵的人。这样的人不会小气,相反,其心胸能包容全人类,这是真正的伟大。
所以,这种人能承担责任,能承受风险,因为他们有做人的原则。这种人也是有勇气,勇于行动,为了自己的原则和理想能承受风险,奉献生命的人;他们喜爱挑战,愿意迎接挑战,探索未知,不畏惧战斗,把胜利作为追求,面对困难能不害怕,面对逼迫也站立得稳;有理想,能发现机会。
但是,正如保罗说的,总会有一些相反的人,小心眼小气魄的人,灰心的人,在教会中。他们憎恶一切改变,因此喜爱传统,抓住过去不放,想要永远走一模一样的路,永远过一模一样的日子,这其实并不是因为过去和传统真有多好,这是因为他们害怕一切未知。他们害怕一切,可怜呀。如同一句名言说的:他们在草地上看到的总是粪堆。他们没有改变的勇气,总是想要一切都和以前一样,他们不敢面对任何新事物,只有重复才能使他们感到安全。他们也爱安全感胜于一切,他们只想走前人已经铺好的路,只想走前人已经走过的路,他们想要一个绝对安全的生活,要一个绝对安全的世界。因此他们一般都是忧郁的,消沉的。他们没有和教会一起前进,面对挑战的勇气,所以不想要有任何新的事工,害怕见到陌生面孔。因为害怕世界的逼迫,所以也不敢向世界谈论基督。他们害怕任何挫折,总是灰心,怕这怕那,然后得了忧郁症。
确实,在帖撒罗尼迦教会就有一些这样的人。帖撒罗尼迦教会在当时正面临挑战,首先就是社会的逼迫和迫害。帖撒罗尼迦前书的主要内容就是和这个有关的。保罗在第1和第2章是安慰众人说:我知道,你们遭受的我都知道。还有,我也体验过,「我们从前在腓立比被害受辱,这是你们知道的。」
有人害怕了,说:看来主报应的日子到了,至少是我们的末日来了,我们要完蛋了。所以保罗要特地写信说:不是的,主的日子还没有来到。所以在第4章有专门讲主的降临的。有些人因为朋友的去世而害怕了,说:看啊,他们死了,或者说睡着了,但是耶稣还没有来。没有指望了,我也要完蛋了。所以保罗特地说:「我们若信耶稣死而复活了,那已经在耶稣里睡了的人,神也必将他们与耶稣一同带来。我们现在照主的话告诉你们一件事:我们这活着还存留到主降临的人,断不能在那已经睡了的人之先。」就是说因基督死去的人会更先复活,比我们更早。所以,「你们当用这些话彼此劝慰。」
不仅是帖撒罗尼迦教会,所有的教会都有这样的丧气的人,胆怯的人,没有勇气面对未知和未来的人。有困难的时候,他们立刻趴下了。他们因为一切未知而忧郁。生活对于他们,是一个太沉重的负担,他们被生活给压垮了。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教会的负担,你不得不费力气拖着他们走路。如果把教会想象为一只游行队伍,那么他们是其中打着红色停牌警告旗的人,上面写着:停。别人都在走,他们抗着停牌,希望一切都停止下来。因为他们看不到未来,没有远见,没有对未来的希望,害怕失败,缺乏面对变化和迎接挑战的勇气。实际上,他们并非生来这样,我相信,在他们的内心深处,都有真正的自我,那是一个探险英雄,一个勇敢的探险家,好比印第安纳·琼斯那样的探险家,但是他们不敢面对,不愿意承认。
怎么办呢?在帖撒罗尼迦前书5:14,保罗说:「要勉励灰心的人。」很简单,很漂亮。要勉励他们,要在他们的身边,肢体对肢体,说出鼓励的话来。没有其它捷径。各位,你们知道身边谁总是在害怕,总是在担心、忧郁,没有勇气面对生活,你要走到他们身边,对他们说勉励的话,和他们交朋友,作知心人,帮助他们坚强起来,快乐起来,振作起来,安慰他们。 除了这样,靠人和人之间将心比心的个人关系,再没有别的办法。
关于训练和教育,有许多学术理论、心理学研究,但是对于教会,就是这样简单。靠这种人和人之间的,将心比心的团契关系,我们就能变得强壮,生活也总是快乐。我对此是有亲身体会的。
除了面对面,将心比心,没有别的办法。对于基督的教会,完美的团契就是我们得以强壮,并能够勉励人的原因。正如在第2章第7节,保罗说的:「只在你们中间存心温柔,如同母亲乳养自己的孩子。我们既是这样爱你们,不但愿意将神的福音给你们,连自己的性命也愿意给你们,因你们是我们所疼爱的。」
如保罗这样的温柔的勉励,就是我们的榜样。在祷告中得勉励和力量,在团契中得勉励和帮助,在福音中得勉励和希望,在救赎中得勉励和勇气。神是勉励我们的神,神是有能力、有目标、有爱心的神,神是我们的力量和信心的源泉,基督的爱勉励和支持我们,我们有复活的盼望,与基督一同受苦,也盼望与基督一同复活得荣耀。
教会要成长和变得有力量,就必须警戒和勉励教会中的不高兴和胆小鬼,也就是不守规矩的人和灰心的人。让不守规矩的人乐于合作,让灰心的人得着勇气,教会的两个大障碍就移开了,教会从而可以大步向前。
接下来还有第三种问题,我们称之为可怜虫,保罗说的软弱的人。关于他们,保罗说的也很简单:「扶助软弱的人。」软弱的人,这是什么意思?首先,肯定有信心的软弱。在哥林多前书第8:10说到有人的良心软弱,在罗马书第14到15章,也多次提到「信心软弱的。」这都是类似的概念。
概括起来,可以说这人的信心软弱。因为信心不够,所以也无法得到充分的自由,在基督里的,基督给我们的自由。信心的软弱产生问题,这问题就是:这个软弱的人很容易被罪和诱惑吸引,从而跌倒。他对罪总是非常敏感,好比身体免疫力差的人对疾病总是非常敏感。还有呢,因为他们太敏感,所以很多不是罪的,在他们看来也是罪,所以他们总是退缩;好比对于身体免疫力差的人,很多健康美好的室外活动他们都尽力避免,害怕传染疾病。
保罗的意思很明显:对于那些信心软弱的人,你们不能推他们或者拉他们走得太快,他们走得快了就容易跌倒,一不小心就跌到罪的里面去了。他们要注意保暖,注意防寒,不能跑也不能跳。
我们用个例子来说明,假定你和你的一个朋友都是当时的以弗所人,而且都是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或者叫狄安娜的信徒,之后都成为基督徒,然后你请你朋友吃饭,饭席间大家都很高兴,然后你朋友问你:「这菜真好,哪里来的呢?」你回答说:「从神殿买来的。这原本可是献给狄安娜女神的供物,现在给你吃了。」然后他反应过来:「哦,对不起,我们基督徒不能吃这种食物的,不能吃这种给偶像的食物。」你笑着说:「没关系,我们在基督里面,已是自由人,偶像就是偶像,什么也不是,改变不了任何东西,所以食物还是食物。再说,我们不因律法称义,而因信心称义。」这些圣经的教导,你都很熟悉。
但是,问题没那么简单,因为他在吃了那种不合理的食物以后,他又回想起原来在异教和偶像崇拜中的种种行为和放荡了,人都是有惯性的,都是念旧的,以前种种,又被怀念起来,除非他的信仰足够坚定,可以完全改变他自己,否则,很可能又回到原来的罪中去了。
你看,一个意念本身并不立刻带来道德问题,但是意念随后就唤醒意识,你跟着就意识到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而如果一个人信念太软弱,与过去的罪的联系太密切太深刻,你轻轻一碰,他就可能会跌倒。确实有一些人太软弱,所以他们也无法去享受基督里的自由,他们的灵魂受伤太重,必须保护好,才能慢慢恢复,否则一碰就可能让老伤口又疼起来,又跌倒回到罪中去,或者变得更软弱了,对罪更没抵抗力。更何况,还有一些人,在道德上也是软弱的。
在新约中,保罗笔下的「软弱的人」,经常指对待罪的软弱,这些人太容易跌倒陷进罪中了。这些人刚被你从过去的罪坑里拉出来,洗干净衣服,然后一不小心,又掉回去了。对于这些人来说,神的要求总是太严格,他们总是做不到。所以他们一次又一次掉回去,你则是要努力又努力,才能帮助他们站直了,暂时别跌倒。
在雅各书5:14,使徒雅各写下的这一段,就是关于这种软弱的人。雅各说:「你们中间有病了的呢,他就该请教会的长老来;他们可以奉主的名用油抹他,为他祷告。出于信心的祈祷要救那病人,主必叫他起来;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所以你们要彼此认罪,互相代求,使你们可以得医治。义人祈祷所发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请注意了,虽然这里的翻译是用了病人、有病的人这些词汇,实际上这里说的和保罗说的「软弱的人」是一回事,他们容易犯罪。所以,雅各说,要带他们去教会的长老那里去,因为长老们的信心是强壮的,可以为这些人祷告,甚至可以赦免他们不小心犯的罪。所以,注意了,如果你自己就是软弱的,信心软弱的,你要去找到那些信心坚定,灵命上极为有力的人,让他们帮助你。
教会里面这些问题人士是很多的,一直都有。他们是教会的路障或者绊脚石,他们也阻碍教会的发展,阻碍教会能力的长进和属灵的完全。我们怎么办,除了帮助他们,没有其它选择。帮助这个词,常被人说的太简单太轻易了,但是其原本内涵,在古希腊语里面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字面上的意思是用力抓住,使劲托住,紧紧支持住,决不放手。加拉太书6:1说:「弟兄们,若有人偶然被过犯所胜,你们属灵的人就当用温柔的心把他挽回过来;又当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诱。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也就是说,在有人犯错的时候,你们属灵的人要怎样?要把他挽回来,当然,自己也要小心。然后呢,要担当他的重担,要帮助他,要扶持他,在希腊语的意思,也就是要紧紧抓住他,用力扶持他,支持他站起来,决不放手,决不让他再摔倒。这就是基督的律法。
你说,我们怎么才能做到?老问题,靠教会内,个人和个人的紧密联系。你要和他面对面谈话,交流。只有羊群关心羊群,肢体关怀肢体的时候,教会才能成长。只有面对面的交流,你才能警戒不守规矩的人,勉励灰心的人,扶助软弱的人。这就是奉献。
我还记得,曾经有一次,有一个年轻人来找我,他正在努力抗拒同性恋的诱惑,他决意归主,所以他面临巨大压力,因为他过去有过多年的同性恋经历,要想克服旧的自我是很困难的,要想和过去的旧我分离,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他在我面前哭了起来,非常沮丧伤心,他说:「我很难克服过去,很难克服,很难。」
我毫不迟疑地说:「我要帮你,我或许没有时间每天都监督你,监视你,但是,我告诉你我会怎样帮助你。」我拿出一个小本子,对他说:「我要求你在这个本子上,每周的每天晚上,都要在上面写下你当天面临的诱惑,写下你每天经历的和同性恋有关的事情,不管是和谁见面,自己的想法,还是看到什么文字,任何相关事情。任何要把你拉回到同性恋中去的事情,任何你觉得不妙不好的事情,都写下来。越详细越好。然后,在每个周末,你把它拿来给我。」
第一个七天以后,他来了。他看到我的时候没有哭,而是笑着对我打招呼。我问他:「你的小本子带来了吗?」他说带来了。但是他又说:「其实我没写多少内容在上面,只写了一些想法,当时感觉受到诱惑,但是我没有做任何不好的事情。」我说:「真的吗?」他问我:「你要我把它带来给你读,但是,这又有什么特别区别呢?」
其实有区别的,那是我帮助他,我努力抓住他,不让他跌倒的一个方法。建立一种责任的关系。你明白么?建立一种责任的关系,你就有责任去抓住他,扶持住他,你们一起努力,不让他跌倒。这就是教会的成长。各位,忘掉那些高深的复杂的社会学、管理学、广告学、人类学理论吧,我们就这样建造教会,我们的教会就这样成长。
接下来,我们看第四种类型的问题:顽石。大家看,在保罗的文字里面,帖撒罗你迦前书5:14:「也要向众人忍耐。」嘿,这里说的似乎是所有人。要对所有人忍耐。不要随便就失去耐心。不管是谁让你愤怒,谁挑战你的耐心,你都要忍耐。
我们在和人相处的时候,要发狂很容易,要愤怒很容易,要失望很容易,要丧气也很容易。我们觉得,我给与了太多,我让步了太多,我吃亏了太多,我得到的却太少。
你们大概都有过那样的体验。比如你在管教人的时候,比如在管教子女的时候,你管教了足够时间,你花费了太多耐心,得到的却是失望,然后你愤怒,发脾气。教会中也一样。这样的人太多,你觉得你教导了很多,你培训他们很多,你帮助他们很多,你劝诫他们很多,你激励他们很多,你鼓励他们也很多,但是他们还是、如同蜗牛一样在爬,甚至蜗牛都比他们快。几乎所有声音都让他们分心,所有困难都让他们跌倒,他们无法专注,无法专心,在属灵上接受不了任何规矩,在恩典上也是乱七八糟。他们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让你伤心,让你受伤。
有很多牧师,他们有办法对付不守规矩的人,有精神对付软弱的人,但是在面对这种顽石的时候,累倒了,或者最后自己也变得绝望和愤怒,对自己说:「我付出了这么多努力,消费了这么多的生命,但是发现自己都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我移动不了他们,他们就是顽石,你怎么说也没用。」
这第四种麻烦,确实非常困难。耶稣自己都遇见过这种情况,你听他说的:「你们这小信的人哪,为什么胆怯呢?」你们这些木头脑瓜,什么时候才能开窍?那么,我们怎么办?没有别的办法,只有一条,忍耐。那么,有人问:「忍耐到多久?」绝对是比你想到的更多更多的忍耐。要像神一样忍耐,神怎样忍耐你,你也要怎样忍耐。怎么样,你无话可说了吧。
或许有人要怀疑神的忍耐有多少?那么,有时间的话,我们可以去查旧约经文,看神的忍耐有多少。比如说,出埃及记34:6,以赛亚书63:7-9,还有很多很多,时间关系,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我们都知道,耶和华是有怜悯有恩典的神,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现在不看经文,只看你自己,大家想想自己,神对你有多大的耐心?你让神发怒了么?你也要对别人有那样的耐心,要恒久忍耐。
使徒彼得就问过:「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呢?到七次可以吗?」耶稣回答说:「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个七次。」那就是主要求的忍耐。有人得罪你,你要忍耐多少次?自己算算。面对那些挑战你的忍耐极限的人,想想主回答彼得的话。所以,对不守规矩的人,要警戒他;对灰心的人,勉励他;对软弱的人,扶助他;对那些让你愤怒的人,要忍耐。
归根到底,我们对待彼此,要有同情心,爱心,关心。这是教会能成长的秘密所在,也是教会总是能自我净化的原因。
最后,还有最可怕的一种,我们说的大灰狼,也就是坏人。首先,我们看帖撒罗你迦前书5:15,整个一节都是谈论他们的,保罗说的是:「你们要谨慎,无论是谁都不可以恶报恶。」
这里的前提是,某人做了某件对不起你的事情,然而,神是反对报复,反对复仇的。有人以恶对你,你怎么办?我看这是最困难的一种情况了。而且更可怕的是:这恶意的伤害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教会内部,来自别的肢体,来自教会内的弟兄姐妹。这是最痛苦的事情。基督徒的信心也必须要面对这样的事情,这样的痛苦。
怎么办?所以保罗说了:「在教会中有人伤害你。对你做恶事。」有时是当面恶意的言辞,直接打脸;有时是背后的恶语中伤和诽谤;有时又是因为嫉妒、敌视、苦毒、怨恨等缘故,而在团契中故意排斥你,要赶你走。
有时他们会损害你的家庭,你的婚姻,伤害你珍惜的人和事;影响你的子女,带坏他们;而且让你也不得不陷入罪中。在教会中确实有这样真正的坏人,专门用恶意做坏事。
我们怎么办呢?我们要先看看马太福音第18章的第6节,主耶稣说的好:「凡使这信我的一个小子跌倒的,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这人的颈项上,沉在深海里。」你听,主耶稣怎么说的。你绝对不可害人,不可害你教会的弟兄。
实际上,主耶稣更强调说:「倘若你一只手,或是一只脚,叫你跌倒,就砍下来丢掉。你缺一只手,或是一只脚,进入永生,强如有两手两脚被丢在永火里。倘若你一只眼叫你跌倒,就把它剜出来丢掉。你只有一只眼进入永生,强如有两只眼被丢在地狱的火里。你们要小心,不可轻看这小子里的一个;我告诉你们,他们的使者在天上,常见我天父的面。」耶稣的意思是:天父也总是看着他的小子们,倘若天父看到自己的孩子被虐待而生气,天使们自然会去出手的。
所以,你欺负神的儿女,就是在愚弄神了。但是,还是有基督徒故意对别的基督徒犯罪,我们怎么办?怎么对待那个坏蛋?帖撒罗你迦前书5:15说:「无论是谁都不可以恶报恶;或是彼此相待,或是待众人,常要追求良善。」你不可随便报复回去,不可以恶对恶。这是给教会的一条基本命令。
教会里面,不需要彼此报复,不需要个人复仇。那么,谁能复仇,谁能报复?是神。你看罗马书12:19说的:「亲爱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因为经上记着:「主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你看罗马书这一章也是和帖撒罗尼迦前书5:15那一段平行对照的,这里也说了不要以恶报恶。
所以,不要自己伸冤,不要自己去报复,否则就是挡住了主的愤怒。让神去发怒报复,正如保罗引用的:「主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报复是神的事情,不是我们的事情。还句话说,你的敌人若是饿了,你要给他吃;你的敌人若是渴了,你要给他喝。「因为你这样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你不可为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
现在,我们回到帖撒罗尼迦前书,记住唯一有权报复的是神。有人会问:「不是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一命还一命么?」那是旧约里面,给政府的一条指示,政府要这样惩罚犯罪,保护良善,保证公平,且报复不可过份。政府可以要求对杀人罪,要以命偿命之类。那从来不是对个人的要求。这也是耶稣在登山训众的时候说的意思:「你们认为,你们要恨你的仇敌;其实你们是误解了神的律法。我来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要以善报恶,以德报怨。」
所以,对于那些恶意伤害你的人,你怎么办?我们总是要追求良善。善美的要持守,各样的恶事要禁戒不做。好的事情,美的事情,善的事情,高尚的事情,我们要努力去做,努力去追求;也就是说:「不管你做了什么,不管你如何恶意对我,如何伤害我,诽谤我,打击我,我总是用最大的善意对待你,所有好的美的善的,高尚的事情,我都对你行,绝没有半点恶意对你。因为爱,我对于所有人都这样,用善意回报恶意和敌对。对所有人都这样,对教会内部当然更是如此。」这就是保罗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这样的话,保罗说过不止一次。
一个成长的教会,其特点是信、爱和基督里的纯洁和完全。这样的教会,是健康成长的教会。教会有不守规矩的人,有软弱的人,有灰心的人,有迟钝得令人发狂的人,还有充满恶意的坏人,都会阻碍教会的成长,损害教会的健康。教会不需要也不可能绕过这些障碍,教会要克服这些障碍和困难,需要教牧者和所有教会肢体的努力,这努力是基于个人和个人面对面的关怀,警戒不守规矩的人;勉励灰心的人;扶助软弱的人;对那些迟钝到令人发狂的,则是恒久忍耐;对待恶人和恶意,不可恶报恶,而要以德报怨,以善对恶,永远持续地追求良善,做一切的善事。
这样行动的教会,是健康成长,且强有力的教会。 我们每个人,都要如此做,如此行,担负起让教会的成长的责任。
让我们一起祷告:天父啊,我们感谢你这次的带领,让我们用心灵和诚实面对和迎接你的真理。请你把你的真理封印在我们心里,帮助我们建立彼此间和睦的关系,让我们的教会因我们每个人的努力,能成为强有力的教会,能行你在地上的旨意。我们感谢你给与教会的任务,那是教会的荣耀。祷告祈求,奉基督的名求。阿门。

This article is also available and sold as a bookl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