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许多非同寻常的影响,其中一个特别的影响,就是南太平洋人所谓的「货物崇拜」。从澳大利亚往北一直到印度尼西亚,其中许多的土著岛屿民族,首先遭到二战的武力炮火,暴露在现代文明之下。特别是美国军方,在二战中经常利用一些只有本地土著居住的荒芜岛屿。他们将这些岛屿作为飞机临时着陆带和供给站。白人带着货物来到这些岛上,来去如风。岛上的部落民族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学习文明的生存之道。
现代文明突然硬生生地闯入这些民族中,人们看到一个个高科技物体降落,飞机从天而降,在丛林中着陆,卸下装载的货物,然后就飞走了。岛屿居民见到打火机,这些神奇的东西可以生火,他们看做是神迹。他们看到大型的机械铲平森林,建起飞机跑道,庞大的飞机在上面降落。他们头一次看到吉普车、现代武器、冰箱、收音机、电力工具和各种各样的衣物、食物。
这些居民被这一切深深地震撼了,他们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认为这些白人都是神,他们带着这一切在天空飞翔。这些人认为,神就是能给你带来许许多多东西的神秘存在。战争过后,军队撤离了,这些岛屿居民就为货物之神建立了神庙,他们用竹子等天然材料建立的会幕,完美地复制了飞机、指挥台或是飞机库的样式。这些东西看起来像是真的,但只能当做人进行崇拜的地方。
今天,在某些更偏远的岛屿上,货物崇拜仍然兴盛。如果你去到这样的地方,就会发现,他们把所有美国人都奉为神,这位神的名字叫做「海军汤姆」。这些居民祷告,希望天上降下货物。他们崇敬的圣物包括打火机、照相机、眼镜、圆珠笔、坚果、螺钉等等,还有其他的东西。
当文明开始侵入这些货物崇拜的荒芜小岛时,居民对货物的崇拜还没有减弱。在这些岛屿传福音的宣教士发现,这些曾经参与货物崇拜的人,起初非常热情地接待他们,认为他们是再次到来的货物之神。问题是,他们找的是货物,不是福音。宣教士发现,他们深陷物质主义而不自知,导致他们难以接受福音。福音救恩的真理很难进入他们心中。
看到这种非常奇怪的宗教崇拜,我认为,现代基督信仰中也有十分类似的现象,可以称为「言语-信心」运动,或者说「信心运动」,或是「积极悔改」、「积极宣告得医治得财富」等等,不论名字是什么,都有同样的古老根源。这是新型的货物崇拜形式,在这种信仰里,神就是赐下好东西、物质、外在、有形消费品的神。
这些现代教师教导人,祷告是满足自我的手段。祷告是得到你想要的一切的途径,而根本上,你需要的就是物质。这些物质可供你消费、拥有,可以是金钱、衣物、车子、房子以及别的物质。在我看来,当代这种崇尚富足的神学和南太平洋那种奇葩的货物崇拜没什么两样。这种富足神学把神的形象降低为随时待命、满足主人愿望的仆人,只要和他有关系的人需要,他就随时把货物投放下来。今天,这种神学非常流行。这种严重扭曲的解释来源于对祷告本质的误解,而这种误解需要被纠正。
这引导我们来看今天的经文,圣经帖撒罗尼迦后书第1章。帖撒罗尼迦后书1:11-12向我们展现了保罗祷告的生活。他在神面前的祷告生活和我刚才描述的祷告完全不同,保罗并不为任何物质祷告,他不为任何消费品祈求,他的祷告更加深入。留意听他怎样祷告,帖撒罗尼迦后书1:11说:「因此,我们常为你们祷告,愿我们的神看你们配得过所蒙的召,又用大能成就你们一切所羡慕的良善和一切因信心所作的工夫。叫我们主耶稣的名,在你们身上得荣耀,你们也在他身上得荣耀,都照着我们的神并主耶稣基督的恩。」
在这个祷告中没有任何物质主义的痕迹,他没有祈求任何可供消费的东西,也没有任何自私自利的成分。保罗祷告的神不是专门给人供货的神。神没有给保罗带去收音机、照相机、电视、望远镜和打火机,那也不是保罗祷告的目标。保罗明白祷告的本质,他深深地明白神的心意。所以,在这两次讲座中,我们一直在查考这两节圣经,我们的主题就是:「为正确的事情祷告」。
真正的祷告是学习听从神的心意,学习渴慕神的渴慕,学习爱神所爱,恶神所恶。你的祷告越深入,你就越能贴近神的心意、渴望、爱憎,你的祷告也会变得越来越纯粹,物质的成分会越来越少,你就能更深地认定那些属灵事实,和神的心贴近。你会这样祷告:「我们在天上的父,愿人都遵你的名为圣,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祷告让我们和神亲密联结,祷告提升我们到神的面前,让我们与神同行,有了他活泼的话语,带着敞开的心,我们就可以在开口之前倾听他的声音。
我发现,在我个人的生活中,最丰富、纯粹、真诚、专注的祷告经历,是我在神面前打开圣经祷告的时候,因为神的旨意显明出来,他的心意、种种渴望,都向我显明,他的爱展现,他的憎恶也显明,明白这些后,我带着确信进入祷告,成为了我的生活方式。
我们生活在两个层面,你的生活可能被某些日程占据,你不得不抽出时间去专心处理这些事。但是,在神的创造中,有关人类的思想,最重要的就是,人的思想可以同时处理一件以上的事,人的注意力可以分散。当我们都忙于应对有形而短暂的外部层面时,同时,我们还有在更深层面活动的意识。
这就是保罗的生命。保罗教导、传道、计划、写作、工作、劝勉、管教、旅行、受苦,但这一切表象之下,他在另一个层面祷告,体现他对神心意的认识深度。如果你的祷告仅仅变成向神祷告事情的时间,专门列出时间,停下手中所做的一切,在神面前寻求、默默献上祷告,那么,尽管你为非常重要的事情祷告,这些事情也不能成为你祷告生活的全部。祷告就是你的生活方式,你时时刻刻都活在祷告当中。你在处理明显的外在事物的时候,需要集中时间的注意力,然而,在你里面,时时刻刻还有更深层次的意识,就是和永生神永不停息的交流。
你阅读保罗的书信时会发现,他时不时会体现这个较低的层次,这很真实。你甚至可以说,这就像火山,表面是薄薄的土壤,土层之下却是滚滚沸腾的气体和火焰,每隔一会儿,滚烫的岩浆就冲破表层,喷发出来。保罗的心就是这样,他的心为神火热。他和神之间有火热的关系,在他写作、传道、教导、管教、旅行、计划、预备的过程中,在他与神温和交流的表面以下,他的心中向神的火热时不时地会迸发出来。所以,在阅读他书信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他的祷告有时就像心中的火山爆发冲破表层一样,第11、12节就是这样的祷告。
我们现在看到了保罗更深层次的祷告。他不是在告诉我们某种神学解释,也不是引导我们进入教义的逻辑推理,他没有用理性的口吻劝说,他没有为我们甄别教会的问题,然后为我们提供解决方法,他没有抨击某些问题,他不是在处理错误的教义或教训,相反,突然之间,我们在这一切表象之下,看到了他像岩浆一样滚烫火热的祷告生命。我们总是会注意到「常」这个字,因为这个字常常出现。不论什么时候保罗说:「我为你们祷告」,他总是要加「常」字在当中。我们必须问:怎样才能做到呢?答案就是,他的生命中还有另外一个层面,在那个层面中,他与神亲密地交流。
在那个更深的祷告的层面中,保罗一刻不停地祷告神,他非常清楚地认识神。在那个层面,他明白神的心意,因为圣经已经向他显明了。他能感受神的感受,神的伤痛,神的喜乐,他明白神想要的是什么,渴望什么,喜爱什么,厌恶什么。能认识到这些,说明他有成熟的属灵生命。因此,他的祷告从不会陷入肤浅、自私、目光短浅的层面。他的祷告总是非常深刻、丰富、满有圣灵同在。他总是在祷告中全心拥抱那些非物质的一切,这些事无法用感官去触碰或感受。他没有为有形的物质祷告。
所以,这是我们学习神话语过程中的提醒,提醒我们自己,大部分人,我们都在为错误的事祷告,而保罗在为正确的事祷告。我猜我们当中也有人会留出特定的时间,停下手中所做的一切,专注向神交托我们的需要,而不是以不间断的方式进行祷告。属灵的成熟,以这两点为准。第一,在应对平常事务的表象之下,在更深层面永不停息的祷告;第二,为正确的事祷告,因为这样的事符合神的心意,契合他的旨意。
我们再来看这些经文,提醒大家,上次我们看了一个要点,就是「资源」。当人希望为自己、为自己服事的所爱的人获得益处的时候,他的资源应该是祷告。第11节,「因此,我们常为你们祷告」。保罗在更深的层次中有意识地与神交通,也在和神交通的过程中为教会祷告。他把祷告当做达成属灵目标的工具。
对保罗和任何一个成熟的基督徒来说,祷告是个状态,是活着的状态。在这个持久的状态下,神的应许、旨意的实现,神百姓灵性的兴盛,神福音的拓展,教会的增长就是信徒生命的动力。就是在这种状态下,神的应许和旨意的成就、神百姓灵性的兴盛,神福音的拓展,教会的增长完全占据你的心思意念。神关心的所有事都是你所关心的事,你的心和神趋向一致。我们上次学习了祷告的资源,以及怎样配合神的主权。
我们来看祷告中的恳求,这是第二个要点。神要的是什么呢?配合神,认识他的心思意念,那么,保罗恳求的是什么呢?第11节说:「愿我们的神看你们配得过所蒙的召,又用大能成就你们一切所羡慕的良善和一切因信心所做的工夫」。这节经文包含三点,没有一点自私、肤浅、外在、短暂、物质的成分在当中。保罗恳求的是丰盛的属灵财富。
首先,相配。「愿我们的神看你们配得过所蒙的召」,这是个广义上的祈求,保罗恳求神让人的生命含有基督的品性。「愿我们的神看你们配得过……」,换句话说,神要使你配得上你身上基督的名。如果你向世界说你是属基督的,基督是属你的,你就应该活得跟基督的名相配。保罗用的人称代词是「我们的神」,这是在提醒读者,提醒我们,神不是遥远的神,不是令人害怕、触不可及、无法感知的神。我们的神,基督,实际上已经向我们显明,他是温柔慈爱的神。所以,保罗用亲密的口吻称神为「我们的神」,他祷告说,「愿我们的神看我们……」,或者说「使我们……」,这两个动词都可以分别应用在这里。如果神使我们和他的名相配,他就会看我们配得;如果神看我们配得,他就会使我们和他的名相配。然而,我们的神希望我们跟他的名相配,所以,我们可以被神算为配得所蒙的召。
注意这里的「所蒙的召」,我和大家分享一下其中的含义。不管你什么时候看到「呼召」这个词,或是新约书信中的「所蒙的召」,这个词的含义都和救恩有关。这不是耶稣在福音书中说「被召的人多,选上的人少」的那种呼召,耶稣呼召罪人悔改,呼召不信的人相信,呼召未得拯救的人得蒙救赎。在保罗书信中,他指的不是这种呼召,神学家称为「有效地呼召人回应救恩」,在神拯救你的时候,就可以这样说,你的呼召就是神对你的呼唤,你真实地得着救恩。神呼召你来到基督面前,你被牵引到救赎当中。
罗马书第8章体现了这层含义:「预先所定下的人又召他们来,所召来的人,又称他们为义,所称为义的人,又叫他们得荣耀」。所以,你被预定、呼召、称义、荣耀,这就是救恩成就的顺序。神所预定的人被呼召领受救恩,被称为义,又得着荣耀。罗马书11:29也提到这一点。神的呼召没有后悔的,已经永远命定。加拉太书1:15,保罗提到他蒙的救恩,他称为蒙召。哥林多前书1:26也将救恩称为蒙召。所以,这个词的意思就是有效地呼召人回应救恩。
帖撒罗尼迦前书2:12有相同的描述:「要叫你们行事对得起那召你们进他国得他荣耀的神」。这个呼召引导人进入神的国度,进入神的荣耀中。这是拯救的呼召。耶稣提到父神吸引人来到他面前,就是这个意思,「若不是差我来的父吸引人,就没有能到我这里来的」,这就是呼召的本质。所以,保罗的意思是:「看哪,你已经被呼召来得救恩,你已经被神呼召,来到基督面前,你被呼召成为基督徒,成为属神的子民,成为神的儿女」。于是他说:「我祷告,求神看你配得过所蒙的召,配得过基督的名」。他想让你过配得过基督之名的生活。
这个词让我联想到了很多事。罗马书1:32,圣经提到,不敬虔的人是当死的,这样的人是当死的。他们配不上神的救赎,这些人包括我们所有的人。我们没有一个人配得这样的救赎,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简单的结论:神拯救不配的人。神,凭着他的恩典,拯救了我们这些不配的人。我们还可以加上一点:神使不配的人可以配得上他的恩召。启示录3:4,神对撒狄教会说:「因为你们是配得过的」。神拯救了不配的人,使不配的人变得相配。然而,不但如此,神还要让他们远远超越仅仅相配的生命,他希望人在实际的层面进入超越的生命。
怎么理解呢?在你成为基督徒以前,你是不配的。当你成为了基督徒,你在身份上已经与神的救恩相配了;也就是说,当你在基督的义中成为义人的时候,你就凭着这义与神的救恩相配了。换句话说,神在你还不配的时候,就以恩典使你可以配得上他的呼召。这恩典不是你争取而来的,你也争取不来,无论你做什么,都配不上这救恩,无论你做什么,都配不上这么大的恩典,人永远都达不到这个层面。但是,神在基督里赐给了你这样的价值,当他称你为义人,并且为你披戴基督的公义,从此你就配得上神的恩召了。
由于你在神面前的这个身份,你就配得他的恩召了。但是,在实际的层面,保罗说:「愿我们的神看你们配得过所蒙的召」,也就是说,神会提升我们的价值。在帖撒罗尼迦后书1:5,也有相似的描述:「这正是神公义判断的明证,叫你们可算配得神的国,你们就是为这国受苦」。神渴望你的生命更有价值,他渴望你更加配得背负他的名,他不想你辱没他的名,辱没他的教会。
所以,神希望你更加配得上他的救恩,他要提升你的价值,从帖撒罗尼迦后书1:5来看,神透过使你受苦来达成这一点。他让苦难进入你的生命,除去你的血肉之气,吸引你到他面前,属灵生命长大成人。以积极的眼光来看,保罗是在求神,不管需要遭遇什么,继续帮助你,让你配得过所蒙的召。你已经有了荣耀的身份,需要在实际生活中越发活出这样的荣耀来。将来有一天,你会完全配得这个恩召,因为你会变得全然圣洁,但同时,我们要配得背负基督的名。
神使基督徒与所蒙的恩召相称,正如神使他们称义一样,但是,基督徒需要变得更加公义,更加相配。活出与内在价值相配的生活,需要神审判的手和圣灵的工作,他藉着圣经和圣经话语的应用进入我们的生活。
所以,保罗说,我希望你活得与基督的恩召相称。我想,这是每一个牧者需要献上的祷告,每一个牧者都应该有这样的祷告。我希望我的弟兄姐妹可以活得与基督的恩召相称,对得起他的名。我不想他们给基督带来毁谤的话柄,我不想他们成为辱没神的罪魁,像曾经的犹太人一样,贬低神的荣耀。你应该记得,在罗马书第2章里,保罗提到那些因行为而辱没神之名的人。在帖撒罗尼迦教会里,也有这样的人,他们的生活和神的恩召不相称,帖撒罗尼迦后书 3:6说:「弟兄们,我们奉主耶稣基督的名吩咐你们,凡有弟兄不按规矩而行,不遵守从我们所受的教训,就当远离他」。
有些弟兄不按规矩而行,他们不按律法的传统来生活。也就是说,他们不按着圣经、神的道,就是你们从我们领受的真道来生活。第11节说:「在你们中间有人不按规矩而行,什么工都不作,反倒专管闲事」。弟兄姐妹,远离这样的人,他们配不上所蒙的恩召。相称,就是让基督的义遮盖蒙召之人的身份。但是,在这些人实际的生活中,他们不配被称为基督徒。
我认为,神有时候直接让这些人死去,把他们接回天家,因为他们在地上配不上他的名,侮辱他的名。所以,保罗祈求神,希望这群人可以活得与基督的名相称。你我的责任重大,如果我们活得配得上基督的名,就是在行使极大的特权。
翻到以弗所书,我会告诉大家,在保罗书信中,这同一个思想反复出现的意义在哪里。以弗所书4:1说:「我为主被囚的劝你们,既然蒙召,行事为人就当与蒙召的恩相称」。你们行事为人要与蒙召的恩相称,保罗解释了。「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这就是你怎样活得与神的恩召相称的方式,这是真正活出价值的基督徒的生活。这样的人谦卑、温柔、忍耐,宽容他人,爱人如己,寻求合一。
请看腓立比书第1章。腓立比书1:27,「只要你们行事为人与基督的福音相称」,怎么才能相称呢?「……知道你们同有一个心志,站立得稳,为所信的福音齐心努力。凡事不怕敌人的惊吓……并要为他受苦……」。这就是你与恩召相称的生活。你追求合一,刚强站立,在艰难中依靠神,为他的缘故受苦。当你经历这些的时候,你就活得与所蒙的恩召相称了。在歌罗西书1:10,保罗有相同的描述,「好叫你们行事为人对得起主」,怎样做呢?第10到11节说:「在一切善事上结果子,渐渐的多知道神,照他荣耀的权能,得以在各样的力上加力,好叫你们凡事欢欢喜喜的忍耐宽容」。
配得过恩召的生活是怎样的呢?这种生活可以在各个方面讨神的喜悦,在一切的善事上都能结果子,你得以更加认识神,充满能力,这也是充满感恩的生活,和你所蒙的恩召相称的生活。我说过,帖撒罗尼迦前书2:12提到同一点:「要叫你们行事对得起那召你们进他国得他荣耀的神」。你应该怎样行事呢?保罗说,我们应该这样做,第10节:「圣洁、公义、无可指摘」。
所以,这就是保罗喜欢反复提及的主题,活得与恩召相配。保罗的意思是:「我祷告神,求他提升你的价值,好让你可以配得背负他儿子的名」。如果你查看新约,就可以得出这个结论:与恩召相配的生活有哪些要素,我会列出大纲,现在不要动笔,请认真听。从我读的经文中,我得出这样的结论:与恩召相称的人就是活在谦卑、圣洁、满足、信心、公义、合一、温柔、能力、忍耐、爱心、喜乐、感恩、光明、知识、智慧、真理、丰富当中的人。总体来说,如果你说基督和你有关系,那么根据约翰一书2:6,你就应该照主所行的去行。
这是全面的请求。保罗祷告神,使他的百姓活出属灵生命的价值。藉着基督的义,他们已经有了与恩召相配的生命。将来,他们要穿白衣与神同行,因为所有的罪都会被除去,同时,保罗渴望神百姓的生命能被提升,以致于生命的每个层面都体现非凡的价值。这就是为基督徒品性、美德而作的祷告。
第二个请求,目标是良善。为了良善的目标,保罗这样祷告:「又用大能成就你们一切所羡慕的良善」。我更愿意用「成全」来形容。他祷告神,求神来成全这些事。希腊原文这个词,意思是「完成」。「神啊,求你来成就他们生命中照你心意所渴望的一切良善」,这就是保罗的祷告,他求神实现他们渴望的每一个良善的愿望。
你在哪里可以找到良善呢?耶稣说过,除了神一位以外,没有良善的。所以,唯一有良善特质的就是神自己。所以,保罗祷告的意思就是,「神啊,我祈求你,只要他们渴望的一切合乎你的心意,求你来成全这一切的渴望」。这就是充满能力的祷告:「我希望他们认识什么是你的成全,我希望他们的祷告蒙你应允,他们的渴望得以实现,只是这些渴望合乎你良善的标准」。
回到诗篇,我们可以从诗人的祷告获得启示,诗篇第21篇,我读给大家听,第2、3节:「他心里所愿的,你已经赐给他,他嘴唇所求的,你未尝不应允,你以美福迎接他」。这就是关键。「他心里所愿的,你已经赐给他,他嘴唇所求的,你未尝不应允,因为这是良善的,因为这在你看来是良善的」。诗篇第37篇,大家都记得这节经文,非常熟悉,对我们很有帮助,第4节:「又要以耶和华为乐,他就将你心里所求的赐给你」,等等。神会将你心中所有渴望的都赐给你吗?是的,只要你讨他的喜悦。问题在于,如果你以神为乐,那么你的渴望就是他的渴望,他成为你优先考虑的对象。所以,当你祷告的时候,神会应允你的祷告,将你所求的赐给你,因为你求的与他的渴望一致。你以神为乐,你的渴望就会变为良善的渴望,神会实现你的渴望。
另一处启示,在诗篇138:8:「耶和华必成全关乎我的事」,耶和华必成全关乎我的事,为什么诗人可以这么大言不惭地说:「耶和华必成全关乎我的事」呢?因为诗篇中已经非常清楚地体现,诗人顾念的事就是神的事。雅各说:「你们求也得不着」,为什么呢?「要浪费在你们的宴乐中」,这样的人祈求是为了满足自我。保罗为我们祈求的是:「神啊,当他们心中的渴望和你的良善契合,求你赐给他们心中一切所渴望的」,这是充分实现价值的生命。
大多数人可能会想,神不愿意让人人都欢喜,神作为宇宙之主肯定要浇灭一些人的快乐才会心满意足,神要让一些人感到灰心丧气,这样才能让世人知道是谁在掌权,他要将永恒的痛苦放在人里面,好提醒人,他是严格要求人的神。完全不是这样,神希望满足你心中的渴望,当你到他面前祷告的时候,只要你心中的渴望是你透过倾听他话语、认识他的心思、旨意而发出的,神都想要实现你的这些渴望。
诗篇145:16说:「你张手,使有生气的都随愿饱足」,这就是神,神极其慷慨、大有恩惠。他渴望满足儿女的心中所想,但是,他希望儿女渴求那些应当渴求的事物。他知道,只要他儿女这样的心愿得到满足,颂赞就会出现。诗篇90:14说:「求你使我们早早饱得你的慈爱,好叫我们一生一世欢呼喜乐」。
所以,保罗为了什么祷告呢?我们要为正确的事祷告,正确的事是什么呢?在你的生命中,你为着那些所爱的人、教会的人要祷告些什么呢?答案就是,你要为他们的生命与恩召相配而祷告,为他们生命的美德彰显而祷告,为他们作为基督徒的生命品格成长而祷告。然后,你可以为他们的生命被成全而祷告,求神在他们的生命中完成每一件他们心中渴望的良善事情,因为他们知道这也是神的渴望。如果你希望祷告蒙神应允,那么你就要倾听、明白神的心意,为他喜悦的良善事情祷告,他就会将你所求的赐给你。
第三个请求:为他们得着能力祷告。保罗希望弟兄姐妹活得与恩召相称,被神成全,满有能力。「……又用大能成就你们……」这里用了这个动词,我认为圣经有意这样描述,「又用大能成就你们……一切因信心所作的工夫」。保罗祈求,愿神照着他的大能成就弟兄姐妹所做的一切。帖撒罗尼迦前书1:3记载,他们已经凭着信心在做这一切的事工,「在神我们的父面前,不住地记念你们因信心所作的工夫」。请留意,没有不发生功效的信心,对不对?信心没有行为就是什么呢?就是死的。
雅各书2:17-26说得很清楚:「这样,信心若没有行为就是死的。必有人说,『你有信心,我有行为。』你将你没有行为的信心指给我看,我便藉着我的行为,将我的信心指给你看」。也就是说,你怎样展示给我看你的信心?我看不见。你展示信心唯一的方式就是藉着你的行动。保罗不断地描述信心,他说,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信心没有行为也是死的。因此,帖撒罗尼迦人有真正得救的信心,并且已经显现出来,发生功效,结出了果子。保罗说:「我不住地记念你们因信心所作的工夫」。然而,现在保罗祷告的是,「我求神用大能成就你们因信心所作的工夫」。不再是最小程度地祈求,而是最大程度地祈求神来成就。
他明白,因信,靠着恩典称义,但是,他也知道,靠着恩典因信称义也会产生行为。以弗所书2:10说:「我们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保罗明白。真正得救的信心会产生行为。然而保罗说:「我盼望你们满有能力地行动」。这就是正确的事,这是真正意义上正确的事。
你说:「但是,这怎样发生的呢?怎样才能带出这种充满能力的行动呢?」你可以翻到以弗所书第3章,就可以得到一些启示。以弗所书3:14-15是保罗的祷告,体现他对神的认识。接下来是第16节,是保罗的祈求:「求他按着他丰盛的荣耀,藉着他的灵,叫你们心里的力量刚强起来」,这就是关键。根据我刚才读过的经文,神的大能藉着他的灵,在人的心里释放出来。你说:「这怎样发生的呢?」藉着让基督的话语丰丰富富地居住在你里面,直到神的话在你里面掌权。保罗祷告的是:「我盼望你出于信心的行动满有能力,我盼望你对良善的渴望可以成就,我希望你的生命与基督的名相称」。这就是我们可以祈求的正确的事。这就是你应该为你的配偶、孩子、朋友、所爱的人、和教会祷告的事。我们的祷告却停滞在琐碎而短暂的事情上。
最后一点,原因。满足保罗对教会渴望的资源就是祷告。他的祈求是:相配、成全、能力。现在要查看的是他这样祷告的原因,这也是最基础最重要的。第12节说:「叫我们主耶稣的名在你们身上得荣耀,你们也在他身上得荣耀,都照着我们的神并主耶稣基督的恩」。这就是原因,这不是为了你们,而是为了主的缘故,「叫我们主耶稣的名在你们身上得荣耀」。这里又出现了「我们」这个代词,说明我们与基督的关系,就像我们与父神的关系一样亲密。这是最高的目标,最崇高的动机,也是你们改变自己的伟大理由,为了叫主耶稣的名在我们身上得荣耀,我们也在他身上得荣耀。一切都是为了他的荣耀。
我们稍停一下,看看这个短语,「我们主的名」,这是旧约中对神的称呼。创世纪4:26,出埃及记33:19,申命记5:11,以赛亚书42:8,和以赛亚书56:6都用了这个称呼,这是神的称谓。在这里,「我们主耶稣的名」,清清楚楚、毫不含糊地告诉我们耶稣就是神,是耶和华神,旧约中出现的那一位神。「名」指向神的所是,他完全的属性。换另一种方式来说,就是「神的所是」。因此,保罗的祷告就是,「我所盼望于你们的,就是神的所是能得着荣耀、尊崇和高举」。
但以理书第9章,但以理为他的同胞祷告。这一整章里,描述他一次又一次地为他同胞的需要祷告,在最后一小段里,他说出这样做的原因:「求主垂听,求主赦免,求主应允而行,为你自己不要迟延」,为什么?「我的神啊,因这城和这民,都是称为你名下的」。但以理的意思是:「神啊,你的名声受到威胁,求你应允。为了你的名,不要让你的名被辱没」。弟兄姐妹,你们和我同样清楚,世人不想成为基督徒的头号理由就是:「我认识一些基督徒,他们实际上非常…」「非常」什么呢?「非常虚伪」。这就是人们经常拿出来的理由。
这就是但以理祷告的原因,「主啊,请你施行大能,因为你的名已经受到威胁,你的名声因为你的百姓受到了毁谤」。这也是保罗祷告的原因,「神啊,我这样求告你,因为你的名受到威胁,你名的荣耀已经受到毁谤」,「求你让那些身上背负主耶稣你名的人使你的名得荣耀」。多么美妙的想法!我居然可以为神,就是主耶稣基督,带来荣耀,我只是尘土的器皿,卑微的泥土,罪性的肉体。但事实就是这样。正如他的荣光可以光照摩西的脸一样,他的光也可以透过我散发出来。所以,耶稣说:「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
我们活着为要荣耀神。保罗告诉我们,神希望你来荣耀他。「神啊,叫我们主耶稣的名在这群人身上得荣耀,这群人也在他身上得荣耀」。这是什么意思呢?彼此都得着益处。如果神因为你得着荣耀,换句话说,如果他因为你受到尊崇,那么他也会尊荣你,提升你,高举你。你说:「这里说的是永恒的荣耀吗?」当然。「这里说的也是今生会有的荣耀吗?」也许。神是这样的恩慈,他赐给我们特权,让我们可以荣耀基督,然后说:「他也会荣耀你,他要荣耀你」。当然,在将来他会荣耀我们,但是就是现在,我相信我们的神也会高举那些荣耀他名的人。他会以祝福高举这样的人,多么浩瀚的恩典!
这就是我祷告的原因,我祈求主耶稣,按着他完全的属性,因你得着荣耀,你也因他得荣耀,他要高举你,荣耀你,提升你。这是非常简单的属灵原则,你尊荣基督,基督就要尊荣你。
保罗的渴望在哥林多后书8:23表达得淋漓尽致,请留心听,他说:「论到提多,他是我的同伴,一同为你们劳碌的。论到那两位弟兄……」保罗在这里说的是基督徒的相交,「他们是众教会的使者,是基督的荣耀」。这些人是我们的弟兄,是众教会的使者,是服事者,是基督的荣耀,是他的尊荣。这是你的目标吗?尊荣基督,基督也尊荣你,这是你的目标吗?他绝对做得到。
威廉·巴克雷曾说:「老师的荣耀取决于他教出的学生,父母的荣耀取决于他们的孩子,主人的荣耀取决于他的门徒」。在基督的身上也是一样,他的荣耀取决于属他的人。还有什么权利、有什么责任比这更重大吗?他尊荣我们是因为我们荣耀了他。终有一天,这会实现,然而我认为,就算是现在,他也会高举那些高举他的人。
接下来,保罗在结束的时候说:「都照着我们的神并主耶稣基督的恩」,「所以,我祷告,神啊,因为你是唯一能够做成这事的,你一定要赐下你的恩典,因为这群百姓配不上,他们配不上你的呼召,他们配不上你为他们实现这样的渴望,他们配不上你服事的大能,但是我盼望你可以这样做。尽管他们不配,我仍然盼望你照着恩典帮助他们,好叫你的名得着荣耀」。这就是保罗的意思,「照着恩典」。 基督徒生命中所成就的一切都是照着神的恩典而成的,包括救恩。
末尾还有这样一个短语:我们的神并主耶稣基督的恩。如果你看看这里的希腊原文,会想弄明白,作者到底想用「神」和「主耶稣基督」表达什么?你就能得出两个非常有力的观点。首先,保罗说的是同一个属格,神,或者说主耶稣基督,保罗把神称作主耶稣基督,或者说把主耶稣基督称为神,这里只有一个属格。第二,你也可以看做两个属格,神和主耶稣基督,保罗在强调基督的神性,因为在第一个观点中,他提到的是一个属格,神就是主耶稣基督;在第二种观点中,保罗说的是神和主耶稣基督。观点一,一个属格;观点二,两个地位相同的属格。在两种情况下,保罗都承认基督的神性。他完全依靠有主权的神,或者说有主权的基督,求神照着他的恩典应允祷告,因为人本来不配。
所以,在你的祷告中,你寻求的是什么?你求什么?我希望大家不要像那群祈求货物的人一样,你盼望什么?找寻什么?你想得到什么?你为他人祈求什么?我希望你求正确的事。也许,如果你停止无休止的言语,更多地倾听神的话语,你就会更加明白什么是正确的事。我们一起祷告。
天父啊,感谢你,谢谢你藉着这段经文带领我们认识正确的祷告。愿你的话成为我们的生命,愿我们像保罗一样,带着像岩浆一般火热的心与你相交,就是在更深的层面,按着你的心意迸发出热切的祷告。我们渴望在灵里祷告,我们知道圣灵总是按着你的心意来祷告。父啊,我们为教会祷告,求你使每一个肢体配得上你的呼召,求你成就他们每一个良善的渴望,求你以大能成就他们因信心所做的工夫,好叫耶稣基督可以因他们得着荣耀,他们也因此得着荣耀。我们这样祈求,并不是因为我们配得上你,而是因为你是有无限恩惠的神,我们渴望尊荣你。奉神儿子的名祷告,阿们。

This article is also available and sold as a bookl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