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ce to You Resources
Grace to You - Resource

我们看提摩太前书第二章。几周前,我读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家族介绍。美国历史上有一个叫比彻的家族。伟大的美国小说家哈里耶特·比彻·斯托,就是比彻家13个孩子中的一个。凯瑟琳·比彻排行老大,是家中的长女,她是9个兄弟姐妹的姐姐,其他4个弟妹是父亲在她母亲死后另娶妻子生下的。凯瑟琳对孩子充满了与生俱来的喜爱,她非常喜爱照料孩子,喜欢照顾婴儿,照顾小孩子。

在她16岁的时候,妈妈生下了其他的弟弟妹妹,就去世了,她的年龄最大。照顾8个弟妹的重担就交到了凯瑟琳的肩上。凯瑟琳的母亲精通家庭手艺,凯瑟琳还小的时候,她教导她如何管理家庭,所以,到了凯瑟琳16岁的时候,她操持家务已经非常娴熟了。之后她的姨母来到家中,要像妈妈一般照顾这个家,她非常整洁、干练,以及非常节俭地操持家务。后来,她的继母来到家中,继母是非常擅于管理各种家庭事务的人。在这些亲人的教导下,凯瑟琳开始成为家中的督导,23岁的时候,她已经学会了女性在家中应该掌握的所有技能。她意识到,女性在家庭中扮演多么重要的角色,她必须培训女性,学会履行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

因此,她成立了哈特福德女子学院,办校宗旨是培训女性爱丈夫,爱孩子,懂得持家。她和妹妹哈里耶特·比彻·斯托不仅仅成立了这所女子学院,几年之后,她们开办了另一个同样的学校,目的就是培养女性对家庭的责任感。1869年,姐妹俩联合写了一本书,名为《美国女性的家庭》。我简单地读一点内容。

「在孩子处于关键的婴儿期和疾病时期,女性的呼召应该是关爱、照顾孩子。母亲应该在孩子最适宜接受教导的童年时期训练孩子的心智。女性要满足丈夫的需要,让丈夫的生命更加丰富,让家成为他的避风港。女性要为家庭和亲友着想,担起照料家庭的责任。女性要承担的这些责任,和男性承担的责任一样,是神圣而严肃的,然而,女性该如何预备自己的身体条件,才能以最好的姿态回应呼召?」

姐妹俩渴望培训女性,能够承担起家庭责任,她们成立了这两所学校,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作为办校目标:「本校的目标是,不仅要提高女性处理大部分家务的能力,还要让女性学会看重和享受这样的经历。」我把这些话读给大家听,是想让大家明白,这些年我们走了多远。如果有人设想在今天开一所女子学校,专门教女性如何承担家庭责任,就算是不在全世界范围内,在美国也会让人笑掉大牙。

要让当今的社会认可女性为家庭作出的努力,这不能不说让人感到惊诧。你能想象这样去做的人会面临多大的嘲讽吗?努力培训女性成为爱丈夫,爱孩子,持家的家庭主妇,会让人直接走向人类社会的反面。今天,我们处在角色颠倒的时代,这是撒但最惯用的计谋。让撒但占据这个世界,已经很可悲了,而让撒但占据教会,这是更可悲啊!

今天的教会早已失去了对女性角色的正确定义和平衡观念。我很吃惊,越来越多曾经是传统的福音派,对圣经笃信不疑的人,在社会的压力下,改变了自己对女性角色的看法。可悲的是,他们教导女性否认有从神而来,神所命定的奇妙路途,而这条路会带领女性到达最深的喜乐。这实在可悲。

在凯瑟琳·比彻的时代,这已经是问题,今天,这个问题依然存在。在保罗写信给提摩太的时代,这个问题也同样存在。提摩太前书2:9-15,保罗也在处理这样的问题。他描述当时教会中,女人高抬自己,想要代替教会中男人的角色。这些女人在教会里品行不端,做羞耻的事,违背神给她们的角色,藐视神的标准,所以,保罗写信给提摩太,鼓励他,在以弗所教会设立秩序。那时的教会有自己的问题,就像今天我们教会也有自己的问题一样。

第9到15节这7节经文构成了非常精简的一段话,除了第9节。实际上,第9节并没有多少词,但是却很全面地定义了女性的角色,这就是在过去的两次讲座,这次以及未来至少一次的讲座,我们专注查看的经文。圣经启发了含义非常深远的真理,我们必须深入探索,才能明白。

但是,在这短短的几节经文中,包含了六个和教会中女性角色相关的因素。我们在这里谈的不是家庭,也不是世俗的社会,我们说的是教会。我们谈论的是教会的敬拜,秩序,以及行为。保罗提到的这六个因素就是,妇女的外表、态度、见证、角色、设计和贡献。保罗强调的这一切在第15节达到了顶峰,下次我们再看。

我们先来看第9节,妇女的外表。「又愿女人廉耻、自守,以正派衣裳为妆饰,不以编发、黄金、珍珠和贵价的衣裳为妆饰。」我们说过,保罗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妇女要衣着得体,才适合去敬拜。她们这样穿着,就不会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而是全身心地敬拜神。她们不能四处卖弄风情,不可以炫耀资财,不可以对丈夫态度不顺服,不能让其他人带着嫉妒的眼光看自己,也不得引诱其他男性。所有这一切都包含在第9节经文中。妇女的外在打扮非常非常重要。有些妇女以蒙救赎的圣徒自居,吸引别人关注自己,以满足自己的追求和自私的欲望。

第二点,态度。妇女要有敬畏神的心,这个词有廉耻的意思,妇女应当有廉耻之心。这并不是说,妇女要为自己感到羞耻,也不是因为美丽而感到羞耻,要隐藏起来。这个词的意思是,妇女要有廉耻之心,不做任何引诱他人产生不正当心思的事情,不刻意把他人的注意力从神吸引到自己身上。她的态度就是要有廉耻的心,免得成为引诱他人犯罪的绊脚石。

态度还包括自守。这个词和控制自己的欲望、激情有关,克制自己,不让自己引起他人不当的欲望。所以,妇女的外表应该与敬拜的行动相称,态度也是如此。

第三,请看第10节,妇女的见证也是保罗提到的一部分要点。「只要有善行,这才与自称是敬神的女人相宜」,这样一来,妇女不仅仅在外表和态度上要谨守,她的行动和作为也应该与敬虔的身份相称。她的一言一行,都显明自称的虔诚的品质。

在这三个要素基础上,我们看了第四点,妇女的角色。现在我们来看这段经文的核心部分,第11节到12节。圣经用了这些词汇来描述妇女的角色:「女人要沉静学道,一味地顺服。我不许女人讲道,也不许她辖管男人,只要沉静。」第11节一开始说的沉静,第12节的结尾也是沉静,这个词总结了整个大意,也是主要思想。

主要思想就是,教会开始敬拜时,女人就要沉静。这就是保罗强调的关键。神赋予妇女的角色,就是神用他创造的大能赋予妇女的角色,我们上次首先强调了第11节的经文,「女人要…学道」。我所说的主要是灵性层面,男人和女人生来平等,作为人来说,人人平等。结果就是,人人都有权学习神的道。当时以弗所教会的人毫无疑问有一定的犹太背景,或是有一定的希腊文化背景,而这两种文化都削弱了人们对女性角色的定位。这两种文化都轻看女性,都认为学习对于女性来说完全不重要,或者说根本没有必要让女性学习。所以,这样的观念毫无疑问地流入教会中,而保罗却说,要让女人学道。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让女人成为门徒,学习者,不断地得着、理解、应用神的真理。不要让犹太文化或希腊文化弱化、降低妇女本有的角色,不要让这些文化贬低、阻碍她们,以致于无法学习神的真理。

在旧约,律法是赐给男人和女人的,逾越节的律例也是赐给男人和女人的,而且,神曾亲自向男人,也向女人显现。所以,男人和女人都应该服事神。新约记载,无论男女,都事奉神,都有义务遵守神的诫命,神也把所有的应许、祝福赐给男人和女人,同样,神也用咒诅警告男人和女人。

也就是说,在属灵生命和祝福方面,男女都是平等的,这一点毫无疑问。但是,并不是说男女的角色相同。在属灵层面男女平等,但是我们也承担着不同的角色。换句话说,你我的属灵生命是平等的。我们在神面前肩负着同样的属灵责任,要活出他的荣耀。

我们都要遵守神的话语,要祷告,也要教导人神的话,见证基督,活出基督,我们也领受同样祝福的应许,结出同样的属灵的果子。我们都有永生的盼望,在属灵层面,人人平等。然而,在角色层面神设立了秩序,你在这里听,我在这里讲。我们要适应这种属灵的平等和不同的角色。为什么要在角色上起争论呢?所有要求承担和男人同样角色的女人,就好像坐在这里听道的会众想要和传道人扮演同一个角色一样,你可以想象那是什么样的情景。

神为我们设计了这些不同的角色,好让我们完成他的心意。我们从旧约和新约都看到这种属灵生命的平等性。但是我们发现,我们各自的角色是不平等的。上次我们查看旧约,圣经中没有记载有女祭司,也没有记载女性持续担任先知的职分。

有一些称为女先知的人,总共只有四人。以赛亚的妻子被称为女先知,是因为她要生育名字有预言意义的孩子,并不是因为她说了预言。但是米利暗、底波拉和户勒大三人被称为女先知,她们每一个人都有神赐下一次启示的经历。她们没有任何持续性的、先知性的事工,更不用说像大小先知那样持续的经历,比如以利亚、以利沙、摩西。我们不曾有这样的女性领袖。士师记4:4记载了女士师底波拉,她曾被神使用,在以色列的历史中发出智慧的言语,但是她也不例外,我们并不确切知道神怎样赐给她智慧,也不知道神曾多少次赐给她智慧的言语。

在以色列的历史上,没有女性君王。肯定有人会问我历代志下22:12记载的亚他利亚篡位事件。圣经并没有称她为君王或女王。亚他利亚是亚哈谢的母亲,亚哈谢去世后,亚他利亚想执掌王权,所以她杀了所有王室的后代。她唯一没能杀害的是约阿施,当时,约阿施被保护起来,后来他成为了国王,但是亚他利亚当时篡了王位,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她从来都没有被列在君王之列。没有女性君王,女祭司和持续性的女先知职任,也没有女性写下过圣经书卷。

路得记和以斯帖记是两卷以女性名字命名的书卷,但这两卷书并不是出自女性之手,因此,在旧约神一贯的工作当中,女性并没有持续扮演领袖的角色。尽管神时不时使用一些女性宣讲神的话,从诗篇第68篇来看,很多女性也发过预言,传好消息的妇女成了大群。这并不是说,女性不能为神发声,相反,女性应该为神作见证。但是,在以色列族当中,女性并未被赋予领导的角色,在政治和宗教生活中,神都掌权。

新约,加拉太书3:28,在基督里,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在属灵层面一律平等。然而,新约没有女性使徒,在路加福音第2章提到亚拿,圣经说她结婚第7年就寡居了,从那以后的80年都一直在圣殿里,虔心仰望弥赛亚的到来,无论是谁来到殿里,她都会对他们传讲弥赛亚将要到来的信息,当她看到小婴孩救主的时候,她的心该是多么喜乐啊!但是,她只是一个对旧约预言忠心持守的信徒,圣经说她是先知,是指着她向人群宣扬弥赛亚信息来说的。

还有,腓利有四个女儿,都是说预言的,她们述说神国度的事,然而,很多女性都述说过神国度的事,这许多人我们根本都不晓得。这些人不能称作先知,圣经只是说他们发预言,为神发声。哥林多前书第11章提到了其他的女性。然而就像我所说的,圣经中没有出现过女使徒,女布道家,女牧师,女教师,女长老,也没有女性写下新约书卷。所以,新旧约都很明确指出,尽管男女在灵性层面平等,在职分层面却有所分别。以上就是上次内容的回顾。

但是,第11节这里提到的学习真理的平等性,在这一节末尾得到保障。「女人要沉静学道」,接下来就是学道的保障,即「一味地顺服。」我们必须要理解当时的文化背景。以弗所教会,是以外邦文化为存在基础的教会。小亚细亚,也就是现在的土耳其,是外邦人聚集的地区,而女性在外邦宗教中的地位非常、非常低。

以弗所的黛安娜女神庙,庙中有数百女祭司,她们是为男性敬拜者提供性服务的庙妓。她们是奴隶,被人践踏之后就被丢弃了。不仅如此,那些不做庙妓、也没有流落街头的尊贵的希腊妇女过着非常拘束的生活。她有自己生活的范围,除了她的丈夫,谁也不可踏足。除非她受到邀请,否则,她甚至没有和大家同席吃饭的权利。她也从来不会独自出现在街头,不参加任何公共集会,更少在公共集会上表现活跃或是大声发言。

所以,现在你能够理解,这些女性信仰基督后,她们就开始释放自己。她们读懂了在基督里信仰平等、我们在基督里成为一的概念,然后,她们就说,现在我们要取代你们男人的位置。其他一些女性有犹太教背景,从提摩太前书可以推断,当时的以弗所教会受到犹太人的影响。

因此,这些有犹太背景的女性也是曾经深受压制、身处低位、无法学道的人,如今她们相信了耶稣基督,也许,在某些情况下,她们的成长速度比自己的丈夫还要快,所以,她们开始有了想要出风头的渴望,她们想从此前虐待女性的大男子主义的传统下挣脱出来。

这些妇女开始看重自己的时候,教会就有了压力。现在,教会充满了罪恶,压力来自有些妇女对自己在基督里的自由过分宣扬,也来自她们所处的文化环境,很显然,这种文化加深了她们对神的反叛,有些放荡不羁的女人来到教会,卖弄姿色、炫耀财富,想要引诱其他男性。另外有些妇女想要获取教师的位置,她们想领导教会。妇人不想再顺服自己的丈夫,她们想获得教会和家庭的领导权。教会正处在非常、非常危险的境地。

所以,提摩太前书3:15提到保罗吩咐提摩太,各人在神的教会中应该按秩序行事,从第1至8节这一段经文之后,保罗提到第二件应该恢复秩序的事,就是女性在教会中的角色。因为当时教会相当违背常规,保罗就说,女人要沉静学道,一味地顺服。这里提到两点,沉静和顺服。沉静的原文意思就是安静。我们必须弄清楚,在这个语境下,保罗使用这个词的目的是什么。顺服意思是按顺序排列在什么以下。也就是说,排好队伍,不要反叛。各人不应该不服规矩,反倒要自己站好位置。这一点圣经说得很清楚,没有人能对此含糊其辞。经上说:「女人要沉静学道。」人们不会简单地认为这句话让女传道人闭嘴,他们会说,这句话不是这个意思。沉静指的是,人有一个谦和安静的灵。也就是说,教导和讲道时,有一种气定神闲的姿态。

还有一些强硬派会坚持说,圣经这么说的意思就是,女人就应该安静不作声。教会里女人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说话,甚至不能跟坐在她身旁的人交谈。他们坚持女人要完全沉默,永远不能作见证,不能祷告,不能说话。面对这几种人的观点,我们要怎么选择呢?答案非常简单。

保罗在第11节所说的沉静究竟是什么意思?「女人要沉静学道,一味地顺服。」「我不许女人讲道。」这就是保罗要求女人要沉静的方面,另外还有女人篡夺权力,这就是女人要顺服的原因。保罗说的非常清楚,他不许女人扮演教会中教师的角色,他要求女人顺服,不许女人在教会中出风头,活跃在男人以上。保罗并不是说女人不能唱歌,也不是要禁止女人在合适的场合祷告,他没有说不许女人在恰当的时间向神献上赞美,也不是说女人不能参与敬拜,更不是说,女人以恰当的方式和正直的心问问题都不行。保罗的意思是,女人不能担当教师的职分,她不能悖逆神在教会中给她的顺服的角色。

所以,沉静是指着教导来说的,意思是,女性不能作教师。顺服比较容易理解,意思是女人不能反叛,心中不能出现颠覆神设立的秩序的想法。在教会中,女人不能作教师,这个意思清楚简洁,在教会里,我们不能让男男女女既担任教师、传道人又充当会众,站在大家面前讲道、教授。这个意思非常明显。

我们再看一些经文,帮助我们扩大视野,哥林多前书第14章,非常、非常有意思。哥林多前书14:34说:「妇女在会中要闭口不言」。就算你不是希腊学者,也能看懂。意思很明显,我很喜欢这种描述的方式,因为这里写的很清楚,不允许妇女在会中说话。你可能会说,等一下,这不就是无缘无故地两次重复同一句话吗?不,不是出于无故,女人要在教会中沉静学道的原因就是,她们不被允许说话。这就是道理。妇女被要求顺服,且顺服神的律法。为什么不允许妇女在教会传道呢?跟心理机制有关吗?不是的。

或者有人说,这与女性是否被赋予这种角色有关,女性并没有相应的心力、智慧来扮演好这种角色。不对,她们不能作教师,是因为神的律法上说妇女不能这样做,这就是原因。这跟社交关系和心理机制没什么关系,跟病理学也没关系,这就是神的律法。

我们又再次就沉静是什么意思进行激烈的讨论,我们一起看看究竟是什么意思。究竟这一章的主旨是什么?14:1提到作先知讲道,第2节提到了说方言,接下来整章都在比较说方言和作先知讲道,当然了,圣经说最有益处的就是作先知讲道。第39节说:「不要禁止说方言。」在使徒时代,说方言是神的恩赐,但是,人更当渴慕的是,当众人聚集的时候,作先知站起来讲道,宣扬神的话语。还有最重要的一点,第40节说:「凡事都要规规矩矩地按着次序行。」

哥林多是个港湾城市,对面的港湾有另一座城市特斐。在特斐有一座宗教雕像,在这座雕像的顶端雕刻着一个名叫皮媞亚的女人。她被称为特斐的「圣人」。在使徒时代,她被称为特斐的「圣人」。在特斐城宗教发展达到顶峰的时候,出现过三位这样的女祭司。历史上最出名的就是皮媞亚,在斯图尔特·罗西特写的关于希腊的书中,有比较完整的描述。这个女人年约50岁,是个灵媒,她为那些想看到未来、想知道奥秘、想知道事情结果、想脱离麻烦的人求问邪灵,这些人都想从特斐「圣人」皮媞亚口中得知真理。

因此,在当时求问这些所谓的「圣人」是非常受欢迎的形式,这成为控制人心的宗教,撒但邪灵跟灵媒交通,灵媒再把这些邪恶的信息传达给求问的人。罗西特说,有人去求问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献上动物燔祭,可以是绵羊、山羊、熊或是其他动物。同时,助理的女祭司就站在四周,揣摩火焰燃烧燔祭的迹象。如果祭司认为征兆很吉利,求问的人才可以进入内屋的神龛,接受这人的燔祭。女人永远不能进去,只有男人才可以进去。他拿着一块写字板,把自己的需要写在板上。考古学家挖掘出一些保存完整的写字板,由此可知当时的人求问的内容。

这人列队等候的时候,这块写着他需求的写字板就呈递给内屋的「圣人」,最后,如果一切顺利,他就会被引导去见「圣人」。这「圣人」坐在三脚高凳上,这凳子很高,下面焚烧着浓烟袅袅的香料。她就坐在香炉的另一边回答问题。她就坐之前,必须吃一些月桂树的叶子,还要经过一些仪式,然后,她坐上那个高凳,有人把来访者的需求呈到她面前。她回应时,口中就涌出模糊的声音,某种邪灵的言语。她旁边站着一个诗人,他会把这些模糊的话语用标准的六字格诗词翻译出来。必须有人翻译,因为没有人能听懂她的话。这种诗词非常晦涩、非常模糊,可能让人更加困惑,但是,他们会觉得格外兴奋,因为这是超自然的经历。

这个城市跟哥林多城相隔一个海湾。撒但常常搅乱神的事工。如果神赐下了语言、翻译、预言、传道的恩赐,那么,撒但就会尽其所能扭曲这一切。所以,哥林多教会中的许多人有交鬼的,行法术的,他们还做许多邪恶的事。把灵媒口中模糊不清的鬼话带进教会,说出晦涩无意义的预言,还特意以基督和教会的名义说出来,教会中也有人是真正在运用神给的恩赐,但是,当时教会中的人没有正确分辨,所以,在哥林多教会充满了困惑,有些人站起来,说自己有方言的恩赐,向耶稣发咒诅,还自满自得,因为他们认为这一定是出于神,因为这是超自然的言语。

所以,第26节,保罗说:「弟兄们,这却怎么样呢?你们聚会的时候,各人或有诗歌、或有方言,或有翻出来的话,凡事都当造就人。」凡事都要规规矩矩地按着次序行。把这些乱七八糟的事都清理掉。接着,保罗说:「若有说方言的,只好两个人,至多三个人,且要轮流着说,也要一个人翻出来……至于作先知讲道的,只好两个人,或是三个人,其余的就当慎思明辨。」这些事都要好好去做,第33节:「因为神不是叫人混乱,乃是叫人安静。」34节说:「妇女在会中要闭口不言。」闭口不言什么呢?很显然,妇女不能在会众聚集的时候公开讲话,也不可以说什么疯狂的话和预言。

因此,提摩太前书说不允许讲道或教导。如果我们看到哥林多前书14:34-35,就能总结出,女人不能在教会中说方言,也不能作先知讲道。因为不许她们说话。为什么?她们总要顺服,为什么?因为这是律法说的。第35节说:「…因为妇女在会中说话原是可耻的。」你们想怎么说都可以,只是不能颠覆神设立的权柄,不能让女人夺走带领教会的权柄,神的话就是这么清楚。所以,当会众聚集的时候,女人不能讲道或是教导,她们不能站起来传讲神的话,不能说狂妄的言语。显而易见,这一切教训的总结就是说,会众聚集的时候,男人应当起来说话,这就是神的方式。

但是,这并不是说,女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在基督徒中间讲话。圣经说的女人是颠倒秩序的人,就是那些想要占据高位的人。要记住,神也曾使用米利暗为他传话,神使用底波拉和户勒大传话给一些非常重要的男性。神使用亚拿在圣殿里向凡入殿的人宣讲弥赛亚的消息。使徒行传记载保罗的宣教旅程,说他到了一个地方,进到教会当中讲论圣经。我相信他面对的不单有男人,也有妇女。我相信妇女能够以正确的姿态,诚恳地向保罗提问,使徒保罗也回答了她们。

妇女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见证神的荣耀。保罗并不是在说妇女永远都不能说话。保罗说的是,妇女不能篡夺教会的领导权,不能以自己的权威、教导和恩赐来主导教会。当然,在适当的地方、适当的情况下,妇女可以怀着正确的动机像男人一样提问。我们在适当的时间可以向神献上赞美,妇女也享有这样的权利,就像其他人一样。在这个时候,传道人或者教师应该鼓励会众说话。

但是这并不是本章的要点,这里的问题是混乱,是夺权。这是非同寻常的事。我们回头看到哥林多前书第11章,理解问题的全貌。还有,第14章,保罗说,不按着规矩去做的人是不可想象的,因为第36节说:「神的道理岂是从你们出来吗?岂是单临到你们吗?」保罗就是在说,如果你否定原来的秩序,那是不是说只有你们才能从神领受启示的话?似乎是你们才有权柄?你们想怎么扭曲就怎么扭曲,好像神的话是专门写给你们的。真是荒唐。他责问这些人,难道是你们写了圣经吗?你们想在教会中施行权威,想要自立为传道人、教师、先知和说方言的人,随便起来讲话!你们想要颠覆圣经,为所欲为!

哥林多前书11:2,保罗说:「我称赞你们,因你们凡事纪念我,又坚守我所传给你们的。」今天我们可能认为,当时哥林多教会所有人都偏离真道了,但这节经文告诉我们不是这样。还有许多人没有偏邪。大家还需要了解,哥林多城中心有一座阿芙洛狄特神庙,有一千庙妓,头上的帕子揭去,头发剪短,卖弄姿色,引诱男人进入庙宇跟她们发生关系。

这座巨大的寺庙建立在哥林多城最高的地方,就是城外的山顶上。这些女人放纵自由、放纵性行为。哥林多人都有这样的观念,很像以弗所人,所以保罗说,「我知道你们听从了我的话,你们凡事纪念我」,「我愿意你们知道,基督是各人的头,男人是女人的头,神是基督的头。」你们必须弄清楚这件事,女人必须顺服男人,这就是神设立的原则,我再一次提醒大家,这里并不是说女人不能说话,或是说女人不能祷告,而是要保持一种态度,男人是女人的头。再次看第3节,毫无疑问,基督是各人的头。

你见过保持自由信仰的观点、要求和基督平等的人吗?或者说,你见过来往奔走说自己想跟基督平等的人吗?没有。每个人都知道神是基督的头,基督顺服自己的父,成了奴仆,取了奴仆的形象,谦卑自己,这是腓立比书第2章。那么,为什么我们要争论男人是女人的头这个事实呢?这是非常基要的。按哥林多的文化,女人要蒙头,这是女人显明她顺服的记号。女人蒙着头,意思是要隐藏自己,就像在说,我已经有家室,我属于一个男人。这就是女人的谦卑,是她女性化的呈现。

她们就是这样呈现自己、打扮自己,展现出女性的一面。在当时的哥林多社会,男人不蒙头,他们光着头、敞着脸,这就是当时男性的标志。不知道为什么,在哥林多教会,这些原则渐渐被颠覆,女人公开起来祷告,讲说神的话,也不再谦卑地蒙着头。这实际上和庙里的妓女以及她们的放荡有些相似。而男人呢?也许是有些人有犹太文化之类的背景,他们戴着帽子祷告,有些人就会说他们显得女性化。

所以,保罗在第4节说:「凡男人祷告或是讲道,若蒙着头,就羞辱自己的头。」男人不能这样蒙着头。为什么呢?当时的人所处的文化有这样的观念,认为这样做的男人就像女人一样。哥林多人从来不这样做。第5节:「凡女人祷告或是讲道,若不蒙着头,就羞辱自己的头,因为这就如同剃了头发一样。」如果不蒙头,她还不如完全失去女性的特质,变成庙妓,或是那些自由放荡的人。

第7节:「男人本不该蒙着头」,社会对男人的形象也有一定的看法,所以保罗会这样说,请留意这些象征性的标志。我们社会中女性的标志是什么呢?在不违背圣经真理的情况下,男性的标志和身份又是什么呢?如果这些文化标志没有违背圣经的道德准则,那么人就该尊重这些约定俗成的文化,因为这是你所在社会的标志。就连今天的社会,也仍然对「什么是女性」有自身的定义。你观察一个女人,能很明显地看到她身上女性化的特征,你再观察另一个女人,如果她身上的特质和正常的女性背道而驰,你当然可以看出来,因为我们的社会都存在这些特征。

每个社会都有自己对男女形象的区分。你观察一个男人,从他的外貌、言谈举止、穿衣打扮,就能判断说,这是男人。你观察另一个人,发现这个人非常女性化,因为他排斥男性的某些特质,从他身上传达出一些扭曲的信息,那么你也可以很容易地进行判断。这就是保罗要对哥林多人传达的信息,你们要有基督徒的样子,要遵循你们文化中的常理,这样你们的同胞才可以理解你们。再往下看第14节:「你们的本性不也指示你们,男人若有长头发,便是他的羞辱吗?」所以,女人要顺服,因为丈夫是她的头。

有人说第5节提到了女人祷告和讲道。这是在教会中吗?不,圣经并没有这样说。保罗只是在概括地说一些事,他说的不是教会正式的敬拜。往下看第18节,这是保罗第一次正式谈到教会的问题,看看经上如何说的,「第一」,在希腊原文中,意思就是如果这一点占据首先的位置,那么在这之前什么都没有。如果这是首先一点,那么除了他即将开始谈到的这一点,其他一切都不会谈到。

这一节经文首先提到教会的聚集。「第一,我听说,你们聚会的时候彼此分门别类。」在这以前,保罗都没有提到教会的敬拜,所以前文提到女人蒙着头祷告或讲道不是在教会做的,她们是在恰当的敬拜地方这样祷告或讲道。保罗在第18节以前都没有描述教会,所以,在这里保罗所说的话都是概括性的,也许这是信徒在家中的团契,也许这是人们在一起查经,也许在祷告会,也许是小家庭围坐在桌前,也许是许多家庭的聚集。当基督徒聚集的时候,不管在哪里,女人应该顺服,男人应该起带领的作用。

后来,保罗谈到信徒正式的聚集,所以,第5节提到的女人获准祷告或讲道和提摩太前书2章的经文并没有冲突。女人当然可以祷告,宣讲神的话,每次她都有同样的机会这样做,但是她不能在教会聚集敬拜时,作为教师或祷告者代表教会起来讲道或祷告,也当然不能贸然参与教会的敬拜,这一点非常重要。所以,在第13节保罗说:「你们自己审察」,自己审察,查看社会常识,作好决定。女人不蒙头祷告合适吗?哥林多人,你们知道这在你们的社会中,是不合适的。所以,尊重这个习惯吧。

保罗的话总结起来就是,如果女人祷告或宣讲神的话时蒙着头,她就证实了自己女性的身份,肯定了自己的角色,体现丈夫对她保护性的遮盖。她保护自己和丈夫之间的关系,并不反叛。她知道天上都为此而欢喜,第10节:「因此,女人为天使的缘故,应当在头上有服权柄的记号。」就连天使都在观看这件事。她认同第7节和之后所说的经文,这非常重要,「男人本不该蒙着头,因为他是神的形像和荣耀,但女人是男人的荣耀。」这一节经文让那些提倡女性解放的人无地自容。所以,这就像是说,男人是太阳,女人就是月亮,月亮反射的就是太阳光。

男人是神的形象和荣耀,但女人是男人的荣耀。神本可以将男女同时创造出来,他本可以一句话就造出男人和女人,本来男人和女人站在神面前,神可以说,你们两性平等,可以互相较量较量。但是,神没有这么做。我们又为什么要争论呢?女人是从男人身体中拿出来的,第8节说:「男人不是由女人而出,女人乃是由男人而出。」你们在争论谁首先受造,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我们知道,神首先造了男人。第9节:「并且男人不是为女人造的,女人乃是为男人造的」,为什么我们不能接受呢?背后的观念非常简单。神创造的所有人都是围绕「关系」这个词,一切都建立在关系之上,从家庭开始。父母和儿女,丈夫和妻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际关系,也身处不同的关系,角色分工却不一样。

在我们的社会文化中,这个关键词却不是「关系」,而是「个人性」,我要我的权利,我要做自己想做的事。如果你想暂时融入我的生活,可以,但是我一旦不喜欢你的方式,你就完了。结婚、离婚、结婚、离婚,跟某人一起生活,不管在做什么,每个人都在为自己而活。家庭观念淡化,家庭中人人各自为政。在一个生命关系缺失、以个人性取而代之的社会,自然而然,每个人都会要求平等的权利和角色。

撒但毁坏了妇女的角色。牠攻击整个家庭的观念,破坏家庭,因而剩下一群个体,他们各自透过自己的眼睛看世界,要求自己的权利。但教会是一个机体,家庭也是一个机体,教会中的关系是家庭关系的体现。女权运动,说到底,就是人类一群毫无关联的个体,在不断地要求满足自己的权利。这是撒但极大的谎言。我诚挚地说,你们可能不认同保罗,也许不喜欢他说的话,但保罗就是这么说的。

并且,保罗说得很明显,女人什么时候可以发预言呢?你想要在什么时候说神的话语都可以,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没关系,只要你不夺取男人在教会中的权柄。不要擅自碰触不属于你的领域。女人可以讲述真理,像亚拿那样。当宣告基督要诞生的时候,马利亚口中发出了对神极美的赞扬,没有人像她这般富有女性的美德。女士们,我祷告神,求神使你们在有生之年,都能够不断地发出真理的言语。在查考圣经的时候,姊妹也可以分享自己的领受吗?当然可以。

你如果身处在恰当的情况下,当领袖说,我们希望听到你的分享,分享圣灵在你里面的工作,赞美神,这时你当然可以起来分享。女人可以公开祷告吗?请看使徒行传第1章,我们看到门徒聚集祷告,第13节说:「进了城,就上了所住的一间楼房。在那里有彼得、约翰、雅各、安德烈、腓力、多马、巴多罗买、马太、亚勒腓的儿子雅各、奋锐党的西门和雅各的儿子犹大。」当然,这是加略人犹大离开后的聚集,都是剩下的门徒。第14节说:「…都同心合意…」同心合意地做什么呢?同心合意地恒切祷告。

请留意:「这些人同着几个妇人和耶稣的母亲马利亚,并耶稣的弟兄…」女人可以跟男人一起聚集祷告吗?当然可以,这里就是例子。在这里参与祷告的有十一个主的门徒,有马利亚和许多妇女,还有其他人。当时那楼上有120个人聚集,他们一起祷告。女人可以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宣讲神的话、祷告神、提出问题,关键是,要再次查看提摩太前书。

保罗说得很明显,女人要沉静,保罗所说的是在教会正式聚集的时候,女人不能起来代表教会教导人,反要沉静。下次我将跟大家分享「女人讲道」这个短语如何从希腊文翻译过来,「我不许女人讲道」,这是一个延续的主题。从旧约圣经开始,没有出现女王、女先知、女祭司、女的圣经作者,到了新约,也没有女先知,女传道人、女教师、女长老、女圣经作者。所以,为什么我们要这样多虑呢?教会一直照着圣经记载的传统秩序来敬拜,也照其中的模式设立传道人、教师等传讲神话语、带领祷告者的责任,就如提摩太前书2:8节说:「我愿男人无忿怒,无争论,举起圣洁的手,随处祷告。」这些人是在神宝座面前引导会众的,这就是神赋予男人的角色。

为什么神把好事都留给男人去做,而女人只能安安静静坐在那里听命呢?你会明白的,这一部分不难。那该如何平衡呢?下次再来,今天时间不够了。我们低头祷告。

天父,我们何等感恩,我们感谢你赐下清晰的话语。我们明白了你对男人和女人的要求,主啊,帮助我们,让我们不再只看到别人眼中的刺,让我们也能除去自己眼中的梁木。帮助我还有教会其他的男士,让我们先扮演好头的角色,不再一味指责教会的女士。如果说我们是女人的头,就像教会是我们的头,基督是教会的头,那么,请帮助我们查验,而不是首先批评他人。

父啊,愿这教会中的男人成为你期待他们成为的模样,带出属灵的引导和方向。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爱惜、珍重自己的妻子,保护、拯救她们,把她们从伤害和危险中释放出来。鼓励、扶持、强化她们的属灵生命。

主啊,愿女人成为女人的样式,愿她们满得各样属灵的好处、应许、祝福和指示,愿她们成为积极的祷告者,积极地宣讲神的真理,明白神赋予她们的角色,使她们得以完全。

我们感谢你把教师赐给教会,就是站在你面前、披戴基督的荣光、敬虔在教会中侍奉的人。我们向你祷告,使我们常常忠于这份职责,让我们看到男人的角色是领导教会,教导、传道、祷告、决策和管理,女人的角色是尽其所能地学习、顺服,这样她们就可以预备,接受那无法测度的丰富、意义深远的家庭事工,这也是我们下一次要看的内容。主啊,愿领导教会的男人和在家中满有能力、极具影响的女人一齐起来,为着配受赞美、荣耀的救主、为着将来的世代,孕育属神的后裔。阿们。

This sermon series includes the following messages:

Please contact the publisher to obtain copies of this resource.

Publisher Information
Unleashing God’s Truth, One Verse at a Time
Since 1969

Welcome!

Enter your email address and we will send you instructions on how to reset your password.

Back to Log In

Unleashing God’s Truth, One Verse at a Time
Since 1969
Minimize
View Wishlist

Cart

Cart is empty.

Subject to Import Tax

Please be aware that these items are sent out from our office in the UK. Since the UK is now no longer a member of the EU, you may be charged an import tax on this item by the customs authorities in your country of residence, which is beyond our control.

Because we don’t want you to incur expenditure for which you are not prepared, could you please confirm whether you are willing to pay this charge, if necessary?

ECFA Accredited
Unleashing God’s Truth, One Verse at a Time
Since 1969
Back to Cart

Checkout as:

Not ? Log out

Log in to speed up the checkout process.

Unleashing God’s Truth, One Verse at a Time
Since 1969
Minim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