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继续查考彼得前书,这是一卷了不起的书信。我们一起看彼得前书四章,围绕「基督徒在敌对世界中的责任」这个主题,第6至11节。之前我们已经开始查考,已经进入这段经文的奇妙部份。
在深入查考前,我会以路加福音,耶稣在14章26-33节的话,介绍今天的主题。耶稣说:「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姊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门徒。凡不背着自己十字架跟从我的,也不能作我的门徒。你们哪一个要盖一座楼,不先坐下算计花费,能盖成不能呢?恐怕安了地基,不能成功,看见的人都笑话他,说:『这个人开了工,却不能完工。』或是一个王出去和别的王打仗,岂不先坐下酌量,能用一万兵去敌那领二万兵来攻打他的吗?若是不能,就趁敌人还远的时候,派使者去求和息的条款。这样,你们无论什么人,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我的门徒。」
就算没有深入查考这段经文,我们也知道耶稣提到跟随他的人,必须先计算要付上的代价。不好好计算代价,没有人能做耶稣的追随者。当然,根据经文暗示,要付上的代价实在高昂。作为一个忠诚的基督徒,自然愿意付上代价。我们作耶稣基督门徒时,也要有同样的心思意念。我们要鼓励人计算代价,知道耶稣要我们付出什么。跟随主耶稣基督不是廉价的事。
相信我们都记得珍珠的比喻吧!有人在田里发现一颗珍珠,就不惜所有,甚至倾家荡产买了那块地。还有那个少年的官的故事,你还记得吧?耶稣叫他变卖所有的家财分给穷人,然后来跟从他。耶稣期望那些准备追随他的人,放下所有财宝和金钱,立刻跟随他。不管他们是生意人,还是经营什么企业,要他们放下一切,一心跟随主。他们当中有人不情愿,说要照顾家人,埋葬死去的父亲等等,暂时放不下,无法追随。
你记得耶稣对他的门徒说什么吗?他吩咐他们放下捕鱼的鱼网,放下他们赚钱的生计,为的是跟随他。代价高昂,但是救恩的代价不是更高昂吗?相信没有人怀疑吧!一位著名的哲学家祁克果说得很清楚,他说: 「下地狱,要付出的代价更大。」
箴言13:15节说:「奸诈人的道路崎岖难行。」虽然作为主的门徒代价高昂,但并不致于道路崎岖难行。耶稣说: 「你们要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什么?他接着说:「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真正付上高昂代价的,是那些不愿作主门徒的人。箴言不是说, 奸诈人的道路崎岖难行吗?
所有的经文,人类所有的经验都印证同一事实。抗拒公义,抗拒救恩,抗拒作主的门徒,就是拣选最艰难的路,这些人的生命充满压倒他们的罪,充满不能解答的问题,充满绝望,也充满无穷无尽的困扰忧虑,然后,有一天到了生命的尽头,等待他的是永远的地狱。我们得明白,虽然跟随耶稣基督要付上高昂的代价,要放下一切,舍弃一切,但比起拒绝跟从耶稣要付上的沉重代价,实在微不足道。
跟随耶稣,代价高昂,但却轻省,这是作门徒看起来自相矛盾的奇妙之处。事实上,在约翰一书5:3节,约翰甚至指出主的诫命不是难守的。我们被呼召来跟随耶稣。我们被呼召作他的门徒。我们被呼召遵守他的诫命。神借着圣经给我们清楚的指引,也借着圣灵加添我们能力去行出他的旨意。结果是喜乐。如果我们心甘情愿遵行基本的教义,活出被圣灵充满的基督徒的生命,那么,我们会发现主的轭是容易的,主的担子是轻省的。而当我们谈到作门徒的代价时,我们也要同时谈及作门徒是轻省的,因为基督荣耀的恩典在圣灵里一直充满我们,扶持和加给我们力量。
我们身处一个复杂的世界,这一点相信没有人会否认。无论如何,当代基督教倾向认为世界复杂,因此基督徒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复杂的。事实不是这样。轭是容易的,担子是轻省的。一个徒步旅行的人,纵使他愚蠢,也不会出错。智慧的人及审慎的人,都明白这点。就是平凡人,卑贱的人,低层及软弱的人,甚至婴孩都知道神的事情。所以,我相信基督徒生命的基础,并不复杂,反而是非常简单,非常直接。我也相信,彼得在这段经文与我们分享的,是活出基督徒生命的基本而且简单的元素,彼得用字不多,却说出极为重要的总结。
彼得说;「万物的结局近了。所以,你们要谨慎自守,警醒祷告。最要紧的是彼此切实相爱,因为爱能遮掩许多的罪。你们要互相款待,不发怨言。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赐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赐的好管家。若有讲道的,要按着神的圣言讲;若有服事人的,要按着神所赐的力量服事,叫神在凡事上因耶稣基督得荣耀。原来荣耀、权能都是他的,直到永永远远。阿们!」这是彼得前书四章7-11节。
我们查考经文,发现作主门徒是容易的,轭是容易的,担子是轻省的。因为主耶稣借着他的灵、他对我们启示的真理,丰丰富富供应我们一切所需。现在我们来看看过基督徒生活的基础,彼得下了一个奇妙的结论。是什么结论呢?在深入了解之前,我想先给你一点鼓励。我相信基督徒生命的特征,彰显新生命的标记,就是植根于每一个信徒心底的渴望,我们都渴望成为合神心意的人,成为神希望我们成为的人。
我们从罗马书第7章可以看得清楚明白,保罗明白他不想犯罪,但是他所恨恶的,他倒去做。他所愿意的,他却不做。换句话说,保罗凭他过去的属灵经验,知道自己愿意顺服神的律法,愿意顺服神圣洁,公义和良善的律法。但可惜,他不能够,因为他被肉体限制,他蒙拯救的本性被捆绑,以致他身不由己。他所愿意的,他却不做。他所恨恶的,他倒去做。
事实上,在每一个信徒心中,他们都渴望正直、良善、公义,并且一直寻求最美善的品格。这是他们心底的渴望。我们可以总结说,信徒都是追求美善和公义,并且恨恶罪恶的。然而,因为人性的堕落,我们这份渴望蒙上阴影,却是成为新人的我们的心跳脉搏。我们希望做正确的事。但是,亲爱的弟兄姊妹,这是不够的。我们愿意,但不一定能实行出来,满足神对我们的期望,也不容易结出生命的果子。好像小孩子一样,他想象某某人一样做好事做大事,却力不从心,而且事实跟他的意愿差远了。
或许,小孩子梦想自己是一个著名的棒球明星。所以他拿着小小的球棒,站在棒球场上,模仿他喜爱的棒球明星的姿态。他挥动小小的球棒,想象自己就是那位明星,心里可乐了。又或许,这位小朋友的叔叔是大医生,曾经救活不少人,小孩子敬佩极了,他羡慕叔叔的医术,一天到晚都想象自己是一个跟叔叔一样的大医生。他房间有一具听诊器,是叔叔送他的,小孩把听诊器挂上颈项上,假装替人家诊断。他在扮演医生,在玩医生的玩意儿呢!又有小孩梦想成为大音乐家,所以他一天到晚拉他的小提琴,吵耳得不得了,可别把小提琴砸坏才好呀!
我认为愿意,并不等于做得到。光是心里愿意,是不够的。正如一心渴望成为大医生,大音乐家的小孩子一样,他慢慢长大,努力学习,他需要发展潜能,好好装备自己向着目标出发。为了达成心愿,梦想成真,他必须刻苦,花上时间精神,建立良好的习惯,磨练才干,不断鞭策自己。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呀!你可以希望,可以渴望,但梦想不一定成真。
当然,你可以把握机会在世界著名的棒球场上,大展身手,在关键的时候一举成名。不错,把握机会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你有没有预备好自己?你作好准备了吗?有没有长年累月接受艰苦的训练,预备好自己呢?单有强烈的心愿是不足够的。就像你要在手术室里把伤重的病人救活,不是凭你的心愿,而是凭你精湛的医术。只有凭着精湛的医术,你才能在大灾难中,把人救活。因为你一直为面对危机作好准备,一直在磨练自己。你的眼光,你的判断,你的决定,你的医术就在那一刻,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扭转整个局面。
很多基督徒,甚至大部份基督徒,有眼光有异象,他们从圣经看到主耶稣的形象,看见他的行事为人,这些基督徒也一心要做得最好,追求美善,可是,听清楚,他们有心愿,也有渴望,却没有操练,没有每一天在灵性上操练自己。那么,单单心里愿意,不能使他们属灵的生命强壮,也不能叫他们面对生命的危机。难怪很多基督徒在面对人生的冲击和苦难时,变得软弱无力。他们面对苦难,只想快快解决,他们希望参加浓缩的课室,让自己的属灵力量和信心一下子增强,去面对危机,战胜苦难。
我们想我们的轭容易,这是不切实际的。也永远不会发生。我们的担子轻省吗?唯一的方法,就是作好面对危机的准备,根据圣经的教导过顺服神的生活,并且常常操练自己的灵性。没有快捷方式,没有省时省力的方法。我们每一天要在灵性上操练自己,作属灵的操练,建立力量,勇气和变得更刚强壮胆,在灵性上不断进深,使自己能面对任何的冲击,任何的危机。
基督徒好像被牢牢的灌输一种观念:生命是不可能失控的,当生命遇上冲击时,我们必须抓紧它,然后立即效法耶稣去生活,去回应冲击。你不可能做到,因为你在其他风平浪静的日子过的生活,并不是基督愿意你过的生活,并不合基督的心意。但我们这一代的基督徒,就是被这种肤浅的信仰,喂养长大的。
魏乐德在《灵性操练真谛》这本书里,这样说:「当场发生的情节,当场面对的处境,并不是我们可以---甚至倚靠神的恩典也不可以---使不像基督的信徒,一下子来个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变得更像基督。我们尝试控制大局的表现,更在世人面前显得难看,使追随基督这回事变得荒谬。」
另外, 魏乐德又说: 「好几个世纪以前,有一本成功的基督教小说,名叫: 《追随他的脚步》。小说中有一位牧师,他牧养一间兴旺的教会,因为面对一连串人生的悲剧,因此恍然大悟。他发现原来自己的生命愈来愈不像基督。后来这位牧师带领教会的信徒向神起誓效忠,在作任何事情前,都问自己:『如果耶稣在我这个处境,他会怎么办? 』这本书的作者,更鼓励每一个跟随基督的人,在大小事上,都按照基督的步伐,问自己: 『如果耶稣在我这个处境,他会怎么办? 』每一步忠心地跟随主。」
魏乐德接着说: 「当然,这不过是一本小说吧了,但是,你知道吗? 很多热心的信徒跟着这本书,向神立志效忠,他们的生命因此得到重大的改变。但这种想法也有缺点。你问: 『耶稣在我这个处境,他会怎么办? 』一个平常在属灵上没有操练的信徒,突然面对艰难的处境,并不会使他有力量活出基督的生命。当然求问耶稣,或考虑一下: 『基督会怎么办? 』是好的,起码比什么也不考虑好。但光是这样想,并不会使人突然得到勇气和能力,去面对挑战,面对危机。我们很容易就发现自己软弱无力,甚至堕落在绝望的深渊。」
为危机作好准备的秘诀,负容易的轭和轻省的担子的秘诀,在于学习每天如何过基督徒的生活,建立习惯,善用属灵的资源,操练回应的态度、力量、信心和处理危机的勇气。这是重点。更像基督是我们的目标,但这不是单单心中愿意就能达成的。不是愿望的结果,而是每天在灵性上操练自己的结果。耶稣在路加福音6:40节说:「学生不能高过先生;凡学成了的不过和先生一样。」
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这样写: 「人的一生是为认识自已的责任,而展开的一场持续不断的矛盾战争。在人生每一处,人可以目中无人地与他的良知和常识,大唱反调。」又有人为堕落的人所面对的悲剧,下一个定义,就是:一个堕落的人,甚至没有能力实行他堕落的思想中,所认为正确的事。这是堕落的人日渐衰竭的本性。基督徒,就算重生的基督徒,有新生命的基督徒,都需要培养敬虔的习惯,来胜过堕落本性的冲击。
所以,亲爱的弟兄姊妹,说了那么多,我是想让你明白彼得在经文中,向我们展示的日常生活模式,就是基督徒应有的生活模式。
经文中有三点,请特别留意。上次,我们谈及第一点,动机。第7节说:「万物的结局近了」。彼得不是说万物停止了,结束了。根据原文,这不是指按年代渐渐终结的意思。不是指结束;而是指成功,圆满成功,到达目标了,目标实现了,成就了的意思。我相信当时彼得脑海中出现耶稣基督再来的情景。驱使我们生活得敬虔,生活得圣洁的动力,是来自常常期待主的再来,期待基督突然来到。
至于第二点,除了动机外,我们还需要指导。第7节下半节到第11节,指导我们怎样过敬虔的生活,怎样一天又一天建立属灵的习惯,以致自己有力量面对人生突如而来的挑战。当然,作主门徒所付出的代价是大的,但却可以使你的轭容易,你的担子变得轻省,也可以使你明白神的命令不是难遵行的。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我们需要建立的基督徒生活模式。
这可以分为三方面:就是个人的圣洁,爱和事奉。这是我们基督徒生命所强调的三个方向。第一方面,个人的圣洁,是指我们与神和神的话语的关系。第二点说到爱,是指我们与人的关系。至于第三点事奉,是指我们为完成神在我们身上的计划,所付上的责任,为基督的身体尽上的责任。个人的圣洁,爱和事奉。
我们先谈谈圣洁。彼得在第7节说:「万物的结局近了。所以,你们要谨慎自守,警醒祷告。」这就是圣洁。「谨慎自守,警醒祷告」,代表我的生活是正确纯洁的,与神的关系没有阻隔。而「谨慎自守」这个词来自一个意味着要保存的词,以及一个与心灵有关的词。我们可由此推论,它的基本意思是指保持你的思想安全。拯救你的思想,守护它,保护它,使你思想清晰。换句话说,就是要集中思想属灵的事,以属灵的事优先,注视圣洁的事。
套用保罗对歌罗西信徒所说的话,就是:「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思念,注视,不要被感情冲昏头脑,也不要冲动地任意妄为。同一个字也出现在马可福音5:15节,是发狂或颠狂的意思,经文说到耶稣在格拉森赶出群鬼,原来被鬼附的人清醒过来,并且穿回衣服。同一个字也出现在罗马书12:3节:「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要照着神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
所有的行为,由心发出。正如圣经所说,一个人怎样想,就怎样行动。谨慎自守,警醒祷告反映一个人圣洁的倾向。生活在充满罪恶,自我放纵,及遍布欺诈诡计的世界上,我们很容易失去属灵的心志,你同意吗?我们也很难在思想和道德上保持平衡。所以彼得提醒我们要保持稳健的灵性。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常常思想神,思想属灵的事,思想圣洁的事,从神的角度思考。这使我想起当我还是小孩子时读过的一节经文,约书亚记1:8节:「这律法书不可离开你的口,总要昼夜思想,好使你谨守遵行这书上所写的一切话。如此,你的道路就可以亨通,凡事顺利。」从一开始,神就吩咐我们要思想他的话。
腓立比书4:8节说:「弟兄们,我还有未尽的话:凡是真实的、可敬的、公义的、清洁的、可爱的、有美名的,若有什么德行,若有什么称赞,这些事你们都要思念。」就是说不要浪费精神,要保持警觉,持守基督徒圣洁的品格。歌罗西书3:16节又从另一角度提醒我们说:「当用各样的智慧,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地存在心里,用诗章、颂词、灵歌,彼此教导,互相劝戒,心被恩感,歌颂神。」就是说要尽心尽力集中思想基督的道理,保守自己的心怀意念,专注在纯洁的事上。保罗在写给提多的书信,提醒我们借着神的恩典,我们得蒙拯救,所以我们要脱离不敬虔的生活,摆脱对世界的欲望和追求,有智慧地,公义地及敬虔地活在这世代中。
亲爱的弟兄姊妹,你要将你的心思降服于基督,爱慕神的话。谨慎自守和思想属灵的事,这样就能帮助人从神的角度看事物,看得合宜。从合适的角度,看到事物的缓急轻重,分出优先次序。看到什么是重要的。同时也看到什么是不重要的。那么,我们就不会被突然的感受击倒,也不会被身边不断变化的人或事情吓得手忙脚乱。思想属灵的事并不是一股欠缺平衡的狂热,也不是愚蠢的冷漠。正如诗歌的作者所说,能作出合理判断的人,就是那些心思意念专注于神的人,他们是平衡的基督徒。
类似的字也出现在新约。在提摩太前书3:2节,翻译为:明白的,或是审慎的。而在提摩太后书1:7节,翻译为:有纪律,自制或谨守。另外,在提多书2:2节,也是明白,及通情达理,自制的意思。我记得这个字也出现在一章圣经里三至四次,都指明白,有纪律,自制,审慎的意思。种种解释都指向平衡的、自律的基督徒思想。更深一层,是指被神掌管的思想。这把每一个信徒隔离,以避免成为罪恶的牺牲品,走向圣洁。当我们以此成为自己日常生活的模式,当面对危机时,自然活出像基督的生命。人的思想,人的心思意念,就是关键。
彼得还有话要说呢。请看第7节,他说,「谨慎自守」,又吩咐我们,「警醒祷告」 。这是相同意思的用字。基本上是指清晰的头脑,认真看待事情,及保持警觉。而在马太福音24:42节, 翻译为:警觉; 马太福音26:40及41节,翻译为:警醒。把这两处经文归纳起来,就得出:良好、清晰、敬虔、合乎圣经的思想,使人在属灵上保持警觉,时刻警醒的意思。这样,人就有能力从永恒的角度察看人生,从神的角度观看事物,并作出正确的回应。
第7节提醒我们要过基督徒生活,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绝对必要的元素。谨慎自守和保持警醒的灵,是为了好好祷告。原因呢?因为圣洁从与那位圣洁的神直接交流而来。如果人的思想杂乱,不能保持平衡,无法记得在神面前的领受和经验,那么,根本谈不上可以与神交流沟通。混乱的脑筋,自我中心的思想,被世俗的欲望和追求占据的心思意念,被个人的情感或情绪控制的心,使人不理会神,也对神不感兴趣,完全冷漠,他们怎么知道,神希望他们借着祷告与神交流沟通呢?如果你愿意与神交流沟通,那么你跟神的关系,就直接在祷告上显露出来。
一切在乎你的态度,而你如何思想就决定你对神的态度。如果你希望自己的祷告有果效,希望更深入地与神亲近,与神沟通,那么,你就要让神的话充满你的心思意念,要以属灵的事为优先。
亲爱的弟兄姐妹,这是基本。相信你也看到,今天很多基督徒被缤纷的世界弄得眼花撩乱,脑海被世俗的看法和标准填满。他们被撕裂了,被撒但的烟幕蒙蔽,成为撒但的牺牲品。他们与神的交流障碍重重,甚至根本谈不上交流。试问在这种情况下,又怎么会有祈祷的能力,怎么可以过得胜的生活呢?彼得十分注重祷告。不单在这段经文,在彼得前书3:7节,他说:「作丈夫的要与妻子一起承受生命之恩,好叫你们的祷告没有阻碍。」对彼得来说,没有比与神亲近,与神沟通更重要的了。祷告,祈祷这个字,在希腊文是众数,意思是要我们常常祷告,不断祷告。
从彼得身上,我们看到一个过祷告生活的榜样。不过他也有经历过失败的时候,在马可福音14章37至40节中的彼得,他情愿睡觉也不肯跟耶稣一起警醒祷告。祷告,是我们生命的中心,是我们得力的源头。我不是指某种形式的祷告,而是指与神不断的沟通,以神的话语作我们思想的中心。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我发现,当我爱慕神的话语,热心查考、渴望更深入认识真理的时候,自然而然地,我就与神交流团契,与他亲密同行,并且领会或触摸到他的想法,轻轻地。我轻轻地触摸神的心,就算是无言无语的交流,我都感觉到神的确实临在,他的确在我身旁。这一切在于我们平常的日子作好准备,我们要谨慎自守,警醒祷告。这样,神与人亲密的交流就发生了。
当我参加牧者的会议时,很多人问我,我也说过不只一次。他们问: 「请形容一下你的祷告生活,形容一下你的祷告经验吧!」我一定会直接回答说: 「说到与神最亲密相交的经验,就是当我终日思慕神的时候。」是真的,两者是息息相关的。我愈思念基督,彼此沟通的感觉就愈甘甜;我的心思意念愈充满神的旨意,我就更能与他亲密相交,彼此团契。
所以,彼得简单地以一句话总结基督徒生活,就是:以神为念,常常思想神。什么意思呢?就是指每天默想,思想,吸收,咀嚼神的话语,认识及学习神的想法。我常常提到,我们要把神的话语深深藏在心里,你要被神的话语塑造和掌管,那么,面对冲击时,你就可以自然而然地作出合神心意的回应。还有,你会尝到与神相交的甘甜,你的祷告大有果效,并且得着能力。这就是从上而来生命的连结,从上而来基督徒的生命。
还有,借着圣灵的守护和帮助,我们不单发展从上而来的连结,也连结四周的人。彼得吩咐我们要彼此相爱。爱,是无法量度的,所以我不能说彼得要求我们爱人一百倍,我只是强调我们要彼此相爱。听听他在第8-9节怎样说:「最要紧的是彼此切实相爱,因为爱能遮掩许多的罪。你们要互相款待,不发怨言。」彼得把从神而来直向的圣洁生活,伸展出去,发展成为横向的、在人前充满爱的基督徒生活。他主要关心的,是我们与其他基督徒的关系。你问: 「他不是关心传福音吗? 」你说得不错,但别忘记耶稣说的话。耶稣说:「你们若彼此相爱,众人就认出---」认出什么? 「认出你们就是我的门徒了。」这是我们在人前作的见证。
彼得再次说到彼此相爱。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字。在第8节,他说:「最要紧的是」,可见其重要性。当我们切实地彼此相爱,神透过我们一起读圣经祷告,一起经验神,与他亲密沟通,神让我们心中充满圣经的话语,也巩固我们弟兄姊妹的关系,预备我们面对人生的冲击。所以,我们应该多关心身边的人,与他们建立美好的关系。
这个字包含丰富的意义。就如保罗在歌罗西书3:14节所说:「在这一切之外,要存着爱心,爱心就是联络全德的。」在腓立比书2章他又说:「要爱心相同,」爱心是一个分词。换句话说,如果你谨慎自守,在圣灵里警醒祷告,又与神有亲密的交流,那么,自然而然地,你的爱会向身边的人涌流,你会确实地爱他们。这是一个符合圣经的,思想及灵性得到平衡的必然结果。我很喜欢「热心」这个字, 因为这是一个解剖学上的字。意思是被张开,被拉紧。通常用来形容一个赛跑的人,当他的速度发挥到极限时,他全身肌肉所呈现的状态。这个字也在某些圣经的作品中,形容马匹全身肌肉绷紧,全力飞奔的状态。意思是紧张,集中,热烈,发挥你能力的极限。
彼得不是第一次用上这个字。一章22节,他说:「你们既因顺从真理,洁净了自己的心,以致爱弟兄没有虚假,就当从心里彼此切实相爱。」换句话说,你们已经是基督徒了,就要---切实相爱,从心里彼此切实相爱。因为你们已经重生得救了。彼得的意思是,如果你们已经是基督徒,已经重生得救,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从心里彼此切实相爱。不自满,不有所保留,也不计较地,热烈地,热心地切实彼此相爱。这是基督徒真理的基础。彼得不是叫我们满怀感情地,什么都说感受地相爱,充满泪水地爱,不是指感受,而是叫我们吃力地,努力地,强烈地彼此切实相爱。彼得所说的,是一种奉献的爱,牺牲的爱。
你问: 「我怎么伸展我的爱,又怎么强烈地爱呢?我不懂呀!」答案是:超越人感情的限制。意思是指去爱那些不可爱的,爱那些对你不友善的人,甚至爱你的敌人,这种爱看起来是不理性的,说不通的,但你就是要这样去作出牺牲,你会蒙受损失,但为了爱,你不怕损失。这种爱要求你绷紧全身属灵的肌肉,去张开伸展到极限,就是被侮辱,受伤害,被拒绝,被人中伤,被人恶待,被人仇视,被人逼迫,被人冤枉,在种种恶劣的情况下,你仍然要努力地付出爱。
这就是热烈的爱。我认为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把这种爱描写得淋漓尽致。你还有印象吗?让我慢慢为你读出。「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就是说,真正的爱,让人愿意随时随地付出所有,相信最美善的,盼望最美好的,并且愿意忍受一切伤害。
为什么我们要这样子相爱呢?第8节告诉我们答案。第8节说:「最要紧的是彼此切实相爱,因为爱能遮掩许多的罪。」爱能遮掩许多的罪。想象一下,如果在教会内,这个人跟那个人不和,某个人又对其他人心存敌意,那么,这个教会就会分裂。当然,我们不是完全人,我们活在这个肉体中,带着罪性,常常犯罪,但胜过我们的软弱,胜过我们过犯的唯一方法,就是爱,彼此切实相爱,因为圣经说,爱能遮掩许多的罪。爱可以遮掩我们的罪。这是爱的本质。简单来说,爱可以原谅,可以饶恕,不断地原谅和饶恕别人。如果在教会里没有这种爱,真是太不幸了。
年轻时的彼得,以为自己灵性成熟了,比以前更加宽宏大量,所以他问主耶稣说: 「主呀,要原谅人几次呢?原谅人七次够了吧? 」彼得以为自己够慷慨了,原谅人七次呢,犹太法典说要原谅三次。谁知道主耶稣竟然说: 「彼得,不是七次,而是七十个七次。」是的,因为爱能遮掩许多的罪。
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都是罪人,我们需要爱来遮掩我们的罪,你同意吗?其实箴言10:12节也有说:「恨能挑启争端;爱能遮掩一切过错。」这里用的是现在式,说明这是永远的真理。这是愈证愈明的真理,也是你个人可以体验经历的真理。爱的本质遮掩许多的罪。爱可以原谅,可以饶恕,不断地原谅和饶恕别人,而爱最伟大的榜样就是神。为什么神施恩怜悯我们?为什么神要饶恕我们的罪?以弗所书2:4节指出,「因他爱我们的大爱,」神以大爱爱我们,这是真的。我们经历神的大爱,这也是真的。
历代以来,很多注释书的作者都在争论一个问题: 「爱遮掩许多的罪。」有作者认为这节经文是说神,神的大爱遮掩我们许多的罪。而有作者却认为:这是指我们,我们彼此切实相爱,就能遮掩彼此的罪。我相信答案是简单的。爱,真正的爱,真正愿意付出的爱,属灵的爱,不论是神对人的爱,还是人对人、基督徒对基督徒的爱,都能遮掩许多的罪。
这是愈证愈明的真理,也是每个人都可以体验经历的真理,也是爱的本质。我们可以得蒙救赎的唯一原因,就是神爱世上每一个人,他爱我们。神的大爱遮掩我们的罪。保罗对罗马教会的信徒说,当我们还是罪人的时候,基督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除了爱,没有其他原因。所以我们也要彼此相爱,遮掩彼此的罪。
亲爱的弟兄姊妹,这是教会的心脏。如果我们遵从这个命令,我们就完全了律法。所有律法的总归就是爱。神的灵用最少的字说明最伟大的真理,爱。你愿意在永生神面前,守护和照顾你生活的每一个层面吗?就是说,以圣经作你的思想,有属灵的心思意念,加深与基督的沟通交流,那么,你就能活出充满力量的生命了。
在复杂的教会里,你希望知道应该如何运作,如何发挥吗?让你爱身边的人吧,因为爱能遮掩很多的罪。这并不是排除了对一个不肯悔改的肢体执行纪律。我相信就算在教会里,我们希望指出罪恶多于遮掩罪恶。仇恨会引起争端。自私会引起争端。自我中心也会引起争端。只有爱遮掩罪恶,爱除去争端,爱静静地降临教会,使教会得到改变。最基本的,就是改变人与人之间属灵的关系。不错,我们身处一个复杂的社会,但很多时候解决问题的方法却简单不过。要实践爱,不是说说就算,或是只有外表,而是靠着圣灵的力量,彼此切实相爱。
彼得再进一步解释什么是爱。在第9节,他说:「你们要互相款待,不发怨言。」其实这里是指对待陌生人的态度。彼得强调我们往往只爱我们的朋友,也愿意为朋友遮掩他们的罪,但对待陌生人呢?我们是否愿意把爱伸展出去,爱不认识的人呢? 彼得问:「你愿意爱那些陌生人吗? 」彼得是指友善仁慈地对待他们。更进一步,在他心中,他希望我们打开自己的心,开放自己的家款待有需要的人。用行动表达爱。如果我们认为第8节所说的,爱能遮掩许多的罪只是感受的层面, 彼得就在这节经文指出,爱,是需要行动的。
当彼得说到「款待」这两个字,他是指出一个实际爱陌生人的方法。很多时候这使人想到开放自己的家。读新约圣经的朋友都知道,当时很多到处去的基督徒,传道人,或是四处宣讲福音的牧者,他们不能够长期住在客栈里,因为当时的客栈名声不好。有些早期旅行布道的基督徒,教会会为他们预备住处;但只是部份教会。很多基督徒在旅程中,遇上陌生信徒为他们开放家庭,接待他们吃的住的,拥抱他们。
我很喜欢希伯来书所说的,有些人接待陌生的旅客,竟然接待了天使,你还记得这个故事吗?在创世记,当时亚伯拉罕和妻子撒拉,接待了神和天使。出埃及记22:21,和申命记14:28及29章,也命令我们要彼此款待。肯定的是,耶稣也说,我们奉他的名把一杯凉水给最卑微的人,我们必得奖赏。另外,路加福音14章说到基督吩咐我们,接待那些那贫穷的、残废的、瘸腿的、瞎眼的人,把他们迎接入家中,给他们食物,住宿,神欣赏我们这样的奉献。
但是,远比给人吃给人住更大的使命,就是拥抱那些不属于我们圈子的人,爱他们,款待他们而不发怨言,甘心乐意,毫不勉强,不像某些人的格言说什么: 「接待陌生人就像家中放咸鱼,臭上三天。」我们必须甘心乐意,接待那些不认识的人,打开自己的心,打开自己的家,欢迎他们。
那么,你现在知道基督徒在这个仇恨的社会中,有什么责任了吧?就是追求神的圣洁,追求彼此相爱,因为爱能遮掩许多的罪,彼此款待,不论是对自己的朋友,还是陌生人,都要供应他们的需要。而最后一个责任呢?我留待下次讲座,再跟你讨论。现在请低下头,跟我一起祷告。
天父,为了你把话语赐给我们,衷心感谢。主呀,但愿我们在心志上不再作小孩子,梦想自己成为某某人;但愿我们有成熟的心志,渴望跟从你,并且每天遵从你的吩咐。这也是预备自己面对危机的好方法,也是使我们的轭变得容易,担子变得轻省的唯一方法。作门徒的代价虽然高昂,却充满喜乐,因为你预备我们面对试炼,并且藉试炼考验我们的信心。所以,主呀,求你帮助我们,追求圣洁,追求爱心,就如你所吩咐的,叫我们切实而且忠心地完成你的使命。为你赐下圣灵使我们有力量,向你献上感恩赞美,奉你儿子耶稣基督的名祈祷,阿们。

This article is also available and sold as a bookl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