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想你知道我们正在查考《以弗所书》,所以我邀请你翻到《以弗所书》第2 章。让我先声明我们今早的查考是非常神学性的。有人曾对我说:“你知道吗,你是很着重‘认知’的。”我立刻回到办公室去查看这是什么意思。他是对的,我喜欢处理心智的问题。我认为我们必须对事情先有所了解,然后才尝试把它活出来。
我想讲道可以采用另一种方式。你大可采用拉拉队的方式,试着让每个人感到非常兴奋,情绪非常激昂,以致强行活出基督徒的生活来。但我宁可教导上帝话语的原则,因为当你真正了解圣经,你可以自己翻开它,引发自己的感受,不须依赖我。
我认为上帝的确是呼召我帮助你了解圣经所教导的是什么。当你明白圣经而阅读它时,圣灵可以使它在你的生命中产生活力。我们今天所要查考的正是一段很有认知性的经文,也就是需要充分运用心智的一段经文。你必须明白这段经文所论述的事情。这不是一段属于情绪的、给人打气的谈话,而是使徒保罗这位伟大的构思者,在圣灵默示之下仔细且详尽撰写的神学论述。
虽然如此,倘若我们力求明白它,它在实际生活上便有众多且难以置信的影响。要记住,《以弗所书》分成两段。前三章阐明一个信徒的地位,并没有叫我们做什么,只是说明关乎我们的事实。我们因认识耶稣基督,信徒的地位对我们而言是实在的。然后第4-6 章论述我们该怎么行事为人,所以4 章1 节是以“既然”这词语开始。
因着我们是这样的人,我们就这样子生活。我们仍然在谈论信徒的身份。我们必须奠定这神学的基础,这教义的基础,这理解的基础。我们必须有一个更新的心智。在还未活出这些事之前,我们必须对它们有所了解。当我们看今早的经文《以弗所书》2:11-22,也是过去两个主日的经文,我们留意到保罗在帮助我们明白身子合一的事情。在第一章,我们已经看到上帝在创世之前早已总体规划了基督的身子。在第二章的前10 节里,我们看到上帝怎么透过救恩把人带进这身子里。接下来从第11 节开始,我们看到一旦我们进入这身子,我们就合而为一。这段经文就是教导这伟大的合一概念:我们成为一体。
实际上,我们并不常常活出这事实来。我们都知道,今天的教会分裂,支离破碎。但这并不是活出我们的地位应有的表现,而是受到玷污的地位。我们的地位应该是一体的。我们是合而为一的。这就是第11-22 节的信息。保罗特别提到犹太人和外邦人的概念,因为这是他那个时代的分裂点。在第15 节里,他说犹太人和外邦人借着基督成为一个新人,第16 节则说这两者都归为一体了。
第14-15 节:“因他使我们和睦,将两下合而为一,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而且以自己的身体,废掉冤仇,就是那记在律法上的规条。”因此,所有在犹太人和外邦人之间的屏障都已被除去,教会成为由犹太人和外邦人组成的一个新人。我在基督里是一体的。这就是保罗在这里所论述的精华:合一的概念。我们必须明白我们就是这样的人,才能够以一体生活,以一体行事,存心谦卑,看别人的事必自己的为重,以便以同等的地位彼此服事,彼此相爱。
这好比一个运动员,比如一个棒球员。你不知道你应该做什么,除非你知道你在场上的位置与角色,然后你才知道所要求于你的是什么。倘若有人把你的眼睛蒙蔽了,叫你站在场上;然后有人把球传给你,但你不知道你在哪,你的角色是什么,那么就是你接下球之后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这在基督徒生活中也是一样的,你必须知道你明确的地位与角色。这就是一体的概念;这就是一体如何运作;这就是对一体所期望的。这也正是前三章所阐述的。
保罗在这里是说,我们在地位上是合而为一的,因此必须以一体行动。这和一个教练对他的团队所说的无异。我们是一个团队,都在同一个团队里,穿着一样的制服,同有一个教练和经理,要在同一场竞赛中得胜。如果每一个人各尽其职,我们的功能就会与我们的地位相称。在信徒的生活中也是如此。我们是一体的,必须以一团队参与竞赛。我们必须以一团队操作,在思考第四章时我再谈论。
现在,我们单看合一的定义。请相信我,合一在我们这世界上实在是个大问题。这世界充满了纷争,所谓的和平是多么的脆弱。
一切都源于一个基本的问题,而旧约和新约圣经都有指明。先知耶利米说:“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以赛亚也说:“恶人必不得平安。”也就是说,恶行必不能带来平安。只要有罪的地方,就有不和。原因就是:罪的定义基本上就是私欲。那里有私欲,那里就绝不会有和谐。
当各人只顾自己时,你不可能有和谐。当每个人只顾自己能得到什么,不顾对他人有何影响,和谐是不可能的。因此,由于人是罪人,他是自私的;由于他是自私的,他就绝不会晓得平安。平安唯一存在的地方,就是自我死亡的地方;而自我唯一死亡的地方,就是在耶稣基督的十字架上。所以使徒保罗说:“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是什么?“不再是我,而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换句话说,我因信与基督同钉十字架,我的“自我”死了,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而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当自我死去,私欲也就死去,平安因而成为可能。就我们的地位来说,和平已经成就了。我们是一体。我们的运作可能不像一体那样,但我们是一体的。我们都在一个团队里,穿着同样的制服,同有一个教练,参与同一个场竞赛。我们是一体;不只彼此合而为一,而且与上帝合而为一。
这就是保罗在这里的信息。这是教会的基本定义。上帝从没发明不同的宗派,从没要信徒之间争吵、争闹、殴斗。教会是一体。耶稣甚至祈求天父叫他们合而为一,好叫世人可以信祂是上帝差来的,也知道我们是上帝的儿女。合一是基础,和平是基础;但除非自我先死,否则绝不会有和平。
雅各在第四章说:“你们中间的争战斗殴,是从哪里来的呢?不是从你们百体中战斗之私欲来的吗?”因为你们贪念得着一些你们没有的东西。你看到没有?导致各种各样纷争的缘由就是从自私开始。一旦自我死去,和平就成为事实。保罗的信息就是,自我在基督里死去。基督来到,祂被钉十字架。当祂钉十字架,祂除去屏障,除去间隔,第14 节说,祂“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祂除掉一切的阻隔,将两下合而为一,成为一体。
第13 节是关键。这节经文说,因着在基督耶稣里,那些从前远离上帝的外邦人,如今得以亲近上帝,并且被安置在与上帝有契约的关系中。这一切都是藉着基督的宝血而成就的。把人与人、人与上帝分隔的就是罪和私欲。因此当罪被除去,我们就可以彼此合一,并与上帝合一。这是基本的神学道理。我们可以用一个词语来表达:“和好”,它就是这概念的神学标题。在基督里,我们彼此和好;我们一起被带进这关系里。
在上一两次的查经当中,我们看到第11-12 节告诉我们,人如何在社交与灵里彼此分隔。我们谈到犹太人和外邦人,不是吗?我们也提到希腊人和化外人、为奴和自主的、男人和女人。人总是有这些不同的等级、阶层、类别可以配合他们。人总是有这些分隔、纷争和殴斗的问题,而且都是为着各样毫无意义的事。在社会上这是实在的,但在基督里所有的人都成为美好的一体。犹太人与外邦人之间所发生的事,这段经文就是个很好的例证,因为在保罗的时代,这是最大的纷争、苦毒、憎恨和冲突的所在。
上帝若能使犹太人和外邦人、希腊人和化外人、为奴和自主的、男人和女人之间彼此和好,祂也同样能在各种不同类别的人当中成就这事。祂是在基督里作成这事的,因为祂在基督里把我们合而为一。因此,我们在第11-12 节看到的那些在社交和灵里分隔的人,在这段经文的其余部分都在社交与灵里合而为一了。而13 节是关键:基督的宝血除去罪,因为问题就是罪。我们聚集在一起,在基督的生命里共同有份。
所以,基督为我们赎罪而死,祂的死把我们带进一个彼此合一的所在。你的罪债和我的罪债都已经被偿还了;你和我都与基督同钉十字架;圣灵住在你也住在我里面;上帝的永恒生命都活在你和我里面。我们是一体,并无差别。其实在我们还未得救之前,我们岂不也是一样:我们都同样是不敬虔的罪人。
《罗马书》3:22-23 说:“并没有分别,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上帝的荣耀。”然后,当我们来到基督面前,我们也可以说我们并没有分别,因为上帝的义,都加给了一切相信基督的人。因此从前我们没差别,我们都无能为力认识上帝;现在我们也没差别,我们都同在基督里,并且彼此合而为一。多么奥妙的真理!
现在我们看第13-22 节。这里的主题思想就是那些曾在社交和灵里隔离的人,经已在社交和灵里合一了。这改变包含两方面。第一,13-15 节说到我们彼此合而为一,是一个新造的人;犹太人和外邦人之间有了和睦。第二,我们不仅彼此和好,16-18 节也告诉我们,我们也与上帝和好。因此,当你成为基督徒,你的地位是彼此合一,并与上帝合一。这实在是难以置信的真理!试想:上帝不是仅仅搭救我们而已,祂不是给了我们应许却与我们疏远,祂竟然与我们合而为一。
听着,这一切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上帝将祂自己的生命安置在我们里面。圣灵住在我们里面;基督的义被归入我们身上;我们有了上帝永恒的生命。第3 章19 节说:“上帝一切所充满的,充满了你们。”我想保罗在这里想要说的,就是你要明确的知道你是谁。不要再胡乱思想你多么渺小。你必须明白你和永恒的上帝合而为一。多么丰富的资源啊!
现在让我们看第16 节:“基督既在十字架上灭了冤仇,便借这十字架,使两下归为一体,与上帝和好了。”你看到了吗?基督将犹太人和外邦人合而为一,并且藉着在十字架上灭了冤仇,把他们一起带到上帝面前。你是否知道一个未得救的人和上帝之间仍有冤仇吗?他们是仇敌,而且是势不两立的仇敌。《启示录》第一章描绘基督的脚好像在炉中锻炼光明的铜,在审判中要践踏祂的仇敌。
《以弗所书》2 章称没有基督的人为“可怒之子”,上帝的愤怒将倾倒在他们身上。与上帝为敌是件非常、非常严重的事。永恒的地狱就是为永恒之上帝的敌人而设计的。人与上帝隔绝,他们之间有冤仇,有憎恨,有叛逆。身为人,你根本无法凭自己的力量改变任何事情。
让我们看《罗马书》第5 章,人与上帝为敌这事实。人以为只要他们是好人、好邻居、好同事,或是好好干活、好好照顾妻子儿女,那么上帝就是他们的朋友了,一切将会顺利;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耶稣把人分为两类:“不与我相合的,就是……”什么?“敌我的”。你不是与基督在一起,便是与祂为敌。如果你与基督为敌,你就是与上帝为敌。你不能站在上帝那边却又与基督为敌。你认识基督,你就是在上帝那边;不认识基督,你就无法到上帝那边。
因此,你是被隔绝的;你是敌人,充满敌意和憎恨。注意,人在这事上是无能为力的。《罗马书》5 章6 节说:“因我们还软弱的时候……”,这就是人的第一个问题,软弱、无能为力。在与上帝敌对的这种绝望的情况下,人脆弱无能,毫无力量去改变它。第6 节进一步说:“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为罪人死。”这是因人缺乏力量、功绩、公义的缘故。他不敬虔,没有基督,不认识上帝。耶稣说:“若不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人既没有力量,不敬虔,又没功绩为依据,借此可以到上帝那里。
人不曾作过任何事情以赢得上帝的回应或尊敬,也没能力去改变他的情况。不仅如此,第8 节说:“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人缺乏力量,缺乏功绩,缺乏公义。他被定义为“罪人”。接着第10 节说:“因为我们作仇敌的时候……”。他是个仇敌。这里是一个未重生得救的人的写照:无能为力、没有功绩、没有公义、是个仇敌。这就是一个没有基督的人的状况。但是注意这些经文所说的:当人无能为力改变他的情况时,也就是第6 节所说的,当“我们还软弱的时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为罪人死。”
第8 节:“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上帝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第10节:“因为我们作仇敌的时候,且借着上帝儿子的死,得与上帝和好。”你看到重点了吗?你什么都做不了,但基督都成就了。基督把人和上帝之间的屏障除去了,唯有祂能使这和好成为可能。我们再翻到《歌罗西书》第1 章的一段经文,它能进一步让你了解和好这伟大的教义。
《歌罗西书》1:21-22:“你们从前与上帝隔绝,因着恶行,心里与祂为敌。但如今祂借着基督的肉身受死,叫你们与自己和好,都成了圣洁,没有瑕疵,无可责备,把你们引到自己面前。”我们就停在这里。这里的重点就是:你对于自己的境况无能为力,但基督藉着祂的死完成了,你在上帝面前的地位是圣洁的。你在上帝眼里是无瑕疵,无可责备的。
身为基督徒,当你犯罪时,会发生什么事呢?上帝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赦免你,除去你的罪污。在上帝面前你是圣洁、无瑕疵、无可责备的。在这事上你什么都做不了,但基督却做成了。你问祂如何做到?第20 节说,祂成就了你和上帝之间的和平。基督说争战已结束了,祂用祂的血签署了休战协议,“借着祂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叫万有,无论是地上的,天上的,都与自己和好了。”
是基督的宝血,明白了吗?你问:为什么是基督的宝血成就了这事呢?请听,什么使上帝和人之间隔绝呢?罪。同样的,罪和私欲使人与人之间有隔阂。当耶稣来到,替我们承担罪的咒诅,除去一切的罪,道路就打通了,休战协议就签署了,现在我与上帝和好了。这不仅意味着我与上帝在一起,也意味着上帝与我在一起。
请看《以弗所书》6:15。我们以后还会再详细讲解这节经文,现在让我们先看这里所谈论有关基督徒的全副军装,和你如何对抗撒但的事。这节经文说到:“又用平安的福音,当作预备走路的鞋穿在脚上。”我很喜欢“平安的福音”这词句。在新约其它一些地方,福音也被称为“恩典的福音”;罗马书第1 章称成它为“上帝的福音”;其它许多地方则称它为“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福音”。
但在这里,它被称为“平安的福音”,意思就是你已经与上帝和好,战争已经停止了。
以往我们以仇恨、苦毒、争战,敌对上帝。基督来了,除去你的罪。在基督里,祂把祂的义赐给你。你在上帝眼里是圣洁、无瑕疵、无可责备的;你与耶稣基督有一样的义。上帝说,我与他和她在一起。祂的能力、爱和其它的一切都聚集在你身上。屏障已除去了。因此,根据《以弗所书》第2 章,我们不只彼此和好,我们也与上帝和好,因为基督已经战胜了仇敌。十字架足以成就这事。
因此,当双方来到上帝面前,他们也同时来到彼此面前,并且一同与上帝合而为一。亲爱的会众,这一切的结果都显示基督教的确是“和平的福音”。我们彼此之间有和平,也与上帝有和平。基督徒不应该彼此殴斗,更不应该与上帝抗衡。有时我们两者都有,你知道吗?基督徒实在很会彼此殴斗,甚至在自己的家里也是如此。在教会里,则不断有纷争和分裂。我们就是这样。有时我们彼此不以恩慈相待。我们根本不效法《腓立比书》第2 章所教导的:一视同仁的爱每一个人,因为我们都有耶稣的谦卑,不单顾自己的事,也顾别人的事,并且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
我们真是很难做到这一点。在地位上我们是合一的,但我们确实制造了很多问题。再者,我们与上帝是合一的,但我们也不一定这样行出来,因为我们虽与上帝和好,但有时却对上帝不耐烦,不是吗?我们有时烦扰祂;有时怀疑祂;有时否认祂所说的:我们能从祂那里得着能力。我们与祂争辩,质问祂。我们不经常活出这和平来,分裂就在于此。
但是,难道你不因与上帝合一这事实而感到欣慰吗?我们与上帝的关系是维系于上帝的和平,而这和平是上帝所成就的,不是我们的作为,难道你不为此感到欣慰吗?我很高兴圣经教导我们有关地位和实践的事,因为若这两者是同等的;所以每一次你在实践方面搞砸了,你也就失去了你的地位。这岂不是一团糟吗?因此基督把我们带到上帝那里。第17 节说:“(祂来了)并且来传和平的福音。”基督来了,传了和平的福音,这是基础。基督就是和平,第14 节说祂“是我们的和睦”,15 节说祂“成就了和睦”,而17 节说祂“传和平的福音”(注:中文圣经将“peace”译为“和平”或“和睦”)。圣经用“传”这个字,是一种美丽的表达方式,希腊原文是euangelizo,意思就是传扬福音。
这就是说基督传“和平”,意思也就是和平的福音。祂传扬和平,传扬福音;祂的信息就是和平。从一开始我们就对这信息有线索。《路加福音》2:24 告诉我们,当天使显现在天上时,他们第一句话就是:“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与上帝”,在地上呢?“平安。”和平或平安的概念就像光环一样围绕着耶稣,也是以后经常重复出现的信息。基督传和平的福音。在路加福音第10章,耶稣设立七十个人,差遣他们两个两个出去,并且告诉他们说:“无论进那一家,先要说,愿这一家平安。”这一直都是基督的信息。
上帝在基督里赐予平安。人与祂之间有平安,人与人之间也有平安。这是个宽宏大量的施与。耶稣在离世的前一晚与祂的门徒在一起。临死之前,祂对他们说:“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这不是这世界所给予的平安。不要忧愁,也不要胆怯。在约翰福音16章祂说:“你们在世上将有逼迫,将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祂又说:“我将这些事告诉你们,是要叫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
基督总是一直赐予平安。在《使徒行传》10:36 中,我们听到早期教会的信息。试猜想他们的信息是什么呢?很简单:“上帝借着耶稣基督,传和平的福音。”信息总是平安。当你归向基督,你和上帝,并且你和人之间的冤仇都被消除。教会是一个奇妙的、提供团契与交通三角形:上帝的生命流入犹太人和外邦人,又在他们两者之间川流。在人与人之间,并在人与上帝之间,有了和谐与平安。
这就像浪子回家一样,先与父亲和好,然后与哥哥和好。基督教的信仰也是如此。我们与上帝和好,然后彼此和好。使徒保罗在《罗马书》说到:“但愿使人有盼望的上帝,因信将诸般的喜乐平安充满你们的心。”接着《罗马书》14 章:“因为上帝的国,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义、和平。”圣灵所结的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
《哥林多前书》7:15:“上帝召我们原是要我们和睦。”第14 章:“因为上帝不是叫人混乱,乃是叫人安静(注:英文圣经是‘和平’)。”这和平或平安的信息到处都是。《希伯来书》是个高潮:“但愿赐平安的上帝,就是那凭永约之血使群羊的大牧人我主耶稣,从死里复活的上帝,在各样善事上成全你们,叫你们遵行祂的旨意。”赐平安的上帝。亲爱的会众,我们与上帝和好,又彼得和好。但不仅如此。
我们再回到《以弗所书》2 章。我们不只领受与上帝和好的福分,第18 节引入另一件事。我们彼此和好,并且与上帝和好。因着我们与上帝和好,我们有了平安并且得以亲近上帝。第18节:“因为我们两下借着祂(也即基督并祂所成就的一切)被一个(圣)灵所感,得以进到父面前。”这句话刚好包含了三位一体的上帝:“祂”指圣子,“灵”指圣灵,“父”指圣父。这是提及三位一体的上帝的一节很好的经文。
认识到我们得以立刻来到天父面前是件了不起的事。《希伯来书》说:“我们只管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为要得怜恤,蒙恩惠作随时的帮助。”我们有一位大祭司为我们打开了通路。得以来到上帝面前,这是一句多么美好的话。“来到上帝面前”这词句在新约圣经只出现了三次:《以弗所书》2:18 和3:12,《罗马书》5:2。在古代,这词句是指一个引人去见君王的人,希腊文是prosagogeus。因此倘若你想见君王,这位prosagogeus 就把你带到君王面前。
波斯的朝廷就有这么一种人具有这么一种职分,引人去见君王。把希腊文相关的字译为“来到”,并没有把原文的意思充分的表达出来,因为它没有提到我们不是凭自己的力量来到上帝面前,而是必须有一位介绍人。换句话说,我们不是凭自己来到上帝面前。正确的翻译应该是这样:藉着基督,上帝和我们双方都有了一位介绍人。这介绍人是谁呢?谁是那位打开这通路的大祭司呢?
谁是那位中保呢?就是主耶稣基督。祂是那门。祂把我们带到天父那里去。
关于介这绍人,约翰福音第10 章有一个美好的词语。基督谈论好牧人时,祂说:“我是好牧人,好牧人为羊舍命。”在第7 节,祂又说:“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我就是羊的门。”有人会说,这是把比喻混淆了。一点都不是。在那时代,当羊群夜间在犹太山地一带时,它们不会回到城里的羊圈。牧人就在山坡上用泥土或树木搭成一个小羊圈;入口处是空着的,没有围栏。当羊群都进入羊圈后,牧人就躺在入口处。所以,牧人的确是羊的门,是出入必经之处。耶稣的意思就是这样:因为你们经过我这俯卧着的、死的身体,所以得以来到天父面前;我就是羊圈的门。
因此,耶稣基督就是那介绍人,那入口。这是何等无比的事,我们得以像《罗马书》第8 章所说的来到上帝面前,“呼叫阿爸,父”,并且坦然无惧地向祂倾诉我们心中一切的话。我们得以在上帝面前敞开我们的心,坦诚的和祂对话,因知道祂是在我们这一边,而不是要寻找事故把我们定罪。
罗马书8 章说:“谁能控告上帝所拣选的人呢?有上帝称他们为义了。”上帝称我们为义,因此无人能指控我们,就算他把你上周所犯的一切罪都列出来,天父也会简单地说,我已经忘了。那些罪都已经被基督的宝血涂抹了。当你来到上帝的宝座前,祂张开双臂迎接你。祂的灵为你预备通道,祂的爱子为你打开通道。
到底圣父、圣子、圣灵如何合作,我不知道这奥秘,也不会去探讨,我们到了天堂时才弄清楚吧。但是我们有入口,得以来到天父面前。那些原本在灵里和社交上与基督隔绝的人,如今却在灵里和社交上彼此合一并且与上帝合一。我们与上帝有和平,基督是介绍人,把我们带到上帝面前,上帝不再拿我们的把柄或寻找任何事故来定我们的罪。一切的罪都在犯罪的当儿即刻被赦免和遗忘了。通往上帝的道路总是敞开无阻的。我们来到上帝面前绝不须要感到惧怕。你若是基督徒而当你犯罪时,你不须害怕到上帝面那里,反而要因你不到上帝那里而感到害怕。你要尽快到上帝面前,在那里你可以得着祂的爱、恩典和宽恕。
我要略略提到保罗在第19-22 节的重大结语中,他列举了另外三个比喻以结束有关身体合一的谈论。犹太人和外邦人如何合而为一;我们如何成为一个身体,不再分门别类,不再有隔离。保罗以三个图象描绘这身体的合一:与圣徒同国、成为上帝家里的人,以及上帝藉着圣灵居住的所在。第一,19 节的“与圣徒同国”的概念。保罗以“这样”这词语开始,因为我们两下合而为一,基督将两下借着自己造成一个新人,我们与上帝和好了,能来到祂面前,不再作外人和客旅了。“外人”的希腊语是zenoi,意思是一个被排斥者、可怜虫、卑劣者,被人疏远的人。“客旅”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人,希腊语是paraoikoi,意思是一个朋友;你接纳他到你家里,但他不是你家里的成员,你只是接待他做客人。
所以保罗说,你不是一个被排斥、无家可归的可怜虫,则是一个客旅,在家中没有任何的权利。然而,你现在不再是这样了。现在你是与圣徒同国的了。圣徒指的是那些敬虔的人、信徒。我们都是同作公民的,不再是上帝家里的陌生人了。再也不是客旅了,我们都是公民、天国的成员。我们已经被“超自然地归化”了,我们和其他圣徒同是天国的公民。腓立比书3:20 说:““我们是天上的国民。”我们都是同一个国度的国民,没有差别。
第二,我们不只与圣徒同国,而且都是上帝家里的人。我们不只是外人被归化为公民并接纳到国度里,而且是家人了。我相信上帝爱我们到一个地步,不忍单是接受我们同作公民,并且还同作儿女,同作后嗣。我很喜爱《希伯来书》3:6:“但基督为儿子,治理上帝的家。我们……便是祂的家了。”耶稣在《希伯来书》2 章说,祂称我们为弟兄也不以为耻。我们都是同作后嗣的,天父的儿女,一家人。《以弗所书》3:15 称我们为“天上地上的全家”。全家,我们是一家人。
现在注意,倘若上帝能接纳我们每一个人,我们也就应当能彼此接纳,不是吗?你说,“是的,但我知道许多关于他们的事。”不错,你所知道的上帝也知道,但是你所知道的,并不如上帝所知道的那样完全,并且上帝爱他们。我们不是上帝家中的客旅,而是家人。上帝的一家人。
第三,保罗说我们一同被建造成为圣殿。他之所以顺着这次序谈论,因为这三件事都有同一个小词根oikos 出现。这词根与客旅有关联,也与家户和建筑物有关联,因而触发保罗使用这三个比喻。这根词不断激发他的思维,因此他从谈论在国度里,进到谈论在家里,然后再进到谈论在建筑物里。在第20 节他谈到基督是房角石。房角石是一块巨大的石头,安放在地下作为建筑物的根基;它必须巨大到足以支撑整幢建筑物。它的位置必须非常精确,因为所有的墙都必须对准它而立,而且每一块石头也都必须与它配合。因此,房角石撑托住建筑的每一部分,每一部分都必须对着它作适当的砌合。房角石就是支撑物,使各部分一致,把各部分联系起来,是力量的源头,是一切。房角石就是耶稣基督。
以赛亚说上帝将在锡安放一块房角石,不是吗?彼得在《彼得前书》2 章也重复这信息,他说这房角石在信的人就为宝贵,但在那不信的人就作了绊脚的石头,跌人的磐石。的确是这样。有些人厌弃耶稣基督或因祂而绊倒。但请相信我,祂是建筑物的房角石。接下来请注意《以弗所书》2:20 章所说的,信的人“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这句话的意思是:使徒和先知是根基;在某种意义上,这句话是对的。但我想事实上使徒和先知只是把根基立了,这就比“使徒和先知是根基”的说法更为实在。我们当中也许有些是希腊语学生,按希腊语的文法,我们称这种文句结构为主体属格 (subjective genitive),因此这句话与其说是“使徒和先知是根基”,不如说是“使徒和先知立了根基”。
使徒们所立有关基督的教义根基,就是这圣殿的根基。在某种意义上,他们也是这根基的一部分。但你记得保罗在《哥林多前书》3 章说:“那已经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稣基督,此外没有人能立别的根基。”保罗看自己是立根基的人,而不是基石。在《罗马书》15:20 他又说:“免得建造在别人的根基上”。他看自己是立根基的建筑工人,而不是基石本身。你明白这区别吗?
所以使徒是立根基的人,他们的确与根基是分不开的。基督是房角石,使徒和他们的教义则是根基,建筑物便由此而建立起来。第21 节说:“各房靠祂联络得合式。”“联络合式”是个很罕见的希腊词,意思是每一个部分都适切地配合在一起。当上帝建立祂的教会,每部分都紧凑配合、牢固,不是简陋、低劣的石工工程。每块石头都准确地叠砌在它应在的位置上,没有瑕疵。没有一块石头不在适当的位置上,也没有破碎的石头。
教会在上帝面前的地位上是完全的。它也必须是如此,因为在主里你和其他信徒被建造在一起,成长为圣殿,上帝藉着圣灵居住的所在。请注意,倘若上帝要建造一个圣殿,并藉着圣灵居住在这圣殿里,那么这圣殿必须是一个完美、毫无瑕疵的圣殿,不是么?回到旧约中,当上帝看到圣殿不完美时,祂的荣耀……怎么?就离开了。上帝不会居住在一个不完美的地方。所以我要说的是,如果我们是上帝的殿,那么在地位上我们是完美的。
你看到吗?上帝的灵不会居留在不完美之处。我们在耶稣基督里的地位,乃是在祂的国度里同作公民的。我们是祂家里的成员,我们是活石。彼得在《彼得前书》2:5 说:“你们来到主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为灵宫,作圣洁的祭司,借着耶稣基督奉献上帝所悦纳的灵祭。”要掌握你自己的身份!没有一块石头是破碎、有瑕疵或不适当的。每一个人都是完美的,由建筑大师完美地联络砌合在一起。圣殿不断地增长,因为新的石头不断地加添,不是吗?新的人不断的增添。有一天圣殿将完成了,而主耶稣也就来到。
我们有何等美好的团契,何等完美的合一。让我们在和平的契合下,竭力地维持在灵里的合一。第4 章3 节说,我们有这地位上的合一,就让我们活出来吧。
你知道吗,上帝不精挑或细选某个阶层的人。圣经说祂是罪人的朋友。当这些罪人因信来到耶稣基督那里,不论他们的过去、种族、教条、职业、经济状况、外貌等等是什么,他们都同作公民民,同是一家人,同是上帝在灵里居住的圣殿的活石。这就是上帝如何看待你,这是你拥有的崇高的地位。我们就是这么奇妙地合而为一。求上帝帮助我们把在奇妙的合一活出来!

This article is also available and sold as a bookl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