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为大家念《以弗所书》第四章的前六节:“我为主被囚的劝你们,既然蒙召,行事为人就当与蒙召的恩相称,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身体只有一个,圣灵只有一个,正如你们蒙召,同有一个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上帝,就是众人的父,超乎众人之上,贯乎众人之中,也住在众人之内。”
我们正在学习的,是基督徒生活的标准。
我们正在查考行事相称的基本原则,而我们所看到的事实,就是整件事的核心,塑造信徒的个性的,取决于一系列的内在心态与一系列的内在恩惠。我们上回向大家说过,过一个基督徒生活并不只是在乎于你所做的事,更为关键的是你的身份。当某人刚信主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告诉他们说,你现在是个基督徒啦,你需要读圣经,需要祷告,需要去教会,需要向别人传讲耶稣。这一切都是对的,是正确的,但实际上与关键问题偏离了一步,因为那些都是外在的行为。而使徒保罗在这里说的是,看哪,你现在是个基督徒了,而现在你既然晓得自己的属灵身份,这就是我要你去做的事;而保罗所提的,仅是内心与内在的恩惠。
然而我们也想起第三章说,除非你心里的力量先借着上帝的灵刚强起来,否则你看不见上帝在你生命里的能力。所以,一切都由内心开始;这就是《以弗所书》4章1-8节论述的话题。行事相称由内心开始,即内在的生命。在第一节里,我们看到行事相称的呼召;这是基于面三章的伟大教义而来。保罗说:“我为主被囚的劝你们,既然蒙召,行事为人就当与蒙召的恩相称。”因此,行事相称的呼召,是基于前三章对我们身份的论述;我们接着才看到行事相称得特质。
在这行事相称的呼召中,我们又该怎么做?在2-3节中,他提出了上帝所要在每一个信徒生命中看到的五项内在之恩,就是五种内在态度,五样心理特性;它们是渐进式的,最终引到合一的概念。我们一开始就要明白,合一是整件事情的目的。请留意3节下半节所说的是,“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上帝对教会的主要目标是我们合而为一,请留心听,因为这极为重要。耶稣在《约翰福音》13章中对门徒说,他们要彼此相爱,有一个美好、相爱的合一,叫世人能认出他们是耶稣的门徒。也就是说,如果他们样的爱,世人会认出这爱是有超自然的源头;教会相爱团结的整个目的,就是要彰显那一个超自然的源头,这就是目的所在。换言之,在《约翰福音》17章中,当耶稣祷告说:“我祈求你使他们合而为一,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来”时, 祂其实就是说,教会的合一会彰显领导教会那一位的超自然品格,你明白吗? 也就是说,如果教会与其他属世机构没什么差别,他们就会认为教会是属人的,因为人类机构都是支离破碎的。这在我们世界里很普遍,一直以来都没有合一,没有平安,没有真爱;人群是分裂的,巴别塔分化人之后就一直是如此。每当世界自我评估时,它看到的是不和谐。重点是,若在这一切分裂中,在缺少平安与相爱的人群中,有一组人是完全彼此相爱的,完全和谐合一,那么他们将会辨别出这不是一个属人的团体,你明白吗?
因为人的机构里没有合一;他们会说,其中必有超自然的的源头,而耶稣说他们因此会认出是天父差祂来的–这就是重点。教会的合一让世人有理由相信教会是属天的生物体。在不和谐、摩擦、分派、争执、分歧与缺少安宁的环境中,世界只会看到这是另一个人造机构,并有权利做这判断。
基督要教会合一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惟有当耶稣基督的教会合而为一时,教会方才能够彰显基督。教会被称为基督的身体,我个人称这为第二个身体;第一个身体是基督道成肉身,第二个是基督在教会里的身体。《歌林多前书》12章说,我们都是祂身子的许多肢体,对吗?有些人是眼睛,有些是鼻子,有些做手指,有些做脚趾,有些做膝盖等等,而我们都是基督身子的一部分。但是,除非我们以正确的方式操作,唯有当我们以一体操作,彼此服事,没有分裂的时候,身体才被视为一体,基督才能正确的向世界彰显出来。若有不和,有不纷争,有不操作的肢体,有低程度的委身,身体就有痉挛,会瘫痪了,动弹不得,而世界看见的是一个瘫痪、残缺、痉挛的基督。
所以请听,上帝在教会里的目标是合一,一个相爱、无可抵挡、无可攻击、无可分裂的合一;这一切才能向世界彰显基督,彰显祂的整体性。这信息向世界宣告,教会并不只是另一个属人的机构,属人的机构是无法有这种爱的;所以合一是目标。因此保罗说,当行事相称确实履行了,教会最终会合而为一,团结和谐。上帝知道我们需要团结,那是耶稣的祷告,是祂赐予门徒最后的遗物,而至今仍没改变。当使徒保罗看着教会时,他说教会里不分男女,或犹太人与外邦人,自主的或是为奴的,你们在基督耶稣已经合而为一了。而这合一,这生物体的合一,这救恩的合一;当我们与基督联合后所承受的普世性永恒生命,是需要被彰显的,所以合一是目标。
那么,教会里如何有合一呢?如何能有真正的合一?我们需要回到第二节,而这就是保罗所说的,行事相称由这里开始。当你与某人说你应该行事相称时,你不会说,好我们拿起圣经开始读,开始祷告,去教会……这些事都是可行的,但若要行事相称,你必须从这些美好恩惠开始。第一个就是2节的“凡事谦虚”,就是完全谦卑的意思,我们前几回已经详细讨论过了。雅各在《雅各书》4章10节使用同一个术语,说:“务要在主面前自卑,主就必叫你们升高。”要谦卑自己。耶利米在《耶利米书》9章23-24节也说:“耶和华如此说,智慧人不要因他的智慧夸口,勇士不要因他的勇力夸口,财主不要因他的财物夸口;夸口的却因他有聪明,认识我是耶和华。”我们没有什么可夸口的,没有什么荣耀可言,唯独在认识主里面。那是彻底的谦卑。
凡事谦虚会引到另一件事,还记得我们上回所讨论过的吗?就是温柔,请看第二节:“凡事谦虚、温柔。”凡事谦虚会生温柔,而温柔是属实谦卑的彰显;我们上回也说过,温柔是对上帝与他人的一个宁静、甘心的顺服,毫无悖逆、报复、反击,与自作主张;那都是未重生之人必然特性。我们也说,谦虚是受管制的能力;它不是懦弱,它不是某种抒情的情怀,也不是冷漠。温柔的人为友当上帝受到抵触时才发怒,却从不为己,记得吗?
那是什么?受管制的力量。它从不为自己报复、反击或有反应,只有为上帝。这对合一有极其重大的影响啊!你知道吗,若有谦卑,就会有一个极其美丽的合一,因为这就是保罗在《腓利比书》2章所说的,我真希望我们都有这样的爱,都有这样的合一,这就是如何:“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
谦虚的心,是合一的关键,而若有谦卑,就会生温柔。这是一个毫无报复的意识,不论来者是谁,都有一个美好的接纳,但论到上帝,我会维护祂,为祂的圣洁站立,抵挡凡玷污祂的人。所以谦虚,那完全的无私,会生温柔,而这份无私不会为自己辩护,乃是为公义挺身奋斗。
谦虚生温柔,而温柔生的是忍耐。忍耐是什么呢?Makrothumia,一个美丽的希腊字,字义是长久的脾气;你不会发脾气,不暴躁,不会轻易发怒,有好脾气。它有三种含义,意义丰富,所以请注意听。首先,忍耐是不向负面环境低头的态度,明白吗?那是第一个;忍耐,或作耐心、毅力,不会屈服与负面环境;不论环境有多糟,忍耐绝不放弃。这在上帝的话语里有很好的例子,它用于《希伯来书》6章14节,用于亚伯拉罕;亚伯拉罕领受了从上帝而来的祝福:“论福,我必赐大福给你;论子孙,我必叫你的子孙多起来。”而在《创世纪》32章12节中,上帝对亚伯拉罕说:“(我必)使你的后裔如同海边的沙。”
接着,《希伯来书》6章15节说:“这样,亚伯拉罕既恒久忍耐,就得了所应许的。”这是一个例子,一个忍耐负面环境,却从不失去耐心的人。你也知道,上帝对他说你的后裔将多如海沙,但他年迈90了,却还没一个孩子;妻子无法生育了,他们却还无一子。然而他相信上帝,恒久忍耐;《罗马书》4章20节说:“(他)总没有因不信,心里起疑惑,反倒因信,心里得坚固,将荣耀归给上帝。”他就这样坚持着,相信上帝,在非常艰难的环境当中,年纪已大,妻子不能生育之时,相信上帝。最后呢?上帝向他成就了应许。
还有诺亚;上帝要诺亚在沙漠造方舟,而诺亚用了120年造完方舟;上帝说雨将降落,会下雨,但历史上曾未起下雨,你知道吗?从没下雨。然而,他顺从了;这120年来,他坚持忍耐了。
再来还有摩西;摩西情愿忍耐上帝百姓的痛苦,也不愿容忍一时的罪。忍耐是能承受各样环境的能力,它从不放弃,从不逃亡,从不生气,从不失控,而是承受。《雅各书》5章10节说:“弟兄们,你们要把那先前奉主名说话的众先知,当作能受苦能忍耐的榜样。”Makrothumia,恒久忍耐;他说,你记得众先知的榜样吗?
要记得他们所承受的。记得耶利米;上帝对他说,耶利米,我要你用尽一生为我传道,这是你的信息,而耶利米我要告诉你,没有人会听你的话,没有人会回转,而不论你说什么,全国家还是会陷入可怕的邪恶中。但你知道吗,耶利米仍传上帝的话,是忠心的;他忍受憎恶、迫害、拒绝与不信,全因为他的忍耐。而你知道他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实实在在是个谦虚的人,所以为了上帝,他会忍受任何事,不论他将发生什么。而他一生中大半时间都是在哭泣的,不是吗?因此他被称为流泪的先知。
以赛亚也一样。上帝向他说,以赛亚,这是你当传讲的信息,去传讲它,然而虽然你那么做,以色列民仍将犯罪,且越陷越深。但是,以赛亚依然忍耐艰苦的环境。
还有保罗。保罗正前往耶路撒冷途中,《使徒行传》20章22节,他说,不论我往何处,“圣灵在各城里向我指证,说,有捆锁与患难等待我。我却不以性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我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从主耶稣所领受的职事。”他说,我将忍受任何事,好完成上帝的旨意;我不为自己而行,我做自己的事,只想忠心于主。在21章中,亚加布先知进前来对保罗说,你知道你到耶路撒冷时,会发生什么事吗?我给你演示;接着拿保罗的腰带,捆上他的手脚,说,这就是将要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你将成为囚犯。保罗说,无所谓,若必须如此,上帝的意图、旨意和工作,那才是我唯一在乎的事。因此在《使徒行传》21章13节中,保罗说:“你们为什么这样痛哭使我心碎呢?我已预备好了,为主耶稣的名,不但被人捆绑,就是死在耶路撒冷,也是愿意的。”看到吗?这是忍耐,是承受负面环境的能力,不论那是什么,是逼迫也好,或憎恨,或苦毒,或拒绝,或排斥。你要晓得,你不应该关心自己将发生什么事。就如上回我所说的,约翰·班扬说:“那已经躺卧的,必不怕跌倒。”
第二样,忍耐并不只是承受负面环境的态度,它亦是能承受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有时生命中的问题,不在于我们的环境,而是我们周围的人。然而,makrothumia在经文里也用于指对待人的耐心,犹如对待环境一样。例如,在《帖撒罗尼迦前书》5章14节,这字用于:“要向众人忍耐。”这是一个拒绝向人们采取报复的心,是温柔的流露,说,我不在乎什么羞辱、伤害、逼迫、偏待、诬蔑、中伤、批评、憎恨、妒忌、羡慕,不论你怎么对待我,我能不予苦毒,不予激怒,不发怨言的接受。那很困难,不是吗?你知道吗,你却对无法与这样的人起争执,绝对不能;你必平安度日。
你必须这么做。我们很容易就防备自己,尝试维护自己,主却教导我不可以这么做;我不须要这么做。因为如果我维护自己,我实际上真正在说的是我很重要,我做的事很重要,且我应该被接纳。其实那都不重要,我会维护上帝,不是自己;我愿付出时间维护上帝,不是我–我情愿花时间这么做。所以,那就是保罗在这里说的事。你看,这种忍耐会说,我可以承受任何境况,因为它只影响我,让我伤心,但这一些都不重要了。我也能够承受任何人的对待,那没关系,因为如果他们是正确的,我必须听从;如果他们说的是错的,那也没事,因为我曾经也有过错。
在新约里,makrothumia 还有第三层意义,用于说明接受上帝的一切计划之态度,从不对此争辩。它不责问环境,并能承受它;它不责问人,并能忍受各样的人,且在过程中能生发对他们的爱,我们稍候会看到这一点;第三,它不会责问上帝。亚里士多德说,伟大的希腊美德,是拒绝忍受任何的讥讽,随时预备反击。那或许是个伟大希腊的美德,却不是基督徒的恩惠,对上帝也肯定不是。你知道吗,这样的忍耐会回应说,主啊,如果那是你要我承受的,我顺服;耶稣便是这一切的总纲,不是吗?我们看到耶稣处在恶劣情况之下,他来到这世界,但曾经所经历的都是圣洁的尊贵与天上的荣耀;他未曾道成肉身之前所知道的,是与天父面对面的交通,pros ton theon,《约翰一书》;他所知道的,是与父的美妙亲密关系,而瞬时间,从一个充满爱怜、完全敬拜、绝对权威的地方,一个从亘古以来唯独赞美他名天堂,耶稣来到了这世界。这里,人吐沫在他身上,嘲笑他,诅咒他,并一切恶劣的事。然而,他坚持忍耐这一切,一直至十字架。他全然担当了这一切,不仅是负面环境,就是在地上而不是在天堂,更是人类本身。甚至当他被悬挂在十架上时,兵丁对他唾沫,冷嘲热讽,但他只是为他们代求:“天父啊,原谅他们吧;他们所做的,他们不知道。”而你知道当上帝宽恕了人后,会发生什么?他们最终会到哪儿去?是天堂,你知道吗?你可知道耶稣祈求的是什么?他是在祈求天能把杀他的一些凶手,一些憎恨过他的人都带到天堂,与他永远同在。这可真是忍耐,不是吗?这是对他人的忍耐,也是对环境的忍耐;耶稣在客西马尼园里说,父啊,这环境很恶劣,求你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什么?)我的意思。你看到他应对环境的能力,是因于他知道这是上帝所给予的,是他的意思。最后,耶稣有了这完美的能力,能承担上帝的计划。他能够忍受恶劣的环境,能应对各样的对待;在上帝手里,他接受任何事。他全然降服于谦卑,这谦卑生温柔,而温柔生忍耐,与环境、人、甚至与上帝的忍耐。
就是那个模式,谦虚生温柔,温柔生忍耐,而你还知道吗?让我在这给你一点暗示,这些美德很可能是耶稣基督的教会最强有力的见证。当我们想到传福音,我们会联想到方法,不是吗?我们会想,让我们到外面去宣扬吧,或想通过训练。然而,我们在这世上最大的信息,仅是若我们能彼此相爱,合而为一。我是说,世界将不知道如何应付我们;他们会说,这些人一定有超自然的源头,他们不像我们。而有的时候,我们很难使用我们的方法,因为我们需要胜过教会糟糕的名声。
我不会忘记尼布尔(Reinhold Niebuhr)说的话,这句名言挺有趣的。他说:“教会有如诺亚方舟,如果不是因为外面的暴风雨,你不会去忍受里面的臭气。”
这形容有些强烈,而当某人对耶稣基督教会的评语是如此,这是很糟糕的,不是吗?很糟糕。如果教会,如果我们有全然的谦卑,能生出这美丽的温柔,不但是强而有力的,也是那驯化的狮子,只因回应主人而怒吼,不是为了自卫;这温柔生出忍耐,而世界就会倏然留意我们,我们传福音就会比现在容易得多了。举个例子,史丹利(Stanley)先生在1971年到非洲去寻找大卫李文斯顿(David Livingstone);他听闻他的名,对他非常痴迷,想要去找他。他确实找到了李文斯顿,而根据他的自传,他花了几个月的时间陪着以年迈的李文斯顿。他说,李文斯顿从没和我谈论属灵的事情;他忙于非洲人的服事,而史丹利只是待在一旁观察。他说,经过几个月的观察,李文斯顿的生活习惯是超乎我所能理解的,而令我感到最惊奇的,是他的耐心。
史丹利说,他无法明白,李文斯顿对异教的非洲人能有如此的忍耐与怜悯之心。为了基督与他的福音,李文斯顿有忍耐,不困乏,满怀热忱,无私付出;实际上,他是为自己的主人而献上自己的。史丹利在他的日记上这么写道:“当我看到那无穷的忍耐,那不熄灭的热忱,以及那些被光照的非洲之子,我在他身旁成为了一个基督徒,即便他没对我说出一句话。”是不是很棒?我不是在鼓励不要宣扬福音,我只是说有的时候,你若仅是有不一样的生活,你不用更多说什么。
哦,如果世界能借着身子清楚地看到耶稣基督的彰显;如果世界看到这合一,能使他们说这不是属世的;如果他们能看到我们是谦卑的,温柔的,又有忍耐,我们传福音的速度就能如添上双翼。而你可知道这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就是第四个内在恩惠,2节:“用爱心互相宽容。”让我们称它为宽容爱心。宽容爱心是忍耐的结果,而忍耐是由温柔所生,温柔则是谦卑所生的。
宽容爱心,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爱呢?请听着,这种爱包含了宽容的概念,就是以沉默抑制着,意思是掩盖罪恶。它是《彼得前书》4章8节所说的:“因为爱能遮掩许多的罪”;《箴言》10 章12节:“恨能挑启争端;爱能遮掩一切过错。”它说,我不但能承受,不但能忍耐你的恶待,更是能在过程中去爱你。这才是真正的考验:谦虚生温柔,温柔生有爱心的忍耐。你说,我的敌人给我一大堆煎熬,我正咬紧牙关承受着它;这不是重点,你能够在承受的同时去爱他们吗?你能以爱回应他们吗?
这是能接受失败的爱,而你的爱当有失败的空间,你知道吗?因为其他尝试爱你的人也必须有容纳失败的爱心。这是宽容的爱;让我用这方法给你说明白。你们都知道“爱”有不同希腊翻译,我会列出三个你们已经熟悉的,就是eros,phileo,agape;我会给你们它的概括用途。Eros是一种领受的爱;它纯粹是领受性的,我爱你,是因为我能从你身上得到我想要的。这就是世界的爱,它充满了性欲、情欲等等,是领受性的爱;它推动我们去得到满足,那就是eros。接着是phileo,这一种互相牟利的爱;我爱你,因为我能从你身上得好处,也乐于为你付出。那是施与及受的友谊,世界也很熟悉这种爱。但是,还有另一种爱叫agape;这种爱说,我给,完了。不收,不取,只给。
Eros,得;phileo,施与受;agape,给。而这里所指的就是agape,是一种只为其他人最好的利益着想之爱。你若想知道agape最好的定义,爱中最高等的字,就是不惜代价寻求别人的好处的爱,就这样。它是无私的,绝对无私的。这种爱,是上帝为了让我们能得着最好的益处,不惜任何代价,使他赐下了自己他的独生子,明白吗?人为朋友舍命,人的爱心,或关心,没有比这个大的。
看,它是完全无私的,完全忘了自己;不论任别人怎样对我,我都不会报仇,不论别人怎样待我,我都接受,并在其中爱他们,因为我的爱只有付出,与获得无关,所以我得到什么并不重要,不论是好,是坏,或冷漠。它把罪恶掩盖了,是无敌的仁爱,无可超越的良善。弟兄们,你看,圣灵对我们说的是什么?他在说,开始活出基督徒生命,行事相称,而这一切从何开始?从你心底深处,委身于谦虚、温柔、忍耐和爱心。这样的爱只求别人得益处,不论他们对你做过什么,即便是他们的过犯,你都掩盖着一切,将它们躲藏起来。顺便提,如果你要尝试坐在一个角落,在肉体中行这事,你肯定办不到的,因为这一切都是圣灵所结的果子,对吗?唯有当你降服于他,圣灵才会结出这果子。
所以,上帝要在我们里面生出谦卑,继而生出温柔、忍耐,和宽容的爱心。我想,宽容之爱最好的例子,就是在《马太福音》5章43节,耶稣所说:“你们听见有话说,当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接着留意这话,“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你们明白那是什么意思吗?不论代价是什么,你要寻求你敌人最好的益处。请谨记这句:“ 祝福那诅咒你们的,善待那厌恶你们的,为那些利用你们,迫害你们的祷告,”注意这节:“这样,就可以作你们天父的儿子。”天父如此行,身为他儿女的,也当如此,明白吗?憎恶他的,他爱他们;诅咒他的,他爱他们;逼迫他的,他还是爱他们。现在,身为上帝之子,你就应当如此行,那就是标准。耶稣继续在46节说:“你们若单爱那爱你们的人,有什么赏赐呢?就是税吏不也是这样行吗?”那不是什么高标准。“你们若单请你弟兄的安,比人有什么长处呢?就是外邦人不也是这样行吗?所以你们要完全,象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
而他的完全是如何彰显的呢?他爱他的仇敌,爱那些不可爱的人,不论他们对他做了什么。这是耶稣被钉十字架,爱着唾沫在他身上的人;这是司提躺在众石块底下,当众人向他击石取他性命的时候,他还望天求告说:“主阿,不要将这罪归于他们。”你看到吗,这就是宽容,它接受任何事,只以爱回应,对别人最好的益处只怀着爱和关心。而当你都行了这些事,这一切都齐全了,你知道你将会有什么吗?第三节:“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
那就是压台戏,合一。如我一开始时所说,这就是目的,是上帝所追求的,为要叫基督得彰显,使教会不会被视为另一个社会组织,而是上帝神圣的居所,有超自然的诞生,得超自然的维护,具有超自然与永恒的未来。弟兄们,当我们谦虚,当我们温柔、忍耐、有爱心的时候,你知道什么吗?我们实际上在为合一努力。竭力的希腊动词翻译是spoudazo,意思是迫切的努力。实际上,保罗也曾经在《提摩太后书》两次使用了这词,一次在《提多书》,而他说:“你要赶紧的到我这里来。”保罗也在《提摩太后书》2章15节说:“你当竭力,在上帝面前得蒙喜悦,作无愧的工人。”所以,它有两个含义,一是尽心的努力,二是既可马上行动;就是我们马上做事,以及我们尽心的去做。听着,我们要向合一努力。你说,那么我带领委员会,我制作海报;不,不是的,合一不是这样得来的。这是一个私人信息,如果你要尽快为合一努力,那得必须是尽快从心里面开始的一项工作。
有一张小海报说道,你如何喂养饥饿的世界呢?而海报下面就说,一次一个。那么,教会的合一是如何得来的呢?每一次一个信徒,一次一位,在心里委身于相称的行事,在神学与生活达到平衡。
我们必须努力前进,必须快速前进。
一位希腊原文伟大解经家说,“竭力”这词意思是圣洁的热忱,必须是身心投入的。弟兄们,我们必须开始这么做,现在是时候了。当我观看世界,看到基督教会里的各样不合一,看到这些纷争,我很忧愁;接着还听到有人站起来,宣告宗派的独特性。我对宗派的独特性没兴趣,我感兴趣的是圣经的独特性;我不关心分裂教会的事,只关心当团结我们的事。而我所说在不是情感用事,不是什么普世教会主义,而是说我们当在谦卑中彼此相爱的事实。这不是由环球性的普世教会合一运动开始,而是说我在内心里当是什么,叫我爱身边的人,叫他们成为他们当做的人,使他们爱身边的人等等,而很快的,这就像野火燎原一样。竭力保守合一是项全职工作,要求每个信徒尽心尽力的去做。你听过人们这么说,我们会竭尽所能创造合一,全心全力建立合一,但你知道什么吗?你不能建立合一,你做不到;你唯一能做得,是破坏合一。
你说,这是什么意思?就是圣灵已经成就了,看第三节:“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换言之,圣灵已经将我们合为一了,问题只在于我们要维系它,还是破坏它,你明白吗?你难道不感到欣慰,知道自己不需制造吗?你只需要保守它,因为上帝已经使我们合而为一了;祂毕竟使我们受洗为一体,并内住在我们里面,不是吗?《歌林多前书》12章12-13节:“(我们)都从一位圣灵受洗,成了一个身体。”你们都同被一位圣灵内住。《罗马书》8章9节说,我们都有基督的灵住在我们心里,我们有同一位圣灵,都在同一个身体里面;祂使我们成为一体,圣灵的合一是属于我们的,而我们当作的,就是竭力保守它。然而,这不是组织化的东西,也不是普世化的,是个人的、属灵的,而关键是在于谦卑。美妙的地方在于保罗在第三节所作的结尾,说到保守这一切的,是“用和平彼此联络”。“联络”的意思腰带;保罗想象基督的身子站在一旁,而腰带就是和平,把一切拴紧起来。和平,即是出于爱的美丽和平,也就是保罗在《腓立比书》2章所说的,我希望你们有一样的爱心,而若你们能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存心谦卑,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你们就能有这种爱,也就是用和平联络了。所以,真正的和平是建立在真诚的爱,而这是基于真实的忍耐,由真诚的温柔而生,出于属实的谦卑,使我们能合而为一。
请听,这都是最基本的,它包括了对自我的忽视;我们的合一如此基要,以致保罗在发出对行事相称的呼召,给予行事相称的特性后,继续说到第三点,就是行事相称的原因,4-8节,我们很快的略过;我们必须了解它全方面的冲击。保罗说,只要自我仍是中心,只要你的感受、特权、权利、地位是你主要关注的事,你就永不会晓得合一;然而,一旦你谦卑自己,你就知道什么是合一了。接着他说,你看,再没有其他的途径了,这是唯一的道路,因为它毕竟是上帝所设计的,毕竟“身体只有一个,圣灵只有一个,正如你们蒙召,同有一个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上帝,就是众人的父,超乎众人之上,贯乎众人之中,也住在众人之内。”换言之,他说,你已经有足够的智慧知道一切,晓得上帝对教会的每一个设计,都是基于“一”的原则。
教会总共有七个“一”,是一个完美的数目;“一”是关键,是上帝的整个设计。这是行事相称的理由,是原因,是实践合一背后的真理,就是起因、缘由、基础。这是段让人惊叹的篇章。基督有几个身体呢?有多少?就一个,不是长老会身体,或是浸信会、卫斯理宗、主教派教会等等;只有一个身体,唯有一个。那里没有犹太人或外邦人,为奴的或自主的,或男或女的区别,你们全都在基督里合而为一,身为一体,一个教会,有一个元首,就一体,仅是如此。《以弗所书》就是建立在这个概念上。不论你来自哪个种族,哪个宗教,哪个文化,哪个国籍,哪个语言,哪个背景,一旦你成为基督徒,你马上与每一个信徒同归一体了。《以弗所书》3章15节说,天上地上的各家都成为一。基督的一个身体,我们都是每一个属实信徒所构成的生物体;我有时候也难以置信。我的意思是,世上有很多真实信徒,是得救的,但却处在很糟糕的状况中。你说,你的意思是同一个身体里,有长老会、圣公会、灵恩派、新福音派等的各个宗派?是的,正是如此,都是同一个身体,只有一个。
而我们必须晓得这一点;我们不是要欢庆彼此的不同,不是要从肤浅的普世基督教主义里尝试营造合一,乃是要从心里开始。我相信如果每个的基督徒都靠着圣灵而行,我们不会有纷争;首先,它会净化我们的教义;其二,它会净化我们的关系。我们只有一体,第二,我们只有一灵;只有一体,和一个圣灵。
圣灵有几位呢?只有一位,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祂。“岂不知你们的身体是圣灵的殿么?”那是指着每一个基督徒说的,以及对整体教会;《以弗所书》2章说到:“你们也靠他同被建造成为上帝借着圣灵居住的所在。”我们个别都是圣灵的殿,集体是圣灵的居处,而圣灵只有一位,所以我们都是一体,别无其他辩论。事实上,第三节称这为什么?就是“合一的灵”。
圣灵只有一位,身体只有一个;接着在4节的后半部,他说:“正如你们蒙召,同有一个指望。”我们只有一个永恒的呼召,而其中的概念就是我们同有一个归宿,我们都会去一个地方。你是否发觉到在天堂,会有我刚刚提过的那一些团体吗?你说,就连圣公会的人都会像基督一样?新福音派的也是?是的,如果他们认识基督,他们成为基督的形象;我们都有一个共同归宿。我不是指我们应该容忍错误的教义,容忍错误的习性;弟兄们,我只是想指出,上帝的话语在这里说的是,我们应该竭力保持合一,在你我的生命中正确的维系它。我们只有一个永恒归宿,同一个蒙召的指望,而当然,我们蒙召指望的保障是圣灵,对吗?
《以弗所书》1章13节:“(我们)有圣灵的印记。”希腊翻译是arrabon,指的是订婚戒指,是上帝给予我们的凭据,会把我们带入婚宴;这婚姻戒指就是圣灵。祂是定金,是分期付款的首期;所赐予我们的圣灵就是我们永恒基业的保障。
所以,你可有察觉到什么?第四节是圣灵的经节,对吗?“身体只有一个”,我们借着圣灵被置入其中;“圣灵只有一个”,祂内住在我们里面;“同有一个指望”,那是圣灵给我们的保障。第五节是圣子的经节:“一主、一信、一洗。”主到底有几位呢?我们都有不同的主么?不是的,《使徒行传》4章12节说:“除他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若任何人来传福音给你们,与我们所传给你们的不同,他就应当被咒诅”;“若有人对你们说,基督在这里,或说,基督在那里,你们不要信。因为世界末日要到了,那些是假基督。”主只有一位,对吗?一主,只有一位。《罗马书》10章12节,那美丽的章节,说:“犹太人和希利尼人并没有分别,因为众人同有一位主,他也厚待一切求告他的人。”这是同一位主,相同的主;唯有一主,别无其他。在祂里面有上帝一切所充满的,而你完全在祂里面,祂是唯一一个,一主。
一信,那是什么意思?这里的“信”,是指上帝启示话语的内容;基督教只有一个,基督教信仰只有一个,不像我们今天所知道的数百种。真实信仰只有一个,即我们同得的救恩,如犹大所说:“我们要为从前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竭力地争辩。”这信,就是上帝启示话语的容量。一信,就是这么简单,只有一个。你说,那么我们为什么有这么多差异呢?我想这是因于我们的人性,我们学习的不足,缺乏勤奋,以及我们持久保守,不经测试的传统。但是,信仰只一个,只有一个。
跟着是第五节,一洗。你说,这是什么洗礼?这是以水施洗,是圣子的经节。有些人想要说这是圣灵的施洗,但不是,第四节已经提过了,一体,就是我们通过圣灵的洗,被植入那身体里了;一灵,一个蒙召的指望。当然,那是圣灵的保障,而这是圣子的经节。保罗以一个美丽的方式指出,主只有一位;当你把信心建立在主里,你的洗礼是一个公开的见证。在初期教会时,洗礼是绝对必要的;它不是救恩的条件,而它是为了见证主,是极其重要的,非常重要的。这里只有一洗,你不是奉保罗的名受了洗的,还记得吗?保罗说,你不是奉我的名受洗。受洗的名分只有一个,是谁的呢?是主耶稣基督。只有一洗;当你被拯救时,你信的是一主、一信,你是奉一个人的名受洗的,只有一个。这些都是一个救恩之举的完美、纷繁部分。
最后是天父的经文,第六节:“只有一上帝,就是众人的父,”同样的上帝,“超乎众人之上,贯乎众人之中,也住在众人之内。”上帝有几位呢?只有一位,别无他神。“我,唯独我是上帝。”祂在旧约里重复提了这一点。《申命记》6章4节说什么?“耶和华我们神是独一的主。”仅此而已,一上帝。
我们的天父是一样的,祂超越所有,是宇宙权威的创造者,掌管宇宙,并在其中供应与维系宇宙;在你个人里面内住的,是同样的上帝。我们是上帝所创造的,上帝所爱的,上帝所供养的,上帝所掌管的,上帝所护理的,上帝所充满的,上帝所祝福的,这同样是一位上帝,都是同一位,你现在明白他说的话吗?听着,他说的是,基督徒信仰的每一个定义目的是合一。这另有原因,就是上帝要我们合一,而若要这么做,我们必须回到我们心灵深处,必须重新开始思想谦卑,而它是从哪来的呢?正确的对自我的察觉,对基督的察觉,对上帝的察觉,还记得吗?谦虚生温柔,温柔生忍耐,忍耐生宽容的爱心,而基于这一切,我们能保守圣灵的合一,用和平彼此联络,而世界将会说,他们是不一样的,他们是超自然的。而或许就像史丹利先生一样,我们无需多说什么,他们就能前来信基督了。

This article is also available and sold as a booklet.